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兩幅壁畫:穆王與西王母 / 蟾蜍、九尾狐和靈芝都寓意長生
盜墓:這弟弟很強,卻過分爹寶 作者:謝稚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蠟牆的顏色全都變成了白色,幾個夥計就開始幫吳三省往外搬磚。
他們搬出一個能讓一人通行的洞,吳三省點了根蠟燭,借著火光觀察了一下周圍環境,又見燭火沒什麽異樣,就叫吳歧過來。
“侄子,跟著我,別亂跑。”吳三省提醒道。
吳歧乖巧點頭,“知道,三叔。”
他本身對倒鬥沒什麽興趣,也不是他哥那樣,管不住自己好奇心的人。若非是事情關乎自己的性命,他這輩子都不想和下墓扯上什麽關係。
在二叔懷裏當個千金大少爺不香嘛?再說,他還能在舅舅的幫襯下,努力搞事業。
有錢有權,妥妥的人生贏家,還有什麽不滿足?
吳歧跟三叔進了周朝墓,一進來就是鋪著大塊青石板的墓道。
青石板上刻著奇形怪狀的甲骨文,都是些無意義的信息,吳歧掃了眼,就興趣缺缺,轉頭看別的了。
他打著手電,左右打量著墓道。這條墓道不算寬,也不長,右手邊就是一個側室。
他和三叔、夥計們到這側室一看,好家夥,足足有兩三百坪的墓室裏,琳琅滿目全是陪葬品,看得人眼睛發花。
草草看去,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青銅器、金器、玉器、骨器、漆器就有幾百件。
其中最多的是青銅器。鼎、鍾、鬲、豆、缶、方壺、鑒、尊、盤應有盡有,吳歧甚至還看到了一組編鍾。
“乖乖,這是王墓吧?”饒是見多識廣的吳三省,這時也不禁咋舌。
他一眼看到墓室中央,排列整齊的九個鼎和八個簋,好半天才說了這麽一句。
周朝是個講禮樂製度的時代。在禮樂製度的規範下,簋和鼎通常是搭配使用的。
簋是用來盛黍、稷的;鼎是用來煮肉、盛肉的。使用時,鼎為奇數,簋為偶數,使用的數量越多,越能表明主人的身份。但隻有天子之祭,才能用九鼎配八簋。
吳歧走向室中那九隻,圓鼓鼓的圓腹三足青銅鼎。見鼎腹上雕刻了一圈如同橫置的s形,中以目形相連的紋飾——這是竊曲紋,是西周中期比較流行的紋飾。
那這麽說,這座墓的主人,就是周穆王到周夷王,這幾代君主中的一位了?
這麽想著,吳歧就聽三叔喊他:“侄子,這裏有兩幅壁畫。你來看一下。”
吳歧走到三叔身邊,像沒骨頭似的,從後麵摟住他,“幹什麽?有美女啊?”
“給你個白骨精要不要?”吳三省白了他一眼,語氣卻溫和。
吳歧笑,“嘿嘿,那也不是不可以,反正我是屬孫猴兒的。就怕她看上你這唐僧了。”
說是這麽說,但吳歧還是認真看起眼前的1號壁畫。
畫中的男子峨冠博帶,身著華服,腰配重劍,乘坐一輛由不同顏色的八匹馬拉的車。
雖是馬車,但拉車的八匹馬,卻各個昂首翹尾,往天上狂奔。它們似乎要帶著主人,擺脫人世間的束縛,前往永生之地。
而它們所去之所,也確實日月同輝,仿佛天界。
日月之下,有一女子立於瑤池,身邊紫氣東來,虎豹為群,於鵲與處。華服男子與其說是奔於日月,倒不如說是奔於這個女子。
這可真是奇怪,難道男子認為這個女子,是天界的引魂使嗎?
吳歧疑惑。
但他也沒把這想法說出來,而是問了吳三省另一個問題:“三叔,你說這男的誰啊?會不會是墓主人?”
吳三省也在仔細觀察這幅壁畫,“有可能。周朝注重禮製,能讓八匹馬拉車的人,必定隻有天子。”
“穆王。”吳歧道。
吳三省有些詫異地看向吳歧。
“三叔,你看過《穆天子傳》嗎?上麵記載了周穆王兩次西征,並巡遊昆侖山一帶,順利抵達西王母之邦,會見西王母後東歸的故事。”
經吳歧這麽一說,吳三省也反應過來,“沒錯,侄子。這本書上說,穆天子有八駿:赤驥、盜驪、白義、踰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這麽說,壁畫上的人就是周穆王了。”
“應該是他沒錯。而且我剛才看到那個圓腹三足鼎上的花紋,也是西周中期,穆王之後才興起的樣式。”吳歧說。
吳三省點點頭,又看向畫上的女人,“那這麽說,這女人說不定是西王母。”
吳歧嗯了一聲,道:“《山海經》上說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但我覺得,西王母應該是周朝時,西方一位仍處於氏族社會的女酋長。說她豹尾虎齒,應該是指,她們的氏族信仰虎豹之類的猛獸,作為圖騰,或是說西王母身上有豹尾虎齒做成的裝飾。”
“而且,西王母這個氏族,在當時應該比較強大。不然《穆天子傳》裏也不會說,穆天子到西王母那裏做客,不僅手執白圭和玄璧莊重地會見西王母,還獻上一百匹錦繡絲絹,和三百匹白色絲絹以示友好;之後,周穆王還主動在瑤池上,宴請了西王母。”
“周穆王非常禮遇西王母,這和他之前,對其他邦國的態度,完全不同。”
吳歧又轉到下一幅壁畫,這幅壁畫和上一幅大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幅壁畫是上一幅的後續。
隻見這幅壁畫,西王母頭戴玉勝,端坐在寶座上。寶座左邊是一朵高聳入雲的蘑菇——這可能是靈芝一類的仙草,吳歧猜測。
靈芝上有兩隻動物:居左者,四肢,圓體,應該是隻蟾蜍;居右者,尖耳,長尾,且尾有分叉,應該是隻九尾狐。
寶座右邊亦是一株長莖藤本植物,根狀的莖十分肥厚,葉片近圓形或心形,邊緣有疏齒或缺刻狀,果實是球形,長得很像一種叫栝樓的葫蘆科植物。
西王母身邊還有一侍女,人首蛇身,為西王母撐著華蓋。華蓋上有一鳳鳥,莫約是三青鳥。
其下就是各種半人半蛇的生物在吹拉彈奏,簫、笛、鼓、編鍾和編磬;他們把四個同樣是半人半蛇形態的舞姬圍繞在瑤池中央。而瑤池的另一邊,就赫然是一個華服男子,端著酒觴,在給西王母敬酒。
這幅畫不用說,是周穆王在瑤池宴請西王母的場景。
可是真的好有趣呢。
不提那些半人半蛇的侍女、樂師和舞姬,還有那長得像栝樓的植物,隻看蟾蜍、九尾狐、靈芝這幾樣,就有一個共性。
那就是——他們都寓意長生。
他們搬出一個能讓一人通行的洞,吳三省點了根蠟燭,借著火光觀察了一下周圍環境,又見燭火沒什麽異樣,就叫吳歧過來。
“侄子,跟著我,別亂跑。”吳三省提醒道。
吳歧乖巧點頭,“知道,三叔。”
他本身對倒鬥沒什麽興趣,也不是他哥那樣,管不住自己好奇心的人。若非是事情關乎自己的性命,他這輩子都不想和下墓扯上什麽關係。
在二叔懷裏當個千金大少爺不香嘛?再說,他還能在舅舅的幫襯下,努力搞事業。
有錢有權,妥妥的人生贏家,還有什麽不滿足?
吳歧跟三叔進了周朝墓,一進來就是鋪著大塊青石板的墓道。
青石板上刻著奇形怪狀的甲骨文,都是些無意義的信息,吳歧掃了眼,就興趣缺缺,轉頭看別的了。
他打著手電,左右打量著墓道。這條墓道不算寬,也不長,右手邊就是一個側室。
他和三叔、夥計們到這側室一看,好家夥,足足有兩三百坪的墓室裏,琳琅滿目全是陪葬品,看得人眼睛發花。
草草看去,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青銅器、金器、玉器、骨器、漆器就有幾百件。
其中最多的是青銅器。鼎、鍾、鬲、豆、缶、方壺、鑒、尊、盤應有盡有,吳歧甚至還看到了一組編鍾。
“乖乖,這是王墓吧?”饒是見多識廣的吳三省,這時也不禁咋舌。
他一眼看到墓室中央,排列整齊的九個鼎和八個簋,好半天才說了這麽一句。
周朝是個講禮樂製度的時代。在禮樂製度的規範下,簋和鼎通常是搭配使用的。
簋是用來盛黍、稷的;鼎是用來煮肉、盛肉的。使用時,鼎為奇數,簋為偶數,使用的數量越多,越能表明主人的身份。但隻有天子之祭,才能用九鼎配八簋。
吳歧走向室中那九隻,圓鼓鼓的圓腹三足青銅鼎。見鼎腹上雕刻了一圈如同橫置的s形,中以目形相連的紋飾——這是竊曲紋,是西周中期比較流行的紋飾。
那這麽說,這座墓的主人,就是周穆王到周夷王,這幾代君主中的一位了?
這麽想著,吳歧就聽三叔喊他:“侄子,這裏有兩幅壁畫。你來看一下。”
吳歧走到三叔身邊,像沒骨頭似的,從後麵摟住他,“幹什麽?有美女啊?”
“給你個白骨精要不要?”吳三省白了他一眼,語氣卻溫和。
吳歧笑,“嘿嘿,那也不是不可以,反正我是屬孫猴兒的。就怕她看上你這唐僧了。”
說是這麽說,但吳歧還是認真看起眼前的1號壁畫。
畫中的男子峨冠博帶,身著華服,腰配重劍,乘坐一輛由不同顏色的八匹馬拉的車。
雖是馬車,但拉車的八匹馬,卻各個昂首翹尾,往天上狂奔。它們似乎要帶著主人,擺脫人世間的束縛,前往永生之地。
而它們所去之所,也確實日月同輝,仿佛天界。
日月之下,有一女子立於瑤池,身邊紫氣東來,虎豹為群,於鵲與處。華服男子與其說是奔於日月,倒不如說是奔於這個女子。
這可真是奇怪,難道男子認為這個女子,是天界的引魂使嗎?
吳歧疑惑。
但他也沒把這想法說出來,而是問了吳三省另一個問題:“三叔,你說這男的誰啊?會不會是墓主人?”
吳三省也在仔細觀察這幅壁畫,“有可能。周朝注重禮製,能讓八匹馬拉車的人,必定隻有天子。”
“穆王。”吳歧道。
吳三省有些詫異地看向吳歧。
“三叔,你看過《穆天子傳》嗎?上麵記載了周穆王兩次西征,並巡遊昆侖山一帶,順利抵達西王母之邦,會見西王母後東歸的故事。”
經吳歧這麽一說,吳三省也反應過來,“沒錯,侄子。這本書上說,穆天子有八駿:赤驥、盜驪、白義、踰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這麽說,壁畫上的人就是周穆王了。”
“應該是他沒錯。而且我剛才看到那個圓腹三足鼎上的花紋,也是西周中期,穆王之後才興起的樣式。”吳歧說。
吳三省點點頭,又看向畫上的女人,“那這麽說,這女人說不定是西王母。”
吳歧嗯了一聲,道:“《山海經》上說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但我覺得,西王母應該是周朝時,西方一位仍處於氏族社會的女酋長。說她豹尾虎齒,應該是指,她們的氏族信仰虎豹之類的猛獸,作為圖騰,或是說西王母身上有豹尾虎齒做成的裝飾。”
“而且,西王母這個氏族,在當時應該比較強大。不然《穆天子傳》裏也不會說,穆天子到西王母那裏做客,不僅手執白圭和玄璧莊重地會見西王母,還獻上一百匹錦繡絲絹,和三百匹白色絲絹以示友好;之後,周穆王還主動在瑤池上,宴請了西王母。”
“周穆王非常禮遇西王母,這和他之前,對其他邦國的態度,完全不同。”
吳歧又轉到下一幅壁畫,這幅壁畫和上一幅大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幅壁畫是上一幅的後續。
隻見這幅壁畫,西王母頭戴玉勝,端坐在寶座上。寶座左邊是一朵高聳入雲的蘑菇——這可能是靈芝一類的仙草,吳歧猜測。
靈芝上有兩隻動物:居左者,四肢,圓體,應該是隻蟾蜍;居右者,尖耳,長尾,且尾有分叉,應該是隻九尾狐。
寶座右邊亦是一株長莖藤本植物,根狀的莖十分肥厚,葉片近圓形或心形,邊緣有疏齒或缺刻狀,果實是球形,長得很像一種叫栝樓的葫蘆科植物。
西王母身邊還有一侍女,人首蛇身,為西王母撐著華蓋。華蓋上有一鳳鳥,莫約是三青鳥。
其下就是各種半人半蛇的生物在吹拉彈奏,簫、笛、鼓、編鍾和編磬;他們把四個同樣是半人半蛇形態的舞姬圍繞在瑤池中央。而瑤池的另一邊,就赫然是一個華服男子,端著酒觴,在給西王母敬酒。
這幅畫不用說,是周穆王在瑤池宴請西王母的場景。
可是真的好有趣呢。
不提那些半人半蛇的侍女、樂師和舞姬,還有那長得像栝樓的植物,隻看蟾蜍、九尾狐、靈芝這幾樣,就有一個共性。
那就是——他們都寓意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