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逼上梁山,知州抉擇
娘子別畫大餅了,快給我和離錢 作者:陳員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南知州衙門前,林蕭駐足而立,如今自己已掌握賬本、交易過程甚至還有禁軍的軍械。現在必須要主動出擊,這些證據是燙手山芋,再留在手中,隻會讓自己身處險地。
王允之,這位江南知州,在大燕官場有個“中庸之道”的名號。不結黨,不站隊,凡事講究一個“穩”字,誰都不得罪,誰的麵子都給幾分。正因如此,他在江南這塊是非之地穩坐多年,既沒被政敵拉下馬,也沒被貪腐的泥潭吞沒。可這樣的老狐狸,最難對付——因為他滑不溜秋,總能找到退路。
林蕭整理了一下衣襟,深吸一口氣,邁步走了進去。他知道,今天這場交鋒,成敗在此一舉。
知州衙門公堂內,王允之端坐正中,須發花白,手指輕輕撚著胡須,神情淡然得像在看一出無關緊要的戲。
他的目光落在案幾上,那兒擺著幾樣東西:一本厚厚的賬本、一疊交易明細,還有三柄帶著禁軍標記的製式兵器,寒光隱隱。他的臉上看不出半點波瀾,仿佛這些不過是尋常的公文。
“林公子,”王允之終於開口,聲音平穩得像在閑聊,“你帶來的這些東西,可真是非同小可啊。”
林蕭站在堂下,含笑拱手,語氣不急不緩:“正因非同小可,才勞煩大人做個公正的決斷。”
王允之似笑非笑地瞥了他一眼,手隨意翻開賬本,目光掃過那一串串銀兩流向,眉毛微微一皺,又很快鬆開。
他合上賬本,視線移到那幾柄禁軍兵器上,語氣微微一沉:“賬本且不說,這些兵器……林公子可知道,禁軍的事兒,牽扯到京城,可不是我江南一地能管得了的?”
林蕭端起茶盞,輕輕吹了吹浮沫,慢悠悠道:“知州大人說得在理,江南不過是朝廷一隅,京裏的事兒,咱們插不上手。”
王允之眼底閃過一絲滿意,暗道這小子還算識趣,懂得收斂。
可還沒等他鬆口氣,林蕭卻話鋒一轉,語氣依舊輕鬆,卻帶著點刺:“不過,漕運可是國之命脈,要是真出了岔子,朝廷能坐得住?
更何況,這賬本要是傳出去,落到百姓耳朵裏,街頭巷尾議論開了,民心一亂……大人就算想裝聾作啞,隻怕也躲不過去吧?”
王允之的手指一頓,茶盞輕輕擱迴案幾,眼神終於正視了林蕭。他眯起眼,語氣裏多了點試探:“林公子這話,是在提醒我,還是在威脅我?”
林蕭放下茶盞,笑得更深了些:“大人誤會了。我一介草民,哪敢威脅知州大人?隻是實話實說罷了。
江南漕運是陛下欽點的要務,張德祿這案子要是捅破了天,傳到京城,朝廷問下來,大人怕是也得掂量掂量,這頂烏紗帽還能不能戴得穩。”
王允之沉默片刻,目光漸漸深沉。他當然明白,張德祿的貪腐早就不是秘密,賬本裏的每一筆銀子、每一條交易,都像一顆雷,隨時可能炸開。
可問題在於,這雷後麵連著的,不隻是姑蘇城的小魚小蝦,還有金陵、江寧,甚至朝中那些唿風喚雨的大人物。
他若真敢動手,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不小心,自己這知州位子就保不住了。
可這林蕭,年紀輕輕,竟然敢把這燙手山芋直接扔到他麵前?
王允之緩緩放下賬本,手指輕敲案幾,語氣帶了點勸慰,像在提點後輩:“林公子,你沒混過官場,有些規矩怕是還不懂。”
他微微一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慢條斯理道:“有些事兒,看到了,不一定要嚷嚷出來。有些人,就算有天大的錯,也不是你我能隨便動的。你還年輕,鋒芒太盛,小心傷了自己。”
林蕭聞言,臉上笑意不減,反倒悠然迴道:“知州大人說得對,官場這攤水,太深了,無非就是權衡利弊四個字。我一個小老百姓,哪敢不懂規矩?”
王允之點點頭,剛要再開口,林蕭卻忽然話鋒一轉,語氣依舊輕鬆,可話裏藏了刀子:“可惜啊,大人,這賬本……可不光在我手裏。”
王允之臉色微變,猛地抬頭:“你這話啥意思?”
林蕭輕笑一聲,慢悠悠道:“大人覺得,我一個沒根沒底的草民,敢單槍匹馬拿著這麽要命的東西來衙門?實話跟您說吧,這賬本的副本,已經在姑蘇幾家有頭有臉的世家手裏放著了。
要是大人遲遲不吱聲,這些賬本……怕是會自己長腿,跑到別人那兒去。”
王允之的臉色徹底沉了下來,手指攥緊了茶盞,眼底閃過一絲寒光。這小子,竟然敢玩這一手?
他盯著林蕭,聲音低沉,帶著點怒氣:“林蕭,你這是要逼我下水?”
林蕭不慌不忙,拱手道:“大人言重了。我哪有那膽子逼您?隻是這事兒拖不得,賬本一出,紙包不住火。
咱們姑蘇的世家可不是吃素的,他們要是把這東西捅出去,京城震怒,大人您這知州位子還能不能坐得住,可就不好說了。”
王允之閉上眼,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的火氣。他知道,林蕭這招是釜底抽薪,徹底堵死了他的退路。
他若不吭聲,賬本傳出去,事情鬧大,朝廷怪罪下來,他首當其衝;可若動手,又得罪了那些後台硬的主兒,仕途一樣堪憂。
這小子,年紀不大,心眼兒倒不少。
堂內沉默了好一陣,王允之終於睜開眼,語氣緩了下來,可話裏還是帶著點敲打:“林公子,你這是把我也架在火上烤啊。
我若上報朝廷,這事兒可就不是我一個知州能扛得下的。你可想好了,這水有多深?”
林蕭目光一凜,正色道:“大人,江南這水深,我比誰都清楚。可要是沒人跳下去,這潭水隻會越來越臭。
張德祿是小魚,可他背後那些大魚,才是真禍害。我不求別的,隻求大人給個公道,讓這江南漕運能喘口氣。”
王允之眯著眼,盯著林蕭看了半天,忽然低笑一聲,笑裏帶點無奈:“你小子,真是會說話。公道這東西,誰不想給?可這世道,公道不是那麽好討的。”
林蕭不退半步,直視著王允之:“大人,公道討不到,那就搶。我知道您穩慣了,不想趟這渾水。可這迴,您沒得選了。賬本在別人手裏,您不做主,別人也會逼您做主。”
王允之手指一頓,目光漸漸冷了下來。他端起茶盞,喝了一口,語氣低沉:“林蕭,你這是在賭啊。賭我不敢跟你魚死網破?”
林蕭笑了一聲,語氣堅定:“我賭的是大人心裏還有點底線。張德祿貪了多少銀子,害了多少人,大人比我清楚。您若真不管,這江南百姓的罵聲,可就全衝著您來了。”
王允之放下茶盞,手指輕輕敲著案幾,沉默了好一會兒,終於長歎一口氣:“罷了。你這小子,真是塊硬骨頭。”
他頓了頓,聲音低下來,像在給自己找台階:“這案子,我會如實上報朝廷。不過,林公子,你也得明白,這事兒一旦捅上去,朝廷怎麽定奪,可不是我能說了算的。”
林蕭微微一笑,拱手道:“那就多謝大人主持公道了。林某靜候佳音。”
王允之擺擺手,示意林蕭可以走了。他的目光落在林蕭背影上,眼神複雜,低聲嘀咕:“這小子……倒是個可造之才,可惜,太愣了點。”
林蕭邁步走出公堂,抬頭望天,陽光刺眼。他心裏清楚,這場博弈,他雖占了上風,可真正的硬仗還在後頭。京城那幫大佬,可不會這麽好說話。
門外思量,暗流湧動
林蕭站在衙門外的石階上,風吹過,衣襟微微擺動。他迴想著剛才的交鋒,心中暗自盤算。
王允之這老狐狸,果然不好對付。他本想推脫,可自己把賬本副本的事兒一拋出來,等於掐住了他的命門。這招雖險,卻不得不使——他一個草民,若不逼王允之表態,這案子隻會不了了之。
可王允之那句“朝廷怎麽定奪,不是我說了算”,卻像根刺紮在林蕭心裏。他知道,這老家夥雖被逼上了梁山,可上報朝廷後,他多半會兩頭討好,既不得罪林蕭,也不徹底撕破臉。真正的決戰,還得看京城的風向。
林蕭眯起眼,望向北方。那兒是大燕的權力中心,也是他必須麵對的龍潭虎穴。他深吸一口氣,喃喃道:“張德祿隻是個開始。真正的黑手,我遲早要把你們揪出來。”
公堂內,王允之靠在椅背上,手指輕輕敲著案幾,目光落在賬本上,久久未動。他心裏明白,林蕭這小子雖年輕,卻不好糊弄。那股子愣勁兒,讓他既欣賞又頭疼。
“上報朝廷……”他低聲自語,嘴角露出一抹苦笑,“這渾水,我是躲不過去了。”
門外,林蕭的背影漸行漸遠。王允之眯起眼,喃喃道:“這小子,是把火啊。燒得好,能照亮江南;燒得不好,連自己都得搭進去。”
王允之,這位江南知州,在大燕官場有個“中庸之道”的名號。不結黨,不站隊,凡事講究一個“穩”字,誰都不得罪,誰的麵子都給幾分。正因如此,他在江南這塊是非之地穩坐多年,既沒被政敵拉下馬,也沒被貪腐的泥潭吞沒。可這樣的老狐狸,最難對付——因為他滑不溜秋,總能找到退路。
林蕭整理了一下衣襟,深吸一口氣,邁步走了進去。他知道,今天這場交鋒,成敗在此一舉。
知州衙門公堂內,王允之端坐正中,須發花白,手指輕輕撚著胡須,神情淡然得像在看一出無關緊要的戲。
他的目光落在案幾上,那兒擺著幾樣東西:一本厚厚的賬本、一疊交易明細,還有三柄帶著禁軍標記的製式兵器,寒光隱隱。他的臉上看不出半點波瀾,仿佛這些不過是尋常的公文。
“林公子,”王允之終於開口,聲音平穩得像在閑聊,“你帶來的這些東西,可真是非同小可啊。”
林蕭站在堂下,含笑拱手,語氣不急不緩:“正因非同小可,才勞煩大人做個公正的決斷。”
王允之似笑非笑地瞥了他一眼,手隨意翻開賬本,目光掃過那一串串銀兩流向,眉毛微微一皺,又很快鬆開。
他合上賬本,視線移到那幾柄禁軍兵器上,語氣微微一沉:“賬本且不說,這些兵器……林公子可知道,禁軍的事兒,牽扯到京城,可不是我江南一地能管得了的?”
林蕭端起茶盞,輕輕吹了吹浮沫,慢悠悠道:“知州大人說得在理,江南不過是朝廷一隅,京裏的事兒,咱們插不上手。”
王允之眼底閃過一絲滿意,暗道這小子還算識趣,懂得收斂。
可還沒等他鬆口氣,林蕭卻話鋒一轉,語氣依舊輕鬆,卻帶著點刺:“不過,漕運可是國之命脈,要是真出了岔子,朝廷能坐得住?
更何況,這賬本要是傳出去,落到百姓耳朵裏,街頭巷尾議論開了,民心一亂……大人就算想裝聾作啞,隻怕也躲不過去吧?”
王允之的手指一頓,茶盞輕輕擱迴案幾,眼神終於正視了林蕭。他眯起眼,語氣裏多了點試探:“林公子這話,是在提醒我,還是在威脅我?”
林蕭放下茶盞,笑得更深了些:“大人誤會了。我一介草民,哪敢威脅知州大人?隻是實話實說罷了。
江南漕運是陛下欽點的要務,張德祿這案子要是捅破了天,傳到京城,朝廷問下來,大人怕是也得掂量掂量,這頂烏紗帽還能不能戴得穩。”
王允之沉默片刻,目光漸漸深沉。他當然明白,張德祿的貪腐早就不是秘密,賬本裏的每一筆銀子、每一條交易,都像一顆雷,隨時可能炸開。
可問題在於,這雷後麵連著的,不隻是姑蘇城的小魚小蝦,還有金陵、江寧,甚至朝中那些唿風喚雨的大人物。
他若真敢動手,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不小心,自己這知州位子就保不住了。
可這林蕭,年紀輕輕,竟然敢把這燙手山芋直接扔到他麵前?
王允之緩緩放下賬本,手指輕敲案幾,語氣帶了點勸慰,像在提點後輩:“林公子,你沒混過官場,有些規矩怕是還不懂。”
他微微一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慢條斯理道:“有些事兒,看到了,不一定要嚷嚷出來。有些人,就算有天大的錯,也不是你我能隨便動的。你還年輕,鋒芒太盛,小心傷了自己。”
林蕭聞言,臉上笑意不減,反倒悠然迴道:“知州大人說得對,官場這攤水,太深了,無非就是權衡利弊四個字。我一個小老百姓,哪敢不懂規矩?”
王允之點點頭,剛要再開口,林蕭卻忽然話鋒一轉,語氣依舊輕鬆,可話裏藏了刀子:“可惜啊,大人,這賬本……可不光在我手裏。”
王允之臉色微變,猛地抬頭:“你這話啥意思?”
林蕭輕笑一聲,慢悠悠道:“大人覺得,我一個沒根沒底的草民,敢單槍匹馬拿著這麽要命的東西來衙門?實話跟您說吧,這賬本的副本,已經在姑蘇幾家有頭有臉的世家手裏放著了。
要是大人遲遲不吱聲,這些賬本……怕是會自己長腿,跑到別人那兒去。”
王允之的臉色徹底沉了下來,手指攥緊了茶盞,眼底閃過一絲寒光。這小子,竟然敢玩這一手?
他盯著林蕭,聲音低沉,帶著點怒氣:“林蕭,你這是要逼我下水?”
林蕭不慌不忙,拱手道:“大人言重了。我哪有那膽子逼您?隻是這事兒拖不得,賬本一出,紙包不住火。
咱們姑蘇的世家可不是吃素的,他們要是把這東西捅出去,京城震怒,大人您這知州位子還能不能坐得住,可就不好說了。”
王允之閉上眼,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的火氣。他知道,林蕭這招是釜底抽薪,徹底堵死了他的退路。
他若不吭聲,賬本傳出去,事情鬧大,朝廷怪罪下來,他首當其衝;可若動手,又得罪了那些後台硬的主兒,仕途一樣堪憂。
這小子,年紀不大,心眼兒倒不少。
堂內沉默了好一陣,王允之終於睜開眼,語氣緩了下來,可話裏還是帶著點敲打:“林公子,你這是把我也架在火上烤啊。
我若上報朝廷,這事兒可就不是我一個知州能扛得下的。你可想好了,這水有多深?”
林蕭目光一凜,正色道:“大人,江南這水深,我比誰都清楚。可要是沒人跳下去,這潭水隻會越來越臭。
張德祿是小魚,可他背後那些大魚,才是真禍害。我不求別的,隻求大人給個公道,讓這江南漕運能喘口氣。”
王允之眯著眼,盯著林蕭看了半天,忽然低笑一聲,笑裏帶點無奈:“你小子,真是會說話。公道這東西,誰不想給?可這世道,公道不是那麽好討的。”
林蕭不退半步,直視著王允之:“大人,公道討不到,那就搶。我知道您穩慣了,不想趟這渾水。可這迴,您沒得選了。賬本在別人手裏,您不做主,別人也會逼您做主。”
王允之手指一頓,目光漸漸冷了下來。他端起茶盞,喝了一口,語氣低沉:“林蕭,你這是在賭啊。賭我不敢跟你魚死網破?”
林蕭笑了一聲,語氣堅定:“我賭的是大人心裏還有點底線。張德祿貪了多少銀子,害了多少人,大人比我清楚。您若真不管,這江南百姓的罵聲,可就全衝著您來了。”
王允之放下茶盞,手指輕輕敲著案幾,沉默了好一會兒,終於長歎一口氣:“罷了。你這小子,真是塊硬骨頭。”
他頓了頓,聲音低下來,像在給自己找台階:“這案子,我會如實上報朝廷。不過,林公子,你也得明白,這事兒一旦捅上去,朝廷怎麽定奪,可不是我能說了算的。”
林蕭微微一笑,拱手道:“那就多謝大人主持公道了。林某靜候佳音。”
王允之擺擺手,示意林蕭可以走了。他的目光落在林蕭背影上,眼神複雜,低聲嘀咕:“這小子……倒是個可造之才,可惜,太愣了點。”
林蕭邁步走出公堂,抬頭望天,陽光刺眼。他心裏清楚,這場博弈,他雖占了上風,可真正的硬仗還在後頭。京城那幫大佬,可不會這麽好說話。
門外思量,暗流湧動
林蕭站在衙門外的石階上,風吹過,衣襟微微擺動。他迴想著剛才的交鋒,心中暗自盤算。
王允之這老狐狸,果然不好對付。他本想推脫,可自己把賬本副本的事兒一拋出來,等於掐住了他的命門。這招雖險,卻不得不使——他一個草民,若不逼王允之表態,這案子隻會不了了之。
可王允之那句“朝廷怎麽定奪,不是我說了算”,卻像根刺紮在林蕭心裏。他知道,這老家夥雖被逼上了梁山,可上報朝廷後,他多半會兩頭討好,既不得罪林蕭,也不徹底撕破臉。真正的決戰,還得看京城的風向。
林蕭眯起眼,望向北方。那兒是大燕的權力中心,也是他必須麵對的龍潭虎穴。他深吸一口氣,喃喃道:“張德祿隻是個開始。真正的黑手,我遲早要把你們揪出來。”
公堂內,王允之靠在椅背上,手指輕輕敲著案幾,目光落在賬本上,久久未動。他心裏明白,林蕭這小子雖年輕,卻不好糊弄。那股子愣勁兒,讓他既欣賞又頭疼。
“上報朝廷……”他低聲自語,嘴角露出一抹苦笑,“這渾水,我是躲不過去了。”
門外,林蕭的背影漸行漸遠。王允之眯起眼,喃喃道:“這小子,是把火啊。燒得好,能照亮江南;燒得不好,連自己都得搭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