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墓室
嫡女重生之我不是炮灰 作者:奇跡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眾人準備離開的時候,謝錦宣的目光掃過礦室中央的一塊巨大的岩石,那岩石的顏色與其他地方略有不同,似乎被人為移動過。 他心中一動,走上前去,仔細觀察著岩石的邊緣,果然發現了一些細微的摩擦痕跡。
“將這塊石頭移開!” 謝錦宣沉聲吩咐道。
幾名侍衛合力推動那塊沉重的岩石,發出沉悶的聲響,岩石緩緩移動,露出了其後一個隱蔽的入口。 那是一個通往地下的石階,階梯狹窄而陡峭,沒入了更深的黑暗之中。
走了大約數十階,他們來到了一處更加寬闊的地下空間。 這裏並非礦室,而是一個人為開鑿出來的石室,空氣雖然依舊潮濕,但卻比上麵的礦洞要幹燥一些。 石室的正中央,赫然立著一塊石碑,雖然布滿了灰塵,但依稀可以辨認出上麵刻著的文字。
“肅親王…之墓?” 李青輕聲念出了墓碑上的字跡,語氣中充滿了驚訝。
謝錦宣的瞳孔驟然收縮,肅親王,那可是前朝皇帝最為信任的兄弟,地位尊崇,權傾朝野。 誰能想到,他的墓穴竟然會隱藏在這廢棄的礦山之中? 這處礦山,果然與前朝有著更深的關聯,遠非表麵上看到的那麽簡單。
他們原本以為這裏隻是一個藏匿贓款的地點,但現在看來,這處礦山很可能在前朝就有著特殊的用途。 或許,這裏是前朝某個秘密勢力的據點,或者,是隱藏著什麽重要的秘密。
謝錦宣仔細觀察著墓室的四周,石壁上刻著一些壁畫,內容更加複雜,似乎描繪著前朝的盛世景象,以及一些戰爭的場麵。 在墓碑的前方,擺放著一個石質的香爐,裏麵已經布滿了厚厚的灰燼,顯然已經很久沒有人來祭拜了。
“搜仔細一點,看看有沒有什麽其他的發現。” 謝錦宣沉聲吩咐道,他的目光掃過墓室的每一個角落,不放過任何一絲可疑之處。
很快,李青在墓碑的側麵發現了一處不太顯眼的縫隙,他小心翼翼地撬開,露出了一個狹小的暗格。
暗格裏麵放著幾個用油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物件,李青小心地取了出來,呈到謝錦宣麵前。 謝錦宣接過油紙包,一層層地打開,裏麵是一些泛黃的書信,紙張已經有些脆化,邊緣也有些破損。
他小心翼翼地展開一封書信,借著火把的光芒,仔細閱讀著上麵的內容。 信上的字跡蒼勁有力,帶著一股凜然之氣,信中提到了一些關於“複興大業”的計劃, 字裏行間,充滿了對前朝的懷念和對當今朝廷的不滿。
謝錦宣的心頭一陣震動,這些書信,無疑是前朝餘孽留下的,他們竟然一直沒有放棄複辟的念頭,還在暗中籌劃著所謂的“複興大業”。
然而,這些書信中,雖然提到了“複興大業”,也提到了一些參與計劃的核心人物,但卻並沒有直接提及皇後和睿王,不能成為罪證。
謝錦宣又翻看了其他的幾封書信,內容大同小異,都是在商議如何進行複辟計劃,如何積蓄力量。
這些書信的落款時間,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十幾年前,最近的一封,也是三年前的。 也就是說,這夥前朝餘孽的複辟計劃,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
“主子,這些書信…” 李青看著謝錦宣凝重的神色,小心翼翼地問道。
謝錦宣抬起頭,深吸一口氣,將手中的書信收了起來:“這些書信很重要,可以證明前朝餘孽一直沒有放棄複辟的念頭。”
雖然沒有直接找到被盜的錢財,也沒有找到皇後和睿王參與其中的直接證據,但這次的發現,已經足以證明這處廢棄的礦山與前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那些隱藏在暗處的“幕後黑手”,他們蟄伏多年,一直在等待著機會。
錦王府書房
燭火跳躍,將謝錦宣峻冷的側臉映照得忽明忽暗,他修長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一下又一下沉悶的聲響,他指尖停留在桌麵上的一份卷宗上,那上麵記錄著一些與前朝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官員和富商的名字。
這些人,表麵上看似與當今朝廷並無瓜葛,但暗地裏,卻可能與前朝餘孽藕斷絲連,為他們的複辟計劃提供著資金和庇護。
“朱磊磊。” 謝錦宣緩緩念出一個名字,目光如炬,昭昭特意讓他注意的朱家。 “朱家短短十幾年間,便積累了巨額的財富,在京城開設了多家絲綢和茶葉店鋪,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李青上前一步,低聲稟報道:“主子,這朱磊磊表麵上是個精明的商人,八麵玲瓏,善於鑽營,與不少朝中官員都有往來,出手也頗為闊綽,逢年過節,孝敬各府的禮物從未斷過。”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朱家,短短十幾年就能積累如此財富,背後若沒有貓膩,誰會相信?”這些日子在養傷的江卓冷哼一聲,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屑,“他那些店鋪的盈利,恐怕隻是個幌子,暗地裏,指不定在做些什麽見不得人的勾當。”
謝錦宣點了點頭,他調查過朱磊磊,此人身上存在諸多疑點,尤其是他與一些身份可疑的人員的頻繁接觸,更是引起了謝錦宣的高度警惕。 這些人,有些是前朝的舊臣,有些是江湖上的亡命之徒,他們聚集在一起,絕非隻是為了談論生意那麽簡單。
“從今日起,嚴密監視朱磊磊的一舉一動。” 謝錦宣語氣堅定地吩咐道,“包括他接觸的每一個人,去過的每一個地方,說過的每一句話,都要詳細記錄在案,不得有任何遺漏。”
接下來的幾日,錦王府的暗衛如同無形的影子,悄無聲息地滲透到朱磊磊的生活之中。 他們化身為茶樓的夥計,街邊的乞丐,甚至是朱府的下人,無孔不入地監視著他的一切動向。
朱磊磊依舊過著他看似悠閑自在的生活,白天在店鋪裏與掌櫃們商議生意,晚上則流連於酒樓茶館,與一些官員富商推杯換盞,談笑風生。 他表現得滴水不漏,仿佛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商人。
“將這塊石頭移開!” 謝錦宣沉聲吩咐道。
幾名侍衛合力推動那塊沉重的岩石,發出沉悶的聲響,岩石緩緩移動,露出了其後一個隱蔽的入口。 那是一個通往地下的石階,階梯狹窄而陡峭,沒入了更深的黑暗之中。
走了大約數十階,他們來到了一處更加寬闊的地下空間。 這裏並非礦室,而是一個人為開鑿出來的石室,空氣雖然依舊潮濕,但卻比上麵的礦洞要幹燥一些。 石室的正中央,赫然立著一塊石碑,雖然布滿了灰塵,但依稀可以辨認出上麵刻著的文字。
“肅親王…之墓?” 李青輕聲念出了墓碑上的字跡,語氣中充滿了驚訝。
謝錦宣的瞳孔驟然收縮,肅親王,那可是前朝皇帝最為信任的兄弟,地位尊崇,權傾朝野。 誰能想到,他的墓穴竟然會隱藏在這廢棄的礦山之中? 這處礦山,果然與前朝有著更深的關聯,遠非表麵上看到的那麽簡單。
他們原本以為這裏隻是一個藏匿贓款的地點,但現在看來,這處礦山很可能在前朝就有著特殊的用途。 或許,這裏是前朝某個秘密勢力的據點,或者,是隱藏著什麽重要的秘密。
謝錦宣仔細觀察著墓室的四周,石壁上刻著一些壁畫,內容更加複雜,似乎描繪著前朝的盛世景象,以及一些戰爭的場麵。 在墓碑的前方,擺放著一個石質的香爐,裏麵已經布滿了厚厚的灰燼,顯然已經很久沒有人來祭拜了。
“搜仔細一點,看看有沒有什麽其他的發現。” 謝錦宣沉聲吩咐道,他的目光掃過墓室的每一個角落,不放過任何一絲可疑之處。
很快,李青在墓碑的側麵發現了一處不太顯眼的縫隙,他小心翼翼地撬開,露出了一個狹小的暗格。
暗格裏麵放著幾個用油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物件,李青小心地取了出來,呈到謝錦宣麵前。 謝錦宣接過油紙包,一層層地打開,裏麵是一些泛黃的書信,紙張已經有些脆化,邊緣也有些破損。
他小心翼翼地展開一封書信,借著火把的光芒,仔細閱讀著上麵的內容。 信上的字跡蒼勁有力,帶著一股凜然之氣,信中提到了一些關於“複興大業”的計劃, 字裏行間,充滿了對前朝的懷念和對當今朝廷的不滿。
謝錦宣的心頭一陣震動,這些書信,無疑是前朝餘孽留下的,他們竟然一直沒有放棄複辟的念頭,還在暗中籌劃著所謂的“複興大業”。
然而,這些書信中,雖然提到了“複興大業”,也提到了一些參與計劃的核心人物,但卻並沒有直接提及皇後和睿王,不能成為罪證。
謝錦宣又翻看了其他的幾封書信,內容大同小異,都是在商議如何進行複辟計劃,如何積蓄力量。
這些書信的落款時間,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十幾年前,最近的一封,也是三年前的。 也就是說,這夥前朝餘孽的複辟計劃,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
“主子,這些書信…” 李青看著謝錦宣凝重的神色,小心翼翼地問道。
謝錦宣抬起頭,深吸一口氣,將手中的書信收了起來:“這些書信很重要,可以證明前朝餘孽一直沒有放棄複辟的念頭。”
雖然沒有直接找到被盜的錢財,也沒有找到皇後和睿王參與其中的直接證據,但這次的發現,已經足以證明這處廢棄的礦山與前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那些隱藏在暗處的“幕後黑手”,他們蟄伏多年,一直在等待著機會。
錦王府書房
燭火跳躍,將謝錦宣峻冷的側臉映照得忽明忽暗,他修長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一下又一下沉悶的聲響,他指尖停留在桌麵上的一份卷宗上,那上麵記錄著一些與前朝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官員和富商的名字。
這些人,表麵上看似與當今朝廷並無瓜葛,但暗地裏,卻可能與前朝餘孽藕斷絲連,為他們的複辟計劃提供著資金和庇護。
“朱磊磊。” 謝錦宣緩緩念出一個名字,目光如炬,昭昭特意讓他注意的朱家。 “朱家短短十幾年間,便積累了巨額的財富,在京城開設了多家絲綢和茶葉店鋪,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李青上前一步,低聲稟報道:“主子,這朱磊磊表麵上是個精明的商人,八麵玲瓏,善於鑽營,與不少朝中官員都有往來,出手也頗為闊綽,逢年過節,孝敬各府的禮物從未斷過。”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朱家,短短十幾年就能積累如此財富,背後若沒有貓膩,誰會相信?”這些日子在養傷的江卓冷哼一聲,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屑,“他那些店鋪的盈利,恐怕隻是個幌子,暗地裏,指不定在做些什麽見不得人的勾當。”
謝錦宣點了點頭,他調查過朱磊磊,此人身上存在諸多疑點,尤其是他與一些身份可疑的人員的頻繁接觸,更是引起了謝錦宣的高度警惕。 這些人,有些是前朝的舊臣,有些是江湖上的亡命之徒,他們聚集在一起,絕非隻是為了談論生意那麽簡單。
“從今日起,嚴密監視朱磊磊的一舉一動。” 謝錦宣語氣堅定地吩咐道,“包括他接觸的每一個人,去過的每一個地方,說過的每一句話,都要詳細記錄在案,不得有任何遺漏。”
接下來的幾日,錦王府的暗衛如同無形的影子,悄無聲息地滲透到朱磊磊的生活之中。 他們化身為茶樓的夥計,街邊的乞丐,甚至是朱府的下人,無孔不入地監視著他的一切動向。
朱磊磊依舊過著他看似悠閑自在的生活,白天在店鋪裏與掌櫃們商議生意,晚上則流連於酒樓茶館,與一些官員富商推杯換盞,談笑風生。 他表現得滴水不漏,仿佛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