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鈺怔了一下,才反應過來:“殿下不是來尋微臣的嗎?”
太子放下茶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是,也不全是。”
崔鈺被他這一眼看得莫名心驚,二人年歲相仿,他又是太子伴讀,除了君臣之外,自然也是有些情誼。
可不知為何,自三年前,他成婚後,太子對他,似乎就隻剩下了君臣。
崔鈺不敢輕易探測太子的想法,“殿下是來微臣尋父親的?”
“嗯。”
太子應了一聲,又看了他一眼,大抵是怕崔鈺要走,淡聲補了一句:“有件事情,與武陽侯府相關。”
崔鈺倒也識趣,沒有繼續追問,而是退到一旁,解釋說:“父親隻以為殿下是來尋微臣,微臣這邊派人去請父親前來。”
“青鬆,你——”
“不必了,侯夫人知道孤今夜前來。”
崔鈺心底又是一陣驚訝,麵上卻不顯半分:“如此便好”
“坐吧,崔少卿。”
聽到太子此話,崔鈺才在一旁落座。
太子看著他,“聽聞崔少卿前些日子,娶了一位平妻。”
崔鈺心頭一緊,“是的殿下,雨薇她於我有救命之恩。”
“救命之恩,自是當以身相報。”
太子笑了下,好似方才不過隨口一問。
崔鈺卻有種莫名的不安,當初娶陸雨薇進門時,應薛泠所求,並未大辦,當時宴席簡單,除了族中親友,便未再邀請旁人。
隻是這上京到處都是眼線,這種事情,又如何瞞得住。
況且,他娶平妻,也從未想過隱瞞。
所以如今陸雨薇進門已有月餘,他的同袍友人,與侯府相交不錯的人家,自是知道這事情。
太子能知道此事,也並不出奇。
崔鈺覺得自己應是想多了。
“崔少卿與崔少夫人感情甚篤,兩人已是上京佳話,前些日子,十二還說,以後選駙馬,就要選崔少卿這般的好兒郎。”
太子口中的十二是十二公主,是太子一母同胞的親妹妹。
“孤倒是覺得,崔少夫人才是值得讓女子敬佩,成婚三年,孝敬公婆、體貼夫君,不管府外的流言蜚語如何,也始終堅信崔少卿。”
“如今崔少卿娶了平妻,崔少夫人也無半句怨言,這般容人之量,當真讓孤佩服!”
太子第一句話便已經讓崔鈺心虛不已,不想越聽下來,崔鈺後背越發的冷。
他如此年紀便當上了大理寺少卿,自是能力卓然、聰明不凡,太子話裏話外的譏諷之意,他又如何聽不出來。
崔鈺麵紅耳赤,也隻能說出一句:“殿下所言極是,泠兒向來都是這般體貼大度。”
“崔夫人向來便是這般體貼大度嗎?”
太子仿佛聽了什麽笑話,輕笑了一聲:“那想來,是孤記錯了。”
崔鈺看著太子唇邊的這一抹笑,更是汗流浹背,整個人都有些僵直。
他不知應該如何接太子這話,這件事情上,顯然,他的做法,已讓太子所看不慣了,他如今是說多錯多。
正當崔鈺不知如何是好時,廳外傳來了腳步聲。
夜幕低垂,外麵的天色已經漸漸昏暗,薛泠踏著夜色行來。
“見過太子殿下。”
薛泠跨過門檻,走了進來,對著太子行了個禮。
迴府後,薛泠換了一身衣服,身上淡紫色的長裙襯得她指如白玉,白日那高聳的雲髻變成了低低的發髻,垂在腦後,髻上插著一根碧玉簪。
耳邊垂著兩縷發絲,用淡紫色的絲帶輕輕束著,臉色白皙、眉清目秀、唇色粉嫩,燭光映在她的身上,眉眼如水。
太子目光掠過她的眉眼,抬了抬手,示意起身,隨後也讓她在一旁坐下。
薛泠走到崔鈺身旁,在他一旁的椅上落座。
謝珩看著,眸光輕晃,臉上的清冷又多了幾分涼意。
花廳中又多了一人,已有三人的花廳本應該熱鬧些,卻在薛泠來後,徹底陷入了詭異的安靜裏。
薛泠落座時,察覺到太子的目光,她不禁抬頭覷了一眼,見他正沉沉地看著自己,她忙低下頭。
一旁便是崔鈺,薛泠膽子到底還是不夠大,她不敢再抬眸,
崔鈺方才被太子幾句話說得膽戰心驚,更是不敢隨意開口。
太子是不滿薛泠坐在崔鈺身旁,通身的疏冷中壓著幾分怒氣。
崔鈺心中有鬼,即使是察覺出來了,也想不到旁處去。
三人各有心事,自是誰也不開口。
所幸這磨人的安靜並未持續很久,侯夫人和武陽侯很快便到了。
簡單地客套過後,侯夫人便主動開了口:“勞煩殿下這個時辰過來,不知殿下前來,所為何事?”
武陽侯方才已經從侯夫人的口中得知了兒媳遭遇山賊之事,更與侯夫人一起猜測,此事必定是與陸雨薇有關,他從進來花廳,便是壓著怒氣,隻好讓侯夫人開口。
太子看了一眼薛泠,將薛泠遭遇山賊被他營救之事言簡意賅地說明。
武陽侯和侯夫人在此之前已經知道薛泠遭遇山賊之事,唯獨崔鈺不知。
聽完太子所言,崔鈺連忙走向薛泠:“泠兒,你……如何了?”
薛泠看著他伸過來的手,不著痕跡地避開了,“我無礙。”
她不想看崔鈺這無用的關切,抬眸看向了太子,“殿下今夜前來,是查明此事了嗎?”
薛泠這話,皆是大家想問的。
崔鈺還震驚著薛泠遭遇了山賊之事,聽她這樣一說,也未留意到方才薛泠的躲開,他也看向了太子:“殿下,按那山賊所言,此事分明有人從中作梗!”
太子便是在等他這話:“孤今夜前來,是因為孤查到了此事非同尋常,這其中有人想置崔少夫人於死地。”
“至於是何人,孤便不過多問了,畢竟這是侯爺你們的家事。”
太子說著,喚了一聲“長順”,“把人帶進來吧。”
太子放下茶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是,也不全是。”
崔鈺被他這一眼看得莫名心驚,二人年歲相仿,他又是太子伴讀,除了君臣之外,自然也是有些情誼。
可不知為何,自三年前,他成婚後,太子對他,似乎就隻剩下了君臣。
崔鈺不敢輕易探測太子的想法,“殿下是來微臣尋父親的?”
“嗯。”
太子應了一聲,又看了他一眼,大抵是怕崔鈺要走,淡聲補了一句:“有件事情,與武陽侯府相關。”
崔鈺倒也識趣,沒有繼續追問,而是退到一旁,解釋說:“父親隻以為殿下是來尋微臣,微臣這邊派人去請父親前來。”
“青鬆,你——”
“不必了,侯夫人知道孤今夜前來。”
崔鈺心底又是一陣驚訝,麵上卻不顯半分:“如此便好”
“坐吧,崔少卿。”
聽到太子此話,崔鈺才在一旁落座。
太子看著他,“聽聞崔少卿前些日子,娶了一位平妻。”
崔鈺心頭一緊,“是的殿下,雨薇她於我有救命之恩。”
“救命之恩,自是當以身相報。”
太子笑了下,好似方才不過隨口一問。
崔鈺卻有種莫名的不安,當初娶陸雨薇進門時,應薛泠所求,並未大辦,當時宴席簡單,除了族中親友,便未再邀請旁人。
隻是這上京到處都是眼線,這種事情,又如何瞞得住。
況且,他娶平妻,也從未想過隱瞞。
所以如今陸雨薇進門已有月餘,他的同袍友人,與侯府相交不錯的人家,自是知道這事情。
太子能知道此事,也並不出奇。
崔鈺覺得自己應是想多了。
“崔少卿與崔少夫人感情甚篤,兩人已是上京佳話,前些日子,十二還說,以後選駙馬,就要選崔少卿這般的好兒郎。”
太子口中的十二是十二公主,是太子一母同胞的親妹妹。
“孤倒是覺得,崔少夫人才是值得讓女子敬佩,成婚三年,孝敬公婆、體貼夫君,不管府外的流言蜚語如何,也始終堅信崔少卿。”
“如今崔少卿娶了平妻,崔少夫人也無半句怨言,這般容人之量,當真讓孤佩服!”
太子第一句話便已經讓崔鈺心虛不已,不想越聽下來,崔鈺後背越發的冷。
他如此年紀便當上了大理寺少卿,自是能力卓然、聰明不凡,太子話裏話外的譏諷之意,他又如何聽不出來。
崔鈺麵紅耳赤,也隻能說出一句:“殿下所言極是,泠兒向來都是這般體貼大度。”
“崔夫人向來便是這般體貼大度嗎?”
太子仿佛聽了什麽笑話,輕笑了一聲:“那想來,是孤記錯了。”
崔鈺看著太子唇邊的這一抹笑,更是汗流浹背,整個人都有些僵直。
他不知應該如何接太子這話,這件事情上,顯然,他的做法,已讓太子所看不慣了,他如今是說多錯多。
正當崔鈺不知如何是好時,廳外傳來了腳步聲。
夜幕低垂,外麵的天色已經漸漸昏暗,薛泠踏著夜色行來。
“見過太子殿下。”
薛泠跨過門檻,走了進來,對著太子行了個禮。
迴府後,薛泠換了一身衣服,身上淡紫色的長裙襯得她指如白玉,白日那高聳的雲髻變成了低低的發髻,垂在腦後,髻上插著一根碧玉簪。
耳邊垂著兩縷發絲,用淡紫色的絲帶輕輕束著,臉色白皙、眉清目秀、唇色粉嫩,燭光映在她的身上,眉眼如水。
太子目光掠過她的眉眼,抬了抬手,示意起身,隨後也讓她在一旁坐下。
薛泠走到崔鈺身旁,在他一旁的椅上落座。
謝珩看著,眸光輕晃,臉上的清冷又多了幾分涼意。
花廳中又多了一人,已有三人的花廳本應該熱鬧些,卻在薛泠來後,徹底陷入了詭異的安靜裏。
薛泠落座時,察覺到太子的目光,她不禁抬頭覷了一眼,見他正沉沉地看著自己,她忙低下頭。
一旁便是崔鈺,薛泠膽子到底還是不夠大,她不敢再抬眸,
崔鈺方才被太子幾句話說得膽戰心驚,更是不敢隨意開口。
太子是不滿薛泠坐在崔鈺身旁,通身的疏冷中壓著幾分怒氣。
崔鈺心中有鬼,即使是察覺出來了,也想不到旁處去。
三人各有心事,自是誰也不開口。
所幸這磨人的安靜並未持續很久,侯夫人和武陽侯很快便到了。
簡單地客套過後,侯夫人便主動開了口:“勞煩殿下這個時辰過來,不知殿下前來,所為何事?”
武陽侯方才已經從侯夫人的口中得知了兒媳遭遇山賊之事,更與侯夫人一起猜測,此事必定是與陸雨薇有關,他從進來花廳,便是壓著怒氣,隻好讓侯夫人開口。
太子看了一眼薛泠,將薛泠遭遇山賊被他營救之事言簡意賅地說明。
武陽侯和侯夫人在此之前已經知道薛泠遭遇山賊之事,唯獨崔鈺不知。
聽完太子所言,崔鈺連忙走向薛泠:“泠兒,你……如何了?”
薛泠看著他伸過來的手,不著痕跡地避開了,“我無礙。”
她不想看崔鈺這無用的關切,抬眸看向了太子,“殿下今夜前來,是查明此事了嗎?”
薛泠這話,皆是大家想問的。
崔鈺還震驚著薛泠遭遇了山賊之事,聽她這樣一說,也未留意到方才薛泠的躲開,他也看向了太子:“殿下,按那山賊所言,此事分明有人從中作梗!”
太子便是在等他這話:“孤今夜前來,是因為孤查到了此事非同尋常,這其中有人想置崔少夫人於死地。”
“至於是何人,孤便不過多問了,畢竟這是侯爺你們的家事。”
太子說著,喚了一聲“長順”,“把人帶進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