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積粟之山
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 作者:高煎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燁淡然拱手:“主上謬讚了,微臣愧不敢當。”
高楷擺擺手,當機立斷:“就依你之言,我等繞開渭源,由鄣水,至積粟山,直取襄武。”
“三郎,你派遣兵馬,探訪鄣水概況,砍伐樹木,營造舟筏。”
“是。”梁三郎領命去了。
高楷思忖片刻,沉聲道:“我等大軍突襲積粟山,卻不可貿然行事。”
“長孫,你便領五千兵馬,在此安營,每日張揚聲勢,揮動旌旗,前去攻城,務必大張旗鼓,騙過楊猛耳目。”
“遵令。”狄長孫肅然應下。
楊燁見他不過片刻,便將諸事安排得井井有條,又以虛張聲勢之計,不讓楊猛察覺,以便“暗度陳倉”,不禁大為佩服。
“主上雄武大略,能謀善斷,又用兵如神,當真是不世出的英主。”
“我楊燁輔佐主上,必能建功立業、開創新朝。”
事不宜遲,眾人休憩一夜,待晨光微熹之時,留下狄長孫守營。
其餘兩萬餘兵卒,當即乘著舟筏,順流而下,來至一處峽口,悄然渡過鄣水,深入渭州腹地。
待大軍順利渡河,已天光大亮。
楊燁伸手遙遙一指,朗聲道:“主上請看,前方便是積粟山。”
高楷抬頭一望,隻見一座雄俊大山,矗立於大地之上,山脈蜿蜒起伏,不知縱橫幾千裏。
最為奇特的是,這積粟山頂,於陽光照耀之下,竟呈現出白、赤、黃、黑、紫五彩之色。
雲海蒸騰,蔚為壯觀。
他忍不住驚歎:“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此山雖不聞於世,卻如古時隱士,深藏功與名,一遇風雲,便可一鳴驚人,名動天下。”
他心中暗自揣測:“天子之氣,色呈五彩,積粟山正有這般景象。”
“不知其中可有什麽關聯?”
楊燁不知他心中所想,唯有淡笑一聲。
“主上慧眼如炬,此山往東,一馬平川,有千裏沃野,遍植粟米。”
“粟為五穀之一,稃殼呈五彩之色,此山正有五色映照,因此得名為積粟山。”
“據聞,曾有一無名道人,路過此山,算得一卦,言語此山有天子龍氣,可為帝王之基。”
梁三郎忽然冷哼一聲:“道士和尚卑賤,破門出家,皆是不忠不孝之人。”
“此等牽強附會之言,不過是無稽之談,惹人發笑罷了。”
楊燁頗為驚異:“未料梁都尉有這番真知灼見,燁佩服。”
“誠如斯言,道人之語,居心叵測,多半唯恐天下不亂。”
“殊不知,他這輕言一句,不知惹出多少人間征戰,血腥殺戮之事。”
高楷微微詫異,心中暗道:“這一世的修行中人,似乎不得人心,不論文官武將,都頗為蔑視。”
“難不成,此世人道為主,統禦天道,有所為、有所不為?”
他玩味一笑,繼而下令:“三郎,你派一支斥候,打探積粟山四周情形。”
“大軍暫且蟄伏山林之中,隱匿行蹤,勿要暴露。”
“是!”
諸事安排已畢,高楷令眾人用幹糧,填飽肚子,稍作休憩,以靜觀其變。
過不多時,便見斥候悄然迴返,低聲道。
“稟將軍,積粟山東麵,有一支兵馬駐紮。”
高楷眉頭一挑:“有多少人,主將是誰?”
斥候一五一十道:“卑職為免打草驚蛇,隻敢遠遠觀望,粗略可知,不過三四千人。”
“且軍紀散亂,營帳大開,不設拒馬、壕溝,諸多兵卒四處遊走。”
“不知主將何人,隻見轅門中,旌旗之上皆是李字。”
“李”字?
高楷詢問道:“楊燁,你可知李家還有誰人為將?”
楊燁略微思索,低聲道:“主上,若我所料不錯,此人應是李元和之子——李秉。”
“李秉心高氣傲,卻誌大才疏,隻因其父威望,方才委任為一方主將。”
“此人行事荒唐,耽於享樂,常在軍中嬉戲,觀賞美人歌舞。”
高楷搖頭一笑:“可見李家無人,李晝竟派遣如此不堪之人,鎮守積粟山。”
楊燁點頭附和:“這正是天賜良機,主上,我等可趁其不備,發動夜襲,一舉將李秉覆滅,奪取積粟山。”
高楷頷首道:“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三郎,你可為先鋒,率領五千精兵,趁夜突襲。”
“務必將此人擒拿。”
“遵令!”梁三郎神色振奮,匆匆領命而去。
……
東麵山腳下,李軍大營之中,正是一派輕歌曼舞之景,絲毫不知危機將近。
帳中上首,一年輕將領,斜坐玉榻,正是李晝堂弟——李秉。
其人身形消瘦,麵色烏青,一副被酒色掏空身子的模樣。
這中軍大帳,陳設華麗,所用皆是奇珍異寶,世間難得一見。更有西域名貴香料,燃起嫋嫋青煙,令人迷醉。
腳下,波斯地毯花紋絢麗,充滿異域風情。
地毯正中,一位妙齡女子翩翩起舞,眼波流轉間,勾魂攝魄。
她腳踩一方紅氈,單腳旋轉,形如陀螺,卻是跳起了胡旋舞。
一時間,彩帶飄飛,環佩叮當,令人目眩神迷。
令人驚訝的是,她每旋轉一圈,便有一件薄紗落下,露出白皙如凝脂一般的肌膚,玲瓏曲線,更是若隱若現。
跳到最後,她身上已一絲不掛,這番火辣場麵,惹得群情洶湧,大聲叫好。
李秉卻隻沉迷一瞬,便覺索然無味。
往日裏讓他熱血沸騰的脫衣胡旋舞,此刻竟抵不過心頭一道倩影。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未曾想,我竟對她一見傾心,日思夜想。”
“她雖不施粉黛,衣著整肅,卻猶如九天仙女,又似勾人花魁,當真是傾城佳人。”
想入非非許久,李秉驟然醒悟,長長歎息一聲。
“隻可惜,她已嫁作人婦,並非閨中女子。”
若是尋常人家的女兒,有這等讓他傾心的姿色,他早已經搶了過來,何必在此歎息求而不得。
“老天無眼,為何讓你先一步成了堂哥之妻。”
一想到堂兄鐵麵無私、殺伐果斷的一麵,李秉不禁一個哆嗦,不敢深思。
奈何,不過一麵之緣,他便如同著了魔一般,對她念念不忘,茶飯不思。
“若沒有堂兄,那該多好?”
李秉幽幽歎息一聲,神情晦暗莫測。
高楷擺擺手,當機立斷:“就依你之言,我等繞開渭源,由鄣水,至積粟山,直取襄武。”
“三郎,你派遣兵馬,探訪鄣水概況,砍伐樹木,營造舟筏。”
“是。”梁三郎領命去了。
高楷思忖片刻,沉聲道:“我等大軍突襲積粟山,卻不可貿然行事。”
“長孫,你便領五千兵馬,在此安營,每日張揚聲勢,揮動旌旗,前去攻城,務必大張旗鼓,騙過楊猛耳目。”
“遵令。”狄長孫肅然應下。
楊燁見他不過片刻,便將諸事安排得井井有條,又以虛張聲勢之計,不讓楊猛察覺,以便“暗度陳倉”,不禁大為佩服。
“主上雄武大略,能謀善斷,又用兵如神,當真是不世出的英主。”
“我楊燁輔佐主上,必能建功立業、開創新朝。”
事不宜遲,眾人休憩一夜,待晨光微熹之時,留下狄長孫守營。
其餘兩萬餘兵卒,當即乘著舟筏,順流而下,來至一處峽口,悄然渡過鄣水,深入渭州腹地。
待大軍順利渡河,已天光大亮。
楊燁伸手遙遙一指,朗聲道:“主上請看,前方便是積粟山。”
高楷抬頭一望,隻見一座雄俊大山,矗立於大地之上,山脈蜿蜒起伏,不知縱橫幾千裏。
最為奇特的是,這積粟山頂,於陽光照耀之下,竟呈現出白、赤、黃、黑、紫五彩之色。
雲海蒸騰,蔚為壯觀。
他忍不住驚歎:“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此山雖不聞於世,卻如古時隱士,深藏功與名,一遇風雲,便可一鳴驚人,名動天下。”
他心中暗自揣測:“天子之氣,色呈五彩,積粟山正有這般景象。”
“不知其中可有什麽關聯?”
楊燁不知他心中所想,唯有淡笑一聲。
“主上慧眼如炬,此山往東,一馬平川,有千裏沃野,遍植粟米。”
“粟為五穀之一,稃殼呈五彩之色,此山正有五色映照,因此得名為積粟山。”
“據聞,曾有一無名道人,路過此山,算得一卦,言語此山有天子龍氣,可為帝王之基。”
梁三郎忽然冷哼一聲:“道士和尚卑賤,破門出家,皆是不忠不孝之人。”
“此等牽強附會之言,不過是無稽之談,惹人發笑罷了。”
楊燁頗為驚異:“未料梁都尉有這番真知灼見,燁佩服。”
“誠如斯言,道人之語,居心叵測,多半唯恐天下不亂。”
“殊不知,他這輕言一句,不知惹出多少人間征戰,血腥殺戮之事。”
高楷微微詫異,心中暗道:“這一世的修行中人,似乎不得人心,不論文官武將,都頗為蔑視。”
“難不成,此世人道為主,統禦天道,有所為、有所不為?”
他玩味一笑,繼而下令:“三郎,你派一支斥候,打探積粟山四周情形。”
“大軍暫且蟄伏山林之中,隱匿行蹤,勿要暴露。”
“是!”
諸事安排已畢,高楷令眾人用幹糧,填飽肚子,稍作休憩,以靜觀其變。
過不多時,便見斥候悄然迴返,低聲道。
“稟將軍,積粟山東麵,有一支兵馬駐紮。”
高楷眉頭一挑:“有多少人,主將是誰?”
斥候一五一十道:“卑職為免打草驚蛇,隻敢遠遠觀望,粗略可知,不過三四千人。”
“且軍紀散亂,營帳大開,不設拒馬、壕溝,諸多兵卒四處遊走。”
“不知主將何人,隻見轅門中,旌旗之上皆是李字。”
“李”字?
高楷詢問道:“楊燁,你可知李家還有誰人為將?”
楊燁略微思索,低聲道:“主上,若我所料不錯,此人應是李元和之子——李秉。”
“李秉心高氣傲,卻誌大才疏,隻因其父威望,方才委任為一方主將。”
“此人行事荒唐,耽於享樂,常在軍中嬉戲,觀賞美人歌舞。”
高楷搖頭一笑:“可見李家無人,李晝竟派遣如此不堪之人,鎮守積粟山。”
楊燁點頭附和:“這正是天賜良機,主上,我等可趁其不備,發動夜襲,一舉將李秉覆滅,奪取積粟山。”
高楷頷首道:“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三郎,你可為先鋒,率領五千精兵,趁夜突襲。”
“務必將此人擒拿。”
“遵令!”梁三郎神色振奮,匆匆領命而去。
……
東麵山腳下,李軍大營之中,正是一派輕歌曼舞之景,絲毫不知危機將近。
帳中上首,一年輕將領,斜坐玉榻,正是李晝堂弟——李秉。
其人身形消瘦,麵色烏青,一副被酒色掏空身子的模樣。
這中軍大帳,陳設華麗,所用皆是奇珍異寶,世間難得一見。更有西域名貴香料,燃起嫋嫋青煙,令人迷醉。
腳下,波斯地毯花紋絢麗,充滿異域風情。
地毯正中,一位妙齡女子翩翩起舞,眼波流轉間,勾魂攝魄。
她腳踩一方紅氈,單腳旋轉,形如陀螺,卻是跳起了胡旋舞。
一時間,彩帶飄飛,環佩叮當,令人目眩神迷。
令人驚訝的是,她每旋轉一圈,便有一件薄紗落下,露出白皙如凝脂一般的肌膚,玲瓏曲線,更是若隱若現。
跳到最後,她身上已一絲不掛,這番火辣場麵,惹得群情洶湧,大聲叫好。
李秉卻隻沉迷一瞬,便覺索然無味。
往日裏讓他熱血沸騰的脫衣胡旋舞,此刻竟抵不過心頭一道倩影。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未曾想,我竟對她一見傾心,日思夜想。”
“她雖不施粉黛,衣著整肅,卻猶如九天仙女,又似勾人花魁,當真是傾城佳人。”
想入非非許久,李秉驟然醒悟,長長歎息一聲。
“隻可惜,她已嫁作人婦,並非閨中女子。”
若是尋常人家的女兒,有這等讓他傾心的姿色,他早已經搶了過來,何必在此歎息求而不得。
“老天無眼,為何讓你先一步成了堂哥之妻。”
一想到堂兄鐵麵無私、殺伐果斷的一麵,李秉不禁一個哆嗦,不敢深思。
奈何,不過一麵之緣,他便如同著了魔一般,對她念念不忘,茶飯不思。
“若沒有堂兄,那該多好?”
李秉幽幽歎息一聲,神情晦暗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