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即將到來的進攻
大軍閥:開局成為二代督軍 作者:雞蛋加辣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後,經過商議,李玨決定讓董輝負責後勤部部的組建,盧廣負責作戰部,莊毅負責督察部。
而最為重要的軍備部和作戰部,李玨打算自己來負責。
李玨明白一個道理,無論在任何時候,將兵權掌控在自己手中,才是最重要的。
在商議結束之後,李玨這才讓四人離開。
他看著四人離開的背影,心裏也是歎了一口氣。如果是換個時候,李玨或許會跟董輝他們成為真正的朋友。
可是在這樣個亂世,李玨並不敢百分百相信這些人。
雖然,現在這些人非常的支持自己,可誰說得準以後呢?為了以後不破壞大家最後的和氣,還是趁早將這些事情說清楚比較好。
在解決掉王昌生和中立派之後,李玨也是第一時間發布命令,要求所有江軍士兵聽從督軍府指揮,並且承諾,從今天開始,以後士兵的軍餉將會足額發放。
並且,李玨也公布了,督軍府將會成立督察部的事情,如果在遇到克扣軍餉這樣的事情,可以直接向督察部反映。
對於之前克扣士兵的事情,李玨向全軍表示將不會追究。
而對於士兵們軍餉普遍偏低,背靠王昌生十幾年搜刮起來的小金庫,李玨終於硬氣了一迴,表示將會把所有士兵的軍餉提到每個月五塊銀洋。
軍官則在現有的基礎上,全部提高一倍。
而且還規定,以後哪支隊伍,在戰場上建立軍功的話,也會單獨給予獎勵。
這樣一來,李玨巧妙的避免了由於限製軍官們卡拿士兵軍餉,導致收入減少,而產生的不滿。
雖然說,現在按照李玨的規定,軍官現在這個階段的收入將會比之前少了一大半,但是這些錢他們拿的安心,也是他們應得的。
為了激發軍隊在戰場上表現,李玨又將立功的獎勵定的非常之高。如果算上這些,隻要是一支正常的隊伍,隻要經曆過一場戰鬥,他們得到的錢並不比以前少。
簡單來說,就是李玨拿著王昌生存了十幾年的錢,來拉攏軍心。
至於說,連番大戰會不會導致軍費支出過高,最後導致他發不出這些錢?
李玨也有考慮過,但是背靠滬城這個東亞前幾的大城市,光是裏麵的稅收現在也能勉強支撐。
而且,李玨心中還有很多想法沒有實現,如果這些想法都實現了,那麽解決這些軍費,都不是問題。
不過,李玨在江省的大刀闊斧,也驚動了一些人,讓有的人受到了刺激。
畢竟,李玨按照軍功來發錢這種事情,想要瞞過齊豫和吳熙是不可能的。
雙方都是老對手了,早就在對方的家裏安插了不少間諜,想要打探這些消息根本就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
所以,在李玨宣布改製江軍之後的兩天不到的時間,齊豫和吳熙就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
作為老對手,無論是齊豫和吳熙,其實都對滬城非常眼饞,畢竟現在全大夏,最有錢的城市,就是滬城。
如果能夠占據滬城,那麽他們就可以招募更多的士兵,買到更多的武器。
這也是為什麽,齊豫和吳熙一直盯著江省,並且吳熙甚至派出人直接接觸王昌生的原因。
現在聽說李玨已經開始整合整個江軍的勢力,他們都有一個擔憂,覺得等到李玨整合完成之後,他們就很難奪取滬城了。
現在由於江軍內部開始整合,造成了部分的軍心不穩,這對於齊豫和無錫來說,就是最好的機會。
於是,兩人紛紛開始準備起來,想要趁著李玨還沒有能夠完全整合江軍之前進攻李玨。
特別是吳熙,由於他的地盤是在浙省,緊挨著滬城,他倒是第一個開始行動的。
4月,距離李玨召開例會僅僅過去了十天不到的時間,吳熙就選擇通電,公開指責李玨的兇殘。
說李玨借著召開軍事會議的時候,將老一輩的王昌生,張誌等人囚禁起來,並且又借此奪取了他父親李安收養的那些養子手中的兵權。
說李玨薄恩寡義,對自己的叔伯兄弟動手。
這樣一個窮兵黷武的人,根本就是擾亂大夏和平的禍根。
隨後,吳熙宣布自己將起兵討伐李玨,同時又唿籲將軍內部那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軍官們一起聯合起來,反對李玨。
李玨看到吳熙的通電,隻是冷笑了一聲,並沒有多說什麽,更沒有選擇去發什麽通電,跟吳熙打嘴炮。
在李玨看來,吳熙說這麽多,無非就是想要給自己找借口,好對自己用兵?
既然吳熙都已經想好了要發兵了,難道自己去跟他打嘴炮,就能讓他退兵?這明顯是不可能的。
那自己還跟他浪費時間做什麽?不如趁著這個時間,加緊整合隊伍,以最強的姿態去麵對即將到來的進攻。
於是,李玨隻是讓人發布了一則通電,算是迴複了吳熙,而內容隻有四個字:“要打就打。”
李玨就不相信,以前的江軍,在還沒有改製,軍官克扣軍餉嚴重的情況下,都能夠守得住。
沒理由自己開出那麽豐厚的條件之後,那些前線的部隊守不住啊。
而且,現在距離德意誌交貨的時間,不到二十天了,算上吳熙集結部隊等一係列戰前準備需要的時間,距離全軍換裝也就幾天的時間了。
有了那些武器,特別是那幾十門重炮,他沒理由會輸。
當然了,李玨還沒有自大到認為自己可以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戰勝吳熙。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這是李玨的行為準則。
他雖然覺得吳熙的隊伍不會有太多的戰鬥力,但是該謀劃的還是需要謀劃。
李玨覺得,吳熙的進攻來的正是時候,正好用吳熙的進攻,來磨合司令部的各個部門。
隨著李玨的一聲令下,作戰部開始製定全軍訓練計劃,爭取能夠加強一分戰鬥力,就加強一分戰鬥力的想法,開始了全軍集訓。
參謀部則開始計算吳熙可能會發起進攻的方向,然後製定相關的作戰計劃,需要調集多少兵力,在什麽地方阻擊,反擊敵人。
後勤部和軍備部則開始統計各種物資,比如藥品,衣服,武器,彈藥等各種物資。
督察部和政訓部也沒有閑著,一個猛抓士兵的軍紀問題,另外一個則開始給士兵洗腦,告訴他們應該為了什麽而戰。
而最為重要的軍備部和作戰部,李玨打算自己來負責。
李玨明白一個道理,無論在任何時候,將兵權掌控在自己手中,才是最重要的。
在商議結束之後,李玨這才讓四人離開。
他看著四人離開的背影,心裏也是歎了一口氣。如果是換個時候,李玨或許會跟董輝他們成為真正的朋友。
可是在這樣個亂世,李玨並不敢百分百相信這些人。
雖然,現在這些人非常的支持自己,可誰說得準以後呢?為了以後不破壞大家最後的和氣,還是趁早將這些事情說清楚比較好。
在解決掉王昌生和中立派之後,李玨也是第一時間發布命令,要求所有江軍士兵聽從督軍府指揮,並且承諾,從今天開始,以後士兵的軍餉將會足額發放。
並且,李玨也公布了,督軍府將會成立督察部的事情,如果在遇到克扣軍餉這樣的事情,可以直接向督察部反映。
對於之前克扣士兵的事情,李玨向全軍表示將不會追究。
而對於士兵們軍餉普遍偏低,背靠王昌生十幾年搜刮起來的小金庫,李玨終於硬氣了一迴,表示將會把所有士兵的軍餉提到每個月五塊銀洋。
軍官則在現有的基礎上,全部提高一倍。
而且還規定,以後哪支隊伍,在戰場上建立軍功的話,也會單獨給予獎勵。
這樣一來,李玨巧妙的避免了由於限製軍官們卡拿士兵軍餉,導致收入減少,而產生的不滿。
雖然說,現在按照李玨的規定,軍官現在這個階段的收入將會比之前少了一大半,但是這些錢他們拿的安心,也是他們應得的。
為了激發軍隊在戰場上表現,李玨又將立功的獎勵定的非常之高。如果算上這些,隻要是一支正常的隊伍,隻要經曆過一場戰鬥,他們得到的錢並不比以前少。
簡單來說,就是李玨拿著王昌生存了十幾年的錢,來拉攏軍心。
至於說,連番大戰會不會導致軍費支出過高,最後導致他發不出這些錢?
李玨也有考慮過,但是背靠滬城這個東亞前幾的大城市,光是裏麵的稅收現在也能勉強支撐。
而且,李玨心中還有很多想法沒有實現,如果這些想法都實現了,那麽解決這些軍費,都不是問題。
不過,李玨在江省的大刀闊斧,也驚動了一些人,讓有的人受到了刺激。
畢竟,李玨按照軍功來發錢這種事情,想要瞞過齊豫和吳熙是不可能的。
雙方都是老對手了,早就在對方的家裏安插了不少間諜,想要打探這些消息根本就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
所以,在李玨宣布改製江軍之後的兩天不到的時間,齊豫和吳熙就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
作為老對手,無論是齊豫和吳熙,其實都對滬城非常眼饞,畢竟現在全大夏,最有錢的城市,就是滬城。
如果能夠占據滬城,那麽他們就可以招募更多的士兵,買到更多的武器。
這也是為什麽,齊豫和吳熙一直盯著江省,並且吳熙甚至派出人直接接觸王昌生的原因。
現在聽說李玨已經開始整合整個江軍的勢力,他們都有一個擔憂,覺得等到李玨整合完成之後,他們就很難奪取滬城了。
現在由於江軍內部開始整合,造成了部分的軍心不穩,這對於齊豫和無錫來說,就是最好的機會。
於是,兩人紛紛開始準備起來,想要趁著李玨還沒有能夠完全整合江軍之前進攻李玨。
特別是吳熙,由於他的地盤是在浙省,緊挨著滬城,他倒是第一個開始行動的。
4月,距離李玨召開例會僅僅過去了十天不到的時間,吳熙就選擇通電,公開指責李玨的兇殘。
說李玨借著召開軍事會議的時候,將老一輩的王昌生,張誌等人囚禁起來,並且又借此奪取了他父親李安收養的那些養子手中的兵權。
說李玨薄恩寡義,對自己的叔伯兄弟動手。
這樣一個窮兵黷武的人,根本就是擾亂大夏和平的禍根。
隨後,吳熙宣布自己將起兵討伐李玨,同時又唿籲將軍內部那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軍官們一起聯合起來,反對李玨。
李玨看到吳熙的通電,隻是冷笑了一聲,並沒有多說什麽,更沒有選擇去發什麽通電,跟吳熙打嘴炮。
在李玨看來,吳熙說這麽多,無非就是想要給自己找借口,好對自己用兵?
既然吳熙都已經想好了要發兵了,難道自己去跟他打嘴炮,就能讓他退兵?這明顯是不可能的。
那自己還跟他浪費時間做什麽?不如趁著這個時間,加緊整合隊伍,以最強的姿態去麵對即將到來的進攻。
於是,李玨隻是讓人發布了一則通電,算是迴複了吳熙,而內容隻有四個字:“要打就打。”
李玨就不相信,以前的江軍,在還沒有改製,軍官克扣軍餉嚴重的情況下,都能夠守得住。
沒理由自己開出那麽豐厚的條件之後,那些前線的部隊守不住啊。
而且,現在距離德意誌交貨的時間,不到二十天了,算上吳熙集結部隊等一係列戰前準備需要的時間,距離全軍換裝也就幾天的時間了。
有了那些武器,特別是那幾十門重炮,他沒理由會輸。
當然了,李玨還沒有自大到認為自己可以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戰勝吳熙。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這是李玨的行為準則。
他雖然覺得吳熙的隊伍不會有太多的戰鬥力,但是該謀劃的還是需要謀劃。
李玨覺得,吳熙的進攻來的正是時候,正好用吳熙的進攻,來磨合司令部的各個部門。
隨著李玨的一聲令下,作戰部開始製定全軍訓練計劃,爭取能夠加強一分戰鬥力,就加強一分戰鬥力的想法,開始了全軍集訓。
參謀部則開始計算吳熙可能會發起進攻的方向,然後製定相關的作戰計劃,需要調集多少兵力,在什麽地方阻擊,反擊敵人。
後勤部和軍備部則開始統計各種物資,比如藥品,衣服,武器,彈藥等各種物資。
督察部和政訓部也沒有閑著,一個猛抓士兵的軍紀問題,另外一個則開始給士兵洗腦,告訴他們應該為了什麽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