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來煎人壽
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 作者:高煎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眼見大勢已去,楊猛率軍突圍,逃出渭源,奔赴隴西投靠李秉去了。
雖未斬殺主將,有些可惜,但能攻取渭源,亦是大功一件。
梁三郎連忙派人上稟捷報,高楷聽聞,自是大喜,下令重賞二將,厚賜士卒。
渭源一破,鄣縣軍民震恐不已,收到繳文之後,當即上表投降。
如此一來,渭州三縣皆改旗易幟,成為高楷麾下城池。
偌大的渭州,隻有隴西一地堅守。
高楷笑道:“今日可謂雙喜臨門,實為人生一大快事。”
眾人皆麵露喜色,齊聲恭賀。
楊燁拱手笑道:“主上,今日可不止雙喜,卻是三喜臨門。”
“哦?”高楷頗為詫異,思索片刻,當即起身問道,“可是登善傳來捷報?”
“主上料事如神。”楊燁讚歎一聲。
他兼管南麵戰事,一收到喜訊,當即前來稟報,卻恰好撞在一處。
“褚校尉率領大軍,已然攻克成州,派人傳來捷報。”
“好!”高楷大笑道,“登善不愧大將之資,不過半月,便盡取成州諸縣。”
“傳令,升褚登善為五品都尉,接管成州軍政,另外,休整一番,再行攻克武州。”
“是。”
高楷轉而笑道:“登善可是先我等一步,全據一州,諸位可有緊迫之感?”
眾人皆笑,個個踴躍建言獻策,謀取隴西。
殷世師眼見此景,不禁暗讚一聲:“主上連番大勝,萬眾一心,可謂蒸蒸日上。”
“麾下更是英才濟濟,如此之快,便攻取成州,進逼武州。而這隴西,不過旦夕可下,渭州在望。”
“屆時,主上坐擁九州之地,必然聲勢大盛,我為降臣,須得盡心竭力輔佐,謀個從龍之功,封侯拜相。”
想到此處,他隻覺迫不及待,恨不得即刻發兵,攻滅李秉。
“諸將聽令。”高楷環顧眾人,沉聲喝道。
“三日之後,召集大軍,進取隴西,務必一戰而下。”
“是!”眾人轟然應諾。
……
蘭州,高府。
金秋時節,落葉滿金城。
自從高楷領兵出征,已然一月有餘,張氏一如往常,向神佛祈福,早晚奉上香火,一日也不曾間斷。
這一日黃昏時分,楊皎與敖鸞,聯袂來至春暉堂,向張氏問安。
“今日怎麽心有靈犀,一起來了?”張氏打趣道。
往日裏,楊皎主持中饋,管家理事,頗為忙碌。
而敖鸞性喜清靜,常在院中修行,推衍天機,也不得空。
難得見到兩女一齊出動。
楊皎輕笑一聲:“阿娘,今日是中秋佳節,我和鸞妹妹,一起做了些月餅,請阿娘嚐嚐。”
早有丫環端上一疊玉盤,正中壘著五個焦黃噴香的圓餅,形態各異,皆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好精巧的心思。”張氏笑道:“難為你們兩個,想著這些吃食。”
她心中感慨,自從高楷出征,兩人生怕她憂思過度,不僅每日前來晨昏定省,陪她說話解悶。
更變著花樣,呈上各色吃食、新鮮玩意,博她一樂。
當真比親生女兒還要貼心。
敖鸞展顏一笑:“姑母,這些皆是嫂嫂親手做的,我不過打個下手,借花獻佛罷了。”
她是渭河龍女,少沾人間煙火,一向不飲不食。
張氏溫聲道:“皎兒有心了。”
她這兒媳婦,不僅管家理事井井有條,更難得,知書達禮、為人孝順。
蘭桂時常讚歎:“可見老夫人命好,生來便是享福的。”
“不僅郎君孝順有出息,夫人也溫和有禮,事事周全。”
張氏聽了這話,心中自是熨帖。
“正巧你們來,我剛釀了桂花酒,剛開的綢布,溫了一壺,可飲一些,去去寒氣。”
話音剛落,蘭桂掀了簾子,端著酒壺來了,笑道:“夫人、鸞姑娘,這桂花酒,可是老夫人親手釀的,最是甘醇可口。”
楊皎溫和一笑:“今日我們可有口福了,得阿娘佳釀一品。”
敖鸞笑著附和:“我不過跟著嫂嫂走一趟,偏生賺了一壺好酒,當真好運道。”
“你啊!”張氏伸手虛指,麵上含笑,“你可得多飲幾杯,去去這油嘴滑舌。”
一時眾人皆笑。
待吃過月餅,飲完桂花酒,三人一齊來至攬月亭。
早有丫環點起花燈,掛在四簷壁釘上,於皎潔月色中,恰如花千樹、星如雨,極為炫目。
三人觀賞一番,說笑片刻,張氏望著明月高懸,忽然歎息一聲。
“我們在此賞玩宴飲,也不知楷兒如何了?”
默然片刻,楊皎溫聲道:“夫君必然安然無恙,阿娘不必太過憂心。”
她心中何嚐不牽掛,每逢夜深人靜,思念湧上心頭,最是難熬,不知多少次淚濕了枕頭,唯有燈知道罷了。
敖鸞斂起笑意,望一眼皓月當空,止不住陷入迷思。
高楷豐神俊朗的麵貌,宛如著魔一般,在她腦海中揮之不去。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此時此刻,三人皆是牽腸掛肚,惦念著千裏之外的高楷。
攬月亭中,微風習習,月涼如水。
寂然許久,敖鸞忽然笑靨如花:“姑母、嫂嫂,不必擔憂,表哥平安無恙。”
她悄然望去,隻見二人周身皆是赤氣成雲,凝而不散,更有瓔珞福紋、雛鳳啼鳴。
這可是大富大貴之兆。
源頭自是表哥,唯有他屢戰屢勝、聲勢大增,麾下州縣越發廣闊,方才有如此大興之相。
張氏、楊皎皆是大喜:“果真麽?”
“千真萬確。”敖鸞笑道,“表哥不僅無恙,更連戰連捷,所向披靡。”
“李晝已亡,這偌大的隴右道,非表哥莫屬。”
她心中止不住感慨,天命之主,潛龍之屬,在表哥手下,竟也一敗塗地、身死族滅。
表哥當真是用兵如神,經天緯地。
張氏忍不住念佛:“菩薩保佑,楷兒平安順遂。”
楊皎麵泛喜色,一顆懸著的心放下,不期一陣疲倦,如潮水一般湧來。
這些時日,她常感困乏,精神頗為不濟,又分外嗜睡,也不知是怎麽了。
張氏見狀,關心道:“皎兒,可是身子不適?”
“我無礙,勞阿娘關懷了。”楊皎溫聲笑道。
“無礙便好。”張氏頷首道,“夜深了,亭中寒氣襲人,不能久坐,咱們迴去吧。”
“是。”
雖未斬殺主將,有些可惜,但能攻取渭源,亦是大功一件。
梁三郎連忙派人上稟捷報,高楷聽聞,自是大喜,下令重賞二將,厚賜士卒。
渭源一破,鄣縣軍民震恐不已,收到繳文之後,當即上表投降。
如此一來,渭州三縣皆改旗易幟,成為高楷麾下城池。
偌大的渭州,隻有隴西一地堅守。
高楷笑道:“今日可謂雙喜臨門,實為人生一大快事。”
眾人皆麵露喜色,齊聲恭賀。
楊燁拱手笑道:“主上,今日可不止雙喜,卻是三喜臨門。”
“哦?”高楷頗為詫異,思索片刻,當即起身問道,“可是登善傳來捷報?”
“主上料事如神。”楊燁讚歎一聲。
他兼管南麵戰事,一收到喜訊,當即前來稟報,卻恰好撞在一處。
“褚校尉率領大軍,已然攻克成州,派人傳來捷報。”
“好!”高楷大笑道,“登善不愧大將之資,不過半月,便盡取成州諸縣。”
“傳令,升褚登善為五品都尉,接管成州軍政,另外,休整一番,再行攻克武州。”
“是。”
高楷轉而笑道:“登善可是先我等一步,全據一州,諸位可有緊迫之感?”
眾人皆笑,個個踴躍建言獻策,謀取隴西。
殷世師眼見此景,不禁暗讚一聲:“主上連番大勝,萬眾一心,可謂蒸蒸日上。”
“麾下更是英才濟濟,如此之快,便攻取成州,進逼武州。而這隴西,不過旦夕可下,渭州在望。”
“屆時,主上坐擁九州之地,必然聲勢大盛,我為降臣,須得盡心竭力輔佐,謀個從龍之功,封侯拜相。”
想到此處,他隻覺迫不及待,恨不得即刻發兵,攻滅李秉。
“諸將聽令。”高楷環顧眾人,沉聲喝道。
“三日之後,召集大軍,進取隴西,務必一戰而下。”
“是!”眾人轟然應諾。
……
蘭州,高府。
金秋時節,落葉滿金城。
自從高楷領兵出征,已然一月有餘,張氏一如往常,向神佛祈福,早晚奉上香火,一日也不曾間斷。
這一日黃昏時分,楊皎與敖鸞,聯袂來至春暉堂,向張氏問安。
“今日怎麽心有靈犀,一起來了?”張氏打趣道。
往日裏,楊皎主持中饋,管家理事,頗為忙碌。
而敖鸞性喜清靜,常在院中修行,推衍天機,也不得空。
難得見到兩女一齊出動。
楊皎輕笑一聲:“阿娘,今日是中秋佳節,我和鸞妹妹,一起做了些月餅,請阿娘嚐嚐。”
早有丫環端上一疊玉盤,正中壘著五個焦黃噴香的圓餅,形態各異,皆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好精巧的心思。”張氏笑道:“難為你們兩個,想著這些吃食。”
她心中感慨,自從高楷出征,兩人生怕她憂思過度,不僅每日前來晨昏定省,陪她說話解悶。
更變著花樣,呈上各色吃食、新鮮玩意,博她一樂。
當真比親生女兒還要貼心。
敖鸞展顏一笑:“姑母,這些皆是嫂嫂親手做的,我不過打個下手,借花獻佛罷了。”
她是渭河龍女,少沾人間煙火,一向不飲不食。
張氏溫聲道:“皎兒有心了。”
她這兒媳婦,不僅管家理事井井有條,更難得,知書達禮、為人孝順。
蘭桂時常讚歎:“可見老夫人命好,生來便是享福的。”
“不僅郎君孝順有出息,夫人也溫和有禮,事事周全。”
張氏聽了這話,心中自是熨帖。
“正巧你們來,我剛釀了桂花酒,剛開的綢布,溫了一壺,可飲一些,去去寒氣。”
話音剛落,蘭桂掀了簾子,端著酒壺來了,笑道:“夫人、鸞姑娘,這桂花酒,可是老夫人親手釀的,最是甘醇可口。”
楊皎溫和一笑:“今日我們可有口福了,得阿娘佳釀一品。”
敖鸞笑著附和:“我不過跟著嫂嫂走一趟,偏生賺了一壺好酒,當真好運道。”
“你啊!”張氏伸手虛指,麵上含笑,“你可得多飲幾杯,去去這油嘴滑舌。”
一時眾人皆笑。
待吃過月餅,飲完桂花酒,三人一齊來至攬月亭。
早有丫環點起花燈,掛在四簷壁釘上,於皎潔月色中,恰如花千樹、星如雨,極為炫目。
三人觀賞一番,說笑片刻,張氏望著明月高懸,忽然歎息一聲。
“我們在此賞玩宴飲,也不知楷兒如何了?”
默然片刻,楊皎溫聲道:“夫君必然安然無恙,阿娘不必太過憂心。”
她心中何嚐不牽掛,每逢夜深人靜,思念湧上心頭,最是難熬,不知多少次淚濕了枕頭,唯有燈知道罷了。
敖鸞斂起笑意,望一眼皓月當空,止不住陷入迷思。
高楷豐神俊朗的麵貌,宛如著魔一般,在她腦海中揮之不去。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此時此刻,三人皆是牽腸掛肚,惦念著千裏之外的高楷。
攬月亭中,微風習習,月涼如水。
寂然許久,敖鸞忽然笑靨如花:“姑母、嫂嫂,不必擔憂,表哥平安無恙。”
她悄然望去,隻見二人周身皆是赤氣成雲,凝而不散,更有瓔珞福紋、雛鳳啼鳴。
這可是大富大貴之兆。
源頭自是表哥,唯有他屢戰屢勝、聲勢大增,麾下州縣越發廣闊,方才有如此大興之相。
張氏、楊皎皆是大喜:“果真麽?”
“千真萬確。”敖鸞笑道,“表哥不僅無恙,更連戰連捷,所向披靡。”
“李晝已亡,這偌大的隴右道,非表哥莫屬。”
她心中止不住感慨,天命之主,潛龍之屬,在表哥手下,竟也一敗塗地、身死族滅。
表哥當真是用兵如神,經天緯地。
張氏忍不住念佛:“菩薩保佑,楷兒平安順遂。”
楊皎麵泛喜色,一顆懸著的心放下,不期一陣疲倦,如潮水一般湧來。
這些時日,她常感困乏,精神頗為不濟,又分外嗜睡,也不知是怎麽了。
張氏見狀,關心道:“皎兒,可是身子不適?”
“我無礙,勞阿娘關懷了。”楊皎溫聲笑道。
“無礙便好。”張氏頷首道,“夜深了,亭中寒氣襲人,不能久坐,咱們迴去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