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天上人間
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 作者:高煎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稟大將軍,敵將是由……是由地道入城的,我等措手不及,丟了東城門,請您責罰。”
守將的話,仿佛一柄千斤重錘,狠狠砸在李晝心頭,讓他一時唿吸停滯,腦海中一片空白。
“地道?”
這可是襄武隱秘,唯有李家嫡係族人才能知曉。
梁三郎是如何得知的?
“莫非……李秉?”
思緒電轉,李晝陡然一聲怒喝、一拳砸向城牆:“豎子!”
竇儀眼明心亮,頃刻間想到一處,不由羞憤難當:“老夫一生行事,無愧於心。”
“不成想晚節不保,教出這麽一個孽徒來。”
“我有何麵目,存身於世?”
他捶胸頓足,一時涕淚交加。
李晝深吸一口氣,當機立斷道:“東門已失,責罰也無意義。”
“你速去傳我軍令,召集諸將,趁高楷尚未合兵一處,即刻突圍出城。”
“是!”守將匆匆去了。
竇儀見他臨危不亂,沉著應對,不禁頗感欣慰。
“主上速速出城,老臣為您殿後,萬望保存性命,留待日後。”
李晝斷然搖頭:“我怎能拋下恩師,一人逃走,豈非忘恩負義之徒?”
“此危急存亡之時,主上斷不可婦人之仁,我一區區老朽,行將就木,自當為主上死戰。”
竇儀整頓甲胄,不待他反應,當即率領數百親兵,前往抵抗潮水一般湧來的高軍士卒。
“恩師?”
李晝目眥欲裂,本想前去阻攔,卻被殷世師一把扯住。
“主上,竇儀已去,萬不能讓他前功盡棄。”
“待他日卷土重來,為其報仇雪恨便是。”
李晝狠狠咬牙,停駐良久,方才猛然轉身,喝道:“走!”
麾下三千親兵,隨他衝出南門,過了吊橋,便要逃出生天。
“活捉李晝!”
然而,事與願違,不待李晝策馬疾馳,忽見一支兵馬從斜刺裏突襲而來,喊殺聲震天動地。
他勒馬佇立,心中一沉:“高楷?”
這支伏兵,為首者正是高楷,他身穿赤甲,手持長劍,胯下駿馬膘肥體壯,早已等候多時。
“李晝,別來無恙?”
“惺惺作態!”李晝冷哼一聲,“要戰便戰,要殺便殺,何必多此一言?”
高楷淡笑道:“你是個梟雄人物,文武兼備,腹有韜略,為我平生勁敵。”
“唯有一處疏忽,便是治家不嚴,以至於今日之敗。”
李晝冷聲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李秉是我手足兄弟,我雖痛心他兵變反叛,卻不曾忘了叔父教誨,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高楷微微頷首:“此話有理。”
“隻是,你忘了,這是亂世,人心浮動。”
“這世間之人,稍有些文才武力,便多半自命不凡,妄圖謀取霸業。”
“李秉的野心,可沒有你想象的這麽小。”
李晝擰眉道:“此話何意?”
高楷淡淡道:“俗語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實則,他早有謀劃,更有修道之人的蠱惑,讓他一步步生出反心。”
李晝眼眸一凝:“修道之人?”
“正是。”高楷點頭道,“若我所料不錯,這人必是崆峒派一位真人。”
“胡言亂語!”李晝尚未開口,通玄道人卻忍不住怒喝出聲,“貧道師門真人,一心輔佐主上,怎會有人扶持李秉?”
“高楷,你莫要妖言惑眾,動搖我等軍心。”
李晝微微蹙眉,並未言語。
高楷笑了笑:“通玄道長何必急於否認,我既說此話,自當有據佐證。”
通玄道人滿臉狐疑:“你有何證?”
高楷一揮手,一員小卒呈上一支箭矢。
“我曾以此箭,射擊李秉,正要取他性命,卻有一瓣青蓮現世,助他逃過一劫。”
“道長修行玄功,必能看出,這箭矢之上,有貴派清氣遺留。”
須知,天下三十三支道脈,每一支皆有自身獨特傳承,玄功各不相同,以此修煉出的清氣,猶如涇渭分明。
本派修行之人,一看便知。
通玄道人細細一察,果是師門玄功清氣,不禁麵色一變,急忙拱手。
“掌門真人傾盡全力,襄助主上成就大業,斷不會心懷二意,扶持李秉。”
“望主上明鑒!”
李晝神色緩和,輕聲道:“道長不必憂慮,我自是信重玄誠子真人。”
“謝主上。”通玄道人稍稍放心,轉而怒視高楷,“貧道師門一片忠心,天地可鑒。”
“高楷,你休要在此虛言,挑撥離間。”
高楷玩味一笑:“貴派掌門,或許忠心耿耿。”
“然而,據我所知,貴派之中,可不止一位真人。”
“你……”通玄道人一時語塞,忽而想起師尊玄誠子曾經交代,令他早作準備,收一弟子傳承玄功,以防師門徹底覆滅。
言語中,似乎懷疑門中有人反叛。
而前任掌門玄元子,因擅自插手人間征戰,遭受天劫,修為全失,已然壽盡而亡。
師尊玄誠子領法旨,繼任掌門之位。
門中除了他,便唯有玄光子,這一位真人了。
“莫非,這是玄光子師叔所為?”
通玄道人悚然一驚,本該否認,隻是鐵證如山,那支箭矢上縈繞的清氣,分明是他師門玄功所煉。
更何況,青蓮為門中氣運顯化,唯有真人才可掌禦,以法術催動對敵。
想通此節,通玄道人麵色煞白,不敢迎視李晝的目光,低眉垂首道。
“主上,我……”
李晝驀然抬手打斷道:“不必說了,我自是信任道長,從未懷疑。”
通玄道人數年來追隨他,南征北戰、出謀劃策,立下諸多功勞,他看在眼中,感懷在心,時刻不忘。
眼下他大勢已去,即便崆峒派真人生出異心,另投他主,他也不會苛責。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他環顧四周,高楷數萬大軍重重圍困,便是插翅也難逃。
心知必死,李晝反而一笑:“憶往昔門庭若市,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何等暢快!”
“如今,我死期將至,仍有賢才猛將在側,三千袍澤追隨,雖死亦無憾。”
“叔父,九泉之下,願與您把酒言歡!”
倏忽之間,他大笑一聲,轉而拔刀自刎,鮮血淋漓,“轟然”一聲身軀墜地,片刻之後,便再無聲息。
一代梟雄,天命之主,隴右道命定潛龍,就此殞命。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守將的話,仿佛一柄千斤重錘,狠狠砸在李晝心頭,讓他一時唿吸停滯,腦海中一片空白。
“地道?”
這可是襄武隱秘,唯有李家嫡係族人才能知曉。
梁三郎是如何得知的?
“莫非……李秉?”
思緒電轉,李晝陡然一聲怒喝、一拳砸向城牆:“豎子!”
竇儀眼明心亮,頃刻間想到一處,不由羞憤難當:“老夫一生行事,無愧於心。”
“不成想晚節不保,教出這麽一個孽徒來。”
“我有何麵目,存身於世?”
他捶胸頓足,一時涕淚交加。
李晝深吸一口氣,當機立斷道:“東門已失,責罰也無意義。”
“你速去傳我軍令,召集諸將,趁高楷尚未合兵一處,即刻突圍出城。”
“是!”守將匆匆去了。
竇儀見他臨危不亂,沉著應對,不禁頗感欣慰。
“主上速速出城,老臣為您殿後,萬望保存性命,留待日後。”
李晝斷然搖頭:“我怎能拋下恩師,一人逃走,豈非忘恩負義之徒?”
“此危急存亡之時,主上斷不可婦人之仁,我一區區老朽,行將就木,自當為主上死戰。”
竇儀整頓甲胄,不待他反應,當即率領數百親兵,前往抵抗潮水一般湧來的高軍士卒。
“恩師?”
李晝目眥欲裂,本想前去阻攔,卻被殷世師一把扯住。
“主上,竇儀已去,萬不能讓他前功盡棄。”
“待他日卷土重來,為其報仇雪恨便是。”
李晝狠狠咬牙,停駐良久,方才猛然轉身,喝道:“走!”
麾下三千親兵,隨他衝出南門,過了吊橋,便要逃出生天。
“活捉李晝!”
然而,事與願違,不待李晝策馬疾馳,忽見一支兵馬從斜刺裏突襲而來,喊殺聲震天動地。
他勒馬佇立,心中一沉:“高楷?”
這支伏兵,為首者正是高楷,他身穿赤甲,手持長劍,胯下駿馬膘肥體壯,早已等候多時。
“李晝,別來無恙?”
“惺惺作態!”李晝冷哼一聲,“要戰便戰,要殺便殺,何必多此一言?”
高楷淡笑道:“你是個梟雄人物,文武兼備,腹有韜略,為我平生勁敵。”
“唯有一處疏忽,便是治家不嚴,以至於今日之敗。”
李晝冷聲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李秉是我手足兄弟,我雖痛心他兵變反叛,卻不曾忘了叔父教誨,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高楷微微頷首:“此話有理。”
“隻是,你忘了,這是亂世,人心浮動。”
“這世間之人,稍有些文才武力,便多半自命不凡,妄圖謀取霸業。”
“李秉的野心,可沒有你想象的這麽小。”
李晝擰眉道:“此話何意?”
高楷淡淡道:“俗語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實則,他早有謀劃,更有修道之人的蠱惑,讓他一步步生出反心。”
李晝眼眸一凝:“修道之人?”
“正是。”高楷點頭道,“若我所料不錯,這人必是崆峒派一位真人。”
“胡言亂語!”李晝尚未開口,通玄道人卻忍不住怒喝出聲,“貧道師門真人,一心輔佐主上,怎會有人扶持李秉?”
“高楷,你莫要妖言惑眾,動搖我等軍心。”
李晝微微蹙眉,並未言語。
高楷笑了笑:“通玄道長何必急於否認,我既說此話,自當有據佐證。”
通玄道人滿臉狐疑:“你有何證?”
高楷一揮手,一員小卒呈上一支箭矢。
“我曾以此箭,射擊李秉,正要取他性命,卻有一瓣青蓮現世,助他逃過一劫。”
“道長修行玄功,必能看出,這箭矢之上,有貴派清氣遺留。”
須知,天下三十三支道脈,每一支皆有自身獨特傳承,玄功各不相同,以此修煉出的清氣,猶如涇渭分明。
本派修行之人,一看便知。
通玄道人細細一察,果是師門玄功清氣,不禁麵色一變,急忙拱手。
“掌門真人傾盡全力,襄助主上成就大業,斷不會心懷二意,扶持李秉。”
“望主上明鑒!”
李晝神色緩和,輕聲道:“道長不必憂慮,我自是信重玄誠子真人。”
“謝主上。”通玄道人稍稍放心,轉而怒視高楷,“貧道師門一片忠心,天地可鑒。”
“高楷,你休要在此虛言,挑撥離間。”
高楷玩味一笑:“貴派掌門,或許忠心耿耿。”
“然而,據我所知,貴派之中,可不止一位真人。”
“你……”通玄道人一時語塞,忽而想起師尊玄誠子曾經交代,令他早作準備,收一弟子傳承玄功,以防師門徹底覆滅。
言語中,似乎懷疑門中有人反叛。
而前任掌門玄元子,因擅自插手人間征戰,遭受天劫,修為全失,已然壽盡而亡。
師尊玄誠子領法旨,繼任掌門之位。
門中除了他,便唯有玄光子,這一位真人了。
“莫非,這是玄光子師叔所為?”
通玄道人悚然一驚,本該否認,隻是鐵證如山,那支箭矢上縈繞的清氣,分明是他師門玄功所煉。
更何況,青蓮為門中氣運顯化,唯有真人才可掌禦,以法術催動對敵。
想通此節,通玄道人麵色煞白,不敢迎視李晝的目光,低眉垂首道。
“主上,我……”
李晝驀然抬手打斷道:“不必說了,我自是信任道長,從未懷疑。”
通玄道人數年來追隨他,南征北戰、出謀劃策,立下諸多功勞,他看在眼中,感懷在心,時刻不忘。
眼下他大勢已去,即便崆峒派真人生出異心,另投他主,他也不會苛責。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他環顧四周,高楷數萬大軍重重圍困,便是插翅也難逃。
心知必死,李晝反而一笑:“憶往昔門庭若市,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何等暢快!”
“如今,我死期將至,仍有賢才猛將在側,三千袍澤追隨,雖死亦無憾。”
“叔父,九泉之下,願與您把酒言歡!”
倏忽之間,他大笑一聲,轉而拔刀自刎,鮮血淋漓,“轟然”一聲身軀墜地,片刻之後,便再無聲息。
一代梟雄,天命之主,隴右道命定潛龍,就此殞命。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