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戴罪立功
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 作者:高煎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安樂城外三十裏處,一座座營帳拔地而起,連綿不絕,一眼望去足有萬數。
轅門處,豎著一麵麵“薛”字旗幟,隨著狂風舞動。
正中一座大營,薛仁果高坐上首。下方文武分列,左側是兩位武將,一人為狄長孫,一人名龐裕。
右側有一文士,須發花白,名為褚諒,受薛矩之命輔佐薛仁果。
“如今大軍齊備,可堪一戰,不知誰願為先鋒,攻下這安樂城?”薛仁果環顧四周,沉聲問道。
龐裕爭先出列,下拜道:“少將軍,卑職願為先鋒。區區一座安樂小城,旦夕可下。”
“少將軍隻需在營中安坐,不過晌午,卑職必將此城獻上。”
“若有逾期,請斬卑職項上人頭。”
“好!”薛仁果哈哈大笑,“龐都尉既有這般膽氣,我自當允準。”
“傳我軍令,以龐裕率領前軍,攻占安樂。”
“且慢!”褚諒阻攔道,“少將軍不可操之過急,將士們由岷州趕來,行路太速,已然疲憊至極,怎可倉促攻城。”
“不如暫且休憩一夜,待明日再行攻城也不遲。”
薛仁果擺手笑道:“你這老兒,太過膽小,不過一座小城,何須興師動眾。”
“派個三千兵馬,足以攻下。若無這點勇力,我薛家早已覆滅,談何有今日之威風。”
薛仁果頗有武力,又精通騎射,號稱“萬人敵”,自然不把這區區小城放在眼中。
他瞥一眼下首,冷哼道:“狄長孫,你貽誤軍機,怠慢攻城之事。”
“拖延如此之久,毫無建樹,莫非心存異誌,該當何罪!”
狄長孫麵色一白,連忙跪下:“少將軍容稟,安樂雖小,守將梁三郎卻是謹慎,堅守不出,一心抵禦。”
“卑職雖有心攻城,奈何糧草不足,士氣衰微。若強行為之,隻怕損兵折將,白白損耗性命。”
“卑職一片忠心,望少將軍明鑒。”
“哼!”薛仁果大喝道,“休要狡辯,你領軍無功,毫無作為,便是一樁大罪。治你一個斬首之刑,也是理所應當。”
“來人,將他拖出去,斬首示眾!”
“遵令。”左右兵卒轟然應下,便要上前索拿狄長孫。
狄長孫連連叩首請求饒命,那薛仁果卻是不為所動。
眼見此景,褚諒暗暗歎息一聲,開口求情道:
“少將軍暫息雷霆之怒,狄都尉領軍無功,也是情有可原。”
“若非糧草皆被運至岷州,鎮壓鍾昆侖,想來狄都尉不至於毫無寸進。”
“戰前殺將,是不祥之兆,非智者所為,還望少將軍三思。”
薛仁果猶自不解氣,冷聲道:“如此輕易放過了他,豈不是縱容將士懈怠,違抗軍令?”
“此風若是大漲,如何統禦三軍,懾服將士?”
“若不嚴明軍紀,縱有千軍萬馬,與一盤散沙有何異?”
麵對這連番喝問,褚諒一時啞口無言,頓了頓,方才勸道:
“少將軍言之有理,我等敬服。”
“然而,方今大爭之世,須得籠絡人才。狄都尉素來盡忠職守,頗有才幹,隻因耽誤一時便殺之,實在令人寒心。”
“況且,大將軍曾有交代,狄都尉有將帥之才,不可擅自殺伐。”
“不如讓他戴罪立功,若再有輕慢,斬首也不遲。”
薛仁果本要發作,聽聞薛矩交代,不得不按耐下來,冷喝一聲:
“狄長孫,你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今貶你為兵卒,隨龐裕出戰。”
“若有絲毫懈怠,我必斬不赦,哼!”
“謝少將軍不殺之恩。”狄長孫咬牙拜謝。
待兩人領兵出營,褚諒輕聲勸道:“少將軍,若要混元天下,需以寬仁待人,少作殺戮。”
“先前已是將鍾昆侖淩遲處死,又殘殺三千羌人俘虜,實在有傷天和,非明主所為。”
“此番攻下安樂,且行善待,倘若殺戮過甚,引發民變,便難以收拾了。”
薛仁果不屑道:“鍾昆侖先降後叛,完全不將我放在眼中。我豈能再三寬恕,成了婦人之仁。”
“至於那些羌人,殺了便殺了,有何可惜。若不以殺戮震懾,怎能使其順服?”
褚諒見他視人命為草芥,毫不在意,忍不住暗歎一聲。
斬殺鍾昆侖也就罷了,偏偏將其淩遲處死,血肉分給將士食用,何等殘虐!
如此嗜殺之人,豈是明主?
一時間,褚諒眼神閃爍,晦暗不明。
另一頭,龐裕率領三千兵馬,前往攻城,原以為那梁三郎和從前一般,龜縮在城中不出。
誰曾想,此人棄了城牆,主動領軍出城,於南門外列陣,一字排開,向他攻來。
龐裕大喜過望:“這黃口小兒,果然輕敵冒進,這般狂妄,膽敢舍棄堅城,與我作戰。”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傳令下去,全軍出擊直取他項上人頭。”
“遵令!”一眾兵卒敲打戰鼓,揚鞭策馬。
雖隻有三千騎,卻個個悍勇,如排山倒海一般,衝向前方軍陣。
狄長孫卻是拉緊韁繩,仔細觀察那軍陣,不覺搖頭:
“如此排兵布陣,太過兒戲,輕易可以擊潰。”
“我如今戴罪之身,若不設法立功,恐怕身首異處。”
“唯有相助龐裕,擊敗這梁三郎,方能苟活性命,到時再決議何去何從。”
他見那兵馬成千上萬,料定城中守軍傾巢而出,內部必然空虛。
如此正可領一支輕騎,繞過軍陣,直趨南門外。若那梁三郎不加防備,過不多久,便能攻下安樂。
他將此計和盤托出,龐裕自無不可,當即給他輕騎一千,神不知鬼不覺,向敵軍後方襲去。
而梁三郎全然不知,見那薛軍不過三千之數,忍不住火氣上湧,自以為受了輕視,越發不管不顧,策馬衝向薛軍。
南門外,隻有寥寥幾十人鎮守。
狄長孫暗道一聲好機會,當即率領一千輕騎,攻下甕城,不費吹灰之力,便將南門占據,直入城中,改換旗幟。
又命人擂起戰鼓,響聲震動天地,遠遠傳播開來。
梁三郎原以為勝券在握,可全殲薛軍,正奮勇殺敵之時,冷不丁聽聞鼓聲,慌忙轉頭望去。
這一看,直叫他肝膽俱裂!
那城頭之上,已是換了主人,“薛”字旌旗高高飄揚,仿佛嘲諷著他的輕敵大意。
轅門處,豎著一麵麵“薛”字旗幟,隨著狂風舞動。
正中一座大營,薛仁果高坐上首。下方文武分列,左側是兩位武將,一人為狄長孫,一人名龐裕。
右側有一文士,須發花白,名為褚諒,受薛矩之命輔佐薛仁果。
“如今大軍齊備,可堪一戰,不知誰願為先鋒,攻下這安樂城?”薛仁果環顧四周,沉聲問道。
龐裕爭先出列,下拜道:“少將軍,卑職願為先鋒。區區一座安樂小城,旦夕可下。”
“少將軍隻需在營中安坐,不過晌午,卑職必將此城獻上。”
“若有逾期,請斬卑職項上人頭。”
“好!”薛仁果哈哈大笑,“龐都尉既有這般膽氣,我自當允準。”
“傳我軍令,以龐裕率領前軍,攻占安樂。”
“且慢!”褚諒阻攔道,“少將軍不可操之過急,將士們由岷州趕來,行路太速,已然疲憊至極,怎可倉促攻城。”
“不如暫且休憩一夜,待明日再行攻城也不遲。”
薛仁果擺手笑道:“你這老兒,太過膽小,不過一座小城,何須興師動眾。”
“派個三千兵馬,足以攻下。若無這點勇力,我薛家早已覆滅,談何有今日之威風。”
薛仁果頗有武力,又精通騎射,號稱“萬人敵”,自然不把這區區小城放在眼中。
他瞥一眼下首,冷哼道:“狄長孫,你貽誤軍機,怠慢攻城之事。”
“拖延如此之久,毫無建樹,莫非心存異誌,該當何罪!”
狄長孫麵色一白,連忙跪下:“少將軍容稟,安樂雖小,守將梁三郎卻是謹慎,堅守不出,一心抵禦。”
“卑職雖有心攻城,奈何糧草不足,士氣衰微。若強行為之,隻怕損兵折將,白白損耗性命。”
“卑職一片忠心,望少將軍明鑒。”
“哼!”薛仁果大喝道,“休要狡辯,你領軍無功,毫無作為,便是一樁大罪。治你一個斬首之刑,也是理所應當。”
“來人,將他拖出去,斬首示眾!”
“遵令。”左右兵卒轟然應下,便要上前索拿狄長孫。
狄長孫連連叩首請求饒命,那薛仁果卻是不為所動。
眼見此景,褚諒暗暗歎息一聲,開口求情道:
“少將軍暫息雷霆之怒,狄都尉領軍無功,也是情有可原。”
“若非糧草皆被運至岷州,鎮壓鍾昆侖,想來狄都尉不至於毫無寸進。”
“戰前殺將,是不祥之兆,非智者所為,還望少將軍三思。”
薛仁果猶自不解氣,冷聲道:“如此輕易放過了他,豈不是縱容將士懈怠,違抗軍令?”
“此風若是大漲,如何統禦三軍,懾服將士?”
“若不嚴明軍紀,縱有千軍萬馬,與一盤散沙有何異?”
麵對這連番喝問,褚諒一時啞口無言,頓了頓,方才勸道:
“少將軍言之有理,我等敬服。”
“然而,方今大爭之世,須得籠絡人才。狄都尉素來盡忠職守,頗有才幹,隻因耽誤一時便殺之,實在令人寒心。”
“況且,大將軍曾有交代,狄都尉有將帥之才,不可擅自殺伐。”
“不如讓他戴罪立功,若再有輕慢,斬首也不遲。”
薛仁果本要發作,聽聞薛矩交代,不得不按耐下來,冷喝一聲:
“狄長孫,你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今貶你為兵卒,隨龐裕出戰。”
“若有絲毫懈怠,我必斬不赦,哼!”
“謝少將軍不殺之恩。”狄長孫咬牙拜謝。
待兩人領兵出營,褚諒輕聲勸道:“少將軍,若要混元天下,需以寬仁待人,少作殺戮。”
“先前已是將鍾昆侖淩遲處死,又殘殺三千羌人俘虜,實在有傷天和,非明主所為。”
“此番攻下安樂,且行善待,倘若殺戮過甚,引發民變,便難以收拾了。”
薛仁果不屑道:“鍾昆侖先降後叛,完全不將我放在眼中。我豈能再三寬恕,成了婦人之仁。”
“至於那些羌人,殺了便殺了,有何可惜。若不以殺戮震懾,怎能使其順服?”
褚諒見他視人命為草芥,毫不在意,忍不住暗歎一聲。
斬殺鍾昆侖也就罷了,偏偏將其淩遲處死,血肉分給將士食用,何等殘虐!
如此嗜殺之人,豈是明主?
一時間,褚諒眼神閃爍,晦暗不明。
另一頭,龐裕率領三千兵馬,前往攻城,原以為那梁三郎和從前一般,龜縮在城中不出。
誰曾想,此人棄了城牆,主動領軍出城,於南門外列陣,一字排開,向他攻來。
龐裕大喜過望:“這黃口小兒,果然輕敵冒進,這般狂妄,膽敢舍棄堅城,與我作戰。”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傳令下去,全軍出擊直取他項上人頭。”
“遵令!”一眾兵卒敲打戰鼓,揚鞭策馬。
雖隻有三千騎,卻個個悍勇,如排山倒海一般,衝向前方軍陣。
狄長孫卻是拉緊韁繩,仔細觀察那軍陣,不覺搖頭:
“如此排兵布陣,太過兒戲,輕易可以擊潰。”
“我如今戴罪之身,若不設法立功,恐怕身首異處。”
“唯有相助龐裕,擊敗這梁三郎,方能苟活性命,到時再決議何去何從。”
他見那兵馬成千上萬,料定城中守軍傾巢而出,內部必然空虛。
如此正可領一支輕騎,繞過軍陣,直趨南門外。若那梁三郎不加防備,過不多久,便能攻下安樂。
他將此計和盤托出,龐裕自無不可,當即給他輕騎一千,神不知鬼不覺,向敵軍後方襲去。
而梁三郎全然不知,見那薛軍不過三千之數,忍不住火氣上湧,自以為受了輕視,越發不管不顧,策馬衝向薛軍。
南門外,隻有寥寥幾十人鎮守。
狄長孫暗道一聲好機會,當即率領一千輕騎,攻下甕城,不費吹灰之力,便將南門占據,直入城中,改換旗幟。
又命人擂起戰鼓,響聲震動天地,遠遠傳播開來。
梁三郎原以為勝券在握,可全殲薛軍,正奮勇殺敵之時,冷不丁聽聞鼓聲,慌忙轉頭望去。
這一看,直叫他肝膽俱裂!
那城頭之上,已是換了主人,“薛”字旌旗高高飄揚,仿佛嘲諷著他的輕敵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