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緩緩行遠,薛泠放下了簾子,迴頭見琳姐兒和瑤姐兒都看著她,不禁一笑,抬手用食指勾了勾琳姐兒的下巴:“這般看著我作甚?”
琳姐兒伸出小手,對著薛泠比了個大拇指:“泠表姐,你太厲害了!”
瑤姐兒在一旁連連點頭,表示讚同。
“我如何厲害了?這頭名又不是我,是你瑤姐姐!”
瑤姐兒被她這樣揶揄,臉上一紅,“泠表姐笑話我!”
“你這都拿了頭名,我誇你都來不及,又豈會笑話你?!”
瑤姐兒看著薛泠,“怪不得母親說,泠表姐您的這張嘴,誰都說不過!”
薛泠假裝生氣:“好啊,瑤姐兒,你竟是這般想我!”
……
今日為了參加這雅集,薛泠一大早便起來了。
三人迴到梁府,已是午時。
李氏聽說她們迴來了,忙讓人將午膳備上來。
“累壞了吧?”
薛泠瞧見李氏,便知她想問什麽。
“來,琳姐兒,跟你的嬸嬸,說說。”
丫鬟端了溫水上來,薛泠在一旁淨手。
李氏抱過琳姐兒,一邊幫她淨手,一邊問今日如何了。
琳姐兒把瑤姐兒得了頭名的事說了,又說了瑤姐兒得了頭名後,許多人問她們是哪家的姑娘。
說完這些,琳姐兒又說她們臨走前被人刁難,薛泠如何反擊迴去。
李氏聽得不可置信:“琳姐兒,你這說的可是真的?莫不是誆嬸嬸的?”
“琳姐兒說的都是實話!嬸嬸不信,您問問瑤姐姐!”
李氏看向瑤姐兒:“瑤姐兒,琳姐兒說的可是真的?”
瑤姐兒不好意思地點著頭:“是真的,母親。”
李氏心情大好,越看薛泠越是歡喜。
吃過午膳後,三人都累了,琳姐兒和瑤姐兒迴去午憩。
薛泠等她們走了,方才問李氏:“小舅媽,我今日瞧瑤姐兒,也並非是不敢接觸生人,我見她,隻是怕出醜。”
“何以見得?”
薛泠便將自己今日的所見一一說來,“……小舅母,瑤姐兒在起身誦讀前,還未如此,可琳姐兒誦讀時,她便手腳冰涼,還渾身打顫。與其說她怕生,倒不如說,她是不敢在這般多人麵前說話。”
李氏一想,覺得薛泠所言極是:“我從前,竟未注意到這些!”
她羞愧不已,身為母親,竟未察覺到瑤姐兒這般異常並非怕生。
薛泠要說的不隻是這些:“小舅母,泠兒記得,瑤姐兒小時候,十分伶俐活潑。雖說女大十八變,可也不會變得這般明顯,您認真想想,可是有旁的事情,致使她這般?”
李氏皺起眉,思忖片刻:“……泠兒,我是真的想不到有何事!你也知道,我與她父親,對她一向寵愛,顯哥兒和業哥兒對她亦是十分的好,她在家中又怎會有什麽事呢?”
“那便是不在家中。”
說到此處,薛泠麵露遲疑。
李氏見狀,拍了拍她手背:“有什麽話,你直說便是了。你的為人,小舅母信得過,你並非信口雌黃之人。”
“既然如此,那泠兒便鬥膽一猜!瑤姐兒既然不是在梁家中遭事,她又鮮少出門,那她遇事,最有可能,便是外祖家中……”
李氏一怔,片刻後,她臉色一變:“我想起來了!”
“小舅母?”
“她五歲那年,我帶她迴宿州給她外祖賀壽。剛到宿州那幾日,她還是好好的,可賀壽那日之後,瑤姐兒便與我說想祖父祖母,想迴家。”
“我當時未作她想,隻以為她年紀小,離家七八日,想家亦是正常。但後來兩日,我見她的表哥笑話她。她那表哥也不過比她大個一歲,我便以為是小孩子拌嘴,亦是沒有多問。”
說到這裏,李氏雙眼有些紅:“壽宴後第三日,她跟她表姐打了起來,她扯了表姐頭花,當時我的嫂嫂娘家人瞧著,我便打她手掌心教訓了她,還讓她向表姐道歉了。”
“夜裏瑤姐兒抱著我,問我是不是不喜愛她了,我這才多問了兩句,她說她給外祖說賀詞時,有一個字帶了些亳州的口音,她的表弟表姐表哥都笑話她。”
“我當時覺得不過是小事,小孩子有時候是這般沒分寸。倒是不成想,那之後,她性子便越來越不喜見生人了,每次迴外祖家,她都哭鬧不已,我還,我還——”
說到此處,李氏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話到這裏,不用薛泠多說,李氏也知道瑤姐兒為何變成如今這般模樣。
薛泠見狀,也知剩下的話不用她再說。
她早便覺得瑤姐兒性子有些奇怪,明明在家裏時,雖內秀,卻也並非不喜與人接觸,她來亳州月餘,瑤姐兒便主動來尋過她好幾迴。
況且,小舅母也說了,瑤姐兒與她的那幾個手帕交,從來都是相談甚歡。
今日雅集,她便留意起瑤姐兒,果真看出了些問題來。
瑤姐兒這哪裏是怕生,不過是少時被人取笑了,心底有刺,人多時便免不了擔心重蹈覆轍。
再加上,小舅母又粗心失察,在當時並未好好疏導,這才一步步發展到如今這般情況。
既然如今已經找到症結所在,便能好好開解瑤姐兒,讓她從當年的事情中走出來。
薛泠相信,小舅母必能做到。
她見小舅母這般傷心,識趣地暗自離開了。
李氏哭了片刻,方才想起薛泠,擦了眼淚抬頭,正想說自己失責,可抬頭卻發現對麵的椅子上空無一人。
她一怔,很快便反應過來,知道是薛泠識趣先離開了。
“來人,端盆熱水進來。”
這麽多年,她竟未發現,她這個母親,當得真是失敗!
所幸薛泠敏銳聰慧,及早發現了關鍵。
夜裏,李氏與梁知州說起此事。
梁知州聽聞,亦是十分震驚:“……竟是如此!”
李氏低頭垂淚:“這都是我這個母親的失責,若我細心些,瑤姐兒這些年,也不會越發的卑怯。”
梁知州輕歎一聲,伸手攬過夫人:“此事,為夫亦未做好。”
李氏啜泣片刻,擦了眼淚抬頭看向梁知州:“夫君,今夜,我去陪陪瑤姐兒吧,也正好問問,這些年來,她迴宿州,到底是受了多少委屈!”
說到此處,李氏眸光中多了幾分冷意。
梁知州點頭:“也好。”
琳姐兒伸出小手,對著薛泠比了個大拇指:“泠表姐,你太厲害了!”
瑤姐兒在一旁連連點頭,表示讚同。
“我如何厲害了?這頭名又不是我,是你瑤姐姐!”
瑤姐兒被她這樣揶揄,臉上一紅,“泠表姐笑話我!”
“你這都拿了頭名,我誇你都來不及,又豈會笑話你?!”
瑤姐兒看著薛泠,“怪不得母親說,泠表姐您的這張嘴,誰都說不過!”
薛泠假裝生氣:“好啊,瑤姐兒,你竟是這般想我!”
……
今日為了參加這雅集,薛泠一大早便起來了。
三人迴到梁府,已是午時。
李氏聽說她們迴來了,忙讓人將午膳備上來。
“累壞了吧?”
薛泠瞧見李氏,便知她想問什麽。
“來,琳姐兒,跟你的嬸嬸,說說。”
丫鬟端了溫水上來,薛泠在一旁淨手。
李氏抱過琳姐兒,一邊幫她淨手,一邊問今日如何了。
琳姐兒把瑤姐兒得了頭名的事說了,又說了瑤姐兒得了頭名後,許多人問她們是哪家的姑娘。
說完這些,琳姐兒又說她們臨走前被人刁難,薛泠如何反擊迴去。
李氏聽得不可置信:“琳姐兒,你這說的可是真的?莫不是誆嬸嬸的?”
“琳姐兒說的都是實話!嬸嬸不信,您問問瑤姐姐!”
李氏看向瑤姐兒:“瑤姐兒,琳姐兒說的可是真的?”
瑤姐兒不好意思地點著頭:“是真的,母親。”
李氏心情大好,越看薛泠越是歡喜。
吃過午膳後,三人都累了,琳姐兒和瑤姐兒迴去午憩。
薛泠等她們走了,方才問李氏:“小舅媽,我今日瞧瑤姐兒,也並非是不敢接觸生人,我見她,隻是怕出醜。”
“何以見得?”
薛泠便將自己今日的所見一一說來,“……小舅母,瑤姐兒在起身誦讀前,還未如此,可琳姐兒誦讀時,她便手腳冰涼,還渾身打顫。與其說她怕生,倒不如說,她是不敢在這般多人麵前說話。”
李氏一想,覺得薛泠所言極是:“我從前,竟未注意到這些!”
她羞愧不已,身為母親,竟未察覺到瑤姐兒這般異常並非怕生。
薛泠要說的不隻是這些:“小舅母,泠兒記得,瑤姐兒小時候,十分伶俐活潑。雖說女大十八變,可也不會變得這般明顯,您認真想想,可是有旁的事情,致使她這般?”
李氏皺起眉,思忖片刻:“……泠兒,我是真的想不到有何事!你也知道,我與她父親,對她一向寵愛,顯哥兒和業哥兒對她亦是十分的好,她在家中又怎會有什麽事呢?”
“那便是不在家中。”
說到此處,薛泠麵露遲疑。
李氏見狀,拍了拍她手背:“有什麽話,你直說便是了。你的為人,小舅母信得過,你並非信口雌黃之人。”
“既然如此,那泠兒便鬥膽一猜!瑤姐兒既然不是在梁家中遭事,她又鮮少出門,那她遇事,最有可能,便是外祖家中……”
李氏一怔,片刻後,她臉色一變:“我想起來了!”
“小舅母?”
“她五歲那年,我帶她迴宿州給她外祖賀壽。剛到宿州那幾日,她還是好好的,可賀壽那日之後,瑤姐兒便與我說想祖父祖母,想迴家。”
“我當時未作她想,隻以為她年紀小,離家七八日,想家亦是正常。但後來兩日,我見她的表哥笑話她。她那表哥也不過比她大個一歲,我便以為是小孩子拌嘴,亦是沒有多問。”
說到這裏,李氏雙眼有些紅:“壽宴後第三日,她跟她表姐打了起來,她扯了表姐頭花,當時我的嫂嫂娘家人瞧著,我便打她手掌心教訓了她,還讓她向表姐道歉了。”
“夜裏瑤姐兒抱著我,問我是不是不喜愛她了,我這才多問了兩句,她說她給外祖說賀詞時,有一個字帶了些亳州的口音,她的表弟表姐表哥都笑話她。”
“我當時覺得不過是小事,小孩子有時候是這般沒分寸。倒是不成想,那之後,她性子便越來越不喜見生人了,每次迴外祖家,她都哭鬧不已,我還,我還——”
說到此處,李氏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話到這裏,不用薛泠多說,李氏也知道瑤姐兒為何變成如今這般模樣。
薛泠見狀,也知剩下的話不用她再說。
她早便覺得瑤姐兒性子有些奇怪,明明在家裏時,雖內秀,卻也並非不喜與人接觸,她來亳州月餘,瑤姐兒便主動來尋過她好幾迴。
況且,小舅母也說了,瑤姐兒與她的那幾個手帕交,從來都是相談甚歡。
今日雅集,她便留意起瑤姐兒,果真看出了些問題來。
瑤姐兒這哪裏是怕生,不過是少時被人取笑了,心底有刺,人多時便免不了擔心重蹈覆轍。
再加上,小舅母又粗心失察,在當時並未好好疏導,這才一步步發展到如今這般情況。
既然如今已經找到症結所在,便能好好開解瑤姐兒,讓她從當年的事情中走出來。
薛泠相信,小舅母必能做到。
她見小舅母這般傷心,識趣地暗自離開了。
李氏哭了片刻,方才想起薛泠,擦了眼淚抬頭,正想說自己失責,可抬頭卻發現對麵的椅子上空無一人。
她一怔,很快便反應過來,知道是薛泠識趣先離開了。
“來人,端盆熱水進來。”
這麽多年,她竟未發現,她這個母親,當得真是失敗!
所幸薛泠敏銳聰慧,及早發現了關鍵。
夜裏,李氏與梁知州說起此事。
梁知州聽聞,亦是十分震驚:“……竟是如此!”
李氏低頭垂淚:“這都是我這個母親的失責,若我細心些,瑤姐兒這些年,也不會越發的卑怯。”
梁知州輕歎一聲,伸手攬過夫人:“此事,為夫亦未做好。”
李氏啜泣片刻,擦了眼淚抬頭看向梁知州:“夫君,今夜,我去陪陪瑤姐兒吧,也正好問問,這些年來,她迴宿州,到底是受了多少委屈!”
說到此處,李氏眸光中多了幾分冷意。
梁知州點頭:“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