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薛泠出門一趟,卻毫無收獲。
街上還在討論宣王叛亂的事情,說的還是半個月前,太子兵臨宣王最後一城。
薛泠聽他們聊得群情激昂,紛紛覺得太子很快便能將最後一城奪下,將那宣王押送迴京。
更有甚者,說著說著,竟說道太子這些年來出征屢戰屢勝,猶如戰神下凡。
他們好像就沒有想過,太子會敗。
薛泠聽得心頭發酸,實在是聽不下去,起身便帶著碧月翠月二人,打算出城一趟。
這亳州離西南太遠了,那邊的消息傳過來,怕都已經是好幾日前的事情了。
思及此,薛泠覺得商隊一事,隻宜早不宜遲。
“小姐,接下來去瑞草堂嗎?”
“不,出城,去尋元青。”
曆經一月半,薛泠買下的那四十畝地,已經移種滿了白術和白芍,元青這月餘,抽空將巡邏的人都練了些天,尋常宵小,是輕易壞不了他們的藥材地。
這邊的事情已了,元青一個時辰前收到餘白的飛鴿傳書,讓他忙完速速迴府,他受小姐之命,要去一趟西南。
元青想到餘白不在小姐身邊,便不敢耽擱,交代好事宜後,快速收拾了行囊,準備快馬迴梁府。
不曾想他才出莊子不過二三裏的路,便碰上了小姐的馬車。
元青一驚,忙勒馬上前:“可是小姐?”
翠月聽出了元青的聲音,從馬車中探頭出來:“元青,是我們!”
“翠月姑娘。小姐可在馬車裏?”
“在的,小姐有事與你相商。”
元青騎馬到馬車旁,護送著迴了莊子。
薛泠下了馬車,問了元青這幾日那藥材地的情況,方才將自己的打算說出:“……亳州這邊盛產白芍白術,是常用藥材,但還有許多藥材,在亳州是難以種植……”
“這商隊,我希望他們有自保的能力。”
“小的明白了。”
薛泠點了點頭,在莊子裏用午膳,才迴城。
馬車行至離城門不過二裏的距離,薛泠的馬車被攔了下來。
“這位貴人,我們公子的馬車壞了,不知貴人可否捎帶一程?”
薛泠撩起那車簾往外瞧了一眼,那馬車她好似見過,想了幾息,她便想起來了,那馬車在雅集那日見過。
她放下車簾,對碧月搖了搖頭。
碧月領意,下了馬車:“這位小哥,實在對不住,我家小姐感染了風寒,怕病氣過給你們家公子,不好捎帶。不過我們小姐說了,小哥可留下你們府中的住址,我們進城後,便派人去通知府上的人。”
來者聽罷碧月這話,遲疑了片刻,“姑娘稍等,容我迴稟我們家公子。”
“好。”
那小廝匆匆跑迴自家馬車的窗前,“公子。”
蘇策淵看著不遠處那馬車:“如何了?”
小廝將原話告知,“……公子,可要留府址?”
“留。你便說,我是陳府的表公子。”
“好的,公子。”
薛泠在馬車裏,聽到那小廝說“陳府”,不禁皺了下眉。
明日便是賞梅宴了,今日卻在這裏碰上陳府表公子的馬車壞了。
“走吧,碧月。”
入城後,薛泠便讓元青去通知陳府。
薛泠迴到院子裏,便見小舅母從屋裏走了出來。
她怔了一下:“小舅母?”
“泠兒,明日便是賞梅宴了,我總覺得事出反常必有妖。”
說罷,她從袖袋中拿出一個瓶子,塞到薛泠手上:“這是清心丸,我外祖父家的秘方,服下後,能明神智,若是明日陳府用肮髒的手段,你便服下此藥。”
“好,多謝小舅母。”
小舅媽歎了口氣:“太子出事,待消息傳開後,陳府怕是更加囂張,我們惹不起,便先躲著吧。”
“泠兒省得的,小舅母,您放心吧。如今太子出事的消息還未傳到亳州,便是傳到亳州了,太子隻是受傷,又並非……,隻要太子一日還是太子,陳家再如何,也有所顧忌。”
李氏點了點頭:“你說的是,今晚早些睡,明日需得早些起來,我們家,離那侯府,還有些距離。”
“好,小舅母莫要憂心,船到橋頭自然直。”
“但願明日一切平安。”
李氏走後,薛泠將藥瓶交給碧月,“明日記得提醒我帶上。”
“是的,小姐。”
昨日那場雨夾雪,亳州又冷了幾分。
薛泠本打算沐浴休息,心頭卻還是難以安下,“翠月,喚元青過來。”
“這麽晚了,小姐您尋元青何事啊?”
碧月皺了下眉:“小姐讓你去,你便去。”
翠月不敢多言,忙轉身去尋元青。
不一會兒,元青便來了:“小姐,您喚小的?”
薛泠從屏風中走出:“元青,你與餘白,可能聯係?”
“迴小姐,我與餘白,有一隻信鴿。”
“那你去信一封,讓餘白路上多打聽我讓他留意的人之事,不管聽到什麽,都寄信迴來。”
“小的明白。”
“退下吧。”
薛泠重新坐下,手捂著胸口,低頭失神。
“小姐,可是胸口不適?”
“倒也沒有不適,隻是沒有太子的消息,我——我有些不安。”
碧月倒了杯安神茶,放到她跟前:“太子殿下吉人有天相,必定不會出事的,說不定,這不過是他的計謀。”
薛泠淺笑了下:“我也是這般想的,隻是未見著人,總覺得不安。”
碧月也不知如何勸慰,站在一旁看著薛泠,有些心疼。
薛泠坐了片刻:“碧月,備水吧,我要沐浴。”
亳州是越來越冷了,若不是那陳府得罪不得,今日的賞梅宴,薛泠是萬萬不想去。
許是邀了不少人,馬車停下時,薛泠便聽到不少外頭的聲響。
“泠兒、瑤姐兒,到了。”
李氏將手上的簾子放下,迴頭提醒薛泠和瑤姐兒兩人。
今日這賞梅宴不知兇吉,琳姐兒年紀還小,李氏和薛泠便沒帶她過來。
薛泠第一次來陳府,陳府大門倒是瞧不出什麽,進去了才發現別有洞天。
這陳府,光是瞧著,便能瞧得出來張揚。
今日來的人甚多,可能比李氏身份高的,也不多。
三人才進去,陳夫人和陳大小姐便親自出來迎接了。
對方笑臉相迎,薛泠自是也迴之以笑。
街上還在討論宣王叛亂的事情,說的還是半個月前,太子兵臨宣王最後一城。
薛泠聽他們聊得群情激昂,紛紛覺得太子很快便能將最後一城奪下,將那宣王押送迴京。
更有甚者,說著說著,竟說道太子這些年來出征屢戰屢勝,猶如戰神下凡。
他們好像就沒有想過,太子會敗。
薛泠聽得心頭發酸,實在是聽不下去,起身便帶著碧月翠月二人,打算出城一趟。
這亳州離西南太遠了,那邊的消息傳過來,怕都已經是好幾日前的事情了。
思及此,薛泠覺得商隊一事,隻宜早不宜遲。
“小姐,接下來去瑞草堂嗎?”
“不,出城,去尋元青。”
曆經一月半,薛泠買下的那四十畝地,已經移種滿了白術和白芍,元青這月餘,抽空將巡邏的人都練了些天,尋常宵小,是輕易壞不了他們的藥材地。
這邊的事情已了,元青一個時辰前收到餘白的飛鴿傳書,讓他忙完速速迴府,他受小姐之命,要去一趟西南。
元青想到餘白不在小姐身邊,便不敢耽擱,交代好事宜後,快速收拾了行囊,準備快馬迴梁府。
不曾想他才出莊子不過二三裏的路,便碰上了小姐的馬車。
元青一驚,忙勒馬上前:“可是小姐?”
翠月聽出了元青的聲音,從馬車中探頭出來:“元青,是我們!”
“翠月姑娘。小姐可在馬車裏?”
“在的,小姐有事與你相商。”
元青騎馬到馬車旁,護送著迴了莊子。
薛泠下了馬車,問了元青這幾日那藥材地的情況,方才將自己的打算說出:“……亳州這邊盛產白芍白術,是常用藥材,但還有許多藥材,在亳州是難以種植……”
“這商隊,我希望他們有自保的能力。”
“小的明白了。”
薛泠點了點頭,在莊子裏用午膳,才迴城。
馬車行至離城門不過二裏的距離,薛泠的馬車被攔了下來。
“這位貴人,我們公子的馬車壞了,不知貴人可否捎帶一程?”
薛泠撩起那車簾往外瞧了一眼,那馬車她好似見過,想了幾息,她便想起來了,那馬車在雅集那日見過。
她放下車簾,對碧月搖了搖頭。
碧月領意,下了馬車:“這位小哥,實在對不住,我家小姐感染了風寒,怕病氣過給你們家公子,不好捎帶。不過我們小姐說了,小哥可留下你們府中的住址,我們進城後,便派人去通知府上的人。”
來者聽罷碧月這話,遲疑了片刻,“姑娘稍等,容我迴稟我們家公子。”
“好。”
那小廝匆匆跑迴自家馬車的窗前,“公子。”
蘇策淵看著不遠處那馬車:“如何了?”
小廝將原話告知,“……公子,可要留府址?”
“留。你便說,我是陳府的表公子。”
“好的,公子。”
薛泠在馬車裏,聽到那小廝說“陳府”,不禁皺了下眉。
明日便是賞梅宴了,今日卻在這裏碰上陳府表公子的馬車壞了。
“走吧,碧月。”
入城後,薛泠便讓元青去通知陳府。
薛泠迴到院子裏,便見小舅母從屋裏走了出來。
她怔了一下:“小舅母?”
“泠兒,明日便是賞梅宴了,我總覺得事出反常必有妖。”
說罷,她從袖袋中拿出一個瓶子,塞到薛泠手上:“這是清心丸,我外祖父家的秘方,服下後,能明神智,若是明日陳府用肮髒的手段,你便服下此藥。”
“好,多謝小舅母。”
小舅媽歎了口氣:“太子出事,待消息傳開後,陳府怕是更加囂張,我們惹不起,便先躲著吧。”
“泠兒省得的,小舅母,您放心吧。如今太子出事的消息還未傳到亳州,便是傳到亳州了,太子隻是受傷,又並非……,隻要太子一日還是太子,陳家再如何,也有所顧忌。”
李氏點了點頭:“你說的是,今晚早些睡,明日需得早些起來,我們家,離那侯府,還有些距離。”
“好,小舅母莫要憂心,船到橋頭自然直。”
“但願明日一切平安。”
李氏走後,薛泠將藥瓶交給碧月,“明日記得提醒我帶上。”
“是的,小姐。”
昨日那場雨夾雪,亳州又冷了幾分。
薛泠本打算沐浴休息,心頭卻還是難以安下,“翠月,喚元青過來。”
“這麽晚了,小姐您尋元青何事啊?”
碧月皺了下眉:“小姐讓你去,你便去。”
翠月不敢多言,忙轉身去尋元青。
不一會兒,元青便來了:“小姐,您喚小的?”
薛泠從屏風中走出:“元青,你與餘白,可能聯係?”
“迴小姐,我與餘白,有一隻信鴿。”
“那你去信一封,讓餘白路上多打聽我讓他留意的人之事,不管聽到什麽,都寄信迴來。”
“小的明白。”
“退下吧。”
薛泠重新坐下,手捂著胸口,低頭失神。
“小姐,可是胸口不適?”
“倒也沒有不適,隻是沒有太子的消息,我——我有些不安。”
碧月倒了杯安神茶,放到她跟前:“太子殿下吉人有天相,必定不會出事的,說不定,這不過是他的計謀。”
薛泠淺笑了下:“我也是這般想的,隻是未見著人,總覺得不安。”
碧月也不知如何勸慰,站在一旁看著薛泠,有些心疼。
薛泠坐了片刻:“碧月,備水吧,我要沐浴。”
亳州是越來越冷了,若不是那陳府得罪不得,今日的賞梅宴,薛泠是萬萬不想去。
許是邀了不少人,馬車停下時,薛泠便聽到不少外頭的聲響。
“泠兒、瑤姐兒,到了。”
李氏將手上的簾子放下,迴頭提醒薛泠和瑤姐兒兩人。
今日這賞梅宴不知兇吉,琳姐兒年紀還小,李氏和薛泠便沒帶她過來。
薛泠第一次來陳府,陳府大門倒是瞧不出什麽,進去了才發現別有洞天。
這陳府,光是瞧著,便能瞧得出來張揚。
今日來的人甚多,可能比李氏身份高的,也不多。
三人才進去,陳夫人和陳大小姐便親自出來迎接了。
對方笑臉相迎,薛泠自是也迴之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