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大風起唱戰歌,風沙濕了眼?
隋唐:十倍呂布戰力,殺穿高句麗 作者:煙雨樓台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都城中,最高酒樓。
來護兒和趙才站在此處,感受著撲麵而來的大風。
仔細聽,兩人均可以聽見一道道高唿聲響起。
“恭送並肩王出征!”
“預祝凱旋而歸!”
“並肩王若有需要,草民願意慷慨赴死!”
這些聲音,讓二人的眼睛濕潤。
戰歌送,百姓送。
整個京都,都為吳缺此行而沸騰。
莫名的有一種悲壯的感覺。
“唉。”
趙才歎息一聲。
他終究不敢去送吳缺,隻能在此地遠遠看著。
其實來護兒的想法,何嚐不是如此?
就在兩人思緒飄飛之際,就見到遠方出現了一條黑龍。
長龍蜿蜒前行,顯得十分龐大。
來護兒和趙才在這一刻,同時安靜了下來。
他二人都清楚,那條長龍便是吳缺為首的出征大軍。
“希望吳缺可以凱旋歸來。”
趙才揉了揉眼。
“趙老頭,你不會是哭了吧?”
來護兒突然問道。
“放屁,老夫的眼睛不過是進了風沙。”
趙才破口大罵。
“吳缺必然可以凱旋歸來,我一直堅信。”
來護兒突然鄭重其事的說道。
“還用你說?”
趙才沉默片刻迴了這麽一句。
隨即兩人相視一笑,便從這酒樓離去。
二人返迴各自府中,好生睡上一覺再說。
幾乎是同時間,皇宮大業殿方向。
楊廣正喝著悶酒,失神的盯著一株草看了起來。
直到宮女總管走近,才打斷了他的思緒:“陛下,侯爺已經帶著兵馬離去。”
“是嗎?”
楊廣迴過神來,突然間有些失落。
“是的,遠征兵馬正在出發,可有什麽吩咐?”
宮女總管又問。
“沒,沒什麽吩咐。”
楊廣搖了搖頭。
“等等。”
正在宮女總管準備退下時,他又突然張口。
“陛下還有什麽吩咐嗎?”
宮女總管好奇地問。
“傳如意入宮。”
楊廣似在猶豫,足足片刻才吩咐道。
“諾。”
宮女總管領命退下。
估摸著半個時辰左右,楊如意才出現在大業殿。
一進來,楊廣就發現她雙眼發紅,頓時就明白發生了什麽。
“兒臣,參見父皇。”
楊如意微微欠身。
“賜座。”
楊廣擺了擺手,一旁的宮女立馬取來蒲團。
“不知父皇喚兒臣前來,所為何事?”
楊如意坐正後問。
“你恨父皇嗎?”
楊廣猶豫了一下問道。
“兒臣為何要恨父皇?”
楊如意反問道。
“朕派吳缺領兵出征,而且頂多隻有三十萬兵馬上下,而叛軍則是八十多萬的兵力。”
楊廣聲音越來越小,突然頓了一下又道:
“甚至可能是百萬大軍。”
楊如意表麵看上去鎮定,實則雙手捏緊裙角,因為用力還讓手指發白。
“朕希望你知道,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沉默片刻,楊廣又道。
“兒臣知道,父皇不用特地解釋。”
楊如意迴道。
隻是她語氣平淡,甚至透露點冷漠。
楊廣不由苦笑。
其實楊如意心中明白,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而且吳缺乃是一字並肩王,同時還是大隋百戰百勝的大將。
如此危機,豈能不管?
因此,吳缺此行已然注定。
但要讓楊如意對楊廣沒有一點怨念,又怎麽可能呢?
“你...”
楊廣張了張嘴,有些話難以啟齒。
他想讓楊如意做好準備,這一次吳缺不一定能迴來。
然他說得出來嗎?
眼前之人,那可是他的女兒啊!
“父皇,於兒臣來說,秋來之日便是並肩王迴來之時。”
楊如意突然說道。
楊廣聽了這話,整個人瞬間就愣了一下。
所有人都認為,吳缺此行兇多吉少。
楊廣自己都這麽覺得。
誰曾想到,楊如意卻堅信吳缺可以迴來。
那種堅定的程度,讓楊廣都有些失神。
“父皇,兒臣告退。”
楊如意有了離開之意。
“等等,用過晚宴之後再走,這段時日多來陪陪你母後,把長孫家那丫頭也帶上。”
楊廣吩咐道。
“諾。”
楊如意點了點頭坐了下來。
父女二人一時間相顧無言,都不知道該說什麽。
也好在沒多久就到了晚宴,父女二人一並移駕。
見到了蕭皇後,這樣的情況才緩和了不少。
蕭皇後一時間對楊如意噓寒問暖,眼中盡是憐惜。
關於吳缺的事,她都不帶提一句的。
畢竟蕭皇後,可不想在自己女兒的傷口上撒鹽。
“莫怪你父皇,他是身不由己。”
等氣氛緩和一些,蕭皇後還是說了這麽一句話。
“兒臣,怎麽會怪父皇呢,隻是...”
楊如意哽咽。
畢竟眼前之人,可是她的父皇母後了。
楊廣張了張嘴,也不知該說什麽。
不過他們父女之間的氣氛,倒是緩和了不少。
時候不早,楊如意乘著夜色離去。
她一走,楊廣第一時間叫來段文振,他讓段文振立馬調遣關中一帶的兵馬來。
能調多少調多少!
楊廣要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最大化增強京都的兵力。
段文振自是按吩咐去做。
......
這時候的吳缺,一眾兵馬,已經出了京都範圍。
而且此行,他將所有人都帶上。
徐茂公和杜如晦,李存孝和蘇定方以及李靖等人均在。
嶽飛則是前往背嵬軍駐地,等候吳缺的指令。
天色一暗,吳缺便下令休整,李靖等人齊聚在中軍大營。
眾人一到,吳缺便說出了關於叛軍的軍情。
各方叛軍,目前正朝京都靠近。
可以說是從四麵八方而來,聲勢浩蕩速度甚快。
各個地方的兵馬雖然能擋,但不可能盡數擋下。
時間一長,叛軍自會闖出一條道來。
“王爺,雖然叛軍聲勢浩蕩,但這幾個地方是他們必經之地。”
房玄齡率先開口,指著地圖道。
他指的地方,是南方向北的必經之路。
除此之外,還有向東的必經之路。
而且京都在這幾個地方,都有險要可守。
叛軍要想占據京都,不但要闖過必經之路,還要拿下京都四周的險關。
“這對叛軍而言不算困難,畢竟他們相互協作,就是為了給予大隋最為沉重的一劍。”
吳缺沉聲道。
毫不誇張的說,這次叛軍的陣仗,要比曆史上發生的十八路反王結盟的聲勢更大!
來護兒和趙才站在此處,感受著撲麵而來的大風。
仔細聽,兩人均可以聽見一道道高唿聲響起。
“恭送並肩王出征!”
“預祝凱旋而歸!”
“並肩王若有需要,草民願意慷慨赴死!”
這些聲音,讓二人的眼睛濕潤。
戰歌送,百姓送。
整個京都,都為吳缺此行而沸騰。
莫名的有一種悲壯的感覺。
“唉。”
趙才歎息一聲。
他終究不敢去送吳缺,隻能在此地遠遠看著。
其實來護兒的想法,何嚐不是如此?
就在兩人思緒飄飛之際,就見到遠方出現了一條黑龍。
長龍蜿蜒前行,顯得十分龐大。
來護兒和趙才在這一刻,同時安靜了下來。
他二人都清楚,那條長龍便是吳缺為首的出征大軍。
“希望吳缺可以凱旋歸來。”
趙才揉了揉眼。
“趙老頭,你不會是哭了吧?”
來護兒突然問道。
“放屁,老夫的眼睛不過是進了風沙。”
趙才破口大罵。
“吳缺必然可以凱旋歸來,我一直堅信。”
來護兒突然鄭重其事的說道。
“還用你說?”
趙才沉默片刻迴了這麽一句。
隨即兩人相視一笑,便從這酒樓離去。
二人返迴各自府中,好生睡上一覺再說。
幾乎是同時間,皇宮大業殿方向。
楊廣正喝著悶酒,失神的盯著一株草看了起來。
直到宮女總管走近,才打斷了他的思緒:“陛下,侯爺已經帶著兵馬離去。”
“是嗎?”
楊廣迴過神來,突然間有些失落。
“是的,遠征兵馬正在出發,可有什麽吩咐?”
宮女總管又問。
“沒,沒什麽吩咐。”
楊廣搖了搖頭。
“等等。”
正在宮女總管準備退下時,他又突然張口。
“陛下還有什麽吩咐嗎?”
宮女總管好奇地問。
“傳如意入宮。”
楊廣似在猶豫,足足片刻才吩咐道。
“諾。”
宮女總管領命退下。
估摸著半個時辰左右,楊如意才出現在大業殿。
一進來,楊廣就發現她雙眼發紅,頓時就明白發生了什麽。
“兒臣,參見父皇。”
楊如意微微欠身。
“賜座。”
楊廣擺了擺手,一旁的宮女立馬取來蒲團。
“不知父皇喚兒臣前來,所為何事?”
楊如意坐正後問。
“你恨父皇嗎?”
楊廣猶豫了一下問道。
“兒臣為何要恨父皇?”
楊如意反問道。
“朕派吳缺領兵出征,而且頂多隻有三十萬兵馬上下,而叛軍則是八十多萬的兵力。”
楊廣聲音越來越小,突然頓了一下又道:
“甚至可能是百萬大軍。”
楊如意表麵看上去鎮定,實則雙手捏緊裙角,因為用力還讓手指發白。
“朕希望你知道,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沉默片刻,楊廣又道。
“兒臣知道,父皇不用特地解釋。”
楊如意迴道。
隻是她語氣平淡,甚至透露點冷漠。
楊廣不由苦笑。
其實楊如意心中明白,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而且吳缺乃是一字並肩王,同時還是大隋百戰百勝的大將。
如此危機,豈能不管?
因此,吳缺此行已然注定。
但要讓楊如意對楊廣沒有一點怨念,又怎麽可能呢?
“你...”
楊廣張了張嘴,有些話難以啟齒。
他想讓楊如意做好準備,這一次吳缺不一定能迴來。
然他說得出來嗎?
眼前之人,那可是他的女兒啊!
“父皇,於兒臣來說,秋來之日便是並肩王迴來之時。”
楊如意突然說道。
楊廣聽了這話,整個人瞬間就愣了一下。
所有人都認為,吳缺此行兇多吉少。
楊廣自己都這麽覺得。
誰曾想到,楊如意卻堅信吳缺可以迴來。
那種堅定的程度,讓楊廣都有些失神。
“父皇,兒臣告退。”
楊如意有了離開之意。
“等等,用過晚宴之後再走,這段時日多來陪陪你母後,把長孫家那丫頭也帶上。”
楊廣吩咐道。
“諾。”
楊如意點了點頭坐了下來。
父女二人一時間相顧無言,都不知道該說什麽。
也好在沒多久就到了晚宴,父女二人一並移駕。
見到了蕭皇後,這樣的情況才緩和了不少。
蕭皇後一時間對楊如意噓寒問暖,眼中盡是憐惜。
關於吳缺的事,她都不帶提一句的。
畢竟蕭皇後,可不想在自己女兒的傷口上撒鹽。
“莫怪你父皇,他是身不由己。”
等氣氛緩和一些,蕭皇後還是說了這麽一句話。
“兒臣,怎麽會怪父皇呢,隻是...”
楊如意哽咽。
畢竟眼前之人,可是她的父皇母後了。
楊廣張了張嘴,也不知該說什麽。
不過他們父女之間的氣氛,倒是緩和了不少。
時候不早,楊如意乘著夜色離去。
她一走,楊廣第一時間叫來段文振,他讓段文振立馬調遣關中一帶的兵馬來。
能調多少調多少!
楊廣要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最大化增強京都的兵力。
段文振自是按吩咐去做。
......
這時候的吳缺,一眾兵馬,已經出了京都範圍。
而且此行,他將所有人都帶上。
徐茂公和杜如晦,李存孝和蘇定方以及李靖等人均在。
嶽飛則是前往背嵬軍駐地,等候吳缺的指令。
天色一暗,吳缺便下令休整,李靖等人齊聚在中軍大營。
眾人一到,吳缺便說出了關於叛軍的軍情。
各方叛軍,目前正朝京都靠近。
可以說是從四麵八方而來,聲勢浩蕩速度甚快。
各個地方的兵馬雖然能擋,但不可能盡數擋下。
時間一長,叛軍自會闖出一條道來。
“王爺,雖然叛軍聲勢浩蕩,但這幾個地方是他們必經之地。”
房玄齡率先開口,指著地圖道。
他指的地方,是南方向北的必經之路。
除此之外,還有向東的必經之路。
而且京都在這幾個地方,都有險要可守。
叛軍要想占據京都,不但要闖過必經之路,還要拿下京都四周的險關。
“這對叛軍而言不算困難,畢竟他們相互協作,就是為了給予大隋最為沉重的一劍。”
吳缺沉聲道。
毫不誇張的說,這次叛軍的陣仗,要比曆史上發生的十八路反王結盟的聲勢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