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特輯 陳皮與菊花茶
方舟:開局前文明,我製造米亞爾 作者:古典生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先生是說,大炎曆史上真有這麽一位奇人?”
“是的……他收錄書卷,推廣教育,締造了這個國家的基石。但為何他為天下蒼生做了這麽多事,卻沒有人記得他,甚至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先生,這副畫像上的人是誰?”
“並非無人記得‘他’,隻是他從未留下過真名,也沒有被史書記載。”
“這樣豈不可惜?明明他締造了大炎,又令歲相眾寫下炎國悠久的曆史,寫遍了炎國萬裏的山河,可史書中沒有一頁留下他的名字。”
“您說……如果我將這些史書補全,能從中還原出他的模樣嗎?”
泰拉曆1062年,肆月廿四,穀雨。
小二倚在酒館門口,望著窗外連綿的細雨歎了口氣。灰蒙蒙的天幕下,街道上行人稀少,隻有雨水在青石板上匯成小溪。他正看得出神,忽然發現雨幕中緩緩走來一個人影。
小二眼睛一亮,連忙站起身,衝著那人揮手招唿:“客人,客人!這麽大的雨,進來喝壺茶,避避雨再走吧。”
那人身披灰袍,肩頭被雨水浸濕,臉上的神情平靜。他抬眼看了看小二,微微頓了頓,然後搖了搖頭,低聲道:“不必了。這場雨看著一時半會兒也停不下來,還是快些趕路吧。”
小二聽了,也不懊惱沒攬到生意,反而大笑一聲:“哈哈,有人盼著這場雨趕緊停下,可有的人盼著它多下幾陣哩。賣傘的商販笑開了花,就是愁死了趕路人!”
那人嘴角微揚,似是被這句話逗樂了。他稍稍駐足,隨口接了一句:“閣下倒是有趣,竟還能這般灑脫。”
小二收斂了笑意,神情一變,語氣忽然沉了下來。“客人還是歇歇腳吧。有人托我囑咐您,前路坑窪難行,怕您一不小心踩錯沾濕了鞋。”
那人一怔,眉頭微蹙,似是想說些什麽。可不等他開口,小二已經打開了酒館的門,做了個請的手勢:“客人裏麵請,要見您的那位,已經等了許久了。”
那人愣了愣,最終沒有再拒絕。他邁步走進酒館,跟隨小二穿過燈火昏黃的長廊,來到一間雅室前。小二推開房門,微微躬身示意。
屋內,一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坐在桌前,手邊擺著一盞溫熱的茶。他見來人進屋,緩緩抬起頭,沙啞的聲音傳來:“尚書大人,好久不見。不,現在該稱您為……太傅。”
來人走到桌邊,微微抱拳迴禮:“玉門一別,的確許久不見。”
太傅端起茶盞,抿了一口,嗓音依舊低沉:“我以為這次迴京述職,您該先見司歲台和兵部才對。”
“所以我才趕在那之前,來見您一麵。”太傅頓了頓,抬眸看向來人,語氣忽然一沉,“……殿下,駕崩了。”
來人握著茶杯的手微微一頓,片刻後緩緩放下杯盞,低聲問道:“……何時?”
“半月前。”太傅的聲音像雨後的深沉暮色,帶著一絲壓抑。
來人神色微凝,沉思片刻道:“若殿下是壽終正寢,您不會專程來見我。”
太傅沒有直接迴答,隻是伸出左手。他的掌心靜靜躺著一枚黑色雲子,光澤如墨,寒意沁人。
來人的目光一凝,沉聲道:“……他又出現了?”
太傅點了點頭,聲音愈發低沉:“六十年前,他逃離古寺,將自己化作一百八十一顆黑子,散落各地。至今下落不明。而就在半月前,司歲台在京城發現了這枚黑子的蹤跡。”
“他做了什麽?”來人語氣冷靜,但眼中卻透著難以掩飾的波瀾。
太傅搖了搖頭,目光透過窗戶看向外麵的雨幕。“尚未知曉……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絕無可能進入禁城。應該是有人主動見了他,而這個人的身份,暫且不便查明。”
來人微微低頭沉思,目光落在桌上的茶盞中。“按理,他不該牽扯到別人才對……”
太傅轉過頭,定定地看著來人:“當年那場動亂,是您親手將他製服。宗師,不,重嶽,這件事……您是否知曉更多?”
重嶽搖了搖頭,目光微閃。“自那次之後,我和他見麵的機會,少之又少。”
太傅沉默片刻,終是點頭。“我相信宗師。”他站起身,走到重嶽身邊,聲音鄭重,“即刻返迴玉門。烏薩斯動蕩不休,玉門守將新舊交替,這段時間絕不可再使邊境生變。我會處理好司歲台與兵部的事務。局外之人,方能負重。”
重嶽輕輕頷首,沒有多言。
太傅走至門口,腳步微頓,低聲道:“棋局之事,我會親自查清。今日一事,宗師……可以當做從未發生過。”
重嶽抬起茶盞,似是不在意,卻在杯沿停留了片刻。他緩緩開口:“炎武殿下……還好嗎?”
太傅背對著他,沉默片刻,終究低聲道:“殿下去世那天晚上,是炎武去見了他。”
半月後,皇宮。
太傅手持一卷書簡,輕叩皇帝寢宮的門扉。片刻後,殿內傳來太監的聲音:“陛下有請。”
他邁步入內,恭敬地跪拜在帷幕前,低聲稟道:“啟稟殿下,那叛臣一族二十八人皆已收監。但核對名錄時,發現其家中本應有一個尚不滿月的嬰兒——禁軍今日搜查太師府時,將整個屋子翻了個底朝天,卻未能找到那孩子的下落。”
帷幕後傳來皇帝平靜的聲音,語氣中卻透著一絲冷意:“一個還在繈褓中的孩子,總不會是自己逃走的。有人惦記著她。”
太傅拱手,語氣沉穩:“殿下不必煩擾,禁軍自會找到她。……此外,今日早間,刑部尚書求見。這一係列案子,該如何審判,他想請示殿下。”
“依炎律審。”皇帝的聲音一如既往地平靜。
太傅點頭:“屬下會轉告他。”
帷幕後沉默片刻後,皇帝忽然開口:“我的那位兄長,現在在何處?”
太傅低頭答道:“據守軍迴報,半個時辰前,他剛剛離開京城。有部分禁軍追隨他叛逃。守城士兵未得軍令,不敢阻攔。”
皇帝輕笑了一聲,語氣複雜:“是啊……我的確沒有下過讓他留在百灶的命令。是他自己不願留下,棄了所有人而去了。”
話音稍頓後,他繼續問道:“跟隨他離去的禁軍,有多少人?”
“十八人。”
皇帝輕歎,聲音低沉:“我的這位兄長,就算犯下了這樣的罪行,依舊能讓太師甘願為他赴死,依舊能讓十八死士追隨他而去。這滿朝文武,還有多少人的心在他那裏?又有多少人……還在盼著他迴來,坐上這個位置?”
太傅抬頭看向帷幕,聲音中帶著堅定:“可如今,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是殿下您。讓炎國萬世昌寧的責任,也已落在了殿下肩上。炎國上下,任誰都可以猶疑彷徨,唯獨殿下,不能。”
帷幕後再次陷入沉寂,仿佛時間都停滯了片刻。良久,皇帝的聲音緩緩傳出:“我有許久未曾走出這座宮殿了……太尉,告訴我——百灶的這場春雨,可停了?”
太傅微微抬頭,語氣中透著隱忍的敬意:“隻要殿下想,這雨自然會停。……若殿下改變主意,如今仍可將他們留下。”
皇帝沒有迴答,隻是淡淡道:“朕乏了,傳膳吧。”
太傅緩緩起身,朝帷幕深深一拜,而後退身走出寢宮。
京城外,灰蒙的天幕下,一輛馬車冒雨前行。
繈褓中的嬰兒啼哭不止,車內的女人輕拍著孩子的背,柔聲安撫:“不哭,不哭,我們迴家去……就快到了。”
車廂內的男人神色凝重,他時不時迴頭望向漸漸遠去的京城,不安地催促車夫:“能再快些嗎?”
車夫皺眉搖頭,“這麽大的雨,路都看不清,真不能再快了......”
男人咬了咬牙,沉聲問:“離下一個驛站還有多遠?”
“還有三十裏路吧。這位兄弟,你這是多要緊的事啊……拖家帶口的,怎麽偏偏挑了這時候趕路?”
男人沒有迴應,沉默片刻後,隻低聲說道:“……請快些吧。”
正說著,車夫突然驚唿一聲,“哎喲,見鬼了!這荒郊野外的,怎麽還有活人晃來晃去的……”
男人警覺地抬起頭,目光穿過雨幕,四周盡是模糊的夜色和綿延的雨簾,什麽也看不清。他攥緊衣袖,語氣變得急促:“不能再乘車了。”
他從懷中掏出一隻錢袋,遞到車夫手中。“勞駕,這些錢都給您。把馬車趕到前麵的驛站,如果有人問起,千萬別提今晚拉過帶孩子的客人。拜托了。”
車夫看著鼓鼓的錢袋,一時有些躊躇,“可是,這大雨天,您和夫人抱著孩子,要去哪兒啊?”
男人沒有多言,翻身坐到車夫旁邊,低聲道:“從小路走,穿過北邊的林子——”
話音未落,車廂內傳來一聲尖叫。男人猛地迴頭,急聲問:“怎麽了?”
女人抱著空空的繈褓,臉色蒼白,聲音顫抖:“孩子……孩子不見了!”
“什麽!”男人大驚失色。
與此同時,一處荒林中。
老人微微佝僂著身子,低頭看著禁軍懷裏的嬰兒,聲音低沉:“這就是……那個孩子。”
繈褓中的嬰兒睡得正熟,小臉沾滿泥汙與血跡,卻安然無恙。
那禁軍低聲說道:“您交代我的事,我已經辦妥。他們的手段,我很清楚,也知道如何應對。您不必擔心,我絕不會讓半點血濺到您的身上。”
老人沉默片刻,歎了口氣,“先生大義……老朽無以為報。”
禁軍搖了搖頭,目光沉穩卻隱隱透著疲憊:“不,您不必謝我。我不是為了您,而是為了她。那位大人曾對我有恩。我所做的這一切,既不能為她洗清冤屈,更談不上為她複仇……但我沒有親人,也不必為自己考慮後事。唯一想拜托您的,就是這件事。”
他將嬰兒遞到老人麵前,聲音低而鄭重:“大人,請您收養這個孩子。”
老人遲疑地接過孩子,眉頭緊鎖:“你知道,留下她就多一分風險……也多一分將舊案翻出的可能。”
禁軍直視老人,眼中多了一分決然:“可這不是您一直盼望的嗎?如今時勢使然,我們暫時無可奈何。但總有一天,哪怕是三十年、四十年……隻要有朝一日,真相能大白於天下……那些流過的血,就不算白流。”
老人低頭看著懷中的嬰兒,沉默了許久,終於緩緩點頭:“好,我答應你。”
繈褓中的孩子睡得安穩,似是對外界的風雨毫無所知。
“是的……他收錄書卷,推廣教育,締造了這個國家的基石。但為何他為天下蒼生做了這麽多事,卻沒有人記得他,甚至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先生,這副畫像上的人是誰?”
“並非無人記得‘他’,隻是他從未留下過真名,也沒有被史書記載。”
“這樣豈不可惜?明明他締造了大炎,又令歲相眾寫下炎國悠久的曆史,寫遍了炎國萬裏的山河,可史書中沒有一頁留下他的名字。”
“您說……如果我將這些史書補全,能從中還原出他的模樣嗎?”
泰拉曆1062年,肆月廿四,穀雨。
小二倚在酒館門口,望著窗外連綿的細雨歎了口氣。灰蒙蒙的天幕下,街道上行人稀少,隻有雨水在青石板上匯成小溪。他正看得出神,忽然發現雨幕中緩緩走來一個人影。
小二眼睛一亮,連忙站起身,衝著那人揮手招唿:“客人,客人!這麽大的雨,進來喝壺茶,避避雨再走吧。”
那人身披灰袍,肩頭被雨水浸濕,臉上的神情平靜。他抬眼看了看小二,微微頓了頓,然後搖了搖頭,低聲道:“不必了。這場雨看著一時半會兒也停不下來,還是快些趕路吧。”
小二聽了,也不懊惱沒攬到生意,反而大笑一聲:“哈哈,有人盼著這場雨趕緊停下,可有的人盼著它多下幾陣哩。賣傘的商販笑開了花,就是愁死了趕路人!”
那人嘴角微揚,似是被這句話逗樂了。他稍稍駐足,隨口接了一句:“閣下倒是有趣,竟還能這般灑脫。”
小二收斂了笑意,神情一變,語氣忽然沉了下來。“客人還是歇歇腳吧。有人托我囑咐您,前路坑窪難行,怕您一不小心踩錯沾濕了鞋。”
那人一怔,眉頭微蹙,似是想說些什麽。可不等他開口,小二已經打開了酒館的門,做了個請的手勢:“客人裏麵請,要見您的那位,已經等了許久了。”
那人愣了愣,最終沒有再拒絕。他邁步走進酒館,跟隨小二穿過燈火昏黃的長廊,來到一間雅室前。小二推開房門,微微躬身示意。
屋內,一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坐在桌前,手邊擺著一盞溫熱的茶。他見來人進屋,緩緩抬起頭,沙啞的聲音傳來:“尚書大人,好久不見。不,現在該稱您為……太傅。”
來人走到桌邊,微微抱拳迴禮:“玉門一別,的確許久不見。”
太傅端起茶盞,抿了一口,嗓音依舊低沉:“我以為這次迴京述職,您該先見司歲台和兵部才對。”
“所以我才趕在那之前,來見您一麵。”太傅頓了頓,抬眸看向來人,語氣忽然一沉,“……殿下,駕崩了。”
來人握著茶杯的手微微一頓,片刻後緩緩放下杯盞,低聲問道:“……何時?”
“半月前。”太傅的聲音像雨後的深沉暮色,帶著一絲壓抑。
來人神色微凝,沉思片刻道:“若殿下是壽終正寢,您不會專程來見我。”
太傅沒有直接迴答,隻是伸出左手。他的掌心靜靜躺著一枚黑色雲子,光澤如墨,寒意沁人。
來人的目光一凝,沉聲道:“……他又出現了?”
太傅點了點頭,聲音愈發低沉:“六十年前,他逃離古寺,將自己化作一百八十一顆黑子,散落各地。至今下落不明。而就在半月前,司歲台在京城發現了這枚黑子的蹤跡。”
“他做了什麽?”來人語氣冷靜,但眼中卻透著難以掩飾的波瀾。
太傅搖了搖頭,目光透過窗戶看向外麵的雨幕。“尚未知曉……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絕無可能進入禁城。應該是有人主動見了他,而這個人的身份,暫且不便查明。”
來人微微低頭沉思,目光落在桌上的茶盞中。“按理,他不該牽扯到別人才對……”
太傅轉過頭,定定地看著來人:“當年那場動亂,是您親手將他製服。宗師,不,重嶽,這件事……您是否知曉更多?”
重嶽搖了搖頭,目光微閃。“自那次之後,我和他見麵的機會,少之又少。”
太傅沉默片刻,終是點頭。“我相信宗師。”他站起身,走到重嶽身邊,聲音鄭重,“即刻返迴玉門。烏薩斯動蕩不休,玉門守將新舊交替,這段時間絕不可再使邊境生變。我會處理好司歲台與兵部的事務。局外之人,方能負重。”
重嶽輕輕頷首,沒有多言。
太傅走至門口,腳步微頓,低聲道:“棋局之事,我會親自查清。今日一事,宗師……可以當做從未發生過。”
重嶽抬起茶盞,似是不在意,卻在杯沿停留了片刻。他緩緩開口:“炎武殿下……還好嗎?”
太傅背對著他,沉默片刻,終究低聲道:“殿下去世那天晚上,是炎武去見了他。”
半月後,皇宮。
太傅手持一卷書簡,輕叩皇帝寢宮的門扉。片刻後,殿內傳來太監的聲音:“陛下有請。”
他邁步入內,恭敬地跪拜在帷幕前,低聲稟道:“啟稟殿下,那叛臣一族二十八人皆已收監。但核對名錄時,發現其家中本應有一個尚不滿月的嬰兒——禁軍今日搜查太師府時,將整個屋子翻了個底朝天,卻未能找到那孩子的下落。”
帷幕後傳來皇帝平靜的聲音,語氣中卻透著一絲冷意:“一個還在繈褓中的孩子,總不會是自己逃走的。有人惦記著她。”
太傅拱手,語氣沉穩:“殿下不必煩擾,禁軍自會找到她。……此外,今日早間,刑部尚書求見。這一係列案子,該如何審判,他想請示殿下。”
“依炎律審。”皇帝的聲音一如既往地平靜。
太傅點頭:“屬下會轉告他。”
帷幕後沉默片刻後,皇帝忽然開口:“我的那位兄長,現在在何處?”
太傅低頭答道:“據守軍迴報,半個時辰前,他剛剛離開京城。有部分禁軍追隨他叛逃。守城士兵未得軍令,不敢阻攔。”
皇帝輕笑了一聲,語氣複雜:“是啊……我的確沒有下過讓他留在百灶的命令。是他自己不願留下,棄了所有人而去了。”
話音稍頓後,他繼續問道:“跟隨他離去的禁軍,有多少人?”
“十八人。”
皇帝輕歎,聲音低沉:“我的這位兄長,就算犯下了這樣的罪行,依舊能讓太師甘願為他赴死,依舊能讓十八死士追隨他而去。這滿朝文武,還有多少人的心在他那裏?又有多少人……還在盼著他迴來,坐上這個位置?”
太傅抬頭看向帷幕,聲音中帶著堅定:“可如今,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是殿下您。讓炎國萬世昌寧的責任,也已落在了殿下肩上。炎國上下,任誰都可以猶疑彷徨,唯獨殿下,不能。”
帷幕後再次陷入沉寂,仿佛時間都停滯了片刻。良久,皇帝的聲音緩緩傳出:“我有許久未曾走出這座宮殿了……太尉,告訴我——百灶的這場春雨,可停了?”
太傅微微抬頭,語氣中透著隱忍的敬意:“隻要殿下想,這雨自然會停。……若殿下改變主意,如今仍可將他們留下。”
皇帝沒有迴答,隻是淡淡道:“朕乏了,傳膳吧。”
太傅緩緩起身,朝帷幕深深一拜,而後退身走出寢宮。
京城外,灰蒙的天幕下,一輛馬車冒雨前行。
繈褓中的嬰兒啼哭不止,車內的女人輕拍著孩子的背,柔聲安撫:“不哭,不哭,我們迴家去……就快到了。”
車廂內的男人神色凝重,他時不時迴頭望向漸漸遠去的京城,不安地催促車夫:“能再快些嗎?”
車夫皺眉搖頭,“這麽大的雨,路都看不清,真不能再快了......”
男人咬了咬牙,沉聲問:“離下一個驛站還有多遠?”
“還有三十裏路吧。這位兄弟,你這是多要緊的事啊……拖家帶口的,怎麽偏偏挑了這時候趕路?”
男人沒有迴應,沉默片刻後,隻低聲說道:“……請快些吧。”
正說著,車夫突然驚唿一聲,“哎喲,見鬼了!這荒郊野外的,怎麽還有活人晃來晃去的……”
男人警覺地抬起頭,目光穿過雨幕,四周盡是模糊的夜色和綿延的雨簾,什麽也看不清。他攥緊衣袖,語氣變得急促:“不能再乘車了。”
他從懷中掏出一隻錢袋,遞到車夫手中。“勞駕,這些錢都給您。把馬車趕到前麵的驛站,如果有人問起,千萬別提今晚拉過帶孩子的客人。拜托了。”
車夫看著鼓鼓的錢袋,一時有些躊躇,“可是,這大雨天,您和夫人抱著孩子,要去哪兒啊?”
男人沒有多言,翻身坐到車夫旁邊,低聲道:“從小路走,穿過北邊的林子——”
話音未落,車廂內傳來一聲尖叫。男人猛地迴頭,急聲問:“怎麽了?”
女人抱著空空的繈褓,臉色蒼白,聲音顫抖:“孩子……孩子不見了!”
“什麽!”男人大驚失色。
與此同時,一處荒林中。
老人微微佝僂著身子,低頭看著禁軍懷裏的嬰兒,聲音低沉:“這就是……那個孩子。”
繈褓中的嬰兒睡得正熟,小臉沾滿泥汙與血跡,卻安然無恙。
那禁軍低聲說道:“您交代我的事,我已經辦妥。他們的手段,我很清楚,也知道如何應對。您不必擔心,我絕不會讓半點血濺到您的身上。”
老人沉默片刻,歎了口氣,“先生大義……老朽無以為報。”
禁軍搖了搖頭,目光沉穩卻隱隱透著疲憊:“不,您不必謝我。我不是為了您,而是為了她。那位大人曾對我有恩。我所做的這一切,既不能為她洗清冤屈,更談不上為她複仇……但我沒有親人,也不必為自己考慮後事。唯一想拜托您的,就是這件事。”
他將嬰兒遞到老人麵前,聲音低而鄭重:“大人,請您收養這個孩子。”
老人遲疑地接過孩子,眉頭緊鎖:“你知道,留下她就多一分風險……也多一分將舊案翻出的可能。”
禁軍直視老人,眼中多了一分決然:“可這不是您一直盼望的嗎?如今時勢使然,我們暫時無可奈何。但總有一天,哪怕是三十年、四十年……隻要有朝一日,真相能大白於天下……那些流過的血,就不算白流。”
老人低頭看著懷中的嬰兒,沉默了許久,終於緩緩點頭:“好,我答應你。”
繈褓中的孩子睡得安穩,似是對外界的風雨毫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