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火燒連營
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 作者:高煎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順德頗為驚詫,不禁相詢:“主上,三日之後,不知有何殊異?”
高楷淡笑一聲,卻並未解釋:“傳令梁三郎、狄長孫、褚登善三將,依照計劃行事,不得有誤!”
李晝這一月以來,氣運驟然大增,聲勢驚人,他自然要暫避鋒芒。
然而,月滿則盈,不可久持,其勢必然盛極而衰。三日之後,便是跌落穀底之時。
也是一決勝負之日!
“是……”周順德拱手聽令,此前高楷曾派斥候百裏加急,密令三將,他雖不知其意,卻也猜測,這是高楷排兵布陣之策。
見這危急存亡之時,高楷仍然從容不迫,他不禁越發讚歎。
“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黃河決於口,而心不驚慌。”
“主上實有太祖之風。”
而另一頭,李晝於帳前觀望,也覺察出幾分異動。
他早承天命,又得崆峒派氣運加持,雖不能修道法,不知法術神通,卻也隱約感知到,天有不測風雲。
“傳我軍令,即日起,一眾精兵強將,輪番攻城,晝夜不停,務必在三日之內,拿下常芳,擒殺高楷!”
“遵令!”眾人轟然應諾,戰意勃發。
“軍心可用。”李晝暗自點頭:“這一座小城,相持這許久,也該淪陷了。”
竇儀微微蹙眉,隻覺主上太過激進,稍顯急躁,不如從前一般沉穩。
轉而想起這一月以來,主上排兵布陣,皆行事倉促,毫無章法,便忍不住勸道。
“主上,岷、宕二州,大半為山地丘壑,行軍不易,您在此二州之中,安營紮寨,連營三百裏,以護送糧草輜重,是否欠妥?”
“何況,這山地之間運糧,著實消耗甚大,得不償失。”
李晝不以為意道:“我豈能不知,這二州山地頗多,行軍運糧皆不易。”
“隻是,這是最近之路,若要地勢平坦,便要繞過二州,平添數倍路途,靡費越重。”
“我已派遣劉文敬,駐守岷州,楊猛,駐守宕州,各領重兵,連綿相望,定能保糧道不失。”
“你無需多慮。”
竇儀默然頷首,複又疑惑:“主上,既然山地難行,為何不經水路?”
渭河便是一大通途。
李晝歎氣道:“你有所不知,渭河雖可通行,流經岷、宕二州這一段,卻水勢洶湧,遍布暗礁,稍有不慎便船毀人亡。”
“不堪為運糧水道。”
竇儀一時無話可說,隻能默然歎息。
岷、宕二州素來貧瘠,地小民寡,又多為羌人,民風剽悍,不事生產,以搶掠為生,無有糧草積餘,唯有經遠路,從渭、成等州縣運來。
水道難行,隻能途經山地,實是迫不得已。
通玄道人見此場景,忽而笑道:“主上,竇司馬,不必多慮。”
“岷州為我崆峒派駐地,千年以來,多有道觀信眾,我已派人,將觀中曆年積累的糧草送來,助一臂之力。”
李晝大喜道:“道長此舉,可謂大德,當受我一拜。”
他拱手彎腰,長揖到底,惹得通玄道人慌忙攔住。
“使不得,主上不可行此大禮,折煞貧道了。”
李晝搖頭道:“道長當受此禮,若無糧草,軍心必亂,無需高楷來攻,我等自行潰敗。”
竇儀不禁側目,崆峒派此舉,可謂是傾盡全力,便是門中積蓄,也毫不吝惜。
怕是所圖甚大。
得了糧草補充,了卻一樁心病,李晝再無顧忌,當即下令,麾下五萬大軍,輪番攻城。
他身先士卒,手持雙刀,率兵衝擊外城。
士氣大盛之下,竟一日而下,外城失守。
見狀,高楷下令堅守內城,以抗衡敵軍。
望著城下潮水一般湧來的兵卒,周順德麵沉如水。
“主上,常芳城小民寡,絕不能堅守太久,為今之計,不如暫且撤去,以待時機。”
高楷搖頭道:“李晝是兵法大家,怎不知圍三闕一之策?”
“我等一旦出城,必定落入埋伏,頃刻有覆滅之禍。”
周順德眉頭緊鎖:“主上為何一意堅守常芳這等小城,若據合川,必不至於如此窘迫。”
“若不以身為誘餌,怎能吸引敵軍主力在此?”高楷笑了笑。
“良機將至,你且稍安勿躁。”
周順德欲言又止,忽見城下鼓聲隆隆,喊殺聲再次傳來,隻好退居一側。
煞氣升騰,殺機彌漫,李、高兩方,無論普通兵卒,還是文臣武將,皆有萬分緊迫之感。
誰勝誰負,就看常芳城這一戰了。
兩日之後,天色陰沉,李晝再一次率軍攻城,屢次攻上城頭,卻都被高楷擊退。
護城河早已一片猩紅,血腥氣令人作嘔,殘肢斷臂無數,分不清敵我。
李晝正要一鼓作氣再攻,忽見竇儀一把扯住馬鞍,苦苦相勸。
“主上,連日不眠不休攻城,士卒皆已筋疲力盡,再不能強撐下去。”
“何況營中糧草靡費頗多,已然耗盡,怎可強行驅使饑餓之人?”
“不如暫且退去,稍作休整,再行攻城。以免軍心嘩變,禍事臨頭!”
李晝胡亂抹了一把臉上血汙,環顧四周,眾人皆氣喘如牛,將近強弩之末。
他望一眼城頭旌旗,不甘心道:“內城門即將攻破,怎可輕言退兵?”
不顧勸阻,李晝下令擂鼓起兵,攻城錘再次撞向城門、雲梯高聳,弓弩手蓄勢待發。
正要大舉進攻,忽見一員斥候策馬飛奔而來,一把跪倒在地,惶急道。
“稟大將軍,我軍糧草被截,劉長史、楊將軍二人皆飛書告急。”
“什麽?”李晝陡然色變,“為何被截?”
“敵將梁三郎、狄長孫、褚登善三人縱火,焚燒我軍三百裏連營。”
“劉長史、楊將軍阻止不及,見火勢兇猛,連綿不絕,隻得下令撤退。”
“敵將趁機追擊,截取糧草輜重。如今糧道已毀,形勢危急,請大將軍示下。”
李晝聞言,隻覺眼前一黑,晃了晃身子,便一頭栽落馬下。
“主上!”竇儀麵色煞白,慌忙扶起李晝,喚來醫者,一番手忙腳亂之下,方才將李晝喚醒。
“我……我無事,傳令,即刻退兵。”喘了幾口粗氣,李晝當機立斷道。
再不退兵,等城中高楷收到情報,必然派兵出戰。倘若梁、狄、褚三將追來,裏應外合之下,必定遭遇不測。
高楷淡笑一聲,卻並未解釋:“傳令梁三郎、狄長孫、褚登善三將,依照計劃行事,不得有誤!”
李晝這一月以來,氣運驟然大增,聲勢驚人,他自然要暫避鋒芒。
然而,月滿則盈,不可久持,其勢必然盛極而衰。三日之後,便是跌落穀底之時。
也是一決勝負之日!
“是……”周順德拱手聽令,此前高楷曾派斥候百裏加急,密令三將,他雖不知其意,卻也猜測,這是高楷排兵布陣之策。
見這危急存亡之時,高楷仍然從容不迫,他不禁越發讚歎。
“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黃河決於口,而心不驚慌。”
“主上實有太祖之風。”
而另一頭,李晝於帳前觀望,也覺察出幾分異動。
他早承天命,又得崆峒派氣運加持,雖不能修道法,不知法術神通,卻也隱約感知到,天有不測風雲。
“傳我軍令,即日起,一眾精兵強將,輪番攻城,晝夜不停,務必在三日之內,拿下常芳,擒殺高楷!”
“遵令!”眾人轟然應諾,戰意勃發。
“軍心可用。”李晝暗自點頭:“這一座小城,相持這許久,也該淪陷了。”
竇儀微微蹙眉,隻覺主上太過激進,稍顯急躁,不如從前一般沉穩。
轉而想起這一月以來,主上排兵布陣,皆行事倉促,毫無章法,便忍不住勸道。
“主上,岷、宕二州,大半為山地丘壑,行軍不易,您在此二州之中,安營紮寨,連營三百裏,以護送糧草輜重,是否欠妥?”
“何況,這山地之間運糧,著實消耗甚大,得不償失。”
李晝不以為意道:“我豈能不知,這二州山地頗多,行軍運糧皆不易。”
“隻是,這是最近之路,若要地勢平坦,便要繞過二州,平添數倍路途,靡費越重。”
“我已派遣劉文敬,駐守岷州,楊猛,駐守宕州,各領重兵,連綿相望,定能保糧道不失。”
“你無需多慮。”
竇儀默然頷首,複又疑惑:“主上,既然山地難行,為何不經水路?”
渭河便是一大通途。
李晝歎氣道:“你有所不知,渭河雖可通行,流經岷、宕二州這一段,卻水勢洶湧,遍布暗礁,稍有不慎便船毀人亡。”
“不堪為運糧水道。”
竇儀一時無話可說,隻能默然歎息。
岷、宕二州素來貧瘠,地小民寡,又多為羌人,民風剽悍,不事生產,以搶掠為生,無有糧草積餘,唯有經遠路,從渭、成等州縣運來。
水道難行,隻能途經山地,實是迫不得已。
通玄道人見此場景,忽而笑道:“主上,竇司馬,不必多慮。”
“岷州為我崆峒派駐地,千年以來,多有道觀信眾,我已派人,將觀中曆年積累的糧草送來,助一臂之力。”
李晝大喜道:“道長此舉,可謂大德,當受我一拜。”
他拱手彎腰,長揖到底,惹得通玄道人慌忙攔住。
“使不得,主上不可行此大禮,折煞貧道了。”
李晝搖頭道:“道長當受此禮,若無糧草,軍心必亂,無需高楷來攻,我等自行潰敗。”
竇儀不禁側目,崆峒派此舉,可謂是傾盡全力,便是門中積蓄,也毫不吝惜。
怕是所圖甚大。
得了糧草補充,了卻一樁心病,李晝再無顧忌,當即下令,麾下五萬大軍,輪番攻城。
他身先士卒,手持雙刀,率兵衝擊外城。
士氣大盛之下,竟一日而下,外城失守。
見狀,高楷下令堅守內城,以抗衡敵軍。
望著城下潮水一般湧來的兵卒,周順德麵沉如水。
“主上,常芳城小民寡,絕不能堅守太久,為今之計,不如暫且撤去,以待時機。”
高楷搖頭道:“李晝是兵法大家,怎不知圍三闕一之策?”
“我等一旦出城,必定落入埋伏,頃刻有覆滅之禍。”
周順德眉頭緊鎖:“主上為何一意堅守常芳這等小城,若據合川,必不至於如此窘迫。”
“若不以身為誘餌,怎能吸引敵軍主力在此?”高楷笑了笑。
“良機將至,你且稍安勿躁。”
周順德欲言又止,忽見城下鼓聲隆隆,喊殺聲再次傳來,隻好退居一側。
煞氣升騰,殺機彌漫,李、高兩方,無論普通兵卒,還是文臣武將,皆有萬分緊迫之感。
誰勝誰負,就看常芳城這一戰了。
兩日之後,天色陰沉,李晝再一次率軍攻城,屢次攻上城頭,卻都被高楷擊退。
護城河早已一片猩紅,血腥氣令人作嘔,殘肢斷臂無數,分不清敵我。
李晝正要一鼓作氣再攻,忽見竇儀一把扯住馬鞍,苦苦相勸。
“主上,連日不眠不休攻城,士卒皆已筋疲力盡,再不能強撐下去。”
“何況營中糧草靡費頗多,已然耗盡,怎可強行驅使饑餓之人?”
“不如暫且退去,稍作休整,再行攻城。以免軍心嘩變,禍事臨頭!”
李晝胡亂抹了一把臉上血汙,環顧四周,眾人皆氣喘如牛,將近強弩之末。
他望一眼城頭旌旗,不甘心道:“內城門即將攻破,怎可輕言退兵?”
不顧勸阻,李晝下令擂鼓起兵,攻城錘再次撞向城門、雲梯高聳,弓弩手蓄勢待發。
正要大舉進攻,忽見一員斥候策馬飛奔而來,一把跪倒在地,惶急道。
“稟大將軍,我軍糧草被截,劉長史、楊將軍二人皆飛書告急。”
“什麽?”李晝陡然色變,“為何被截?”
“敵將梁三郎、狄長孫、褚登善三人縱火,焚燒我軍三百裏連營。”
“劉長史、楊將軍阻止不及,見火勢兇猛,連綿不絕,隻得下令撤退。”
“敵將趁機追擊,截取糧草輜重。如今糧道已毀,形勢危急,請大將軍示下。”
李晝聞言,隻覺眼前一黑,晃了晃身子,便一頭栽落馬下。
“主上!”竇儀麵色煞白,慌忙扶起李晝,喚來醫者,一番手忙腳亂之下,方才將李晝喚醒。
“我……我無事,傳令,即刻退兵。”喘了幾口粗氣,李晝當機立斷道。
再不退兵,等城中高楷收到情報,必然派兵出戰。倘若梁、狄、褚三將追來,裏應外合之下,必定遭遇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