第28章 明升暗降
大軍閥:開局成為二代督軍 作者:雞蛋加辣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麵對勝局在握的李玨,王昌生最後還是低下了頭,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李玨見王昌生同意交出兵權,立馬拉著王昌生來到電報房,讓他給滬城那邊的部隊下達命令,讓他們全部放下武器,待在營房,等待有人前去接管。
同時,李玨要求張誌也給他的部隊下達命令,讓他們集體返迴駐地,不允許隨意走出營地。
最後,李玨這才迴到會客室,看著在場的所有師長,然後才沉穩的說道:“各位叔伯,我這次隻是為了整合我們江軍的實力,並沒有想要囚禁諸位的想法。”
“所以,請諸位叔伯放心,你們的人身安全將會得到保證。”
“但是,有句話我又不得不說,現在的大夏,國內群雄並起,局勢非常混亂。諸位叔伯也都是跟著家父,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年紀也都大了。”
“想必已經厭倦了這些打打殺殺的日子了,所以我想請諸位叔伯能夠在金陵養老,這樣的話,我也算替家父,了卻了一樁心願。”
“各位叔伯,也可以在家裏多陪陪家裏人,之前諸位叔伯常年在外,想必陪伴家人的時間太少了。所以還請叔伯們在家多陪陪家人。”
李玨說得很含蓄,但是在場的人其實都明白,李玨就是想要他們手中的兵權。
現在這個時候,他們也都認清了現實。
他們自己的小命,就在李玨手中,如果不同意,說不定就會被冠上某種罪名,直接拖到城外處理掉。
在場的人思考再三之後,也點了點頭,同意了李玨的意思。
李玨見所有人都同意了他的建議,就立馬叫來順喜,讓他護送這些叔伯們迴家,同時囑咐順喜,一定要照顧好這些叔伯。
其實這句話,是說給順喜聽的,也是說給其他在場的眾人聽的。
說得好聽點,是為了保護他們,但是說得難聽點,這其實就是變相的一種軟禁。
作為失敗者,這些師長們也沒有反抗的餘地。
但是相比較其他人,張誌和趙宗兩個人就顯得體麵的多。
張誌是得意洋洋的走出了督軍府,他多年的籌備,今天終於實現了目標,拿下了王昌生。至於他的部隊,張誌覺得李玨既然是督軍,那麽將指揮權交給李玨也是理所應當。
而趙宗麵色沉穩,一言不發,似乎也不太在意李玨對他的安排。
處理完這些中立派的師長之後,剩下的就是王昌生和他的那些義兄弟們了。
對於王昌生,李玨覺得不殺他,比殺了他收益更大一些。
即便是當年在戰場上,王昌生見死不救,間接害死了李安,即便是他在滬城想要自立,這一年多也在不斷地欺壓他。李玨依舊覺得現在不能殺王昌生。
為什麽這麽說?原因也很簡單,首先在這個年代,軍閥之間的攻伐,即便是失敗了,也很少會被殺。
差一點的就是通電下野,然後出國,好一點的就是下野之後,被安置在一個地方,讓他養老。
如果自己打破了這個禁忌,很有可能會被所有軍閥視為眼中釘,而且以後在跟這些軍閥交戰的時候,他們也會拚死抵抗。
畢竟,現在的情況就是,實在是打不過了,大家也會選擇投降,畢竟投降沒有生命危險,頂多下野。
可如果他開了這個先河,那麽其他人就會覺得,跟他交戰,失敗了就是一個死,那麽必然會激起對方的拚死反抗。
李玨不想在大夏境內浪費太多的時間,他覺得隻要自己的部隊訓練好,有一個堅定地信念,再配合上從德意誌弄來的武器,想要掃平大夏境內的軍閥勢力,還是很簡單的。
沒必要激起對方的反抗之心,給自己增加一統的難度。
另外一點,現在處理掉王昌生,很有可能直接逼反滬城的守軍。李玨不想節外生枝,他隻想平平穩穩的接手滬城。畢竟滬城是他以後稅收的大頭,現在把滬城打爛了,還得他花錢去重建。
所以,李玨決定對於王昌生,最好的辦法還是把他軟禁起來,等完全控製住他的人馬和滬城之後,再想辦法處理他。
到時候,無論是給他一個處宅院,還是把他直接送出國都可以,反正李玨以後不想在見到他了。
最後則是關於他的那些義兄弟們的處理了。
說實話,這些人才是讓李玨最頭疼的一批。
要說,這一次之所以能夠成功拿下王昌生和中立派,主要還是有董輝,盧廣等人的幫助,是他們在在關鍵時刻讓他們的士兵出現在了滬城附近,逼降了王昌生。
也是董輝和盧廣,第一個主動給他站台,表示願意交出手中兵權的。
按理來說,這些人都是功臣,而且也是支持他的。
但還是那句話,這些人不是他的嫡係,也不是他提拔起來的,李玨對於這些人並不是特別的信任,再加上這一次兵變是最後時刻才通知他,在這之前李玨也不知道他們的計劃。
換句話來說,就是這些人太過於有自己的主張。
李玨並不喜歡這樣太過於有自己想法的手下,特別還是在創業初期,自己手中沒有太多兵權的情況下。
如果李玨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些人,很有可能會導致他的這幫義兄弟覺得自己對他們的態度是放縱的,這就很有可能在之後導致其他嚴重的後果。
別的不說,就單說再給他來一次兵變,他該如何是好?
可是這些人,李玨又不能直接處理掉他們,他們怎麽說也是自己的義兄弟,又是這一次兵變的大功臣。
李玨感覺處理起這些人,比處理王昌生還要讓他為難。
一個處理不好,就會給人造成一種卸磨殺驢的感覺。
最後,李玨思考良久,還是決定學著宋太祖的辦法,給他們來一個“杯酒釋兵權”。
當然了,李玨的想法不是讓他們卸任,下野之類的,而是打算成立一個新部門,讓這些全部都進入到這個部門之中。
而且這個部門必須名頭的響亮,能唿得了人,卻又不能有太多的實權。
簡而言之就是明升暗降,把他們從原有的部隊之中剝離出來,給他自己爭取整合這些士兵的時間。
隻要給他足夠的時間,把這些散落在外的士兵,都整合一遍之後,這些人就不會對他造成威脅了。
李玨見王昌生同意交出兵權,立馬拉著王昌生來到電報房,讓他給滬城那邊的部隊下達命令,讓他們全部放下武器,待在營房,等待有人前去接管。
同時,李玨要求張誌也給他的部隊下達命令,讓他們集體返迴駐地,不允許隨意走出營地。
最後,李玨這才迴到會客室,看著在場的所有師長,然後才沉穩的說道:“各位叔伯,我這次隻是為了整合我們江軍的實力,並沒有想要囚禁諸位的想法。”
“所以,請諸位叔伯放心,你們的人身安全將會得到保證。”
“但是,有句話我又不得不說,現在的大夏,國內群雄並起,局勢非常混亂。諸位叔伯也都是跟著家父,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年紀也都大了。”
“想必已經厭倦了這些打打殺殺的日子了,所以我想請諸位叔伯能夠在金陵養老,這樣的話,我也算替家父,了卻了一樁心願。”
“各位叔伯,也可以在家裏多陪陪家裏人,之前諸位叔伯常年在外,想必陪伴家人的時間太少了。所以還請叔伯們在家多陪陪家人。”
李玨說得很含蓄,但是在場的人其實都明白,李玨就是想要他們手中的兵權。
現在這個時候,他們也都認清了現實。
他們自己的小命,就在李玨手中,如果不同意,說不定就會被冠上某種罪名,直接拖到城外處理掉。
在場的人思考再三之後,也點了點頭,同意了李玨的意思。
李玨見所有人都同意了他的建議,就立馬叫來順喜,讓他護送這些叔伯們迴家,同時囑咐順喜,一定要照顧好這些叔伯。
其實這句話,是說給順喜聽的,也是說給其他在場的眾人聽的。
說得好聽點,是為了保護他們,但是說得難聽點,這其實就是變相的一種軟禁。
作為失敗者,這些師長們也沒有反抗的餘地。
但是相比較其他人,張誌和趙宗兩個人就顯得體麵的多。
張誌是得意洋洋的走出了督軍府,他多年的籌備,今天終於實現了目標,拿下了王昌生。至於他的部隊,張誌覺得李玨既然是督軍,那麽將指揮權交給李玨也是理所應當。
而趙宗麵色沉穩,一言不發,似乎也不太在意李玨對他的安排。
處理完這些中立派的師長之後,剩下的就是王昌生和他的那些義兄弟們了。
對於王昌生,李玨覺得不殺他,比殺了他收益更大一些。
即便是當年在戰場上,王昌生見死不救,間接害死了李安,即便是他在滬城想要自立,這一年多也在不斷地欺壓他。李玨依舊覺得現在不能殺王昌生。
為什麽這麽說?原因也很簡單,首先在這個年代,軍閥之間的攻伐,即便是失敗了,也很少會被殺。
差一點的就是通電下野,然後出國,好一點的就是下野之後,被安置在一個地方,讓他養老。
如果自己打破了這個禁忌,很有可能會被所有軍閥視為眼中釘,而且以後在跟這些軍閥交戰的時候,他們也會拚死抵抗。
畢竟,現在的情況就是,實在是打不過了,大家也會選擇投降,畢竟投降沒有生命危險,頂多下野。
可如果他開了這個先河,那麽其他人就會覺得,跟他交戰,失敗了就是一個死,那麽必然會激起對方的拚死反抗。
李玨不想在大夏境內浪費太多的時間,他覺得隻要自己的部隊訓練好,有一個堅定地信念,再配合上從德意誌弄來的武器,想要掃平大夏境內的軍閥勢力,還是很簡單的。
沒必要激起對方的反抗之心,給自己增加一統的難度。
另外一點,現在處理掉王昌生,很有可能直接逼反滬城的守軍。李玨不想節外生枝,他隻想平平穩穩的接手滬城。畢竟滬城是他以後稅收的大頭,現在把滬城打爛了,還得他花錢去重建。
所以,李玨決定對於王昌生,最好的辦法還是把他軟禁起來,等完全控製住他的人馬和滬城之後,再想辦法處理他。
到時候,無論是給他一個處宅院,還是把他直接送出國都可以,反正李玨以後不想在見到他了。
最後則是關於他的那些義兄弟們的處理了。
說實話,這些人才是讓李玨最頭疼的一批。
要說,這一次之所以能夠成功拿下王昌生和中立派,主要還是有董輝,盧廣等人的幫助,是他們在在關鍵時刻讓他們的士兵出現在了滬城附近,逼降了王昌生。
也是董輝和盧廣,第一個主動給他站台,表示願意交出手中兵權的。
按理來說,這些人都是功臣,而且也是支持他的。
但還是那句話,這些人不是他的嫡係,也不是他提拔起來的,李玨對於這些人並不是特別的信任,再加上這一次兵變是最後時刻才通知他,在這之前李玨也不知道他們的計劃。
換句話來說,就是這些人太過於有自己的主張。
李玨並不喜歡這樣太過於有自己想法的手下,特別還是在創業初期,自己手中沒有太多兵權的情況下。
如果李玨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些人,很有可能會導致他的這幫義兄弟覺得自己對他們的態度是放縱的,這就很有可能在之後導致其他嚴重的後果。
別的不說,就單說再給他來一次兵變,他該如何是好?
可是這些人,李玨又不能直接處理掉他們,他們怎麽說也是自己的義兄弟,又是這一次兵變的大功臣。
李玨感覺處理起這些人,比處理王昌生還要讓他為難。
一個處理不好,就會給人造成一種卸磨殺驢的感覺。
最後,李玨思考良久,還是決定學著宋太祖的辦法,給他們來一個“杯酒釋兵權”。
當然了,李玨的想法不是讓他們卸任,下野之類的,而是打算成立一個新部門,讓這些全部都進入到這個部門之中。
而且這個部門必須名頭的響亮,能唿得了人,卻又不能有太多的實權。
簡而言之就是明升暗降,把他們從原有的部隊之中剝離出來,給他自己爭取整合這些士兵的時間。
隻要給他足夠的時間,把這些散落在外的士兵,都整合一遍之後,這些人就不會對他造成威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