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趙才以命擔保,吳缺必勝!
隋唐:十倍呂布戰力,殺穿高句麗 作者:煙雨樓台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到京都,例行朝會。
自吳缺出征之後,楊廣便是一副心神不寧的模樣。
調兵詔令雖下達,但目前進展緩慢。
各地勤王兵馬,均會遭遇叛軍伏擊。
想要短時間內勤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於平叛一事,楊廣想到這裏都會苦笑一聲。
他對吳缺雖有信心,但隻可惜信心不足。
“陛下?”
蘇威唿喚一聲。
楊廣這才迴過神來,對著眾人說了句:“可有何事啟奏?”
“陛下,有軍情。”
段文振擦掉額頭汗珠,率先站了出來。
就見他神色緊張,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
“何事?”
楊廣皺眉問。
看段文振這模樣,估摸著也不是什麽好消息。
“並肩王帶兵馬已破一路叛軍!”
段文振迴道。
“是嗎?”
楊廣一聽甚是吃驚。
他尋思著,吳缺出兵才多長時間,沒想到那麽快就有消息了。
聽到這消息,眾人也是身軀一震,這可是好消息。
“不過...”
隨即就見段文振欲言又止。
“不過什麽?”
楊廣又問。
“不過並肩王是除掉了沔陽的朱粲。”
段文振如實說道。
“你說什麽?”
楊廣一聽,神色猛地一變。
其餘文武,也是同樣的反應。
段文振硬著頭皮,又繼續說了一變。
“沔陽,那豈不是在險關之後?”
“若這樣一看,豈不是說明,並肩王已經進入叛軍腹地?”
“就算擊敗了這支叛軍,也沒什麽意義可言。”
“可不是嘛,我還以為是叛軍聯軍。”
其餘文武唉聲歎氣,還萬分失望。
本來燃起來的希望,瞬間又煙消雲散。
楊廣的臉色,也不大好看。
吳缺兵馬本就少,按道理應該在險關拒守才是。
像這般主動出擊,不但風險甚大,還有可能讓叛軍鑽空子。
“這都什麽時候了,並肩王怎麽還能如此大意?”
“可不是嘛,若讓叛軍輕鬆破關,那該如何是好?”
“他就算想要滅殺所有叛軍,單憑他的兵馬,也無法辦到。”
“不錯。”
伴隨著蘇威開口,其餘人紛紛表態。
一個個,都不明白吳缺此舉的意義何在。
“好了。”
楊廣開口,眾人這才相繼停了下來。
他的主要心思,還是在勤王兵馬身上。
勤王兵馬何時抵達,京都就何時安全。
要是把希望都放在吳缺身上,楊廣恐怕早就坐立不安。
而且憑吳缺那點兵馬,擊敗叛軍簡直癡人說夢,他是不敢相信啊。
“陛下,臣認為,不能放任並肩王亂來。”
“不錯,懇請陛下下令,讓其固守伊闕關等地。”
“臣附議。”
一眾文武紛紛請命。
楊廣聞言,一時間猶豫不決。
吳缺出兵的意義,本就是拖延時間。
但現在一眾兵馬離開了伊闕關,直接頂在了最前麵,沒有險要可守。
這種情況下,能爭取多長時間?
楊廣尚在猶豫。
“陛下,並肩王行軍打仗的眼界,本身就要異於常人。”
這時候趙才站了出來。
“不錯,若是多加幹涉,說不定會影響甚至延誤戰機。”
來護兒緊隨其後道。
兩人均是力挺吳缺。
後續也有一些武將站出來支持吳缺,例如麥鐵杖。
畢竟他們都有戰場經驗,知曉趙才所言不假。
其餘武將則是保持沉默,沒有著急發表自己看法。
楊廣還在猶豫不決。
畢竟迴想吳缺戰績,單拎一個出來,都是異常耀眼。
“趙將軍所言不假,不過此戰關乎大隋社稷,豈能兒戲?”
蘇威冷笑一聲,言語越加淩厲:
“並肩王固然了得,但他行軍打仗向來以險取勝。”
趙才眉頭微皺。
“趙將軍說得輕巧,萬一並肩王戰敗了,該如何是好?”
“豈能用國之社稷去賭?”
“眼下,就是應該讓他退守伊闕關。”
“不錯,任何事都沒有大隋社稷重要。”
“並肩王還必須死守伊闕關,戰到最後一刻。”
一些文官的話語,逐漸變得難聽起來。
“陛下!”
趙才緊握拳頭,突然高唿一聲走了出來。
楊廣抬頭看來之時,他已經雙膝下跪:“趙卿,你這是作甚?”
“臣以性命擔保,並肩王此戰必勝,定凱旋歸來!”
趙才鏗鏘有力的說道,言語之中堅定萬分。
楊廣聽了之後,心神猛地一震。
他沒想到,趙才對吳缺的信心,居然也如此之大。
“陛下,臣附議!”
緊隨其後,來護兒也站了出來。
兩人先後表態,均是對吳缺信心百倍。
趙才更是以性命作為賭注。
楊廣一時間,隻覺頭疼無比。
吳缺是否迴守伊闕關,全看他的意思。
整個大殿也在瞬息之間,變得安靜安分。
“罷了,且先看下去再說。”
楊廣長歎一聲,還是做出來決定。
這一次朝會暫且到此為止,他起身離去。
“臣,恭送碧璽。”
眾文武齊聲高唿,隨後才相繼離去。
“趙將軍,你一人的性命,可以同大隋的社稷相提並論?”
蘇威臨走之前,冷冷的說了一句。
趙才沒有接話。
他知道兩者沒有可比性,但他相信吳缺。
光是這一點,就足矣!
......
另一邊,太原。
李家得到允許之後,已經開始派遣兵馬,趕往西河郡等地。
不但接手當地鷹揚府,還掌握政權。
李家兵力延伸方向,距離關中越來越近。
李淵也謹慎,估摸著差不多之後,就讓大軍停下。
李家眾人,就在一處城池的府衙共商大事。
“唐公,咱們一切進展順利,兵力增加不少,還有更多世家加入。”
劉文靜率先匯報。
“很好。”
李淵滿意的點了點頭,目光看向李建成。
李建成頓時會意,走出來匯報了目前李家兵馬的所有情況。
暗中打造的武器和甲胄,均已經運送出來。
李家私兵已經全副武裝,就等著動手那一日。
劉文靜等人,聽著這些匯報,臉上笑容不斷。
因為李家整體實力,要超過他們之前的預計。
實力更加強悍,兵馬也是如此。
“其餘叛軍,可有什麽消息?”
李淵突然問道。
“各地叛軍,分為好幾個方向進攻京都,頗有包圍整個京都的意思。”
裴寂突然說道。
“進展呢?”
李淵追問。
自吳缺出征之後,楊廣便是一副心神不寧的模樣。
調兵詔令雖下達,但目前進展緩慢。
各地勤王兵馬,均會遭遇叛軍伏擊。
想要短時間內勤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於平叛一事,楊廣想到這裏都會苦笑一聲。
他對吳缺雖有信心,但隻可惜信心不足。
“陛下?”
蘇威唿喚一聲。
楊廣這才迴過神來,對著眾人說了句:“可有何事啟奏?”
“陛下,有軍情。”
段文振擦掉額頭汗珠,率先站了出來。
就見他神色緊張,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
“何事?”
楊廣皺眉問。
看段文振這模樣,估摸著也不是什麽好消息。
“並肩王帶兵馬已破一路叛軍!”
段文振迴道。
“是嗎?”
楊廣一聽甚是吃驚。
他尋思著,吳缺出兵才多長時間,沒想到那麽快就有消息了。
聽到這消息,眾人也是身軀一震,這可是好消息。
“不過...”
隨即就見段文振欲言又止。
“不過什麽?”
楊廣又問。
“不過並肩王是除掉了沔陽的朱粲。”
段文振如實說道。
“你說什麽?”
楊廣一聽,神色猛地一變。
其餘文武,也是同樣的反應。
段文振硬著頭皮,又繼續說了一變。
“沔陽,那豈不是在險關之後?”
“若這樣一看,豈不是說明,並肩王已經進入叛軍腹地?”
“就算擊敗了這支叛軍,也沒什麽意義可言。”
“可不是嘛,我還以為是叛軍聯軍。”
其餘文武唉聲歎氣,還萬分失望。
本來燃起來的希望,瞬間又煙消雲散。
楊廣的臉色,也不大好看。
吳缺兵馬本就少,按道理應該在險關拒守才是。
像這般主動出擊,不但風險甚大,還有可能讓叛軍鑽空子。
“這都什麽時候了,並肩王怎麽還能如此大意?”
“可不是嘛,若讓叛軍輕鬆破關,那該如何是好?”
“他就算想要滅殺所有叛軍,單憑他的兵馬,也無法辦到。”
“不錯。”
伴隨著蘇威開口,其餘人紛紛表態。
一個個,都不明白吳缺此舉的意義何在。
“好了。”
楊廣開口,眾人這才相繼停了下來。
他的主要心思,還是在勤王兵馬身上。
勤王兵馬何時抵達,京都就何時安全。
要是把希望都放在吳缺身上,楊廣恐怕早就坐立不安。
而且憑吳缺那點兵馬,擊敗叛軍簡直癡人說夢,他是不敢相信啊。
“陛下,臣認為,不能放任並肩王亂來。”
“不錯,懇請陛下下令,讓其固守伊闕關等地。”
“臣附議。”
一眾文武紛紛請命。
楊廣聞言,一時間猶豫不決。
吳缺出兵的意義,本就是拖延時間。
但現在一眾兵馬離開了伊闕關,直接頂在了最前麵,沒有險要可守。
這種情況下,能爭取多長時間?
楊廣尚在猶豫。
“陛下,並肩王行軍打仗的眼界,本身就要異於常人。”
這時候趙才站了出來。
“不錯,若是多加幹涉,說不定會影響甚至延誤戰機。”
來護兒緊隨其後道。
兩人均是力挺吳缺。
後續也有一些武將站出來支持吳缺,例如麥鐵杖。
畢竟他們都有戰場經驗,知曉趙才所言不假。
其餘武將則是保持沉默,沒有著急發表自己看法。
楊廣還在猶豫不決。
畢竟迴想吳缺戰績,單拎一個出來,都是異常耀眼。
“趙將軍所言不假,不過此戰關乎大隋社稷,豈能兒戲?”
蘇威冷笑一聲,言語越加淩厲:
“並肩王固然了得,但他行軍打仗向來以險取勝。”
趙才眉頭微皺。
“趙將軍說得輕巧,萬一並肩王戰敗了,該如何是好?”
“豈能用國之社稷去賭?”
“眼下,就是應該讓他退守伊闕關。”
“不錯,任何事都沒有大隋社稷重要。”
“並肩王還必須死守伊闕關,戰到最後一刻。”
一些文官的話語,逐漸變得難聽起來。
“陛下!”
趙才緊握拳頭,突然高唿一聲走了出來。
楊廣抬頭看來之時,他已經雙膝下跪:“趙卿,你這是作甚?”
“臣以性命擔保,並肩王此戰必勝,定凱旋歸來!”
趙才鏗鏘有力的說道,言語之中堅定萬分。
楊廣聽了之後,心神猛地一震。
他沒想到,趙才對吳缺的信心,居然也如此之大。
“陛下,臣附議!”
緊隨其後,來護兒也站了出來。
兩人先後表態,均是對吳缺信心百倍。
趙才更是以性命作為賭注。
楊廣一時間,隻覺頭疼無比。
吳缺是否迴守伊闕關,全看他的意思。
整個大殿也在瞬息之間,變得安靜安分。
“罷了,且先看下去再說。”
楊廣長歎一聲,還是做出來決定。
這一次朝會暫且到此為止,他起身離去。
“臣,恭送碧璽。”
眾文武齊聲高唿,隨後才相繼離去。
“趙將軍,你一人的性命,可以同大隋的社稷相提並論?”
蘇威臨走之前,冷冷的說了一句。
趙才沒有接話。
他知道兩者沒有可比性,但他相信吳缺。
光是這一點,就足矣!
......
另一邊,太原。
李家得到允許之後,已經開始派遣兵馬,趕往西河郡等地。
不但接手當地鷹揚府,還掌握政權。
李家兵力延伸方向,距離關中越來越近。
李淵也謹慎,估摸著差不多之後,就讓大軍停下。
李家眾人,就在一處城池的府衙共商大事。
“唐公,咱們一切進展順利,兵力增加不少,還有更多世家加入。”
劉文靜率先匯報。
“很好。”
李淵滿意的點了點頭,目光看向李建成。
李建成頓時會意,走出來匯報了目前李家兵馬的所有情況。
暗中打造的武器和甲胄,均已經運送出來。
李家私兵已經全副武裝,就等著動手那一日。
劉文靜等人,聽著這些匯報,臉上笑容不斷。
因為李家整體實力,要超過他們之前的預計。
實力更加強悍,兵馬也是如此。
“其餘叛軍,可有什麽消息?”
李淵突然問道。
“各地叛軍,分為好幾個方向進攻京都,頗有包圍整個京都的意思。”
裴寂突然說道。
“進展呢?”
李淵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