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泠迴了院子,翠月已經在候著了,見她迴來,第一件事情便是摸她的衣裳:“小姐,方才下了好大的一場雨,小姐可濕了衣裳?”
“衣裳沒濕,下大雨時,我避開了。”
她說著,“碧月如何了?”
“碧月姐姐已經好了許多了,她方才還想來院子裏,和奴婢一同伺候您呢!”
薛泠無奈:“伺候的人不缺,讓她好生歇著。你去給她遞句話,便說崔少卿稍後會來尋她,問一問那日的事情,讓她如實迴答便可。”
“崔少卿又來?”
翠月撇了撇嘴角,她一點兒都不想見到那崔少卿。
薛泠也不想,“好了,去吧。”
說罷,薛泠迴了房裏。
待會若是崔鈺來了,她便讓人帶他去尋碧月。
總之,她是不會再見那崔鈺,最好的話,便是以後都不再見到他。
不過薛泠也知道,自己這想法是不可能。
這上京說大不大,可保不齊,哪一日,便在街上遇到他了。
除非,她離開這上京。
想到這,薛泠不禁想起下車前,太子說的那一番話。
她後背一涼,太子那話中有話。
他在馬車裏說的那女子,分明就是她,那友人也分明是他。
今日皇後說的那些話,分明是讓她早些二嫁。
薛泠越想,心口越涼。
“小姐,小姐?”
翠月不知道何時迴來,見薛泠站在桌前一動不動,還以為她如何了,不禁喚她。
薛泠聽到翠月的聲音,方才迴過神來。
她瞧了一眼翠月,“怎的了?”
“奴婢已經跟碧月姐姐說了,小姐,你方才怎的了?”
“無事。”
薛泠低頭瞧了一眼桌麵,在身側的椅子上坐下,手拿了個杯子,想要倒一杯茶壓壓驚,可手提著茶壺,茶水一下子便出來了。
“小姐,奴婢來吧!”
桌麵上一攤茶水,翠月從她的手上接過茶壺,又喚了春紅進來,“春紅,將桌上的茶水擦擦。”
翠月說罷,從薛泠手上也拿走了杯子。
食指不小心觸到了薛泠的手背,翠月一怔:“小姐,您的手,怎的這般涼?”
薛泠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左手:“許是落了雨,有些涼。”
翠月倒完茶,“小姐,可要奴婢取一件披風來?”
薛泠搖了搖頭,端起茶杯,喝了口熱茶:“不用,喝些熱茶,待會兒便能好了。”
翠月聽到她這般說,也不好再說什麽了。
薛泠下山雖早,可一場雨攔了她一下,迴到府中已是申時末刻了。
她換了身衣裳,在窗前對弈了片刻,翠月便進來問她可要用膳。
薛泠往窗外瞧了一眼,日頭已經開始西下,天色漸漸昏了下來。
她想起崔鈺:“崔少卿可走了?”
翠月才想起這件事情:“迴小姐,那崔少卿,今日未來。”
“未來?”
她明明在府門前碰到了他,他都到伯府門口了,難不成查案是假,不過是借著查案之名來尋她?
不管是不是,薛泠不會再讓他如願。
她將手中的黑子落下:“若是崔少卿再來,你便讓碧月去見他便可,不用再到我跟前通報了。若是他問起來,你便說你家小姐我,那日的事情根本記不清楚,於他無甚用處。”
翠月自是不想自家小姐見那崔少卿,聽到她這般說,翠月臉上都多了幾分笑意:“好的小姐,奴婢記下了。”
“擺飯吧。”
用過晚膳後,薛泠去了主院尋爹娘。
梁氏知道薛泠今日去了普濟寺,本想著她來迴坐了好幾個時辰馬車,必定是累了,便未去尋她,不想女兒自己尋過來了。
“怎的了?可是傷口疼?”
薛泠搖了搖頭,看著娘親:“阿娘,阿爹呢?女兒有事,想與阿爹商討。”
“你阿爹去了書房。”
“那女兒去書房尋阿爹。”
梁氏撫了撫女兒的臉頰:“去吧。下過雨,小心滑。”
“知道了,阿娘。”
薛泠去了書房,誠意伯見女兒進來開口問的便是和梁氏一樣的話。
薛泠笑著:“阿爹,這都多少日了,女兒傷口若是還疼,這手,怕就要廢了。”
她說著,看了一眼桌上父親的字畫:“阿爹的字越發的好看了。”
誠意伯笑了笑:“說罷,你過來尋爹爹,是為了何事?”
“阿爹,女兒想嫁給聞公子。”
“聞公子?”
聞祁自上月離了伯府後,便未再有他消息了。
誠意伯想了下,才想起來,女兒口中的“聞公子”是誰。
他看著女兒,有些不解:“泠兒怎的突然想嫁了?”
明明在亳州時,女兒對再嫁之事,還是十分抗拒。
所以,後來他便是對聞祁十分滿意,亦知聞祁對女兒有意,也隻做不知,並不想逼迫女兒。
不想今日,女兒卻突然提出要嫁給聞祁。
而且,女兒說起此事,臉上不見有半分嬌羞,誠意伯直覺女兒還有事瞞著自己。
薛泠來時已經想好如何說了:“今日女兒去普濟寺時,見到了皇後娘娘。”
“皇後娘娘?她為何會突然出宮見你?”
“阿爹,太子想娶我為太子妃。”
誠意伯一驚:“為何?你和太子從未有過交集,他——難不成是那日在慶樂園,太子殿下對你一眼定情?”
說到此處,誠意伯越發肯定:“泠兒這般容貌,太子殿下動情也是常事。”
薛泠聽著,有些無奈:“爹爹,女兒是說真的!”
“爹爹也是說真的!”
誠意伯說罷,輕歎了口氣:“爹爹知道泠兒的意思,隻是你也不能為了躲太子殿下,隨便找個人將自己嫁了。”
“並非隨便。”
薛泠側開頭,看向窗外的皎月:“女兒知道,阿爹和阿娘,一直想女兒再嫁。先前女兒和崔鈺方才和離,女兒確實是不想多想此事,亦不太想再嫁。隻是迴京路上,女兒想了許多,這世道便是如此,女兒若真的是不嫁人,日後便是有萬貫家財,也難以守住。”
“聞公子品性如何,迴京路上,女兒相信爹爹早就看出來了。當初爹爹不想女兒嫁給崔鈺,女兒一意孤行,才落得真心被辜負的下場。”
“既然爹爹覺得聞公子是能托付之人,女兒自是信爹爹。”
“衣裳沒濕,下大雨時,我避開了。”
她說著,“碧月如何了?”
“碧月姐姐已經好了許多了,她方才還想來院子裏,和奴婢一同伺候您呢!”
薛泠無奈:“伺候的人不缺,讓她好生歇著。你去給她遞句話,便說崔少卿稍後會來尋她,問一問那日的事情,讓她如實迴答便可。”
“崔少卿又來?”
翠月撇了撇嘴角,她一點兒都不想見到那崔少卿。
薛泠也不想,“好了,去吧。”
說罷,薛泠迴了房裏。
待會若是崔鈺來了,她便讓人帶他去尋碧月。
總之,她是不會再見那崔鈺,最好的話,便是以後都不再見到他。
不過薛泠也知道,自己這想法是不可能。
這上京說大不大,可保不齊,哪一日,便在街上遇到他了。
除非,她離開這上京。
想到這,薛泠不禁想起下車前,太子說的那一番話。
她後背一涼,太子那話中有話。
他在馬車裏說的那女子,分明就是她,那友人也分明是他。
今日皇後說的那些話,分明是讓她早些二嫁。
薛泠越想,心口越涼。
“小姐,小姐?”
翠月不知道何時迴來,見薛泠站在桌前一動不動,還以為她如何了,不禁喚她。
薛泠聽到翠月的聲音,方才迴過神來。
她瞧了一眼翠月,“怎的了?”
“奴婢已經跟碧月姐姐說了,小姐,你方才怎的了?”
“無事。”
薛泠低頭瞧了一眼桌麵,在身側的椅子上坐下,手拿了個杯子,想要倒一杯茶壓壓驚,可手提著茶壺,茶水一下子便出來了。
“小姐,奴婢來吧!”
桌麵上一攤茶水,翠月從她的手上接過茶壺,又喚了春紅進來,“春紅,將桌上的茶水擦擦。”
翠月說罷,從薛泠手上也拿走了杯子。
食指不小心觸到了薛泠的手背,翠月一怔:“小姐,您的手,怎的這般涼?”
薛泠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左手:“許是落了雨,有些涼。”
翠月倒完茶,“小姐,可要奴婢取一件披風來?”
薛泠搖了搖頭,端起茶杯,喝了口熱茶:“不用,喝些熱茶,待會兒便能好了。”
翠月聽到她這般說,也不好再說什麽了。
薛泠下山雖早,可一場雨攔了她一下,迴到府中已是申時末刻了。
她換了身衣裳,在窗前對弈了片刻,翠月便進來問她可要用膳。
薛泠往窗外瞧了一眼,日頭已經開始西下,天色漸漸昏了下來。
她想起崔鈺:“崔少卿可走了?”
翠月才想起這件事情:“迴小姐,那崔少卿,今日未來。”
“未來?”
她明明在府門前碰到了他,他都到伯府門口了,難不成查案是假,不過是借著查案之名來尋她?
不管是不是,薛泠不會再讓他如願。
她將手中的黑子落下:“若是崔少卿再來,你便讓碧月去見他便可,不用再到我跟前通報了。若是他問起來,你便說你家小姐我,那日的事情根本記不清楚,於他無甚用處。”
翠月自是不想自家小姐見那崔少卿,聽到她這般說,翠月臉上都多了幾分笑意:“好的小姐,奴婢記下了。”
“擺飯吧。”
用過晚膳後,薛泠去了主院尋爹娘。
梁氏知道薛泠今日去了普濟寺,本想著她來迴坐了好幾個時辰馬車,必定是累了,便未去尋她,不想女兒自己尋過來了。
“怎的了?可是傷口疼?”
薛泠搖了搖頭,看著娘親:“阿娘,阿爹呢?女兒有事,想與阿爹商討。”
“你阿爹去了書房。”
“那女兒去書房尋阿爹。”
梁氏撫了撫女兒的臉頰:“去吧。下過雨,小心滑。”
“知道了,阿娘。”
薛泠去了書房,誠意伯見女兒進來開口問的便是和梁氏一樣的話。
薛泠笑著:“阿爹,這都多少日了,女兒傷口若是還疼,這手,怕就要廢了。”
她說著,看了一眼桌上父親的字畫:“阿爹的字越發的好看了。”
誠意伯笑了笑:“說罷,你過來尋爹爹,是為了何事?”
“阿爹,女兒想嫁給聞公子。”
“聞公子?”
聞祁自上月離了伯府後,便未再有他消息了。
誠意伯想了下,才想起來,女兒口中的“聞公子”是誰。
他看著女兒,有些不解:“泠兒怎的突然想嫁了?”
明明在亳州時,女兒對再嫁之事,還是十分抗拒。
所以,後來他便是對聞祁十分滿意,亦知聞祁對女兒有意,也隻做不知,並不想逼迫女兒。
不想今日,女兒卻突然提出要嫁給聞祁。
而且,女兒說起此事,臉上不見有半分嬌羞,誠意伯直覺女兒還有事瞞著自己。
薛泠來時已經想好如何說了:“今日女兒去普濟寺時,見到了皇後娘娘。”
“皇後娘娘?她為何會突然出宮見你?”
“阿爹,太子想娶我為太子妃。”
誠意伯一驚:“為何?你和太子從未有過交集,他——難不成是那日在慶樂園,太子殿下對你一眼定情?”
說到此處,誠意伯越發肯定:“泠兒這般容貌,太子殿下動情也是常事。”
薛泠聽著,有些無奈:“爹爹,女兒是說真的!”
“爹爹也是說真的!”
誠意伯說罷,輕歎了口氣:“爹爹知道泠兒的意思,隻是你也不能為了躲太子殿下,隨便找個人將自己嫁了。”
“並非隨便。”
薛泠側開頭,看向窗外的皎月:“女兒知道,阿爹和阿娘,一直想女兒再嫁。先前女兒和崔鈺方才和離,女兒確實是不想多想此事,亦不太想再嫁。隻是迴京路上,女兒想了許多,這世道便是如此,女兒若真的是不嫁人,日後便是有萬貫家財,也難以守住。”
“聞公子品性如何,迴京路上,女兒相信爹爹早就看出來了。當初爹爹不想女兒嫁給崔鈺,女兒一意孤行,才落得真心被辜負的下場。”
“既然爹爹覺得聞公子是能托付之人,女兒自是信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