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讓他們安心的方法,就是前輩消失 / 三叔的連環套
盜墓:這弟弟很強,卻過分爹寶 作者:謝稚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這章開始,會通過吳歧第三視角\/觀眾視角,或解連環的視角,記敘秦嶺之行的內幕。本章故事發生在第86章,吳歧在醫院外,給三叔打電話的時間點。除了三個叔叔在二叔書房這件事,其他所有事,都在前文提到過。)
————————
吳歧覺得自己躺在一棵樹上,做了一個很長的夢。
夢裏,兩個姓吳的,一個姓解的,三個叔叔坐在二叔的書齋,吞雲吐霧。
吳三省的臉,在煙霧籠罩下,仍顯得有些陰鷙——他剛把“那個人”在西周墓裏,躲過小哥黑金古刀的事,和兩個兄弟說了。
“……總之,“他”和小哥關係看不出好壞,不清楚兩人是否認識。盡管在墓裏看上去“劍拔弩張”,可誰也不能保證他們是不是在做戲。”
吳三省掐滅手上的煙屁股,表情中帶了幾分兇狠:“我的意見,不管“他”和那小哥什麽關係,就衝他們倆都姓“張”,我就不可能信任他們,更不可能放任“那個人”和乖侄子時時刻刻在一起。”
“侄子從墓裏出來,還問我,和他“哥哥”什麽仇?什麽怨?說希望我能拋開“張家人”身份,更客觀看待他“哥哥”,和他“哥哥”和平共處。”
“放他娘的屁!這是不是那姓張的,教我侄子說的?!”
“是,“那個人”看上去對侄子沒壞心,好像和侄子關係還算融洽,可誰知“他”心裏打得什麽盤算?”
“侄子是聰明,可他心機手腕,能是“那個人”對手?”
“哄騙、操縱侄子都算好的;利用侄子身份,做不利於侄子的事,怎麽辦?”
“萬一“他”想奪侄子身份,把自己變成“吳歧”,然後“抹殺”侄子、取侄子代之,又怎麽辦?”
“與其在這擔驚受怕,還不如趁事情沒發生……”
吳三省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
吳二白臉上沒什麽表情,淡定地抽煙。他彈彈煙灰,說出的話卻不容拒絕:“連環,你過些日子,帶小歧去秦嶺……”
金絲眼鏡後銳利的目光,在表弟臉上掃過:“我會和你一起去。”
解連環知道二哥這是不放心自己,單獨帶侄子去秦嶺。
畢竟……因為自家老爹,他和“那位前輩”關係尚可,二哥大概是怕自己,在侄子或“那位前輩”麵前,說什麽不該說的話;對“那位前輩”心軟,破壞他們的“計劃”。
解連環很清楚,他這位雲淡風輕的二哥,看似什麽都沒說,一直是吳三省在表明自己的態度,可這句“帶小歧去秦嶺”,已經足以說明,吳二白的態度,和吳三省是一樣的。
他們都容不得“那位前輩”在小歧身邊,唯一能讓他們安心的方法,就是“前輩”消失……
解連環有心想說什麽,但最後還是沒開口。現在持不同意見,隻會讓兩個表哥,懷疑他對侄子的心意,懷疑他在“解吳聯盟”和“那位前輩”之間的立場。
所以他沉默片刻,還是點頭應了。
就在這時,吳三省的手機響了。他掏出手機一看,屏幕上顯示的名字是吳斜。
他沒接——因為這個時候,他理應在大侄子那兒是個“失蹤”人口。
手機自動掛斷後,又響了一次。還是吳斜。
吳三省不知道這次撥號的人,其實是吳歧,所以照舊沒接。
直至又過了一會兒,他的另一個手機,發出震動:這是他的保密手機,號碼很少有人知道。他掏出一看,是吳歧。
這次他接了:“乖侄子?”
這通電話吳歧記得很清楚,所以他現在,盡管聽不到三叔手機對麵的聲音,他也很清楚,這通電話他和三叔說了什麽。
“三叔,沒關係嗎?這可是西沙……”
“小哥的身份,你從我“哥”那兒得到迴答了嗎?我看“他”八成不想理你。”
“你說這小哥現在在幹嘛?我是說,如果他失憶了,一個失憶的人,現在最想幹的事是什麽?”——找記憶。
“你知不知道,今天來找我哥那一男一女是誰啊?或者說,他們是誰派來的?”
“我不太放心我哥,獨自跟那一看心眼兒就很多的女人,和那喜歡撒蹩腳謊言的男人走,就叫九鼎跟著去了。有什麽事兒,還能照應我哥。”
而三叔說了什麽?
“過些日子,叫解連環接你去秦嶺。”
“到時候就知道了……”
嗬,好一個“到時候就知道了”。
吳歧自嘲地笑。
他在連環叔叔給他講那個“千年老樹”的故事時,就在琢磨:三叔讓他來這,治病就說治病,幹嘛非扯這種模棱兩可的迴答,是怕他知道什麽,就不肯來了嗎?
現下看來,可不就是嗎?
及至此刻,吳歧再沒辦法掩蓋,自己聽故事時,強壓在內心深處,那種令他驚恐的想法,那就是:
叔叔們叫他來這兒的目的,一方麵或許是為了他的病(雖然他還不太明白,到底是怎樣的“樹”,隻要對之“祈願”,就能使他的病痊愈);
但另一方麵,叔叔們或許想借他痊愈,或者“樹”的力量,除掉“哥哥”——因為叔叔們怕“哥哥”騙他、操縱他、想借他的身份,甚至……“抹殺”他。
原來如此……
思及之前,他問三叔:“你和“哥哥”什麽仇,什麽怨?”時,三叔的迴答:
“我不了解他,不知道他什麽人,怎麽放心讓你和他在一塊兒?我怕你挨欺負嘛。”
“我雖然和“他”有些合作,可一想到“他”姓張,是那位的弟弟,我就慌啊。”
現在一想,三叔說這話時(甚至在更早的、他不知道的時候),就已經決心除掉“哥哥”,卻還在他問時,先對他偷換概念,被他拆穿後,就找些不痛不癢,但聽上去十分合理的理由,讓他以為,三叔是因為和“哥哥”不熟,又忌憚“哥哥”姓張,才會對“哥哥”有防備,關係不睦。
可事實上,這根本是三叔的連環套兒。
三叔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偷換概念的行為,八成瞞不過他。可三叔仍然這麽做,就是為了讓他,自以為避開三叔的坑後,三叔就會對他說實話。
可恰恰相反,三叔不僅不會對他說實話,反倒是他,因為這次避坑成功,對三叔降低了警惕。
這時三叔再趁機和他打打感情牌,給個“合理”理由,不就讓他信了?
老江湖,玩兒的就是人心。
他和三叔比,果然還是嫩。
————————
吳歧覺得自己躺在一棵樹上,做了一個很長的夢。
夢裏,兩個姓吳的,一個姓解的,三個叔叔坐在二叔的書齋,吞雲吐霧。
吳三省的臉,在煙霧籠罩下,仍顯得有些陰鷙——他剛把“那個人”在西周墓裏,躲過小哥黑金古刀的事,和兩個兄弟說了。
“……總之,“他”和小哥關係看不出好壞,不清楚兩人是否認識。盡管在墓裏看上去“劍拔弩張”,可誰也不能保證他們是不是在做戲。”
吳三省掐滅手上的煙屁股,表情中帶了幾分兇狠:“我的意見,不管“他”和那小哥什麽關係,就衝他們倆都姓“張”,我就不可能信任他們,更不可能放任“那個人”和乖侄子時時刻刻在一起。”
“侄子從墓裏出來,還問我,和他“哥哥”什麽仇?什麽怨?說希望我能拋開“張家人”身份,更客觀看待他“哥哥”,和他“哥哥”和平共處。”
“放他娘的屁!這是不是那姓張的,教我侄子說的?!”
“是,“那個人”看上去對侄子沒壞心,好像和侄子關係還算融洽,可誰知“他”心裏打得什麽盤算?”
“侄子是聰明,可他心機手腕,能是“那個人”對手?”
“哄騙、操縱侄子都算好的;利用侄子身份,做不利於侄子的事,怎麽辦?”
“萬一“他”想奪侄子身份,把自己變成“吳歧”,然後“抹殺”侄子、取侄子代之,又怎麽辦?”
“與其在這擔驚受怕,還不如趁事情沒發生……”
吳三省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
吳二白臉上沒什麽表情,淡定地抽煙。他彈彈煙灰,說出的話卻不容拒絕:“連環,你過些日子,帶小歧去秦嶺……”
金絲眼鏡後銳利的目光,在表弟臉上掃過:“我會和你一起去。”
解連環知道二哥這是不放心自己,單獨帶侄子去秦嶺。
畢竟……因為自家老爹,他和“那位前輩”關係尚可,二哥大概是怕自己,在侄子或“那位前輩”麵前,說什麽不該說的話;對“那位前輩”心軟,破壞他們的“計劃”。
解連環很清楚,他這位雲淡風輕的二哥,看似什麽都沒說,一直是吳三省在表明自己的態度,可這句“帶小歧去秦嶺”,已經足以說明,吳二白的態度,和吳三省是一樣的。
他們都容不得“那位前輩”在小歧身邊,唯一能讓他們安心的方法,就是“前輩”消失……
解連環有心想說什麽,但最後還是沒開口。現在持不同意見,隻會讓兩個表哥,懷疑他對侄子的心意,懷疑他在“解吳聯盟”和“那位前輩”之間的立場。
所以他沉默片刻,還是點頭應了。
就在這時,吳三省的手機響了。他掏出手機一看,屏幕上顯示的名字是吳斜。
他沒接——因為這個時候,他理應在大侄子那兒是個“失蹤”人口。
手機自動掛斷後,又響了一次。還是吳斜。
吳三省不知道這次撥號的人,其實是吳歧,所以照舊沒接。
直至又過了一會兒,他的另一個手機,發出震動:這是他的保密手機,號碼很少有人知道。他掏出一看,是吳歧。
這次他接了:“乖侄子?”
這通電話吳歧記得很清楚,所以他現在,盡管聽不到三叔手機對麵的聲音,他也很清楚,這通電話他和三叔說了什麽。
“三叔,沒關係嗎?這可是西沙……”
“小哥的身份,你從我“哥”那兒得到迴答了嗎?我看“他”八成不想理你。”
“你說這小哥現在在幹嘛?我是說,如果他失憶了,一個失憶的人,現在最想幹的事是什麽?”——找記憶。
“你知不知道,今天來找我哥那一男一女是誰啊?或者說,他們是誰派來的?”
“我不太放心我哥,獨自跟那一看心眼兒就很多的女人,和那喜歡撒蹩腳謊言的男人走,就叫九鼎跟著去了。有什麽事兒,還能照應我哥。”
而三叔說了什麽?
“過些日子,叫解連環接你去秦嶺。”
“到時候就知道了……”
嗬,好一個“到時候就知道了”。
吳歧自嘲地笑。
他在連環叔叔給他講那個“千年老樹”的故事時,就在琢磨:三叔讓他來這,治病就說治病,幹嘛非扯這種模棱兩可的迴答,是怕他知道什麽,就不肯來了嗎?
現下看來,可不就是嗎?
及至此刻,吳歧再沒辦法掩蓋,自己聽故事時,強壓在內心深處,那種令他驚恐的想法,那就是:
叔叔們叫他來這兒的目的,一方麵或許是為了他的病(雖然他還不太明白,到底是怎樣的“樹”,隻要對之“祈願”,就能使他的病痊愈);
但另一方麵,叔叔們或許想借他痊愈,或者“樹”的力量,除掉“哥哥”——因為叔叔們怕“哥哥”騙他、操縱他、想借他的身份,甚至……“抹殺”他。
原來如此……
思及之前,他問三叔:“你和“哥哥”什麽仇,什麽怨?”時,三叔的迴答:
“我不了解他,不知道他什麽人,怎麽放心讓你和他在一塊兒?我怕你挨欺負嘛。”
“我雖然和“他”有些合作,可一想到“他”姓張,是那位的弟弟,我就慌啊。”
現在一想,三叔說這話時(甚至在更早的、他不知道的時候),就已經決心除掉“哥哥”,卻還在他問時,先對他偷換概念,被他拆穿後,就找些不痛不癢,但聽上去十分合理的理由,讓他以為,三叔是因為和“哥哥”不熟,又忌憚“哥哥”姓張,才會對“哥哥”有防備,關係不睦。
可事實上,這根本是三叔的連環套兒。
三叔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偷換概念的行為,八成瞞不過他。可三叔仍然這麽做,就是為了讓他,自以為避開三叔的坑後,三叔就會對他說實話。
可恰恰相反,三叔不僅不會對他說實話,反倒是他,因為這次避坑成功,對三叔降低了警惕。
這時三叔再趁機和他打打感情牌,給個“合理”理由,不就讓他信了?
老江湖,玩兒的就是人心。
他和三叔比,果然還是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