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薛泠在外祖母家已經過了十日。
和崔鈺和離後,湘月便帶著侯夫人給的補償上門交給薛泠了。
出嫁那三年,薛泠名下的兩家鋪子,雖說地段不是頂好,店麵也不大,但她打理得不錯,一年也有個七八百兩的進項,三年下來,她自己手上便攢了近三千兩的銀子。
誠意伯府雖然勢微,可祖上富足,留下的祖產經薛泠爹娘打理後,更是一年比一年多。
隻是他們家家風嚴謹,薛泠爹娘雖開明不迂腐,但也並非嬌慣兒女之人。
再加上先輩有訓,所以誠意伯府雖年年進項良多,吃穿卻隻是好些,並未有奢靡作風。
薛泠自及?後,她阿娘便將她的嫁妝鋪子教她自己打理,到如今,她已經獨自打理私產近七年。
她雖非貪財之人,可誰又會嫌錢銀多呢?
加上那侯夫人補償的三萬兩銀子,薛泠如今手上現銀便有近三萬三千兩有餘。
大梁普通人家一家五口,一年花銷也不過三四兩銀子,薛泠手上這般多錢,隻是這樣放在手上,倒是有些浪費了。
她此番來亳州,除了避開京中的一切和給外祖母賀壽,還有第三個目的,便是來亳州錢生錢。
亳州盛產白芍丹皮白術等藥材,雖有不少的種植戶,但規模甚小,這其中,便大有可為。
薛泠好讀風光遊記,兩年前便在一遊記中看到,巴國有不少藥材種植商,他們通過大規模和集中管理種植藥材,使得藥材產量提升,從而大量出售獲利。
她本以為這並非巴國特有,不想幾番打聽,薛泠才知,大梁境內,還未出現此等商戶。
阿娘曾說過,賺錢靠的是“不同”,與旁人的不同,不同的價錢、不同的款式、不同的功效或是不同的客戶,隻要能捉住其中之一,便不愁賺不到錢。
薛泠知道,大梁這般大,她打聽的地方還未出現這種商戶,但並不代表沒有。
旁的地方她管不著,這亳州還沒有,若是她先做了,那她便是這亳州第一個“藥材種植商”,她便能與旁人不同。
往後如何不說,但這先機她占了,她必能從中獲利不少。
所以她豈肯放過這麽好的機會,白白等別人掙了這些錢。
她今日出門,與外祖母說的是見一舊友,實則不然,她是去城外買地。
若想大規模種植,地必定是不可少的。
薛泠雖想賺錢,卻也並非奸商。
她早便讓碧月打聽好了 ,今日還請了一位種植戶掌眼,白芍白術對土壤要求高,需得良田。
一畝良田最少五十兩,薛泠手上錢銀雖多,卻也怕種植不成,幾經思索,便先隻買了二十畝。
那植戶說了,一畝地大約能產個一千二百斤的白術鮮品、一千四百斤的白芍。
隻是薛泠到底是想得簡單了些,白術種下後,最快能收成是三年,白芍雖好些,卻也需要第二年才能收成。
聽到植戶所言,薛泠也不知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等上三五年才能得知此法是否可行,這未免太費時日。
迴城途中,薛泠愁眉不展。
如此看來,她還是少做了準備。
碧月看著薛泠這般愁苦,卻也想不到旁的好辦法。
一旁的翠月忽的問了一句:“小姐,奴婢記得,京中許多人家都喜送花,那花從這家到那家,它們皆是被挖起來再種下,這般也能活,那那白術和白芍,可也能這樣?”
翠月一句驚醒夢中人,薛泠臉上一喜,“停車!”
馬車緩緩停下,薛泠忙從馬車中走出去,直接便跳下了馬車。
碧月看得心驚:“小姐!”
“無礙!”
薛泠下了馬車,走到植戶李大富跟前:“李大伯,您種白芍白術多年,可知這白芍白術,若是移種,可能存活?”
李大富也是聰明人,瞬時便聽明白了薛泠的意思:“
迴貴人,草民倒是從未試過此法,不過早些年,草民的兒子娶妻,草民不得已加建一間屋,便隻能將那屋後剛種下半年的白術拔了,扔到後山。後來草民家中添丁,草民上山想到山中獵戶買虎牙保孫子平安,卻見草民扔下的白術的地方,竟長成了不少。”
“不過當時草民並未多想,我們後山不少這些,但貴人您問起,草民猜想,那處的白術,應是早前草民扔下長起的!”
“當時草民不過隨手一扔,它們也能長起不少,若是精心打理,想來移植換地亦是能存活!”
薛泠聽完,便當機立斷:“既然如此,不知李大伯可否再幫小女一忙?事成之後,小女必當重謝!”
“貴人言重,貴人能瞧得上草民,有用得上草民的地方,是草民的福分!”
薛泠喜歡和聰明人打交道,這李大富瞧著就是個精明的,雖然精明但並非歹人。
“種植一事,李大伯您是行家,小女不過是紙上談兵。接下來,小女想讓您幫忙,收購些白術和白芍植株,最好是三年或以上的。對了,李大伯,一株白芍白術,可產多少鮮品?”
李大富想了想:“一株白術約莫能產六兩鮮品,一株白芍約莫能產四兩鮮品。”
薛泠點了點頭:“如今市麵上,白術鮮品十六文一斤,白芍鮮品十二文一斤。如是我出三十文收一株白術、二十八文收一株,李大伯,您覺得可能行?”
“自是可以,雖說這白芍白術長成後便年年可收,可有現得的銀錢,誰又願意去再等個一年兩年呢?”
薛泠彎了彎唇,她自是明白,她給的一株的價錢,幾乎是兩年的收成所得,她相信,就算有人舍不得賣,但大多數人,能馬上換錢,自不願意等那般久。
李大富看了一眼薛泠,有些猶豫。
薛泠見狀,輕聲問道:“李大伯,您可是有旁的顧慮?”
“如此一來,雖是明年便能收成,可貴人這般卻是虧本生意啊!”
薛泠微微一笑:“不妨事,小女信佛,做些善事也未嚐不可。”
她自是不會與李大富說,待明年八月成批收成後,她便請專人炮製,炮製好後的價錢,可是能翻個幾番。
“對了,李大伯,若是有些年份不足三年,有個兩年,也幫我收了吧,就一株十五文。”
薛泠說完,看向碧月,“碧月,拿些銀子來。”
和崔鈺和離後,湘月便帶著侯夫人給的補償上門交給薛泠了。
出嫁那三年,薛泠名下的兩家鋪子,雖說地段不是頂好,店麵也不大,但她打理得不錯,一年也有個七八百兩的進項,三年下來,她自己手上便攢了近三千兩的銀子。
誠意伯府雖然勢微,可祖上富足,留下的祖產經薛泠爹娘打理後,更是一年比一年多。
隻是他們家家風嚴謹,薛泠爹娘雖開明不迂腐,但也並非嬌慣兒女之人。
再加上先輩有訓,所以誠意伯府雖年年進項良多,吃穿卻隻是好些,並未有奢靡作風。
薛泠自及?後,她阿娘便將她的嫁妝鋪子教她自己打理,到如今,她已經獨自打理私產近七年。
她雖非貪財之人,可誰又會嫌錢銀多呢?
加上那侯夫人補償的三萬兩銀子,薛泠如今手上現銀便有近三萬三千兩有餘。
大梁普通人家一家五口,一年花銷也不過三四兩銀子,薛泠手上這般多錢,隻是這樣放在手上,倒是有些浪費了。
她此番來亳州,除了避開京中的一切和給外祖母賀壽,還有第三個目的,便是來亳州錢生錢。
亳州盛產白芍丹皮白術等藥材,雖有不少的種植戶,但規模甚小,這其中,便大有可為。
薛泠好讀風光遊記,兩年前便在一遊記中看到,巴國有不少藥材種植商,他們通過大規模和集中管理種植藥材,使得藥材產量提升,從而大量出售獲利。
她本以為這並非巴國特有,不想幾番打聽,薛泠才知,大梁境內,還未出現此等商戶。
阿娘曾說過,賺錢靠的是“不同”,與旁人的不同,不同的價錢、不同的款式、不同的功效或是不同的客戶,隻要能捉住其中之一,便不愁賺不到錢。
薛泠知道,大梁這般大,她打聽的地方還未出現這種商戶,但並不代表沒有。
旁的地方她管不著,這亳州還沒有,若是她先做了,那她便是這亳州第一個“藥材種植商”,她便能與旁人不同。
往後如何不說,但這先機她占了,她必能從中獲利不少。
所以她豈肯放過這麽好的機會,白白等別人掙了這些錢。
她今日出門,與外祖母說的是見一舊友,實則不然,她是去城外買地。
若想大規模種植,地必定是不可少的。
薛泠雖想賺錢,卻也並非奸商。
她早便讓碧月打聽好了 ,今日還請了一位種植戶掌眼,白芍白術對土壤要求高,需得良田。
一畝良田最少五十兩,薛泠手上錢銀雖多,卻也怕種植不成,幾經思索,便先隻買了二十畝。
那植戶說了,一畝地大約能產個一千二百斤的白術鮮品、一千四百斤的白芍。
隻是薛泠到底是想得簡單了些,白術種下後,最快能收成是三年,白芍雖好些,卻也需要第二年才能收成。
聽到植戶所言,薛泠也不知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等上三五年才能得知此法是否可行,這未免太費時日。
迴城途中,薛泠愁眉不展。
如此看來,她還是少做了準備。
碧月看著薛泠這般愁苦,卻也想不到旁的好辦法。
一旁的翠月忽的問了一句:“小姐,奴婢記得,京中許多人家都喜送花,那花從這家到那家,它們皆是被挖起來再種下,這般也能活,那那白術和白芍,可也能這樣?”
翠月一句驚醒夢中人,薛泠臉上一喜,“停車!”
馬車緩緩停下,薛泠忙從馬車中走出去,直接便跳下了馬車。
碧月看得心驚:“小姐!”
“無礙!”
薛泠下了馬車,走到植戶李大富跟前:“李大伯,您種白芍白術多年,可知這白芍白術,若是移種,可能存活?”
李大富也是聰明人,瞬時便聽明白了薛泠的意思:“
迴貴人,草民倒是從未試過此法,不過早些年,草民的兒子娶妻,草民不得已加建一間屋,便隻能將那屋後剛種下半年的白術拔了,扔到後山。後來草民家中添丁,草民上山想到山中獵戶買虎牙保孫子平安,卻見草民扔下的白術的地方,竟長成了不少。”
“不過當時草民並未多想,我們後山不少這些,但貴人您問起,草民猜想,那處的白術,應是早前草民扔下長起的!”
“當時草民不過隨手一扔,它們也能長起不少,若是精心打理,想來移植換地亦是能存活!”
薛泠聽完,便當機立斷:“既然如此,不知李大伯可否再幫小女一忙?事成之後,小女必當重謝!”
“貴人言重,貴人能瞧得上草民,有用得上草民的地方,是草民的福分!”
薛泠喜歡和聰明人打交道,這李大富瞧著就是個精明的,雖然精明但並非歹人。
“種植一事,李大伯您是行家,小女不過是紙上談兵。接下來,小女想讓您幫忙,收購些白術和白芍植株,最好是三年或以上的。對了,李大伯,一株白芍白術,可產多少鮮品?”
李大富想了想:“一株白術約莫能產六兩鮮品,一株白芍約莫能產四兩鮮品。”
薛泠點了點頭:“如今市麵上,白術鮮品十六文一斤,白芍鮮品十二文一斤。如是我出三十文收一株白術、二十八文收一株,李大伯,您覺得可能行?”
“自是可以,雖說這白芍白術長成後便年年可收,可有現得的銀錢,誰又願意去再等個一年兩年呢?”
薛泠彎了彎唇,她自是明白,她給的一株的價錢,幾乎是兩年的收成所得,她相信,就算有人舍不得賣,但大多數人,能馬上換錢,自不願意等那般久。
李大富看了一眼薛泠,有些猶豫。
薛泠見狀,輕聲問道:“李大伯,您可是有旁的顧慮?”
“如此一來,雖是明年便能收成,可貴人這般卻是虧本生意啊!”
薛泠微微一笑:“不妨事,小女信佛,做些善事也未嚐不可。”
她自是不會與李大富說,待明年八月成批收成後,她便請專人炮製,炮製好後的價錢,可是能翻個幾番。
“對了,李大伯,若是有些年份不足三年,有個兩年,也幫我收了吧,就一株十五文。”
薛泠說完,看向碧月,“碧月,拿些銀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