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渭河龍女
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 作者:高煎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到這裏,高楷整肅衣冠,手持香火,在神像前躬身拜道:
“蘭州高楷,行軍至此,借寶地避雨,多有叨擾之處,還望元君勿怪。”
他神色恭敬,將線香插入銅爐,又將廟宇收拾一番,吩咐眾人不得無禮。
梁三郎頗為詫異:“郎君向來不信這些香火神隻,今日怎麽一反常態,這般虔敬?”
高楷肅然道:“舉頭三尺有神明,既見一方正神,自當尊敬。”
“我不求神佛庇佑,但求問心無愧。”
眾人見他此舉,一一效仿,為這元君奉上一縷香火。
這神像隱隱有光輝轉動,密布的裂痕,似乎光滑許多。隻是眾人商議戰事,不曾留意。
高楷望一眼廟外,沉聲道:“雨勢頗大,大軍困在此地,不是長久之計。”
“若被城中探馬發覺,不僅此次突襲功虧一簣,更有士氣大跌之憂。”
“諸位可有良策?”
廟中一片沉寂,一眾文武皆是擰眉思索,卻無人出言獻策。
高楷略微失望,他這麾下班底,雖不乏大才,卻長於治政,缺少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謀士。
不過,這等謀士,並非輕易可見,也非常人可得。正如劉備三顧茅廬,方才請來諸葛亮出山輔佐。
沉默半晌,周順德低聲道:“主上,這大雨連綿不絕,恐怕並非一時停止。”
“大軍行至此處,並未深入腹地,尚可抽身離去。”
“待大雨停歇,再擇一良機來攻,也為時不晚。”
眾人多有附和,勸他撤兵,唯有狄長孫欲言又止。
梁三郎急切道:“郎君,不可,機不可失,大軍已至城外,怎能輕易撤去,無功而返?”
吳弘基搖頭道:“梁校尉,遭逢此等大雨,天時不利,若是停滯在此,恐怕變生不測。”
梁三郎不依不饒,與他爭辯起來。
高楷眉頭微皺,看向另一側,問道:“長孫,觀你神情,似乎有話想說?”
狄長孫遲疑片刻,終究開口:“主上,我知曉一條山道,通往城門外,可避開探馬巡視,少行百裏。”
“隻是,這山路崎嶇,又逢大雨,怕是行路艱難,恐有傷亡。”
他這一言,猶如一塊巨石砸進湖水,激起千層浪。
眾人皆是出言反對,便是梁三郎也麵帶猶豫。
畢竟,這雨夜行軍已是艱難,更不要說攀爬山道,更是難上加難。
萬一遇上山體滑坡,這萬餘大軍,豈不是要葬身山腹。
狄長孫並未與眾人爭辯,隻把目光投向上首,聽從高楷決策。
高楷陷入沉思,這個決策可不好做,一旦失敗,便是萬劫不複。
他暗暗攥緊手心,循著唿吸,平息心煩意亂,猶如入靜。
忽而心血來潮,莫名生出一點感應。
若不趁此機會,一舉攻下臨潭,其後必有重劫。
相反,若能一戰功成,可斬落枷鎖,一飛衝天,再無這般困頓之時。
想到這,他心中一定:“富貴險中求。”
“些許艱難險阻,便把我困在這裏,躊躇不前,談何爭霸天下。”
“是成是敗,是龍是蟲,便在此一舉了。”
高楷當即下令:“傳我軍令,三軍即刻開拔,攀登山道,突襲城門。”
“長孫,你率領三千精兵,作為前軍開道,我領中軍相隨。”
“三郎,你領後軍護持。”
“是!”兩人肅然應下。
狄長孫心中湧起一陣激流,主上將生死托付,如此信重,他自覺無以為報,唯有粉身碎骨,襄助主上攻取臨潭。
軍令既下,眾人雖有異議,卻不再爭辯,各自遵令行事。
龍王廟外,瓢潑大雨連綿不斷,聲勢驚人,猶如共工怒觸不周山,以致天塌地陷,人間一片澤國。
高楷一聲令下,三軍將士奔赴山間小道。
這山道本就崎嶇不平,更在陡峭懸崖之側,平時行路尚且艱難,更不要說這大雨之夜,越發濕滑,稍有不慎,便跌入深穀,死於非命。
高楷眉頭緊鎖,令人以麻繩纏繞一眾兵卒,連成一線,首尾相望,方才避免粉身碎骨。
行路雖難,卻有高楷身先士卒,攀登山道。冰冷的暴雨狠狠拍打在臉上,全身濕透,寒氣侵襲,他卻不曾遲疑半步。
一眾兵卒見此,士氣大漲,跟隨主帥,翻越深山,向臨潭城門而去。
這雨夜之中,風聲唿嘯,掩蓋諸多隱秘。
誰也不知,自大軍離去,那方廟宇之中,元君神像驀然綻放金光,其中一抹龍形若隱若現,傳來一道曼妙女聲。
“崆峒派真人果然狠辣,我數千年苦修,方才凝煉龍氣,竟被他一朝奪去,更以法寶擊破我身軀,我費盡千辛萬苦,方才逃脫一縷魂魄。”
“可恨!”
這龍女咬牙切齒,又見一道火焰窮追不舍,如附骨之疽,不斷灼燒她魂形。
若非她積累千年功德,有玄黃之氣庇佑,她早已被這三昧真火燒得灰飛煙滅。
隻是,她隻剩這一縷魂魄,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根本無力反抗。
隨著功德之氣耗盡,火焰焚身,她正痛楚絕望之時,忽有一道香火氣扶搖直上,直入她魂魄,助她抵禦真火灼燒。
這香火氣頗為不凡,似乎匯聚萬民之望,極為純粹,不曾摻雜絲毫妄念,可與真火抗衡。
龍女頗為驚詫:“這是何人奉上香火?”
她靜心聆聽,方才知曉蘭州高楷所為,不禁越發詫異。
“這高楷,本該身隕必死之劫。父王曾言,此人無才無德,並非明主,不過為王前驅。”
“卻不想,不僅逃脫死劫,更是屢戰屢勝,殺薛仁果,擊退王威,如今更是進軍臨潭,有全據洮州之兆。”
“觀其心,行的是堂皇正道,不曾苛求妄想,隻求問心無愧。”
“這……這與父王所料,似乎截然相反。”
一時間,龍女陷入迷思,雖則附身神像,卻不曾顯靈,隻在眾人爭辯之時,指點高楷由山道行軍。
“這些牛鼻子,頗為可惡。嘴上說著不插手人間征戰,卻一個個仗著法術神通,肆意妄為。”
“雖沒有直接降下洪水淹沒大軍,卻在大路上設置阻礙,一旦步入陷阱,必然無一生還,這般便可推脫,言語高楷咎由自取。”
“將自身幹係,撇得幹幹淨淨,端是好一個得道高人。”
“蘭州高楷,行軍至此,借寶地避雨,多有叨擾之處,還望元君勿怪。”
他神色恭敬,將線香插入銅爐,又將廟宇收拾一番,吩咐眾人不得無禮。
梁三郎頗為詫異:“郎君向來不信這些香火神隻,今日怎麽一反常態,這般虔敬?”
高楷肅然道:“舉頭三尺有神明,既見一方正神,自當尊敬。”
“我不求神佛庇佑,但求問心無愧。”
眾人見他此舉,一一效仿,為這元君奉上一縷香火。
這神像隱隱有光輝轉動,密布的裂痕,似乎光滑許多。隻是眾人商議戰事,不曾留意。
高楷望一眼廟外,沉聲道:“雨勢頗大,大軍困在此地,不是長久之計。”
“若被城中探馬發覺,不僅此次突襲功虧一簣,更有士氣大跌之憂。”
“諸位可有良策?”
廟中一片沉寂,一眾文武皆是擰眉思索,卻無人出言獻策。
高楷略微失望,他這麾下班底,雖不乏大才,卻長於治政,缺少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謀士。
不過,這等謀士,並非輕易可見,也非常人可得。正如劉備三顧茅廬,方才請來諸葛亮出山輔佐。
沉默半晌,周順德低聲道:“主上,這大雨連綿不絕,恐怕並非一時停止。”
“大軍行至此處,並未深入腹地,尚可抽身離去。”
“待大雨停歇,再擇一良機來攻,也為時不晚。”
眾人多有附和,勸他撤兵,唯有狄長孫欲言又止。
梁三郎急切道:“郎君,不可,機不可失,大軍已至城外,怎能輕易撤去,無功而返?”
吳弘基搖頭道:“梁校尉,遭逢此等大雨,天時不利,若是停滯在此,恐怕變生不測。”
梁三郎不依不饒,與他爭辯起來。
高楷眉頭微皺,看向另一側,問道:“長孫,觀你神情,似乎有話想說?”
狄長孫遲疑片刻,終究開口:“主上,我知曉一條山道,通往城門外,可避開探馬巡視,少行百裏。”
“隻是,這山路崎嶇,又逢大雨,怕是行路艱難,恐有傷亡。”
他這一言,猶如一塊巨石砸進湖水,激起千層浪。
眾人皆是出言反對,便是梁三郎也麵帶猶豫。
畢竟,這雨夜行軍已是艱難,更不要說攀爬山道,更是難上加難。
萬一遇上山體滑坡,這萬餘大軍,豈不是要葬身山腹。
狄長孫並未與眾人爭辯,隻把目光投向上首,聽從高楷決策。
高楷陷入沉思,這個決策可不好做,一旦失敗,便是萬劫不複。
他暗暗攥緊手心,循著唿吸,平息心煩意亂,猶如入靜。
忽而心血來潮,莫名生出一點感應。
若不趁此機會,一舉攻下臨潭,其後必有重劫。
相反,若能一戰功成,可斬落枷鎖,一飛衝天,再無這般困頓之時。
想到這,他心中一定:“富貴險中求。”
“些許艱難險阻,便把我困在這裏,躊躇不前,談何爭霸天下。”
“是成是敗,是龍是蟲,便在此一舉了。”
高楷當即下令:“傳我軍令,三軍即刻開拔,攀登山道,突襲城門。”
“長孫,你率領三千精兵,作為前軍開道,我領中軍相隨。”
“三郎,你領後軍護持。”
“是!”兩人肅然應下。
狄長孫心中湧起一陣激流,主上將生死托付,如此信重,他自覺無以為報,唯有粉身碎骨,襄助主上攻取臨潭。
軍令既下,眾人雖有異議,卻不再爭辯,各自遵令行事。
龍王廟外,瓢潑大雨連綿不斷,聲勢驚人,猶如共工怒觸不周山,以致天塌地陷,人間一片澤國。
高楷一聲令下,三軍將士奔赴山間小道。
這山道本就崎嶇不平,更在陡峭懸崖之側,平時行路尚且艱難,更不要說這大雨之夜,越發濕滑,稍有不慎,便跌入深穀,死於非命。
高楷眉頭緊鎖,令人以麻繩纏繞一眾兵卒,連成一線,首尾相望,方才避免粉身碎骨。
行路雖難,卻有高楷身先士卒,攀登山道。冰冷的暴雨狠狠拍打在臉上,全身濕透,寒氣侵襲,他卻不曾遲疑半步。
一眾兵卒見此,士氣大漲,跟隨主帥,翻越深山,向臨潭城門而去。
這雨夜之中,風聲唿嘯,掩蓋諸多隱秘。
誰也不知,自大軍離去,那方廟宇之中,元君神像驀然綻放金光,其中一抹龍形若隱若現,傳來一道曼妙女聲。
“崆峒派真人果然狠辣,我數千年苦修,方才凝煉龍氣,竟被他一朝奪去,更以法寶擊破我身軀,我費盡千辛萬苦,方才逃脫一縷魂魄。”
“可恨!”
這龍女咬牙切齒,又見一道火焰窮追不舍,如附骨之疽,不斷灼燒她魂形。
若非她積累千年功德,有玄黃之氣庇佑,她早已被這三昧真火燒得灰飛煙滅。
隻是,她隻剩這一縷魂魄,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根本無力反抗。
隨著功德之氣耗盡,火焰焚身,她正痛楚絕望之時,忽有一道香火氣扶搖直上,直入她魂魄,助她抵禦真火灼燒。
這香火氣頗為不凡,似乎匯聚萬民之望,極為純粹,不曾摻雜絲毫妄念,可與真火抗衡。
龍女頗為驚詫:“這是何人奉上香火?”
她靜心聆聽,方才知曉蘭州高楷所為,不禁越發詫異。
“這高楷,本該身隕必死之劫。父王曾言,此人無才無德,並非明主,不過為王前驅。”
“卻不想,不僅逃脫死劫,更是屢戰屢勝,殺薛仁果,擊退王威,如今更是進軍臨潭,有全據洮州之兆。”
“觀其心,行的是堂皇正道,不曾苛求妄想,隻求問心無愧。”
“這……這與父王所料,似乎截然相反。”
一時間,龍女陷入迷思,雖則附身神像,卻不曾顯靈,隻在眾人爭辯之時,指點高楷由山道行軍。
“這些牛鼻子,頗為可惡。嘴上說著不插手人間征戰,卻一個個仗著法術神通,肆意妄為。”
“雖沒有直接降下洪水淹沒大軍,卻在大路上設置阻礙,一旦步入陷阱,必然無一生還,這般便可推脫,言語高楷咎由自取。”
“將自身幹係,撇得幹幹淨淨,端是好一個得道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