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口含天憲
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 作者:高煎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久之後,煙消雲散,現出一輪烈日,灑落萬道金光,普照世間。
一眾驍騎怔怔望著玄光子屍身,盡皆震驚難言。
在他們眼中,正是高楷一拜,喚來天雷降世,一舉誅殺妖道。
著實是口含天憲、言出法隨。
這等煌煌威嚴,怎不讓人又敬又畏。
梁三郎怔愣良久,方才低聲道:“郎君,您莫非是神仙降世?”
依他看來,一言可號令天雷,實在是神仙手段,縱然這世間道門真人、佛門羅漢,也沒有這等威勢。
高楷笑了笑:“神仙降世,怎會無有天命?”
“不必多想,這道人倚仗法術神通,肆意妄為,方才有此一劫。”
梁三郎將信將疑,心中對他越發敬畏,隻覺郎君一舉一動,莫不蘊含威嚴,仿佛龍行虎步,睥睨天下。
高楷看一眼地上屍首,淡聲道:“將他埋葬了吧。”
梁三郎擰眉道:“郎君,此人居心叵測,欲以邪法害您性命,正該讓他曝屍荒野,以儆效尤。”
高楷搖頭道:“人死如燈滅,萬事皆消,何必遷怒一具屍身。”
“是。”梁三郎領命而去。
高楷遠望天色,心中沉思,這崆峒派真人,神色匆匆,似是前往岷州。
如今他受天劫而亡,莫非李秉已遭不測?
倘若如此,自是去一大敵,不必浴血廝殺,徒耗性命。更可順勢拿下秦州,坐擁九州之地,距離一統隴右道,更進一步。
想到這,他沉聲道:“傳令,全軍進發,前往成紀。”
“是。”
待眾人策馬離去,山林中現出一輛馬車。
馬車之上,一少年道士執鞭,一婦人掀簾觀望。
正是純陽道士、楊嬛二人。
“高楷莫非有天助,潛龍在淵,隻是不為人知?”純陽道士喃喃自語,滿臉震撼。
楊嬛亦然驚歎:“他有如此威勢,夫君怎是對手?”
兩人駐留在此,恰好將天雷降世、劈死玄光子一幕,盡收眼底。
純陽道士感歎道:“師叔一意孤行,擅自扶持李秉,造下諸多殺業。又倚仗法術,困住人間兵卒,欲殺高楷。”
“如今功敗垂成,死於非命,當是劫數所致。”
他邁步來至玄光子墓旁,躬身一拜。
“入土為安,不折辱屍身,這高楷不愧仁德之主。”
他正要轉身離去,驀然神色一怔,卻見一枚印章,遍布裂紋,躺在草木之間。
“崆峒印?”他麵露喜色,撿起一觀,卻歎息道。
“天劫之威,何其浩蕩。”
“崆峒印已失去靈驗,化為凡物,唯有耗費數百年時光蘊養,方能返還本來。”
他將崆峒印收入懷中,驟然麵色一變:“門中氣運流失殆盡,諸位師長,怕也再無修為,淪為凡俗。”
若非師父通玄道人,曾予他一瓣青蓮,保他氣運不失,他早已淪落一樣的下場。
“唉,這天下爭龍,果然兇險萬分,成了固然欣喜、氣運大增,不成,卻是千年底蘊喪盡,道統覆滅。”
“何等殘酷!”
純陽道士性子恬淡,隻想深山苦修,以期得道飛仙。
哪怕山中清冷孤寂,修行緩慢,也並無入世爭龍,求取終南捷徑的想法。
通玄道人正是看中這點,錄他為關門弟子。
楊嬛緩步走來,感激道:“還要多謝道長勸我,並未即刻前往秦州,否則,我必落入李秉手中,重蹈覆轍。”
“關心則亂,夫人也是為了腹中孩兒著想,不必自責。”純陽道士笑道。
“如今,李秉已死,我等正可出發,前往成紀。”
楊嬛神色一怔:“李秉已死?”
“正是。”純陽道士頷首道,“若非他已身死,我這師叔何以受天劫而亡。”
楊嬛乍聞此事,滿臉複雜,悠悠歎息一聲,撫了撫小腹,柔聲道。
“孩兒,為娘不求你富貴顯赫,隻願你一世平安,無災無難。”
“不要卷入這世間征伐,身不由己,死於非命。”
……
且說高楷率領千餘驍騎,來至成紀城外,下令安營紮寨。
他策馬揚鞭,遠望前方,不由讚歎:“這成紀池深城堅,可與襄武、渭源媲美。”
梁三郎蹙眉道:“郎君,坐擁此等堅城,倘若那丁開山一意固守不出,以我等區區千餘兵卒,怎是對手?”
高楷笑道:“若要強攻,自是異想天開。”
“我另有打算,你且稍安勿躁,整訓兵卒,聽候軍令。”
“是……”梁三郎滿腹狐疑去了。
高楷遠眺成紀上方,不覺一笑:“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在他眼中,城中各色交織,彼此牽連。正中更有一道青氣成雲,紅光閃耀,想來便是守將丁開山。
“這倒是一員大將,年逾四十,正是老驥伏櫪、誌在千裏之時,豈可馬放南山,寶劍入鞘?”
高楷淡然一笑,下令在此駐守,不圍不攻,隻是靜靜等候。
如此,晝夜交替,已曆七輪日升月落。
大軍駐紮在此,仍不見高楷有攻城之令。
梁三郎忍不住問道:“郎君,我等千餘人,於城外守候七日,既不圍城,也不進攻,毫無建樹。長此以往,怕是士氣大跌,軍心紊亂。”
高楷放下手中書卷,抬頭一笑:“時機已至。”
“三郎,大開帳門,迎城中使者來見我。”
梁三郎麵露詫異,著實摸不著頭腦,卻見他一臉篤定,隻得出了營帳,四下環顧,卻不見什麽使者,不由搖頭一歎。
“郎君素來算無遺策,此次卻是托大了。”
“我須得好言安撫一番,保全他顏麵不失。”
正思量間,忽聞馬蹄聲由遠及近,他連忙抬頭望去,隻見一人策馬奔來,到了轅門外,翻身下馬,拱手道。
“我為丁刺史使者,攜書信一封,求見高將軍。”
“還望通稟一聲,不勝感激。”
梁三郎麵露驚歎:“郎君料事如神,果真有使者前來,分毫不差。”
“隻是,郎君是如何得知?”
他為家將,日夜守衛郎君安危,卻並未見郎君派人聯絡城中。
如今,卻有使者奉命而來,求見郎君,著實古怪。
“我家郎君等候多日了,隨我來吧。”梁三郎沉聲一喝,轉而在前引路。
這使者聞言,神色一震,斂去傲氣,不敢言語,隨他步入中軍大帳。
一眾驍騎怔怔望著玄光子屍身,盡皆震驚難言。
在他們眼中,正是高楷一拜,喚來天雷降世,一舉誅殺妖道。
著實是口含天憲、言出法隨。
這等煌煌威嚴,怎不讓人又敬又畏。
梁三郎怔愣良久,方才低聲道:“郎君,您莫非是神仙降世?”
依他看來,一言可號令天雷,實在是神仙手段,縱然這世間道門真人、佛門羅漢,也沒有這等威勢。
高楷笑了笑:“神仙降世,怎會無有天命?”
“不必多想,這道人倚仗法術神通,肆意妄為,方才有此一劫。”
梁三郎將信將疑,心中對他越發敬畏,隻覺郎君一舉一動,莫不蘊含威嚴,仿佛龍行虎步,睥睨天下。
高楷看一眼地上屍首,淡聲道:“將他埋葬了吧。”
梁三郎擰眉道:“郎君,此人居心叵測,欲以邪法害您性命,正該讓他曝屍荒野,以儆效尤。”
高楷搖頭道:“人死如燈滅,萬事皆消,何必遷怒一具屍身。”
“是。”梁三郎領命而去。
高楷遠望天色,心中沉思,這崆峒派真人,神色匆匆,似是前往岷州。
如今他受天劫而亡,莫非李秉已遭不測?
倘若如此,自是去一大敵,不必浴血廝殺,徒耗性命。更可順勢拿下秦州,坐擁九州之地,距離一統隴右道,更進一步。
想到這,他沉聲道:“傳令,全軍進發,前往成紀。”
“是。”
待眾人策馬離去,山林中現出一輛馬車。
馬車之上,一少年道士執鞭,一婦人掀簾觀望。
正是純陽道士、楊嬛二人。
“高楷莫非有天助,潛龍在淵,隻是不為人知?”純陽道士喃喃自語,滿臉震撼。
楊嬛亦然驚歎:“他有如此威勢,夫君怎是對手?”
兩人駐留在此,恰好將天雷降世、劈死玄光子一幕,盡收眼底。
純陽道士感歎道:“師叔一意孤行,擅自扶持李秉,造下諸多殺業。又倚仗法術,困住人間兵卒,欲殺高楷。”
“如今功敗垂成,死於非命,當是劫數所致。”
他邁步來至玄光子墓旁,躬身一拜。
“入土為安,不折辱屍身,這高楷不愧仁德之主。”
他正要轉身離去,驀然神色一怔,卻見一枚印章,遍布裂紋,躺在草木之間。
“崆峒印?”他麵露喜色,撿起一觀,卻歎息道。
“天劫之威,何其浩蕩。”
“崆峒印已失去靈驗,化為凡物,唯有耗費數百年時光蘊養,方能返還本來。”
他將崆峒印收入懷中,驟然麵色一變:“門中氣運流失殆盡,諸位師長,怕也再無修為,淪為凡俗。”
若非師父通玄道人,曾予他一瓣青蓮,保他氣運不失,他早已淪落一樣的下場。
“唉,這天下爭龍,果然兇險萬分,成了固然欣喜、氣運大增,不成,卻是千年底蘊喪盡,道統覆滅。”
“何等殘酷!”
純陽道士性子恬淡,隻想深山苦修,以期得道飛仙。
哪怕山中清冷孤寂,修行緩慢,也並無入世爭龍,求取終南捷徑的想法。
通玄道人正是看中這點,錄他為關門弟子。
楊嬛緩步走來,感激道:“還要多謝道長勸我,並未即刻前往秦州,否則,我必落入李秉手中,重蹈覆轍。”
“關心則亂,夫人也是為了腹中孩兒著想,不必自責。”純陽道士笑道。
“如今,李秉已死,我等正可出發,前往成紀。”
楊嬛神色一怔:“李秉已死?”
“正是。”純陽道士頷首道,“若非他已身死,我這師叔何以受天劫而亡。”
楊嬛乍聞此事,滿臉複雜,悠悠歎息一聲,撫了撫小腹,柔聲道。
“孩兒,為娘不求你富貴顯赫,隻願你一世平安,無災無難。”
“不要卷入這世間征伐,身不由己,死於非命。”
……
且說高楷率領千餘驍騎,來至成紀城外,下令安營紮寨。
他策馬揚鞭,遠望前方,不由讚歎:“這成紀池深城堅,可與襄武、渭源媲美。”
梁三郎蹙眉道:“郎君,坐擁此等堅城,倘若那丁開山一意固守不出,以我等區區千餘兵卒,怎是對手?”
高楷笑道:“若要強攻,自是異想天開。”
“我另有打算,你且稍安勿躁,整訓兵卒,聽候軍令。”
“是……”梁三郎滿腹狐疑去了。
高楷遠眺成紀上方,不覺一笑:“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在他眼中,城中各色交織,彼此牽連。正中更有一道青氣成雲,紅光閃耀,想來便是守將丁開山。
“這倒是一員大將,年逾四十,正是老驥伏櫪、誌在千裏之時,豈可馬放南山,寶劍入鞘?”
高楷淡然一笑,下令在此駐守,不圍不攻,隻是靜靜等候。
如此,晝夜交替,已曆七輪日升月落。
大軍駐紮在此,仍不見高楷有攻城之令。
梁三郎忍不住問道:“郎君,我等千餘人,於城外守候七日,既不圍城,也不進攻,毫無建樹。長此以往,怕是士氣大跌,軍心紊亂。”
高楷放下手中書卷,抬頭一笑:“時機已至。”
“三郎,大開帳門,迎城中使者來見我。”
梁三郎麵露詫異,著實摸不著頭腦,卻見他一臉篤定,隻得出了營帳,四下環顧,卻不見什麽使者,不由搖頭一歎。
“郎君素來算無遺策,此次卻是托大了。”
“我須得好言安撫一番,保全他顏麵不失。”
正思量間,忽聞馬蹄聲由遠及近,他連忙抬頭望去,隻見一人策馬奔來,到了轅門外,翻身下馬,拱手道。
“我為丁刺史使者,攜書信一封,求見高將軍。”
“還望通稟一聲,不勝感激。”
梁三郎麵露驚歎:“郎君料事如神,果真有使者前來,分毫不差。”
“隻是,郎君是如何得知?”
他為家將,日夜守衛郎君安危,卻並未見郎君派人聯絡城中。
如今,卻有使者奉命而來,求見郎君,著實古怪。
“我家郎君等候多日了,隨我來吧。”梁三郎沉聲一喝,轉而在前引路。
這使者聞言,神色一震,斂去傲氣,不敢言語,隨他步入中軍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