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婚姻大事
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 作者:高煎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卻說蘭、洮二州交界處,安樂縣外,正有一支兵馬緩緩前行,旌旗招展,一個個“薛”字迎風飄揚。
領頭之人穿著黑甲,身材壯碩,正是薛仁果。
他冷眼盯著前方小城,忽然嗤笑一聲。
“我那好弟弟,實屬廢物,區區小城寡民,兵馬不過千數,竟然在金城損兵折將,更是丟了性命。”
“如此愚蠢,死便死了有何可惜。偏偏父親咽不下這口氣,一心想給他報仇,壓著我領頭來攻。”
“豈不知:殺雞焉用牛刀?”
身側一年輕將領低聲道:“少將軍,不可大意。”
“蘭州高楷頗有智謀,不僅反敗二公子,更剿滅大寇宗重樓,盡得其財貨、兵馬,如今少說有兩萬之眾,實力大增。”
“那又如何?”薛仁果嗤之以鼻,“他不過是一個陰溝裏的鼠輩,隻會使些陰謀詭計,卻不敢堂堂正正應戰。”
“即便他擁兵兩萬,我隻率三千輕騎,必可戰而勝之。”
“傳令下去,疾速行軍,一鼓作氣攻下安樂,直奔金城,斬殺高楷。”
那年輕將領名為狄長孫,奉命輔助薛仁果,聞言忍不住勸道:“少將軍,此舉太過魯莽。”
“我軍日夜趕路,將士們疲憊已極,安樂雖小,若要強攻,平白增添傷亡。”
“不若稍作歇息,生火造飯,待體力恢複些許,再下令攻城也不遲。”
“聒噪!”薛仁果怒喝一聲,“我軍足有五萬,便是強攻又如何。這些個泥腿子不過是路邊的雜草,滿地都是,有什麽可顧慮的。”
“休要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傳令下去,一個時辰內,給我攻下安樂。”
“否則,休怪我無情。”
狄長孫咬了咬牙,不得不應道:“是。”
他素來知曉薛仁果心性手段,最是桀驁不馴、言出必行,便是薛矩也難以壓製。
他若敢說一個“不”字,必然人頭落地。
無奈,他隻能從命,正要率領一支偏軍,前去攻城。
“得得!”驀然,馬蹄聲響起,一員小校飛奔而來,滾鞍下馬。
“稟少將軍,岷州羌人鍾昆侖反叛,殺了您委任的州縣官吏,嘯聚山野,波及大半個岷州,情勢危急。”
“大膽!”薛仁果怒不可遏,“我已是厚待羌人,這鍾昆侖卻不思感激,降而複叛。”
“不殺此僚,我誓不為人。”
狄長孫連忙勸道:“少將軍,岷州窮山惡水之地,民風剽悍,羌人皆是悍不畏死。”
“少將軍須得懷柔安撫,不可一味殺伐,以免反叛之事愈演愈烈。”
“夠了,休要再說。”薛仁果滿臉不耐煩,揮手道,“羌人畏威而不懷德,唯有多殺些人,才可以震懾宵小之輩。”
“往日是我太過寬縱,殺得不夠,這才讓他們蹬鼻子上臉,以為我軟弱可欺,爬到我頭上作威作福。”
“我領中軍迴去鎮殺,你率兵攻城,倘若敗陣,便拿頭顱來見我!”
他不待多說,撥馬轉身,馬鞭猛然一甩,一騎絕塵而去,身後一眾兵馬急忙跟隨。
狄長孫阻止不及,忍不住歎息一聲:“少將軍嗜殺成性,又聽不進勸諫,恐怕大禍將至。”
他沒有遵令立刻攻城,反而下令休憩,生火造飯。
常年混跡軍伍,他深知不能逼迫兵卒太甚。若是人人腹中饑餓,肚子空空,不僅戰力堪憂,還會產生怨氣。
一旦軍心嘩變,不要說攻城,甚至不攻自潰。
他遠望安樂縣城,暗自憂慮自身處境。
在薛仁果麾下效力多時,他已看出此人並非明主。
薛矩雖有武力謀略,卻是垂垂老矣,時常臥病在床。
他已有離去之心,卻不想落個忘恩負義的罵名,隻能暗中等待時機。
依他近日來查看的軍情,蘭州高楷英武雄略,又正當年輕,想必是個明主。
隻是分處敵我,平日裏毫無交集,無法親眼所見,他也不願貿然去投,以免受人輕視。
眼下,薛仁果迴返岷州,他為先鋒駐守此地,倒是一個大好機會。
隻是不知,高楷是否領兵前來。
一時間,狄長孫陷入思慮,神色恍惚起來。
頭頂一團團青氣湧動,凝結成雲,正中心縷縷紅光氤氳,陽光下越發耀眼。
……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遠在金城的高楷,心有所感。
他抬頭一望,虛空中青氣湧動,不斷匯聚而來,催動他的氣運越發深厚。
“這是,將有大才來投?”
“卻不知是文是武。”
高楷麵露喜色,這還是第一個主動來投的人才,可惜不知是誰。
隻能留待日後揭曉了。
他迴轉府中,向張氏問安,兩人一番敘話,正要起身告退,忽見張氏輕笑一聲,開口道:
“楷兒你已雙十年華,也該成家了。”
高楷有些意外,以古人對孝道的重視,他必須為父守孝三年,期間不能娶妻納妾,否則視為不孝,名聲就壞了。
而他的孝期還有三個月,為時尚早,為何這時談及成家?
張氏看出他的疑惑,笑道:“你未出孝期,自然不能成婚。”
“如今不過預備著,若有哪家小娘子雲英未嫁,堪為良配,可以先定下婚約。”
“待孝期結束,再三媒六聘娶進門來。”
“為娘隻有你一個獨子,隻希望你早些成親,綿延子嗣,才是最緊要的。”
高楷頗為理解,他這一脈單傳的獨苗苗,在這壽命短暫的時代,是該早些娶妻生子。
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張氏想抱孫子,人之常情,這也是家業傳承的必然。
況且,他若無後,麾下追隨他的文臣武將,也會心生不安,引起動蕩。
於情於理,都該趁早打算起來了。
高楷自然無異議,他也不會天真地,在這封建社會尋求自由戀愛。
須知,談婚論嫁,一向講究個門當戶對,即便是後世,也逃不脫這個理念的影響。
他點頭道:“兒已知曉,母親做主便是。”
他的婚姻大事,不僅牽涉人丁單薄的高家,更影響他爭霸天下的前景。
以張氏的見識,自然不會一意孤行。
果然,她置之一笑:“你的枕邊人,總要你自己滿意才好。”
“為娘不過替你掌掌眼,打聽打聽品性德行。你若有中意的,我也可派人去府上瞧瞧。”
領頭之人穿著黑甲,身材壯碩,正是薛仁果。
他冷眼盯著前方小城,忽然嗤笑一聲。
“我那好弟弟,實屬廢物,區區小城寡民,兵馬不過千數,竟然在金城損兵折將,更是丟了性命。”
“如此愚蠢,死便死了有何可惜。偏偏父親咽不下這口氣,一心想給他報仇,壓著我領頭來攻。”
“豈不知:殺雞焉用牛刀?”
身側一年輕將領低聲道:“少將軍,不可大意。”
“蘭州高楷頗有智謀,不僅反敗二公子,更剿滅大寇宗重樓,盡得其財貨、兵馬,如今少說有兩萬之眾,實力大增。”
“那又如何?”薛仁果嗤之以鼻,“他不過是一個陰溝裏的鼠輩,隻會使些陰謀詭計,卻不敢堂堂正正應戰。”
“即便他擁兵兩萬,我隻率三千輕騎,必可戰而勝之。”
“傳令下去,疾速行軍,一鼓作氣攻下安樂,直奔金城,斬殺高楷。”
那年輕將領名為狄長孫,奉命輔助薛仁果,聞言忍不住勸道:“少將軍,此舉太過魯莽。”
“我軍日夜趕路,將士們疲憊已極,安樂雖小,若要強攻,平白增添傷亡。”
“不若稍作歇息,生火造飯,待體力恢複些許,再下令攻城也不遲。”
“聒噪!”薛仁果怒喝一聲,“我軍足有五萬,便是強攻又如何。這些個泥腿子不過是路邊的雜草,滿地都是,有什麽可顧慮的。”
“休要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傳令下去,一個時辰內,給我攻下安樂。”
“否則,休怪我無情。”
狄長孫咬了咬牙,不得不應道:“是。”
他素來知曉薛仁果心性手段,最是桀驁不馴、言出必行,便是薛矩也難以壓製。
他若敢說一個“不”字,必然人頭落地。
無奈,他隻能從命,正要率領一支偏軍,前去攻城。
“得得!”驀然,馬蹄聲響起,一員小校飛奔而來,滾鞍下馬。
“稟少將軍,岷州羌人鍾昆侖反叛,殺了您委任的州縣官吏,嘯聚山野,波及大半個岷州,情勢危急。”
“大膽!”薛仁果怒不可遏,“我已是厚待羌人,這鍾昆侖卻不思感激,降而複叛。”
“不殺此僚,我誓不為人。”
狄長孫連忙勸道:“少將軍,岷州窮山惡水之地,民風剽悍,羌人皆是悍不畏死。”
“少將軍須得懷柔安撫,不可一味殺伐,以免反叛之事愈演愈烈。”
“夠了,休要再說。”薛仁果滿臉不耐煩,揮手道,“羌人畏威而不懷德,唯有多殺些人,才可以震懾宵小之輩。”
“往日是我太過寬縱,殺得不夠,這才讓他們蹬鼻子上臉,以為我軟弱可欺,爬到我頭上作威作福。”
“我領中軍迴去鎮殺,你率兵攻城,倘若敗陣,便拿頭顱來見我!”
他不待多說,撥馬轉身,馬鞭猛然一甩,一騎絕塵而去,身後一眾兵馬急忙跟隨。
狄長孫阻止不及,忍不住歎息一聲:“少將軍嗜殺成性,又聽不進勸諫,恐怕大禍將至。”
他沒有遵令立刻攻城,反而下令休憩,生火造飯。
常年混跡軍伍,他深知不能逼迫兵卒太甚。若是人人腹中饑餓,肚子空空,不僅戰力堪憂,還會產生怨氣。
一旦軍心嘩變,不要說攻城,甚至不攻自潰。
他遠望安樂縣城,暗自憂慮自身處境。
在薛仁果麾下效力多時,他已看出此人並非明主。
薛矩雖有武力謀略,卻是垂垂老矣,時常臥病在床。
他已有離去之心,卻不想落個忘恩負義的罵名,隻能暗中等待時機。
依他近日來查看的軍情,蘭州高楷英武雄略,又正當年輕,想必是個明主。
隻是分處敵我,平日裏毫無交集,無法親眼所見,他也不願貿然去投,以免受人輕視。
眼下,薛仁果迴返岷州,他為先鋒駐守此地,倒是一個大好機會。
隻是不知,高楷是否領兵前來。
一時間,狄長孫陷入思慮,神色恍惚起來。
頭頂一團團青氣湧動,凝結成雲,正中心縷縷紅光氤氳,陽光下越發耀眼。
……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遠在金城的高楷,心有所感。
他抬頭一望,虛空中青氣湧動,不斷匯聚而來,催動他的氣運越發深厚。
“這是,將有大才來投?”
“卻不知是文是武。”
高楷麵露喜色,這還是第一個主動來投的人才,可惜不知是誰。
隻能留待日後揭曉了。
他迴轉府中,向張氏問安,兩人一番敘話,正要起身告退,忽見張氏輕笑一聲,開口道:
“楷兒你已雙十年華,也該成家了。”
高楷有些意外,以古人對孝道的重視,他必須為父守孝三年,期間不能娶妻納妾,否則視為不孝,名聲就壞了。
而他的孝期還有三個月,為時尚早,為何這時談及成家?
張氏看出他的疑惑,笑道:“你未出孝期,自然不能成婚。”
“如今不過預備著,若有哪家小娘子雲英未嫁,堪為良配,可以先定下婚約。”
“待孝期結束,再三媒六聘娶進門來。”
“為娘隻有你一個獨子,隻希望你早些成親,綿延子嗣,才是最緊要的。”
高楷頗為理解,他這一脈單傳的獨苗苗,在這壽命短暫的時代,是該早些娶妻生子。
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張氏想抱孫子,人之常情,這也是家業傳承的必然。
況且,他若無後,麾下追隨他的文臣武將,也會心生不安,引起動蕩。
於情於理,都該趁早打算起來了。
高楷自然無異議,他也不會天真地,在這封建社會尋求自由戀愛。
須知,談婚論嫁,一向講究個門當戶對,即便是後世,也逃不脫這個理念的影響。
他點頭道:“兒已知曉,母親做主便是。”
他的婚姻大事,不僅牽涉人丁單薄的高家,更影響他爭霸天下的前景。
以張氏的見識,自然不會一意孤行。
果然,她置之一笑:“你的枕邊人,總要你自己滿意才好。”
“為娘不過替你掌掌眼,打聽打聽品性德行。你若有中意的,我也可派人去府上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