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烏雲密布
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 作者:高煎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狄長孫沉思片刻,忽而提起一事。
高楷聽聞,眼眸一亮,笑道:“若果真如長孫所料,這臨潭城旦夕可下。”
眾人皆是振奮,一旦攻取臨潭,全據洮州,主上便坐擁兩州之地,正可晉升官職。
他們這些文官武將,自然水漲船高,他日封侯拜相有望。
起兵征伐,自然不是一蹴而就。
高楷嚴令兵卒整訓,肅清軍紀,等待糧草籌集完備,甲胄、弓箭、馬具安置妥當,方才下令大軍開拔。
所幸連日放晴,地麵硬實,不曾陷入泥坑,一路行軍倒也暢通。
三日後,大軍來至美相城,在城外安營紮寨,暫且休整一夜。
中軍大營中,火光明亮,高楷站在一幅圖冊前,仔細察看。
一眾文武皆肅穆相待,未久,一支斥候匆匆來報。
“主上,石頭柵、張寨二地各有薛軍駐守,防範我等突襲。”
大軍在半路之時,高楷便派出斥候查探敵情。
這石頭柵與張寨,擋在臨潭城前頭,猶如兩隻羽翼,護衛著後方的城池。
不把這兩個地方拔除,休想抵達臨潭。
此時聽了斥候迴稟,他詢問道:“兩處各有多少守軍?”
斥候迴言:“各有千人,皆是披堅執銳,晝夜不休,向城中示警。”
高楷微微頷首,這兩處不過小村寨,各自駐守千人,已是極限。
由此可見,薛矩此人多半小心謹慎,比兩個兒子老練得多。
他四下環顧,沉聲道:“臨潭城防守嚴密,若要突襲,必先拔除石頭柵、張寨二地。”
“諸位可有妙計教我?”
眾人陷入沉思,狄長孫拱手道:“為今之計,唯有趁夜行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二地,方可不驚動臨潭。”
“不妥。”吳弘基搖頭道,“入夜行軍,為兵家大忌。”
“何況大軍初來此地,不知情形,怎能貿然行事?”
周順德附和道:“若要拔除二地,須得同一時刻,否則一地錯失,必然牽連大軍暴露,功虧一簣。”
狄長孫眉頭緊皺:“若不趁夜行軍,談何突襲?”
“主上,我熟知地形,願為先鋒,拔除張寨。”
高楷注視地圖,片刻後才道:“長孫所言在理,兵貴神速,勿要瞻前顧後,以免錯失良機。”
“傳我軍令,全軍三分,以三千驍騎為左軍,由狄長孫統領,拔除張寨。”
“三千精兵為右軍,由梁三郎統領,拔除石頭柵。”
“待大功告成,皆於臨潭城外七十裏,龍王廟外匯合。”
至於他自己,則統領中軍三千人,直趨臨潭。
“遵令!”狄長孫、梁三郎二人轟然應喏。
“三軍聽令,稍作休整,待入夜之時,即刻行軍,不得有誤。”高楷沉聲道。
“是!”
這一夜,烏雲密布,不見絲毫光亮。
借助夜色掩示,三軍悄然開拔。徑直往東行六十裏,一路安然無事。
在此,左、右二軍分道揚鑣,各自突襲張寨、石頭柵。
這兩軍皆是精兵驍騎,配備最精良的甲胄兵械,朝夕訓練,令行禁止,是他特意整編出來的突將。
借助天時地利,二軍長驅直入,順利拔除兩地,斬殺駐守兵卒,拆毀烽火台。
如此一來,這臨潭城前頭便再無示警,為突襲之戰開了個好兆頭。
高楷率領中軍,悄然行至龍王廟外,下令暫作休整。
過不多時,狄長孫、梁三郎各自統領一軍,前來匯合。
三軍匯聚一處,食用幹糧,整理兵器、馬具,稍作休憩。
一座石台上,高楷仰觀天象,蹙眉道:“天陰欲雨,不祥之兆越發濃鬱。”
“此次大軍征伐,是否太過倉促了?”
來不及深思,狄長孫開口道:“主上,臨潭城守禦森嚴,除卻石頭柵、張寨二地,另有兩處村寨,為城中側翼,不可不防。”
“哦?”高楷迴頭道,“哪兩處?”
“房山與迴曲。”狄長孫低聲道,“房山位於城北,登上山巔,可俯瞰整個臨潭城,地勢險要。”
“迴曲位於城南,有渭河蜿蜒而過,注入護城河中,河麵寬廣無垠,唯有一座橋梁,可通往甕城。”
“若要入城,須得防備這兩處守軍,從側翼增援,令我等陷入兩麵夾擊之勢。”
高楷麵色肅然,這可是兩個爆雷,若沒有狄長孫告知,一旦倉促攻城,必然遭遇不測。
“這兩處各有多少兵馬?”
狄長孫思忖片刻,道:“據我所知,這兩處頗為隱蔽,兵馬不多,唯有千餘人,以掩人耳目。”
高楷頷首道:“既如此,傳令,各派五百人,切斷房山援兵,摧毀迴曲橋梁。”
“是!”狄長孫肅然應下。
“啪嗒!”驀然,一場大雨降臨。雨點打在石台,濺起一片片水花,轉眼間浸濕甲胄。
高楷麵色一變:“這雨突如其來,總覺得蹊蹺。”
狄長孫急忙道:“主上,這雨來得太急,不妨在廟中暫避。”
高楷點頭,領著一眾文武,邁入龍王廟。
……
且說岷州崆峒山,道宮之中,兩個道人正盤膝而坐。
上首一人須發皆白,卻麵如童子,身披紫色道袍,威嚴肅穆。
若是高楷在此,定要大吃一驚。
這道人頭頂,一道道紅氣結成慶雲,凝而不散,更有縷縷紫光,形如蓮花,花開九瓣,隱隱有馨香撲鼻。
正是崆峒派真人,玄誠子。
下首一人卻是通玄,遠望濃濃夜色,大雨瓢潑,忍不住讚歎道。
“師尊妙法,不僅斬了那龍女身形,更取其龍氣,滋養李家氣運。”
“隻需過些時候,李晝必然勇猛精進,命格大升,有席卷天下之望。”
玄誠子撫須道:“法術雖有妙用,卻不過錦上添花。”
“這爭霸天下,終究靠的是戰場殺伐。我等修行之人,牽涉進去,便是身不由己。”
“李晝若有稱帝之日,氣運反哺,我等自然無憂,反可晉升修為。”
“一旦兵敗身死,我等逃不脫幹係,天譴必至,一身苦修,付之流水。”
通玄道人神色一凜:“師尊所言甚是,弟子受教。”
“不過,高楷這變數,著實令人捉摸不透。”
“自從他度過必死之劫,屢屢反敗為勝,更斬殺薛仁果,擊退王威,聲勢驚人。”
“若不早些下手,恐怕勢大難製,一旦養出天命,我等唯有退避三舍,再不能幹預分毫。”
高楷聽聞,眼眸一亮,笑道:“若果真如長孫所料,這臨潭城旦夕可下。”
眾人皆是振奮,一旦攻取臨潭,全據洮州,主上便坐擁兩州之地,正可晉升官職。
他們這些文官武將,自然水漲船高,他日封侯拜相有望。
起兵征伐,自然不是一蹴而就。
高楷嚴令兵卒整訓,肅清軍紀,等待糧草籌集完備,甲胄、弓箭、馬具安置妥當,方才下令大軍開拔。
所幸連日放晴,地麵硬實,不曾陷入泥坑,一路行軍倒也暢通。
三日後,大軍來至美相城,在城外安營紮寨,暫且休整一夜。
中軍大營中,火光明亮,高楷站在一幅圖冊前,仔細察看。
一眾文武皆肅穆相待,未久,一支斥候匆匆來報。
“主上,石頭柵、張寨二地各有薛軍駐守,防範我等突襲。”
大軍在半路之時,高楷便派出斥候查探敵情。
這石頭柵與張寨,擋在臨潭城前頭,猶如兩隻羽翼,護衛著後方的城池。
不把這兩個地方拔除,休想抵達臨潭。
此時聽了斥候迴稟,他詢問道:“兩處各有多少守軍?”
斥候迴言:“各有千人,皆是披堅執銳,晝夜不休,向城中示警。”
高楷微微頷首,這兩處不過小村寨,各自駐守千人,已是極限。
由此可見,薛矩此人多半小心謹慎,比兩個兒子老練得多。
他四下環顧,沉聲道:“臨潭城防守嚴密,若要突襲,必先拔除石頭柵、張寨二地。”
“諸位可有妙計教我?”
眾人陷入沉思,狄長孫拱手道:“為今之計,唯有趁夜行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二地,方可不驚動臨潭。”
“不妥。”吳弘基搖頭道,“入夜行軍,為兵家大忌。”
“何況大軍初來此地,不知情形,怎能貿然行事?”
周順德附和道:“若要拔除二地,須得同一時刻,否則一地錯失,必然牽連大軍暴露,功虧一簣。”
狄長孫眉頭緊皺:“若不趁夜行軍,談何突襲?”
“主上,我熟知地形,願為先鋒,拔除張寨。”
高楷注視地圖,片刻後才道:“長孫所言在理,兵貴神速,勿要瞻前顧後,以免錯失良機。”
“傳我軍令,全軍三分,以三千驍騎為左軍,由狄長孫統領,拔除張寨。”
“三千精兵為右軍,由梁三郎統領,拔除石頭柵。”
“待大功告成,皆於臨潭城外七十裏,龍王廟外匯合。”
至於他自己,則統領中軍三千人,直趨臨潭。
“遵令!”狄長孫、梁三郎二人轟然應喏。
“三軍聽令,稍作休整,待入夜之時,即刻行軍,不得有誤。”高楷沉聲道。
“是!”
這一夜,烏雲密布,不見絲毫光亮。
借助夜色掩示,三軍悄然開拔。徑直往東行六十裏,一路安然無事。
在此,左、右二軍分道揚鑣,各自突襲張寨、石頭柵。
這兩軍皆是精兵驍騎,配備最精良的甲胄兵械,朝夕訓練,令行禁止,是他特意整編出來的突將。
借助天時地利,二軍長驅直入,順利拔除兩地,斬殺駐守兵卒,拆毀烽火台。
如此一來,這臨潭城前頭便再無示警,為突襲之戰開了個好兆頭。
高楷率領中軍,悄然行至龍王廟外,下令暫作休整。
過不多時,狄長孫、梁三郎各自統領一軍,前來匯合。
三軍匯聚一處,食用幹糧,整理兵器、馬具,稍作休憩。
一座石台上,高楷仰觀天象,蹙眉道:“天陰欲雨,不祥之兆越發濃鬱。”
“此次大軍征伐,是否太過倉促了?”
來不及深思,狄長孫開口道:“主上,臨潭城守禦森嚴,除卻石頭柵、張寨二地,另有兩處村寨,為城中側翼,不可不防。”
“哦?”高楷迴頭道,“哪兩處?”
“房山與迴曲。”狄長孫低聲道,“房山位於城北,登上山巔,可俯瞰整個臨潭城,地勢險要。”
“迴曲位於城南,有渭河蜿蜒而過,注入護城河中,河麵寬廣無垠,唯有一座橋梁,可通往甕城。”
“若要入城,須得防備這兩處守軍,從側翼增援,令我等陷入兩麵夾擊之勢。”
高楷麵色肅然,這可是兩個爆雷,若沒有狄長孫告知,一旦倉促攻城,必然遭遇不測。
“這兩處各有多少兵馬?”
狄長孫思忖片刻,道:“據我所知,這兩處頗為隱蔽,兵馬不多,唯有千餘人,以掩人耳目。”
高楷頷首道:“既如此,傳令,各派五百人,切斷房山援兵,摧毀迴曲橋梁。”
“是!”狄長孫肅然應下。
“啪嗒!”驀然,一場大雨降臨。雨點打在石台,濺起一片片水花,轉眼間浸濕甲胄。
高楷麵色一變:“這雨突如其來,總覺得蹊蹺。”
狄長孫急忙道:“主上,這雨來得太急,不妨在廟中暫避。”
高楷點頭,領著一眾文武,邁入龍王廟。
……
且說岷州崆峒山,道宮之中,兩個道人正盤膝而坐。
上首一人須發皆白,卻麵如童子,身披紫色道袍,威嚴肅穆。
若是高楷在此,定要大吃一驚。
這道人頭頂,一道道紅氣結成慶雲,凝而不散,更有縷縷紫光,形如蓮花,花開九瓣,隱隱有馨香撲鼻。
正是崆峒派真人,玄誠子。
下首一人卻是通玄,遠望濃濃夜色,大雨瓢潑,忍不住讚歎道。
“師尊妙法,不僅斬了那龍女身形,更取其龍氣,滋養李家氣運。”
“隻需過些時候,李晝必然勇猛精進,命格大升,有席卷天下之望。”
玄誠子撫須道:“法術雖有妙用,卻不過錦上添花。”
“這爭霸天下,終究靠的是戰場殺伐。我等修行之人,牽涉進去,便是身不由己。”
“李晝若有稱帝之日,氣運反哺,我等自然無憂,反可晉升修為。”
“一旦兵敗身死,我等逃不脫幹係,天譴必至,一身苦修,付之流水。”
通玄道人神色一凜:“師尊所言甚是,弟子受教。”
“不過,高楷這變數,著實令人捉摸不透。”
“自從他度過必死之劫,屢屢反敗為勝,更斬殺薛仁果,擊退王威,聲勢驚人。”
“若不早些下手,恐怕勢大難製,一旦養出天命,我等唯有退避三舍,再不能幹預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