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下大勢
修什麽仙?我忙著養爹呢! 作者:十二月的小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這話,蕭清遠隻覺得腦子裏轟的一聲,猛的就站了起來。
蕭亦山更是目瞪口呆。
“惠妃懷了龍種?”蕭清遠渾身顫抖,額頭浸出一層冷汗。
張允笑道:“沒錯,還是個皇子呢?”
聽完,蕭清遠發著呆,像是一時間接受不了這樣的結果,良久後,蕭亦山才控製他問道:“公公,才兩個月,怎能斷定是皇子?”
“自然是皇帝讓玄尊幫著演算的,錯不了的。”
張允搖晃了一下身子,蕭清遠連忙上前,又將他扶住。
“公公,惠妃懷了龍種,為何滿朝上下都無人知曉?連我這做哥哥的......”
“那是因為惠妃胎象不穩,皇上想讓娘娘清閑一些,等胎兒穩定了再說,至於別的想法,就不是我一奴才能知道的了。”
蕭亦山聽完,不由便想到:
“如果發生過這種事情,姑姑就算再清心寡欲,恐怕也會受不了......她一定會報複的。”
繞了一圈,蕭亦山才發現,壓勝竟真有可能是姑姑所為。
“這樣的話,就都能解釋了,隻有這種奪子之恨,才會讓人不顧一切。”
壓勝就是姑姑做的,她要殺了害死她骨肉的人,哪怕那個人背後站著的是六族,是首輔,哪怕她是當今皇後,哪怕會背負滅門之罪,也一定要殺。
但蕭亦山此刻心裏感到的卻不是害怕和惶恐,而是一股憤怒。
“殺得好!該殺!可惜失敗了。”一想到自己那未出世的堂弟,蕭亦山便是一陣咬牙切齒。
“但這可能也並非所有的真相,皇帝為什麽不允許任何人調查此事?他會不會......”
這時,意識已經開始模糊的張允,看著蕭清遠,說道:
“仲謀,看你的樣子,像是差不多都猜到了,嗬嗬,以前覺得你蠢笨怯懦,可今日你鬥膽溜進皇宮,先是去找了容夫人,接著又來找咱家,是有膽色,也有心機的,咱家走眼了,早知就幫你要個更大的官,咳咳咳!”
張允忽然咳嗽起來,他用手捂著嘴,片刻,掌中出現一片漆黑血跡,以及幾條蠕動的蛆蟲。
蕭清遠毫不在意,連忙幫張允清理了一下。
老爹雖然一身的毛病,卻也著實不拘小節,蕭亦山看得出,張允是很喜歡這個幹兒子的。
張允抓著蕭清遠的胳膊,說道:“我已活不了多久,就再告訴你一些重要的事情。”
蕭亦山打起精神,老爹也是全神貫注。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話說......”
蕭亦山本以為老太監是要告訴他什麽天大機密,結果他一張嘴,竟然從前朝開始講起。
老爹沒辦法,也隻能守在邊上聽著,不時還給張允端茶遞水,整整一個時辰,張允從前朝覆滅一直講到了太祖登基。
說完了,隨即又看向蕭清遠:“仲謀,你可聽明白了?”
蕭清遠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蕭亦山卻已經領悟。
在老太監說書一般的講述裏,最重要的其實就兩個字:六族。
太祖皇帝當年爭奪天下時,正是因為得到六族幫助,才建立了如今的大鄴王朝。
但六族與功勳武將不同,其勢力之龐大,並非一句狡兔死走狗烹便能化解,時至今日,雖然六族勢力已經削弱過半,卻仍舊把持著當今朝局。
開國六百多年,二十多位皇帝,僅有兩位皇帝的皇後不是六族出身。
當今首輔張煜,雖無六族血緣,卻是六族豢養出的一頭猛虎,其謀略與權術世所罕見,多年來一直把控朝政,六族隱有再興之勢。
蕭亦山控製著老爹,對張允低聲道:“幹爹,您是說,皇帝有剪滅六族之誌?”
張允凝視著蕭清遠,仿佛凝固了一般,許久後才說道:
“走眼了,走眼了......”
他突然感覺,自己這傻乎乎的幹兒子,今日像是變了一個人。
“仲謀,你快,快,快去找他,能救你們蕭家的,隻有他了,咳咳......”
說著,張允又連連咳嗽了起來。
蕭清遠忙問道:“他?是何人?”
看著老太監那樣子,蕭亦山真怕他一口氣喘不上來,就此嗝屁。
好在張允最後還是把話說完了:
“皇帝的老師,儒家四品,蘇遠道,蘇泰嶽......你去幫我轉告他一句話,就說......你,蕭仲謀,就是他想找的那個人。”
走出司禮監,蕭清遠便離開皇宮,準備前往太尉府。
蕭亦山此刻心中滿是狐疑。
蘇遠道,字泰嶽,不僅曾是本朝首輔,更是當年的輔政大臣。
不過在蕭亦山的記憶裏,這位儒道高人心境超然,並不喜好權勢,不然也不會在十年前忽然退隱朝堂,掛著太尉的空銜在家養老。
“張允和這位蘇太尉之間,到底有什麽牽連?為何一句話就能讓這位十年不理朝政的老臣出手救蕭家?”
本要一同前往太尉府,然而這時,蕭亦山卻感覺神識一陣搖晃。
片刻之間,他便迴到了自己的身體。
“怎麽忽然迴來了?感同身受有時間限製?”
正想著,蕭亦山忽然聽到一群人的笑聲由遠及近。
“看來這被動技能是有預警機製的,隻要旁人靠近肉身,感同身受就會中斷。”
這時,那一行十餘人靠近,聲音也逐漸清晰。
此刻已是黃昏,斜陽下,一名身穿紫紅衣袍的男子漫步於江邊,一行人跟在他身後,紛紛道:
“楊公,此次您蕩滅倭賊,可是為我大鄴立下了不世之功啊。”
“楊公之功績,堪比武穆,史官必定大書特書。”
“要我說,以楊公之文武雙全,未嚐不能輔助皇上,平治天下啊。”
為首之人聽聞此言,麵色略微一變,身後其他人頓時啞口不語。
方才說出此話的中年男子卻是一臉不以為然,繼續說道:
“怎麽?這有什麽不敢說的,你們是怕張煜張首輔怪罪?”
當蕭亦山看到那為首之人時,心中不由得一震:“竟然是撫南總督楊賀,楊子清。”
那為首之人年約四十,身材高大,麵容神俊,行走間,不但步伐穩重,更是透出一股儒雅氣質。
“儒道五品,武道四品,當世第一儒將,出海對倭賊萬裏追殺,誅滅南海倭亂,堪稱當今蓋世英雄。”
蕭亦山更是目瞪口呆。
“惠妃懷了龍種?”蕭清遠渾身顫抖,額頭浸出一層冷汗。
張允笑道:“沒錯,還是個皇子呢?”
聽完,蕭清遠發著呆,像是一時間接受不了這樣的結果,良久後,蕭亦山才控製他問道:“公公,才兩個月,怎能斷定是皇子?”
“自然是皇帝讓玄尊幫著演算的,錯不了的。”
張允搖晃了一下身子,蕭清遠連忙上前,又將他扶住。
“公公,惠妃懷了龍種,為何滿朝上下都無人知曉?連我這做哥哥的......”
“那是因為惠妃胎象不穩,皇上想讓娘娘清閑一些,等胎兒穩定了再說,至於別的想法,就不是我一奴才能知道的了。”
蕭亦山聽完,不由便想到:
“如果發生過這種事情,姑姑就算再清心寡欲,恐怕也會受不了......她一定會報複的。”
繞了一圈,蕭亦山才發現,壓勝竟真有可能是姑姑所為。
“這樣的話,就都能解釋了,隻有這種奪子之恨,才會讓人不顧一切。”
壓勝就是姑姑做的,她要殺了害死她骨肉的人,哪怕那個人背後站著的是六族,是首輔,哪怕她是當今皇後,哪怕會背負滅門之罪,也一定要殺。
但蕭亦山此刻心裏感到的卻不是害怕和惶恐,而是一股憤怒。
“殺得好!該殺!可惜失敗了。”一想到自己那未出世的堂弟,蕭亦山便是一陣咬牙切齒。
“但這可能也並非所有的真相,皇帝為什麽不允許任何人調查此事?他會不會......”
這時,意識已經開始模糊的張允,看著蕭清遠,說道:
“仲謀,看你的樣子,像是差不多都猜到了,嗬嗬,以前覺得你蠢笨怯懦,可今日你鬥膽溜進皇宮,先是去找了容夫人,接著又來找咱家,是有膽色,也有心機的,咱家走眼了,早知就幫你要個更大的官,咳咳咳!”
張允忽然咳嗽起來,他用手捂著嘴,片刻,掌中出現一片漆黑血跡,以及幾條蠕動的蛆蟲。
蕭清遠毫不在意,連忙幫張允清理了一下。
老爹雖然一身的毛病,卻也著實不拘小節,蕭亦山看得出,張允是很喜歡這個幹兒子的。
張允抓著蕭清遠的胳膊,說道:“我已活不了多久,就再告訴你一些重要的事情。”
蕭亦山打起精神,老爹也是全神貫注。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話說......”
蕭亦山本以為老太監是要告訴他什麽天大機密,結果他一張嘴,竟然從前朝開始講起。
老爹沒辦法,也隻能守在邊上聽著,不時還給張允端茶遞水,整整一個時辰,張允從前朝覆滅一直講到了太祖登基。
說完了,隨即又看向蕭清遠:“仲謀,你可聽明白了?”
蕭清遠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蕭亦山卻已經領悟。
在老太監說書一般的講述裏,最重要的其實就兩個字:六族。
太祖皇帝當年爭奪天下時,正是因為得到六族幫助,才建立了如今的大鄴王朝。
但六族與功勳武將不同,其勢力之龐大,並非一句狡兔死走狗烹便能化解,時至今日,雖然六族勢力已經削弱過半,卻仍舊把持著當今朝局。
開國六百多年,二十多位皇帝,僅有兩位皇帝的皇後不是六族出身。
當今首輔張煜,雖無六族血緣,卻是六族豢養出的一頭猛虎,其謀略與權術世所罕見,多年來一直把控朝政,六族隱有再興之勢。
蕭亦山控製著老爹,對張允低聲道:“幹爹,您是說,皇帝有剪滅六族之誌?”
張允凝視著蕭清遠,仿佛凝固了一般,許久後才說道:
“走眼了,走眼了......”
他突然感覺,自己這傻乎乎的幹兒子,今日像是變了一個人。
“仲謀,你快,快,快去找他,能救你們蕭家的,隻有他了,咳咳......”
說著,張允又連連咳嗽了起來。
蕭清遠忙問道:“他?是何人?”
看著老太監那樣子,蕭亦山真怕他一口氣喘不上來,就此嗝屁。
好在張允最後還是把話說完了:
“皇帝的老師,儒家四品,蘇遠道,蘇泰嶽......你去幫我轉告他一句話,就說......你,蕭仲謀,就是他想找的那個人。”
走出司禮監,蕭清遠便離開皇宮,準備前往太尉府。
蕭亦山此刻心中滿是狐疑。
蘇遠道,字泰嶽,不僅曾是本朝首輔,更是當年的輔政大臣。
不過在蕭亦山的記憶裏,這位儒道高人心境超然,並不喜好權勢,不然也不會在十年前忽然退隱朝堂,掛著太尉的空銜在家養老。
“張允和這位蘇太尉之間,到底有什麽牽連?為何一句話就能讓這位十年不理朝政的老臣出手救蕭家?”
本要一同前往太尉府,然而這時,蕭亦山卻感覺神識一陣搖晃。
片刻之間,他便迴到了自己的身體。
“怎麽忽然迴來了?感同身受有時間限製?”
正想著,蕭亦山忽然聽到一群人的笑聲由遠及近。
“看來這被動技能是有預警機製的,隻要旁人靠近肉身,感同身受就會中斷。”
這時,那一行十餘人靠近,聲音也逐漸清晰。
此刻已是黃昏,斜陽下,一名身穿紫紅衣袍的男子漫步於江邊,一行人跟在他身後,紛紛道:
“楊公,此次您蕩滅倭賊,可是為我大鄴立下了不世之功啊。”
“楊公之功績,堪比武穆,史官必定大書特書。”
“要我說,以楊公之文武雙全,未嚐不能輔助皇上,平治天下啊。”
為首之人聽聞此言,麵色略微一變,身後其他人頓時啞口不語。
方才說出此話的中年男子卻是一臉不以為然,繼續說道:
“怎麽?這有什麽不敢說的,你們是怕張煜張首輔怪罪?”
當蕭亦山看到那為首之人時,心中不由得一震:“竟然是撫南總督楊賀,楊子清。”
那為首之人年約四十,身材高大,麵容神俊,行走間,不但步伐穩重,更是透出一股儒雅氣質。
“儒道五品,武道四品,當世第一儒將,出海對倭賊萬裏追殺,誅滅南海倭亂,堪稱當今蓋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