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醉月詩會,初放異彩(2)
娘子別畫大餅了,快給我和離錢 作者:陳員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蕭輕笑一聲,望向對麵的鍾子謙。
“鍾公子,若技不如人,便爽快認輸,何必在這胡攪蠻纏?”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戲謔,“詩詞之道,貴在真情實感,而非無端猜忌。若你不服,大可再出個題目,我隨時奉陪。”
一旁的沈玲瓏聞言,纖手不自覺地攥緊了衣袖,美目圓睜,怔怔地望著林蕭。眉眼間露出震驚與疑惑。
這個她一直想要和離的贅婿,此刻卻在詩會上光芒四射,一次次打破她固有的輕視。那顆冰冷高傲的心,竟在不知不覺間生出一絲好奇,甚至一絲探究的渴望。
就在這時,人群中傳來一聲洪亮如鍾的嗓音,瞬間壓下四周的竊竊私語。一位麵容剛毅的中年文人站了出來,他身著青衫,腰背挺直,雙目如炬,眉宇間滿是悲憤之色。
“既然如此,便由我來出個題目!”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場中眾人紛紛屏息,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他。
中年文人深吸一口氣,雙拳緊握,語氣中透著沉痛與激昂:“諸位,如今我大燕局勢危如累卵,北方的蠻夷如豺狼虎豹,肆意踐踏我錦繡山河,侵占燕雲十六州!”
他頓了頓,聲音微微顫抖,眼眶隱隱泛紅,“他們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我族姊妹慘遭淩辱,百姓流離失所,哀嚎震天,血染大地!”他猛地抬起手臂,指向北方,仿佛那片破碎的山河就在眼前,觸手可及。
“身為大燕男兒,誰不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以雪此國仇家恨!”他的話語如驚雷炸響,帶著無盡的恨意與不甘,滿場之人無不動容。
“今日,二位公子何不以家國之恨、抗敵之誌為題,各賦一首,讓我等聽聽,這滿腔熱血如何在詩詞中沸騰!”
此言一出,全場霎時鴉雀無聲,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凝重的肅殺之氣。眾人眼中既有對蠻夷暴行的憤怒,也有對林蕭與鍾子謙的期待。
鍾子謙聞言,臉色驟然一變,俊俏的麵容上浮起一抹難堪。他咬緊下唇,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眼神閃爍不定,帶著幾分慌亂。
他素來擅長風花雪月的小調詩句,可麵對這沉甸甸的家國大題,竟一時腦中一片空白,手足無措。
反觀林蕭,神色卻愈發凝重。他微微眯起眼睛,腦海中浮現出前世大學曆史課上的片段:南宋靖康之恥後,外有金朝鐵蹄與蒙古崛起,內有朝廷腐敗、階級矛盾,軍力薄弱,百姓衣不蔽體,國土淪喪殆盡。
如今的大燕,與那時的景象何其相似。他深吸一口氣,雙手不自覺握緊,指節微微泛白,仿佛在積蓄著一股無形的力量。
他提筆蘸墨,目光如炬,低頭便寫下了一首嶽飛的《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太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筆鋒一頓,墨汁在宣紙上暈開,宛如山河破碎的沉重印記。林蕭寫罷,緩緩放下筆,直起身子,目光掃過全場。
那一刻,他仿佛不再是那個低眉順眼的贅婿,而是一位鐵血將軍,憑欄而立,怒發衝冠,滿腔熱血噴薄而出。
全場先是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這氣勢磅礴的詞句所震懾。緊接著,不知是誰率先喊了一聲“好!”,刹那間,掌聲與喝彩聲如潮水般爆發開來,響徹整個詩會。
那位中年文人眼眶泛紅,幾步上前,雙手緊緊握住林蕭的手腕,聲音顫抖卻難掩激動:“林公子,此詞道盡我大燕男兒心聲!如此豪情壯誌,真乃我大燕之幸!”
沈玲瓏呆立原地,櫻唇微張,美目中波光流轉。她凝視著林蕭,像是第一次真正認識這個男人。
曾經的輕蔑與不屑,此刻在她心中化為複雜的情緒——震驚、敬佩,甚至還有一絲她不願承認的悸動。
她曾幻想過未來的夫君當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英雄,而今,林蕭的身影竟與那幻想漸漸重合。
鍾子謙臉色灰敗如土,嘴唇動了動,卻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在《滿江紅》的光芒下,他所有的自負與驕傲被碾得粉碎。
周圍鄙夷的目光如針般刺來,低聲議論如潮水湧至:“還什麽姑蘇才子,和林公子比,簡直雲泥之別!”“連家國情懷都寫不出,也敢在這詩會賣弄?”
就在這時,一位須發花白的老者站起身來,他身著深色長袍,神色莊重,正是當地的名士張處傅。
他對著林蕭深深一揖,聲音洪亮而誠懇:“林公子,此詞氣勢恢宏,愛國之情溢於言表。老夫雖隻是一介文人,也被這熱血感染。
如今大燕危難之際,正需你這樣的人才挺身而出。不如隨我進京,老夫願將你引薦給陛下,為國效力!”
林蕭連忙迴禮,神色肅然:“張大人過譽了。林蕭不過一介無名小輩,卻也深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若能為大燕出一份力,自當萬死不辭。隻是如今我尚年少,能力有限,恐難當大任。”
張處傅還想再勸,見林蕭態度謙遜,卻隱隱透著堅定,不由歎息一聲:“也罷。如今朝廷奸臣當道,各級官員腐敗不堪,此刻入朝,恐招殺身之禍。”
他頓了頓,從懷中取出一枚雕刻精致的令牌,遞到林蕭手中,“日後若有意入京,可持此令牌來尋老夫,我為你引路。此外,姑蘇知府乃我學生,若有難處,亦可憑此令牌求助。”
“小子謝過張夫子!”林蕭接過令牌,心中微暖,沒想到此行還有意外收獲。有了這令牌,日後便多了一份倚靠。
他抬頭望去,卻見張處傅已轉身離去,背影蕭索,似被這首《滿江紅》勾起壯誌豪情,又為朝廷現狀黯然神傷。
大燕京城,一間昏暗的密室中,一名黑衣人悄無聲息地將幾頁紙置於案桌上,隨即退入黑暗,消失無蹤,仿佛從未出現。
案桌後的男人身形挺拔,目光如炬,氣勢不怒自威。他低頭細看紙上詩詞,忽地連發三聲“好!”,“好!好!好!”他一字一句念道:“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聲音低沉卻震人心魄。
當然這已是數日後之事,林蕭尚不知曉,此後的他,已被暗中之人盯上,一舉一動皆在監視之中。
詩會場中,氣氛正熱。忽然,人群中有人高喊:“林公子,不如組織義師,北上抗敵,我等願追隨左右!”此言一出,群情激奮,紛紛附和,聲浪震天。
林蕭心中一熱,感受到眾人的信任與期待。然而,他深知,僅憑一腔熱血遠遠不夠。他穿越而來,熟知曆史興衰,明白任何朝代都容不下突然崛起的武裝力量——那是對政權的威脅。
沉吟片刻,他朗聲道:“諸位心意,林蕭領了。但抗敵之事,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我等幾人可成。
我們需從長計議,積蓄力量,待時機成熟,方能一擊必中。”
“鍾公子,若技不如人,便爽快認輸,何必在這胡攪蠻纏?”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戲謔,“詩詞之道,貴在真情實感,而非無端猜忌。若你不服,大可再出個題目,我隨時奉陪。”
一旁的沈玲瓏聞言,纖手不自覺地攥緊了衣袖,美目圓睜,怔怔地望著林蕭。眉眼間露出震驚與疑惑。
這個她一直想要和離的贅婿,此刻卻在詩會上光芒四射,一次次打破她固有的輕視。那顆冰冷高傲的心,竟在不知不覺間生出一絲好奇,甚至一絲探究的渴望。
就在這時,人群中傳來一聲洪亮如鍾的嗓音,瞬間壓下四周的竊竊私語。一位麵容剛毅的中年文人站了出來,他身著青衫,腰背挺直,雙目如炬,眉宇間滿是悲憤之色。
“既然如此,便由我來出個題目!”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場中眾人紛紛屏息,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他。
中年文人深吸一口氣,雙拳緊握,語氣中透著沉痛與激昂:“諸位,如今我大燕局勢危如累卵,北方的蠻夷如豺狼虎豹,肆意踐踏我錦繡山河,侵占燕雲十六州!”
他頓了頓,聲音微微顫抖,眼眶隱隱泛紅,“他們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我族姊妹慘遭淩辱,百姓流離失所,哀嚎震天,血染大地!”他猛地抬起手臂,指向北方,仿佛那片破碎的山河就在眼前,觸手可及。
“身為大燕男兒,誰不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以雪此國仇家恨!”他的話語如驚雷炸響,帶著無盡的恨意與不甘,滿場之人無不動容。
“今日,二位公子何不以家國之恨、抗敵之誌為題,各賦一首,讓我等聽聽,這滿腔熱血如何在詩詞中沸騰!”
此言一出,全場霎時鴉雀無聲,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凝重的肅殺之氣。眾人眼中既有對蠻夷暴行的憤怒,也有對林蕭與鍾子謙的期待。
鍾子謙聞言,臉色驟然一變,俊俏的麵容上浮起一抹難堪。他咬緊下唇,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眼神閃爍不定,帶著幾分慌亂。
他素來擅長風花雪月的小調詩句,可麵對這沉甸甸的家國大題,竟一時腦中一片空白,手足無措。
反觀林蕭,神色卻愈發凝重。他微微眯起眼睛,腦海中浮現出前世大學曆史課上的片段:南宋靖康之恥後,外有金朝鐵蹄與蒙古崛起,內有朝廷腐敗、階級矛盾,軍力薄弱,百姓衣不蔽體,國土淪喪殆盡。
如今的大燕,與那時的景象何其相似。他深吸一口氣,雙手不自覺握緊,指節微微泛白,仿佛在積蓄著一股無形的力量。
他提筆蘸墨,目光如炬,低頭便寫下了一首嶽飛的《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太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筆鋒一頓,墨汁在宣紙上暈開,宛如山河破碎的沉重印記。林蕭寫罷,緩緩放下筆,直起身子,目光掃過全場。
那一刻,他仿佛不再是那個低眉順眼的贅婿,而是一位鐵血將軍,憑欄而立,怒發衝冠,滿腔熱血噴薄而出。
全場先是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這氣勢磅礴的詞句所震懾。緊接著,不知是誰率先喊了一聲“好!”,刹那間,掌聲與喝彩聲如潮水般爆發開來,響徹整個詩會。
那位中年文人眼眶泛紅,幾步上前,雙手緊緊握住林蕭的手腕,聲音顫抖卻難掩激動:“林公子,此詞道盡我大燕男兒心聲!如此豪情壯誌,真乃我大燕之幸!”
沈玲瓏呆立原地,櫻唇微張,美目中波光流轉。她凝視著林蕭,像是第一次真正認識這個男人。
曾經的輕蔑與不屑,此刻在她心中化為複雜的情緒——震驚、敬佩,甚至還有一絲她不願承認的悸動。
她曾幻想過未來的夫君當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英雄,而今,林蕭的身影竟與那幻想漸漸重合。
鍾子謙臉色灰敗如土,嘴唇動了動,卻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在《滿江紅》的光芒下,他所有的自負與驕傲被碾得粉碎。
周圍鄙夷的目光如針般刺來,低聲議論如潮水湧至:“還什麽姑蘇才子,和林公子比,簡直雲泥之別!”“連家國情懷都寫不出,也敢在這詩會賣弄?”
就在這時,一位須發花白的老者站起身來,他身著深色長袍,神色莊重,正是當地的名士張處傅。
他對著林蕭深深一揖,聲音洪亮而誠懇:“林公子,此詞氣勢恢宏,愛國之情溢於言表。老夫雖隻是一介文人,也被這熱血感染。
如今大燕危難之際,正需你這樣的人才挺身而出。不如隨我進京,老夫願將你引薦給陛下,為國效力!”
林蕭連忙迴禮,神色肅然:“張大人過譽了。林蕭不過一介無名小輩,卻也深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若能為大燕出一份力,自當萬死不辭。隻是如今我尚年少,能力有限,恐難當大任。”
張處傅還想再勸,見林蕭態度謙遜,卻隱隱透著堅定,不由歎息一聲:“也罷。如今朝廷奸臣當道,各級官員腐敗不堪,此刻入朝,恐招殺身之禍。”
他頓了頓,從懷中取出一枚雕刻精致的令牌,遞到林蕭手中,“日後若有意入京,可持此令牌來尋老夫,我為你引路。此外,姑蘇知府乃我學生,若有難處,亦可憑此令牌求助。”
“小子謝過張夫子!”林蕭接過令牌,心中微暖,沒想到此行還有意外收獲。有了這令牌,日後便多了一份倚靠。
他抬頭望去,卻見張處傅已轉身離去,背影蕭索,似被這首《滿江紅》勾起壯誌豪情,又為朝廷現狀黯然神傷。
大燕京城,一間昏暗的密室中,一名黑衣人悄無聲息地將幾頁紙置於案桌上,隨即退入黑暗,消失無蹤,仿佛從未出現。
案桌後的男人身形挺拔,目光如炬,氣勢不怒自威。他低頭細看紙上詩詞,忽地連發三聲“好!”,“好!好!好!”他一字一句念道:“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聲音低沉卻震人心魄。
當然這已是數日後之事,林蕭尚不知曉,此後的他,已被暗中之人盯上,一舉一動皆在監視之中。
詩會場中,氣氛正熱。忽然,人群中有人高喊:“林公子,不如組織義師,北上抗敵,我等願追隨左右!”此言一出,群情激奮,紛紛附和,聲浪震天。
林蕭心中一熱,感受到眾人的信任與期待。然而,他深知,僅憑一腔熱血遠遠不夠。他穿越而來,熟知曆史興衰,明白任何朝代都容不下突然崛起的武裝力量——那是對政權的威脅。
沉吟片刻,他朗聲道:“諸位心意,林蕭領了。但抗敵之事,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我等幾人可成。
我們需從長計議,積蓄力量,待時機成熟,方能一擊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