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一刀兩斷
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 作者:高煎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楷心中猶疑,總有一絲不對勁之感,徘徊不去。
他凝神往那“玄武”看去,卻見一片黑氣彌漫,一看便知不祥。
唯有銅錢枯枝所在之處,一絲絲青氣繚繞,似乎遮掩這煞氣,不致外泄。
他登時勃然大怒,卻隱而不發,轉向通微道人,滿臉感激道:
“大師尋找吉穴之恩,我沒齒難忘。”
“不知大師出自何方大派,我願尊奉貴派祖師,邀為座上賓,執弟子禮。”
“高刺史無需如此。”通微道人謙遜道:“貧道自幼在崆峒山修行,區區一山野小派,無有神通妙法,隻得微末小技,實在不值一提。”
他心中暗忖,這大兇之穴,一旦葬入棺槨,必可瀉去這高楷一身氣運。
如覆水難收,一發不可收拾,再不可能有東山再起的一日。
隻是,此法太過陰鷙,牽累高家世世代代子孫,有傷天和,因果甚大,若非不得已,他也不願如此施為。
“誰讓你擋了李家潛龍的路呢,這天下爭霸,非成即死。”
“即便你僥幸躲過死劫,也不過是潛龍的踏腳石,他日戰敗身亡,牽連家族,豈不是同樣悲慘。”
“不如就此覆滅,好過刀斧加身,遭受一番苦楚。”
“我可在你死後,為你收屍,尋個清靜之地,就此安息吧。”
他思緒飄飛,自覺仁至義盡。至於天道反噬,隻要輔佐潛龍上位,自然可由人道氣運抵消。
屆時,他仙業有成,頂多相助高楷殘魂轉生,還了因果便是。
想到這,他念頭通達,冷眼看著高楷舉動。
然而,世事豈能盡如人意。
迴應他的,是一片刀光,如轟雷掣電,瞬息之間襲來,劃過他的脖頸。
電光火石之際,他隻來得及稍稍側身,卻躲不開這致命一擊。
刀光劃過,激起一片血氣。
隻見一顆鬥大頭顱衝天而起,又轟然墜落,翻滾在草地之中。
那滿是得意的笑臉,倏然凝滯,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驚駭。
“原來,並無高人指點,那變數是你自己!”
“天道法網,人道森嚴,怎可能有這等事,怎可能……”
通微道人雖然修為不俗,終究是肉身凡胎,砍去頭顱,自然一命嗚唿。
唯有眼神之中,驚恐之色遲遲不散,腦海中意識卻是陷入深沉的黑暗。
再無聲息!
四周一眾兵卒驚得呆住,紛紛不敢置信,不明白高楷為何暴起殺人。
“將那銅錢枯枝取下,一看便知。”高楷沉聲道。
三兩兵卒半信半疑,依言而去,隻見少了銅錢枯枝鎮壓,這所謂“玄武”控水之吉穴,倏然破敗。
形似大龜的山包轟然倒塌,纏繞的青蛇寸寸斷裂。
穀中忽有一股股汙水湧來,惡臭撲鼻,又有蚊蠅滋生,花草凋零。
“這……”
眾兵卒麵麵相覷,簡直不敢相信,這仙風道骨,如神仙一般的道人,指點的吉穴,竟然是一處汙穢之地。
其中暗藏之算計,令人毛骨悚然!
眾人紛紛讚歎:“刺史大人慧眼識奸計,真乃神人。”
高楷笑了笑,環顧四周,淡聲道:“把這汙水埋了,以免浸染大好山川。”
“是。”眾兵卒齊聲應下,待填埋山穀,便出了大山,迴返府中。
臨走之前,高楷定眼一觀先祖墳塋,隻見紅氣如雲,絲絲地氣上湧,凝成玉圭。
雖不是大地龍脈、貴不可言,倒也中規中矩,可為一族祖墳。
這通微道人設計“托夢遷墳”一事,意欲瞞天過海,敗壞他的氣運,世代遭受苦難,其心可誅!
不過,更讓他警惕的是,隱藏在背後的崆峒山道派,是敵非友。
這亂世爭霸,果然步步驚心,一路上不知多少明刀暗箭等著他。
就連道門弟子也牽涉進去,真是好大一盤棋局。那高山之上的得道真人,是否自詡為棋手,操控天下?
高楷深沉一笑,鹿死誰手,猶未可知,且等著瞧吧!
待他迴到前堂,張氏已然在堂中等候,正坐立難安,見他安然無恙,方才放下心來。
“這崆峒觀觀主,素來與家中交好。你父親在時,便多次延請他來府中祈福,談經論道。”
“誰曾想,竟是這般狠毒,出此絕戶之計,意欲讓高家世代遭難。”
“究竟有何等大仇?”
張氏已然聽聞山中之事,滿臉慍怒,又頗為後怕。
“好在楷兒你沒有輕信於他,破去奸計。否則,你一旦出事,我如何向你父親交代?”
她泫然淚下,滿臉自責。
高楷連忙寬慰:“知人知麵不知心,這並非娘的過錯。”
“怪隻怪人心不足,各有算計,今後小心提防便是。”
“為娘省得。”張氏點頭道:“我兒如此睿智果敢,你父親九泉之下得知,也足以欣慰了。”
“再有王家媳婦上門,為你良配,著實是佳兒佳婦。”
高楷淡然一笑,母子倆敘話片刻,他迴到前院,凝神安坐片刻,忽見管家匆匆來報。
“郎君,那崆峒觀人去樓空,觀主與一眾道童,皆消失不見,不知去了何處。”
“哼。”高楷冷笑一聲,“跑得倒快,傳令,崆峒觀裏通外敵,罪不容誅。”
“即日起封禁此觀,一應錢財充入府庫。”
“遵令!”管家連忙應下。
既然成了敵人,就不能心慈手軟。若非眼下實力尚弱,又有外敵環伺,不宜大動幹戈,他定要張榜通緝。
不過,風水輪流轉,怎知沒有揚眉吐氣的一天。
高楷嘴角微勾,翻看起梁三郎從安樂縣傳遞來的軍情。
燭光照耀下,他的臉色忽明忽暗。
……
卻說那崆峒觀主帶著幾個道童,奔走在山野之間,馬不停蹄,直到出了蘭州境內,方才鬆了口氣。
“這高楷如此殺伐決斷,連通微師兄也死在他手上。”
“我得速速稟報師門,為他報仇雪恨!”
“可惜,不知山中詳情,料想他身邊高人修為可怖,竟連修成真法的通微師兄,也慘遭毒手。”
想到這裏,他念誦法訣,招來一隻青鳥,銜著書信飛往崆峒山。
“惟願通玄師兄施法,絞殺這變數,不墮師門威嚴。”
眼看青鳥飛行絕跡,他揚起馬鞭,匆匆趕往鄯州。
崆峒派盤踞整個隴右道,可不止金城一個道觀。
他凝神往那“玄武”看去,卻見一片黑氣彌漫,一看便知不祥。
唯有銅錢枯枝所在之處,一絲絲青氣繚繞,似乎遮掩這煞氣,不致外泄。
他登時勃然大怒,卻隱而不發,轉向通微道人,滿臉感激道:
“大師尋找吉穴之恩,我沒齒難忘。”
“不知大師出自何方大派,我願尊奉貴派祖師,邀為座上賓,執弟子禮。”
“高刺史無需如此。”通微道人謙遜道:“貧道自幼在崆峒山修行,區區一山野小派,無有神通妙法,隻得微末小技,實在不值一提。”
他心中暗忖,這大兇之穴,一旦葬入棺槨,必可瀉去這高楷一身氣運。
如覆水難收,一發不可收拾,再不可能有東山再起的一日。
隻是,此法太過陰鷙,牽累高家世世代代子孫,有傷天和,因果甚大,若非不得已,他也不願如此施為。
“誰讓你擋了李家潛龍的路呢,這天下爭霸,非成即死。”
“即便你僥幸躲過死劫,也不過是潛龍的踏腳石,他日戰敗身亡,牽連家族,豈不是同樣悲慘。”
“不如就此覆滅,好過刀斧加身,遭受一番苦楚。”
“我可在你死後,為你收屍,尋個清靜之地,就此安息吧。”
他思緒飄飛,自覺仁至義盡。至於天道反噬,隻要輔佐潛龍上位,自然可由人道氣運抵消。
屆時,他仙業有成,頂多相助高楷殘魂轉生,還了因果便是。
想到這,他念頭通達,冷眼看著高楷舉動。
然而,世事豈能盡如人意。
迴應他的,是一片刀光,如轟雷掣電,瞬息之間襲來,劃過他的脖頸。
電光火石之際,他隻來得及稍稍側身,卻躲不開這致命一擊。
刀光劃過,激起一片血氣。
隻見一顆鬥大頭顱衝天而起,又轟然墜落,翻滾在草地之中。
那滿是得意的笑臉,倏然凝滯,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驚駭。
“原來,並無高人指點,那變數是你自己!”
“天道法網,人道森嚴,怎可能有這等事,怎可能……”
通微道人雖然修為不俗,終究是肉身凡胎,砍去頭顱,自然一命嗚唿。
唯有眼神之中,驚恐之色遲遲不散,腦海中意識卻是陷入深沉的黑暗。
再無聲息!
四周一眾兵卒驚得呆住,紛紛不敢置信,不明白高楷為何暴起殺人。
“將那銅錢枯枝取下,一看便知。”高楷沉聲道。
三兩兵卒半信半疑,依言而去,隻見少了銅錢枯枝鎮壓,這所謂“玄武”控水之吉穴,倏然破敗。
形似大龜的山包轟然倒塌,纏繞的青蛇寸寸斷裂。
穀中忽有一股股汙水湧來,惡臭撲鼻,又有蚊蠅滋生,花草凋零。
“這……”
眾兵卒麵麵相覷,簡直不敢相信,這仙風道骨,如神仙一般的道人,指點的吉穴,竟然是一處汙穢之地。
其中暗藏之算計,令人毛骨悚然!
眾人紛紛讚歎:“刺史大人慧眼識奸計,真乃神人。”
高楷笑了笑,環顧四周,淡聲道:“把這汙水埋了,以免浸染大好山川。”
“是。”眾兵卒齊聲應下,待填埋山穀,便出了大山,迴返府中。
臨走之前,高楷定眼一觀先祖墳塋,隻見紅氣如雲,絲絲地氣上湧,凝成玉圭。
雖不是大地龍脈、貴不可言,倒也中規中矩,可為一族祖墳。
這通微道人設計“托夢遷墳”一事,意欲瞞天過海,敗壞他的氣運,世代遭受苦難,其心可誅!
不過,更讓他警惕的是,隱藏在背後的崆峒山道派,是敵非友。
這亂世爭霸,果然步步驚心,一路上不知多少明刀暗箭等著他。
就連道門弟子也牽涉進去,真是好大一盤棋局。那高山之上的得道真人,是否自詡為棋手,操控天下?
高楷深沉一笑,鹿死誰手,猶未可知,且等著瞧吧!
待他迴到前堂,張氏已然在堂中等候,正坐立難安,見他安然無恙,方才放下心來。
“這崆峒觀觀主,素來與家中交好。你父親在時,便多次延請他來府中祈福,談經論道。”
“誰曾想,竟是這般狠毒,出此絕戶之計,意欲讓高家世代遭難。”
“究竟有何等大仇?”
張氏已然聽聞山中之事,滿臉慍怒,又頗為後怕。
“好在楷兒你沒有輕信於他,破去奸計。否則,你一旦出事,我如何向你父親交代?”
她泫然淚下,滿臉自責。
高楷連忙寬慰:“知人知麵不知心,這並非娘的過錯。”
“怪隻怪人心不足,各有算計,今後小心提防便是。”
“為娘省得。”張氏點頭道:“我兒如此睿智果敢,你父親九泉之下得知,也足以欣慰了。”
“再有王家媳婦上門,為你良配,著實是佳兒佳婦。”
高楷淡然一笑,母子倆敘話片刻,他迴到前院,凝神安坐片刻,忽見管家匆匆來報。
“郎君,那崆峒觀人去樓空,觀主與一眾道童,皆消失不見,不知去了何處。”
“哼。”高楷冷笑一聲,“跑得倒快,傳令,崆峒觀裏通外敵,罪不容誅。”
“即日起封禁此觀,一應錢財充入府庫。”
“遵令!”管家連忙應下。
既然成了敵人,就不能心慈手軟。若非眼下實力尚弱,又有外敵環伺,不宜大動幹戈,他定要張榜通緝。
不過,風水輪流轉,怎知沒有揚眉吐氣的一天。
高楷嘴角微勾,翻看起梁三郎從安樂縣傳遞來的軍情。
燭光照耀下,他的臉色忽明忽暗。
……
卻說那崆峒觀主帶著幾個道童,奔走在山野之間,馬不停蹄,直到出了蘭州境內,方才鬆了口氣。
“這高楷如此殺伐決斷,連通微師兄也死在他手上。”
“我得速速稟報師門,為他報仇雪恨!”
“可惜,不知山中詳情,料想他身邊高人修為可怖,竟連修成真法的通微師兄,也慘遭毒手。”
想到這裏,他念誦法訣,招來一隻青鳥,銜著書信飛往崆峒山。
“惟願通玄師兄施法,絞殺這變數,不墮師門威嚴。”
眼看青鳥飛行絕跡,他揚起馬鞭,匆匆趕往鄯州。
崆峒派盤踞整個隴右道,可不止金城一個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