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年輕人向前“看”,老年人向後“看”。
一方麵,說的是年輕人更願意去思考未來,而老年人比較喜歡迴憶過往。
但也可以解釋成年輕人喜歡新潮的東西,老年人喜歡古老的東西……前世網上老說什麽人到了一定年紀後“血脈覺醒”,開始喜歡古風,戲曲之類的。
何嚐不是人一老,心就容易靜下來,心一靜,那些浮躁的東西也就不甚入耳了。
傅源表麵隻是個六歲的孩子,但心理年齡卻足夠讓心靜下來。
所以他能夠靜下心去讀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
可惜,有些事不是有心就能做到的……很多古文他讀不懂。
一句話中每個字都認識,但句子的意思卻理解不了,歸根結度,是字的意思不理解。
或者說,傅源對每個字的意思理解完全對應不上古文。
又是前世閱曆阻礙的一天!
那就從識字開始,重新學習。
……
這一天吃飯時,傅源對爺爺道:“爺爺,我想買本書。”
傅國進樂了,道:“行,正好爺爺明天發工資,你要什麽書,爺爺去給你買。”
傅源琢磨著,道:“我想要一本《說文解字》,就是用來識字的書。”
傅國進愣了一下:“你不是有一本《新華字典》嗎?”
傅源正想著要怎麽解釋,奶奶就在一旁道:“問那麽多幹嘛,二小想識字是好事,你不買,我買。”
傅國進苦笑道:“行行行,明天我去鎮子上的新華書店看看。”
傅源咧嘴一笑:“謝謝爺爺,謝謝奶奶。”
“乖……”
……
傅源很清楚,民國時期,西學湧入,正統儒學大受衝擊,特別是特殊時期的“批林批孔”,更是把儒學正統打入了深淵,徹底斷了傳承。
別看後世一堆什麽國學大師,卻沒有一個接受過儒學的正統教育,最多就是對古文深入理解罷了。
理解是一迴事,身體力行是另一迴事。
傅源現在連理解都做不到,更別提身體力行了,所以想要學儒,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訓詁”!
把每一個方塊字,理解它在不同時代的不同含義,以及不同時代的流變。
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根本就無法解讀古代經典,更別提去身體力行了。
所以傅源迫切需要一本《說文解字》,哪怕他心裏清楚,這書不便宜。
事實上,價格還是出乎了傅源的預料。
第二天下午,爺爺傅國進拎迴來了一套書,臨進門前,才掩去了麵上的心疼之色。
全套四冊,每冊標價四十七塊八,總計近兩百。
這個價格,讓傅源再無法開口索要其他書,隻能抱著爺爺的大腿,用愉快的笑容去撫慰爺爺的心疼。
“謝謝爺爺,爺爺你真好……”
傅國進心裏的那點心疼頓時煙消雲散,笑的滿臉褶子:“沒事,爺爺有錢!”
……
“以後要什麽書,跟我說就行,你爺爺那點錢,能買幾本?還要給你留學費呢。”
劉老頭將一捆書“砸”在傅源麵前,表情不以為然的道:“再說,這個小鎮,能買什麽書?”
“《禮記》?”
傅源看著書麵,張大嘴巴:“劉爺爺,您這……”
劉老頭淡定的道:“我托人買的,其他的我也安排人去收集了,放心,不要你的錢,我就想看看,你能走到哪一步,是不是真的能養出這個浩然正氣。”
傅源撫摸著麵前的這套《禮記》,拒絕的話怎麽都說不出口,小臉滿是糾結。
劉老頭哼了一聲,道:“你既然有養浩然之氣的豪氣,又幹嘛做這幅扭捏之態?跟我說說,你打算從哪開始?”
傅源深吸一口氣,正色道:“那就謝謝劉爺爺了。”
說著,一邊拆開《禮記》,一邊道:“儒家的處事,無非“正心誠意”的去做每件事,要正心,先正身……劉爺爺您的這套《禮記》來的正是時候呢!”
“正身……正心……”劉老頭思索著,道:“說的有點道理,那如何正身?”
傅源翻開《禮記》中的《曲禮》,一邊看,一邊道:“當然是“禮”啊,用“禮”來束縛自己的身,進而束縛自己的心。”
劉老頭搖頭,道:“束縛……這個詞不太好,道家都講究拋開束縛,你這反而給自己增添束縛,心又怎麽能清淨?心不清淨,就更難感知炁了。”
傅源嘿嘿一笑,道:“為什麽有了束縛心就不得清淨?難道不是心不清淨,才感覺到束縛的嗎?
心清不清淨,沒有一個標準,但是通過“禮”卻能判斷……當覺得禮儀太繁瑣時,正是心不清淨之時,正是修心之時!
所謂“克己修身”,不正是為了修心嗎?”
劉老頭不說話了,而是皺著眉沉思著。
傅源也不再開口,認真的看著麵前的書,一邊看,一邊對照一旁的《說文解字》。
安靜的院子裏隻有時不時的翻書聲。
好一會後,劉老頭才迴過神,看傅源坐在那裏扭來扭去,不禁問道:“怎麽了?”
傅源指著書,道:“不太懂《曲禮》中“若夫坐如屍,立如齊”的意思……坐如屍,是怎麽個坐法?”
劉老頭啞然,失笑道:“這還不簡單,像屍體一樣板板正正不就好了?”
傅源搖頭,思索著道:“這樣硬邦邦的坐著,不僅別扭,而且很累,《說文解字》中,屍,陳也,象臥之形……“屍體”的意思是後來才衍生出來的。”
劉老頭張張嘴,無語道:“那你覺得呢?”
傅源苦惱道:“象臥之形……我沒見過大象臥著,劉爺爺您見過嗎?”
劉老頭搖頭,他也沒見過。
“隻能靠猜了……大象臥著,後背,脖子,腦袋,還有長鼻子,應該是一條平滑的線吧?”
傅源抬手按住自己的後脖頸,想了想,道:“後腦,頸椎,脊柱,在一條直線上……嗯,這樣身體端正了,此外,身體再鬆弛一些……”
不斷調整,最後傅源“咦”了一聲,道:“這樣坐,唿吸好像輕快了一些。”
劉老頭也跟著試了試,道:“確實,炁的運行微微流暢了一些……看來儒家的禮,還真有點東西。那“立如齊”呢?站的整齊?”
傅源搖頭起身,為了保持身體的端正,所以動作慢吞吞的,道:“齊,禾麥吐穗上平也,徐鍇曰:生而齊者莫若禾麥,二,地也。兩傍在低處也。
所以重點在“齊”字下麵的“二”,這裏需要沉氣……”
隨著傅源不斷調整站姿,漸漸地,小小的身子,好像紮根在大地一般,似乎無論上半身怎麽搖晃,隻要雙腳踩在地上,最終都會重新站的整齊……
“好!”劉老頭脫口道:“紮根大地站如鬆,你這站姿跟以前習武之人站了多年樁功一般,穩而重……雖然我不懂什麽是“立如齊”,但看你這站姿,我現在算是理解了!”
說著,起身在院子裏走了幾步,道:“你看我行走的姿態,跟你有什麽區別?”
傅源想了想,道:“劉爺爺您走的很輕,似乎隨時都要飄起來一樣,但又感覺很沉穩……”
劉老頭笑了,道:“大部分異人,都講究一個“形沉氣輕”,你這形沉氣沉,跟我們已經不是一個路子了。”
傅源納悶道:“我應該沒做錯吧?”
劉老頭也拿不定主意,思索著,道:“我也不知道對錯,你自己看著辦吧,不過……能腳踏實地,應該錯不到哪去。”
“那就這樣!”
傅源一錘定音,保持著姿態,在院子裏慢悠悠的走著,時時刻刻調整著自己的姿態。
不得不說,儀態這東西對人的感官影響太大了。
沒有儀態,兩百斤的胖子隻能是油膩,有了儀態,再多一百斤也是帥哥!
曲禮曰:毋不敬,嚴若思,安定辭,安民哉。
形象不能吊兒郎當的,要恭敬,表情要嚴肅,說話要有條理,抑揚頓挫,節奏分明。
心定則其言安穩而舒暢,容態恭嚴而語辭安定。
這就是儀態,君子的形象!
所謂“修身”,就是從這些行走坐臥的小細節方麵,修正自己的儀態動作。
儀態正了,心才能正!
一方麵,說的是年輕人更願意去思考未來,而老年人比較喜歡迴憶過往。
但也可以解釋成年輕人喜歡新潮的東西,老年人喜歡古老的東西……前世網上老說什麽人到了一定年紀後“血脈覺醒”,開始喜歡古風,戲曲之類的。
何嚐不是人一老,心就容易靜下來,心一靜,那些浮躁的東西也就不甚入耳了。
傅源表麵隻是個六歲的孩子,但心理年齡卻足夠讓心靜下來。
所以他能夠靜下心去讀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
可惜,有些事不是有心就能做到的……很多古文他讀不懂。
一句話中每個字都認識,但句子的意思卻理解不了,歸根結度,是字的意思不理解。
或者說,傅源對每個字的意思理解完全對應不上古文。
又是前世閱曆阻礙的一天!
那就從識字開始,重新學習。
……
這一天吃飯時,傅源對爺爺道:“爺爺,我想買本書。”
傅國進樂了,道:“行,正好爺爺明天發工資,你要什麽書,爺爺去給你買。”
傅源琢磨著,道:“我想要一本《說文解字》,就是用來識字的書。”
傅國進愣了一下:“你不是有一本《新華字典》嗎?”
傅源正想著要怎麽解釋,奶奶就在一旁道:“問那麽多幹嘛,二小想識字是好事,你不買,我買。”
傅國進苦笑道:“行行行,明天我去鎮子上的新華書店看看。”
傅源咧嘴一笑:“謝謝爺爺,謝謝奶奶。”
“乖……”
……
傅源很清楚,民國時期,西學湧入,正統儒學大受衝擊,特別是特殊時期的“批林批孔”,更是把儒學正統打入了深淵,徹底斷了傳承。
別看後世一堆什麽國學大師,卻沒有一個接受過儒學的正統教育,最多就是對古文深入理解罷了。
理解是一迴事,身體力行是另一迴事。
傅源現在連理解都做不到,更別提身體力行了,所以想要學儒,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訓詁”!
把每一個方塊字,理解它在不同時代的不同含義,以及不同時代的流變。
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根本就無法解讀古代經典,更別提去身體力行了。
所以傅源迫切需要一本《說文解字》,哪怕他心裏清楚,這書不便宜。
事實上,價格還是出乎了傅源的預料。
第二天下午,爺爺傅國進拎迴來了一套書,臨進門前,才掩去了麵上的心疼之色。
全套四冊,每冊標價四十七塊八,總計近兩百。
這個價格,讓傅源再無法開口索要其他書,隻能抱著爺爺的大腿,用愉快的笑容去撫慰爺爺的心疼。
“謝謝爺爺,爺爺你真好……”
傅國進心裏的那點心疼頓時煙消雲散,笑的滿臉褶子:“沒事,爺爺有錢!”
……
“以後要什麽書,跟我說就行,你爺爺那點錢,能買幾本?還要給你留學費呢。”
劉老頭將一捆書“砸”在傅源麵前,表情不以為然的道:“再說,這個小鎮,能買什麽書?”
“《禮記》?”
傅源看著書麵,張大嘴巴:“劉爺爺,您這……”
劉老頭淡定的道:“我托人買的,其他的我也安排人去收集了,放心,不要你的錢,我就想看看,你能走到哪一步,是不是真的能養出這個浩然正氣。”
傅源撫摸著麵前的這套《禮記》,拒絕的話怎麽都說不出口,小臉滿是糾結。
劉老頭哼了一聲,道:“你既然有養浩然之氣的豪氣,又幹嘛做這幅扭捏之態?跟我說說,你打算從哪開始?”
傅源深吸一口氣,正色道:“那就謝謝劉爺爺了。”
說著,一邊拆開《禮記》,一邊道:“儒家的處事,無非“正心誠意”的去做每件事,要正心,先正身……劉爺爺您的這套《禮記》來的正是時候呢!”
“正身……正心……”劉老頭思索著,道:“說的有點道理,那如何正身?”
傅源翻開《禮記》中的《曲禮》,一邊看,一邊道:“當然是“禮”啊,用“禮”來束縛自己的身,進而束縛自己的心。”
劉老頭搖頭,道:“束縛……這個詞不太好,道家都講究拋開束縛,你這反而給自己增添束縛,心又怎麽能清淨?心不清淨,就更難感知炁了。”
傅源嘿嘿一笑,道:“為什麽有了束縛心就不得清淨?難道不是心不清淨,才感覺到束縛的嗎?
心清不清淨,沒有一個標準,但是通過“禮”卻能判斷……當覺得禮儀太繁瑣時,正是心不清淨之時,正是修心之時!
所謂“克己修身”,不正是為了修心嗎?”
劉老頭不說話了,而是皺著眉沉思著。
傅源也不再開口,認真的看著麵前的書,一邊看,一邊對照一旁的《說文解字》。
安靜的院子裏隻有時不時的翻書聲。
好一會後,劉老頭才迴過神,看傅源坐在那裏扭來扭去,不禁問道:“怎麽了?”
傅源指著書,道:“不太懂《曲禮》中“若夫坐如屍,立如齊”的意思……坐如屍,是怎麽個坐法?”
劉老頭啞然,失笑道:“這還不簡單,像屍體一樣板板正正不就好了?”
傅源搖頭,思索著道:“這樣硬邦邦的坐著,不僅別扭,而且很累,《說文解字》中,屍,陳也,象臥之形……“屍體”的意思是後來才衍生出來的。”
劉老頭張張嘴,無語道:“那你覺得呢?”
傅源苦惱道:“象臥之形……我沒見過大象臥著,劉爺爺您見過嗎?”
劉老頭搖頭,他也沒見過。
“隻能靠猜了……大象臥著,後背,脖子,腦袋,還有長鼻子,應該是一條平滑的線吧?”
傅源抬手按住自己的後脖頸,想了想,道:“後腦,頸椎,脊柱,在一條直線上……嗯,這樣身體端正了,此外,身體再鬆弛一些……”
不斷調整,最後傅源“咦”了一聲,道:“這樣坐,唿吸好像輕快了一些。”
劉老頭也跟著試了試,道:“確實,炁的運行微微流暢了一些……看來儒家的禮,還真有點東西。那“立如齊”呢?站的整齊?”
傅源搖頭起身,為了保持身體的端正,所以動作慢吞吞的,道:“齊,禾麥吐穗上平也,徐鍇曰:生而齊者莫若禾麥,二,地也。兩傍在低處也。
所以重點在“齊”字下麵的“二”,這裏需要沉氣……”
隨著傅源不斷調整站姿,漸漸地,小小的身子,好像紮根在大地一般,似乎無論上半身怎麽搖晃,隻要雙腳踩在地上,最終都會重新站的整齊……
“好!”劉老頭脫口道:“紮根大地站如鬆,你這站姿跟以前習武之人站了多年樁功一般,穩而重……雖然我不懂什麽是“立如齊”,但看你這站姿,我現在算是理解了!”
說著,起身在院子裏走了幾步,道:“你看我行走的姿態,跟你有什麽區別?”
傅源想了想,道:“劉爺爺您走的很輕,似乎隨時都要飄起來一樣,但又感覺很沉穩……”
劉老頭笑了,道:“大部分異人,都講究一個“形沉氣輕”,你這形沉氣沉,跟我們已經不是一個路子了。”
傅源納悶道:“我應該沒做錯吧?”
劉老頭也拿不定主意,思索著,道:“我也不知道對錯,你自己看著辦吧,不過……能腳踏實地,應該錯不到哪去。”
“那就這樣!”
傅源一錘定音,保持著姿態,在院子裏慢悠悠的走著,時時刻刻調整著自己的姿態。
不得不說,儀態這東西對人的感官影響太大了。
沒有儀態,兩百斤的胖子隻能是油膩,有了儀態,再多一百斤也是帥哥!
曲禮曰:毋不敬,嚴若思,安定辭,安民哉。
形象不能吊兒郎當的,要恭敬,表情要嚴肅,說話要有條理,抑揚頓挫,節奏分明。
心定則其言安穩而舒暢,容態恭嚴而語辭安定。
這就是儀態,君子的形象!
所謂“修身”,就是從這些行走坐臥的小細節方麵,修正自己的儀態動作。
儀態正了,心才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