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新官上任,初入職場
娘子別畫大餅了,快給我和離錢 作者:陳員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蕭剛剛教訓完鍾子謙,心情格外暢快,總算讓那家夥吃了點苦頭,一邊哼著小曲,一邊悠然自得地朝大理寺衙門走去。
就在剛想踏進大門的時候,門口兩個腰挎長刀的衙役便攔住了去路,其中一人語氣生硬地喝道:“站住!大理寺衙門,閑雜人等不得擅入!”
林蕭腳步一頓,抬眼打量這兩人,心中暗自搖頭。這就是典型的“看人下菜碟”——自己這身打扮雖不奢華,但也算得上體麵,他們卻連問都不問一句就直接攔人。
若是換了個錦衣華服的大官,怕是早就點頭哈腰地迎進去了。不過,林蕭在後世職場混跡多年,對這種“門衛文化”早已見怪不怪,知道這些人不過是仗著一點小權力擺架子罷了。
他沒有動怒,反而露出一個和煦的笑容,拱手道:“兩位衙役大哥,在下林蕭,乃陛下親封的大理寺司直,煩請二位通報一聲。”
聽到“陛下親封”四字,兩個衙役臉色驟變,眼底閃過一絲慌亂,在臨安城,一旦扯上皇帝,誰也不敢怠慢。
兩人對視一眼,其中一個立刻擠出笑臉,語氣變得恭敬起來:“哎喲,原來是林大人!小的有眼不識泰山,得罪了,林大人稍等,我這就去通報!”說完,他匆匆跑進衙門。
“有勞。”林蕭輕笑一聲,心中卻不免感歎:官場處處是門道,哪怕是看門的,也得講究身份和態度。
不多時,一位身穿青袍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出來。這人五官端正,眉宇間透著一股精明,笑容和善,顯然是個官場老手。他一見林蕭,便笑嗬嗬地拱手道:“你就是陛下親封的司直林蕭?”
林蕭拱手迴禮,語氣不卑不亢:“正是在下。”中年男子立刻熱情道:“快請進,快請進!本官大理寺少卿張有德,林大人隨我來辦理上任手續。”
林蕭心中微微一驚——自己不過是個正八品的司直,竟讓大理寺少卿親自迎接?這張有德可是正四品官,大理寺的二把手,掌管刑獄事務,地位遠高於他這個小官。一般來說,司直上任,最多由主簿之類的小官接待,哪輪得到少卿出麵?
他心念一轉,很快明白過來:多半還是“陛下親封”這四個字起了作用。張有德身為官場老狐狸,顯然是看中了皇帝的青睞,才親自出麵,既是示好,也是試探。
林蕭不動聲色,跟著張有德往裏走。張有德一邊帶路,一邊笑嗬嗬地介紹道:“大理寺乃朝廷司法三司之一,專責刑名斷獄,凡京城疑難案件,皆由本寺審理。最高是大理寺卿,現任寺卿趙懷仁,乃陛下心腹,掌管全寺事務。
其次便是本官,協助寺卿處理日常政務。再往下是寺正,正五品,負責具體審案。下麵則是司直,正八品,協助審案、勘察、記錄。”
說到這裏,張有德頓了頓,似笑非笑地看了林蕭一眼,意味深長道:“林大人,你雖是司直,但你可知,在大理寺最難混的是什麽?”
林蕭順勢請問:“還請張少卿賜教。”張有德歎了口氣,語重心長道:“‘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啊!在大理寺,真正能決定案子怎麽審、案卷怎麽寫的,往往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而是那些書吏、衙役和巡檢。
他們一個小動作,就能讓案子拖上半年;一個眼神,就能讓筆錄改頭換麵。所以,林大人要想立足,光有聖上的任命還不夠,關鍵得跟‘下麵的人’處好關係。”
林蕭聽罷,心中並無意外。這跟後世職場如出一轍——光靠領導賞識遠遠不夠,還得會搞關係、會做人。他笑著點頭:“張少卿教誨,下官記住了。”張有德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拍了拍他的肩,笑道:“林大人年輕,卻是個明白人,前途無量啊。”
二人來到正堂,張有德命人取來任命文書,宣讀完畢後,林蕭正式上任。一旁的書吏恭敬遞上一枚司直官印,林蕭接過一看,隻見這官印雖小,卻雕刻精致,上刻“大理寺司直”四字。他心中微動:自己終於邁出了仕途第一步。
張有德笑道:“林大人以後有何不懂之處,盡管來問本官。”林蕭拱手謝道:“多謝張少卿提攜。”
就在這時,一個冷哼聲從旁傳來:“一個毛頭小子,也能做司直?”林蕭轉頭一看,隻見一個身穿深青色官服的中年男子雙手抱胸,眼神帶著幾分不屑。
張有德微微皺眉,低聲道:“這是本寺寺丞楊廷玉。”林蕭心中了然,主動上前拱手:“楊寺丞,在下林蕭,初來乍到,還請多多指教。”
楊廷玉冷笑一聲:“指教不敢當,隻希望林大人莫要壞了大理寺的名聲。”
林蕭聽出對方語氣中的輕視,知道這楊廷玉多半瞧不起自己這個空降的年輕人。
他不急不躁,笑著迴道:“楊寺丞放心,下官定當遵守規矩,日後若有不當之處,還望楊寺丞多多指點。”這話以退為進,既不得罪人,又留了餘地。
楊廷玉聽罷,臉色稍緩,卻仍冷哼一聲,甩袖而去。
林蕭目送他離開,心中淡然一笑。作為職場老手,他深知麵對這種倚老賣老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示弱,再徐圖後進。
張有德看著林蕭,點頭笑道:“林大人果然是個聰明人。”林蕭謙遜一笑:“張少卿過獎了。”
隨後,張有德帶著林蕭熟悉了大理寺的布局,沿著青石鋪就的甬道緩步前行,沿途所見盡是肅穆莊嚴的景象。
大理寺雖為六部之外的獨立衙門,卻也承襲了宮廷建築的威儀——飛簷鬥拱,朱門厚重,門楣上“秉公執法”四個大字蒼勁有力,昭示著這裏是天下律法最森嚴之地。
迎麵便是寬闊的前院,四周圍牆高聳,牆頭垂掛著大燕律法條文的匾額,提醒著進出此地的每個人,這裏不容半點徇私。院中衙役巡邏,腰懸刀棍,氣氛凝重。
張有德負手而立,神色透著幾分自得:“此處絕非尋常衙門可比,縱有高官顯貴出麵請托,妄圖徇私舞弊,在這律法森嚴之地,也絕無通融的可能 。
穿過前院,便是高聳的公堂,其門楣上懸掛著“明鏡高懸”四個鎏金大字,氣勢逼人。
公堂正中,一張偌大的審案案桌橫亙其間,桌後是象征權威的高背紅木太師椅,案上置有驚堂木,一旦拍下,便是決定生死。
堂前兩側,分別擺放著書吏案幾和審訊用的刑杖,靠近門口處則是供犯人跪伏的地方,腳下鑲嵌著一塊塊烏黑發亮的青磚,仿佛訴說著無數冤魂的哀嚎。
“此堂平日裏隻處理大案、要案。”張有德抬手指向正堂,“普通案件多由寺正或司直審理,你的職責,便是協助大人們查案、記錄、複核供詞,一旦出現疑點,需立即上報。”
公堂之後,便是後堂辦公區,這裏少了幾分威嚴,多了幾分官衙的沉穩氣息。長廊兩側分布著不同級別官員的辦公房,紅漆大門上一一掛著牌匾。
“這裏是大理寺卿的正廳。”張有德指著最深處一間裝飾華貴的房間,“大人平日不會輕易露麵,但大案決斷,必由他們拍板。”
往左右看去,分別是少卿、寺丞的辦公房,門前常有書吏來往,捧著卷宗進進出出。至於後排廂房,則是林蕭即將辦公的地方。
“司直的職位雖不高,卻是最辛苦的。”張有德笑著拍拍林蕭的肩,“案情疑難處,你得下鄉勘驗、走訪目擊者,有時候還要到刑房審訊,可不像尋常文官坐堂批文那麽輕鬆。”
林蕭點頭應道:“下官明白,定當盡心盡力,。”
就在剛想踏進大門的時候,門口兩個腰挎長刀的衙役便攔住了去路,其中一人語氣生硬地喝道:“站住!大理寺衙門,閑雜人等不得擅入!”
林蕭腳步一頓,抬眼打量這兩人,心中暗自搖頭。這就是典型的“看人下菜碟”——自己這身打扮雖不奢華,但也算得上體麵,他們卻連問都不問一句就直接攔人。
若是換了個錦衣華服的大官,怕是早就點頭哈腰地迎進去了。不過,林蕭在後世職場混跡多年,對這種“門衛文化”早已見怪不怪,知道這些人不過是仗著一點小權力擺架子罷了。
他沒有動怒,反而露出一個和煦的笑容,拱手道:“兩位衙役大哥,在下林蕭,乃陛下親封的大理寺司直,煩請二位通報一聲。”
聽到“陛下親封”四字,兩個衙役臉色驟變,眼底閃過一絲慌亂,在臨安城,一旦扯上皇帝,誰也不敢怠慢。
兩人對視一眼,其中一個立刻擠出笑臉,語氣變得恭敬起來:“哎喲,原來是林大人!小的有眼不識泰山,得罪了,林大人稍等,我這就去通報!”說完,他匆匆跑進衙門。
“有勞。”林蕭輕笑一聲,心中卻不免感歎:官場處處是門道,哪怕是看門的,也得講究身份和態度。
不多時,一位身穿青袍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出來。這人五官端正,眉宇間透著一股精明,笑容和善,顯然是個官場老手。他一見林蕭,便笑嗬嗬地拱手道:“你就是陛下親封的司直林蕭?”
林蕭拱手迴禮,語氣不卑不亢:“正是在下。”中年男子立刻熱情道:“快請進,快請進!本官大理寺少卿張有德,林大人隨我來辦理上任手續。”
林蕭心中微微一驚——自己不過是個正八品的司直,竟讓大理寺少卿親自迎接?這張有德可是正四品官,大理寺的二把手,掌管刑獄事務,地位遠高於他這個小官。一般來說,司直上任,最多由主簿之類的小官接待,哪輪得到少卿出麵?
他心念一轉,很快明白過來:多半還是“陛下親封”這四個字起了作用。張有德身為官場老狐狸,顯然是看中了皇帝的青睞,才親自出麵,既是示好,也是試探。
林蕭不動聲色,跟著張有德往裏走。張有德一邊帶路,一邊笑嗬嗬地介紹道:“大理寺乃朝廷司法三司之一,專責刑名斷獄,凡京城疑難案件,皆由本寺審理。最高是大理寺卿,現任寺卿趙懷仁,乃陛下心腹,掌管全寺事務。
其次便是本官,協助寺卿處理日常政務。再往下是寺正,正五品,負責具體審案。下麵則是司直,正八品,協助審案、勘察、記錄。”
說到這裏,張有德頓了頓,似笑非笑地看了林蕭一眼,意味深長道:“林大人,你雖是司直,但你可知,在大理寺最難混的是什麽?”
林蕭順勢請問:“還請張少卿賜教。”張有德歎了口氣,語重心長道:“‘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啊!在大理寺,真正能決定案子怎麽審、案卷怎麽寫的,往往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而是那些書吏、衙役和巡檢。
他們一個小動作,就能讓案子拖上半年;一個眼神,就能讓筆錄改頭換麵。所以,林大人要想立足,光有聖上的任命還不夠,關鍵得跟‘下麵的人’處好關係。”
林蕭聽罷,心中並無意外。這跟後世職場如出一轍——光靠領導賞識遠遠不夠,還得會搞關係、會做人。他笑著點頭:“張少卿教誨,下官記住了。”張有德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拍了拍他的肩,笑道:“林大人年輕,卻是個明白人,前途無量啊。”
二人來到正堂,張有德命人取來任命文書,宣讀完畢後,林蕭正式上任。一旁的書吏恭敬遞上一枚司直官印,林蕭接過一看,隻見這官印雖小,卻雕刻精致,上刻“大理寺司直”四字。他心中微動:自己終於邁出了仕途第一步。
張有德笑道:“林大人以後有何不懂之處,盡管來問本官。”林蕭拱手謝道:“多謝張少卿提攜。”
就在這時,一個冷哼聲從旁傳來:“一個毛頭小子,也能做司直?”林蕭轉頭一看,隻見一個身穿深青色官服的中年男子雙手抱胸,眼神帶著幾分不屑。
張有德微微皺眉,低聲道:“這是本寺寺丞楊廷玉。”林蕭心中了然,主動上前拱手:“楊寺丞,在下林蕭,初來乍到,還請多多指教。”
楊廷玉冷笑一聲:“指教不敢當,隻希望林大人莫要壞了大理寺的名聲。”
林蕭聽出對方語氣中的輕視,知道這楊廷玉多半瞧不起自己這個空降的年輕人。
他不急不躁,笑著迴道:“楊寺丞放心,下官定當遵守規矩,日後若有不當之處,還望楊寺丞多多指點。”這話以退為進,既不得罪人,又留了餘地。
楊廷玉聽罷,臉色稍緩,卻仍冷哼一聲,甩袖而去。
林蕭目送他離開,心中淡然一笑。作為職場老手,他深知麵對這種倚老賣老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示弱,再徐圖後進。
張有德看著林蕭,點頭笑道:“林大人果然是個聰明人。”林蕭謙遜一笑:“張少卿過獎了。”
隨後,張有德帶著林蕭熟悉了大理寺的布局,沿著青石鋪就的甬道緩步前行,沿途所見盡是肅穆莊嚴的景象。
大理寺雖為六部之外的獨立衙門,卻也承襲了宮廷建築的威儀——飛簷鬥拱,朱門厚重,門楣上“秉公執法”四個大字蒼勁有力,昭示著這裏是天下律法最森嚴之地。
迎麵便是寬闊的前院,四周圍牆高聳,牆頭垂掛著大燕律法條文的匾額,提醒著進出此地的每個人,這裏不容半點徇私。院中衙役巡邏,腰懸刀棍,氣氛凝重。
張有德負手而立,神色透著幾分自得:“此處絕非尋常衙門可比,縱有高官顯貴出麵請托,妄圖徇私舞弊,在這律法森嚴之地,也絕無通融的可能 。
穿過前院,便是高聳的公堂,其門楣上懸掛著“明鏡高懸”四個鎏金大字,氣勢逼人。
公堂正中,一張偌大的審案案桌橫亙其間,桌後是象征權威的高背紅木太師椅,案上置有驚堂木,一旦拍下,便是決定生死。
堂前兩側,分別擺放著書吏案幾和審訊用的刑杖,靠近門口處則是供犯人跪伏的地方,腳下鑲嵌著一塊塊烏黑發亮的青磚,仿佛訴說著無數冤魂的哀嚎。
“此堂平日裏隻處理大案、要案。”張有德抬手指向正堂,“普通案件多由寺正或司直審理,你的職責,便是協助大人們查案、記錄、複核供詞,一旦出現疑點,需立即上報。”
公堂之後,便是後堂辦公區,這裏少了幾分威嚴,多了幾分官衙的沉穩氣息。長廊兩側分布著不同級別官員的辦公房,紅漆大門上一一掛著牌匾。
“這裏是大理寺卿的正廳。”張有德指著最深處一間裝飾華貴的房間,“大人平日不會輕易露麵,但大案決斷,必由他們拍板。”
往左右看去,分別是少卿、寺丞的辦公房,門前常有書吏來往,捧著卷宗進進出出。至於後排廂房,則是林蕭即將辦公的地方。
“司直的職位雖不高,卻是最辛苦的。”張有德笑著拍拍林蕭的肩,“案情疑難處,你得下鄉勘驗、走訪目擊者,有時候還要到刑房審訊,可不像尋常文官坐堂批文那麽輕鬆。”
林蕭點頭應道:“下官明白,定當盡心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