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家會
修什麽仙?我忙著養爹呢! 作者:十二月的小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家人吃完飯,母親、二娘左右扶著大嫂,在院子裏走動。
家裏的男人則全都來到老爹書房。
阿滿端來炭火,按照蕭亦山吩咐,在上麵煮了酒,架子邊上還擺了些蠶豆橘子。
這是蕭家曆來的家會,從爺爺的爺爺起就已經開始了。
每個月初一十五各一次,家裏的男丁都要聚在一起,商量各種事情。
此刻,老爹坐在書桌後麵,閉著眼,正享受著蕭亦山的揉捏。
“伯善,你考中進士之後,在聖文學宮待了一整年,你的那位歐陽老師,到底準備何時讓你做官?”
“老師說,年後帝京便會出現空缺,讓我再等等,如若不然,便隻能被下派到州府。”大哥說道。
聖文學宮與天法道觀類似,是儒道在大鄴王朝的最高學府,有一定特殊性。
隻有考中功名的人,才能夠進入聖文學宮,進去之後再出來,便相當於多了一層資曆,並且能結交儒道人脈。
哪怕像大哥這般隻讀書,不修儒道的人,進去沒幾個月,也步入儒道十品。
每年,聖文學宮都能推薦一些門人留在帝京做官,這對很多讀書人而言,吸引力更大。
老爹暗自想了想,說道:“其實,如果能將你派到金陵的話,也不錯,畢竟是在我們蕭家的地方,你也能多受照應,辦起事也更方便。”
蕭氏的老窩就在金陵,曾幾何時,當金陵還是前朝王都時,蕭氏也曾一時風光無兩。
在那裏,蕭氏有數不清的關係,和極大的影響力。
當然,金陵也不止是蕭家,那裏地理位置其實比帝京更好,卻也正因為這些氏族,太祖皇帝當初才並未選擇在金陵建都。
大哥說道:“要想讓蕭氏再度興旺,非帝京不可,正因金陵是我蕭氏老家,有那麽多族人守著,我去與不去都差不多,想更進一步,我便必須留在帝京。”
難怪都說大哥是蕭家未來的希望,果然不假。
“說得也是。”老爹說完,迴頭看向蕭亦山,“亦山,你今日交給我的那些草圖我看過了。”
蕭亦山心想:您真確定自己看得明白?
老爹抹著胡須說道:“構思巧妙,布局合理,西集鎮若按此改造,勢必南北通達,來往便利。”
蕭亦山一聽,便知道這樣的判斷並非出自老爹,而是他請了某些專業人士進行參謀。
“爹,那便是說,我的設計可行?”
“可行是可行,但......你畫的那什麽地下排水排汙係統,到底是何意?”老爹問道。
這時,三弟蕭亦航抬起頭來,眼神古怪的看向蕭亦山,但他的眼中明顯不是疑惑,更多的是驚訝。
蕭亦山解釋道:“其實就是水渠,隻不過我設計得要更大一些,而且還是在地下,
但凡人口密集的地方,每日用水排水量大,汙穢雜流眾多,如果按照過去的老辦法,便如帝京一般,每月都要耗費大量人力去疏通。
但如果按照我的辦法修建地下排水,雖然會讓工程量加大,但後期所減少的人力,卻是數十上百倍,
最重要的是,有了地下水道,街上的汙穢便有地方傾倒,即便出現淤堵,也隻需要幾個人下去,很快便能疏通。”
老爹聽完顯然還是拿不定主意。
大哥卻微微點頭:“嗯,聽上去這辦法不錯。”
“甚好。”
三弟突如其來的補了這麽一句。
“你們都覺得可行?”老爹看向自己的三個兒子。
蕭亦山又道:“爹,西集鎮的重修看似簡單,可於您於蕭氏,卻是在皇帝和滿朝文武麵前一次難得的表現機會,
此次重修,我們除了要保證西集鎮煥然一新,還要讓它能夠長久屹立,甚至成為其他七座集鎮的典範,
所以,不單單是外表,我們還要在西集鎮內部,包括日後的治理上大做文章,
如此方可顯示您的良苦用心,皇帝才會更加滿意。”
“好!”
老爹忽然站了起來,臉上一陣興奮。
這麽多年來,蕭清遠在朝廷一直小心翼翼,哪怕妹妹入了宮,得到皇帝喜愛,他也不敢翹起尾巴。
而眼下,正如蕭亦山所說,是他真正做事的一次機會,怎麽能夠錯失這大好良機?
“伯安,為父真是沒想到,你居然有如此才幹,既然陛下讓我全權掌管西集鎮重修事宜,那為父便來一迴用人唯親,讓你當這個監造官,
不過嘛,名義上這個職務還是得給黃師爺的,但為父已與他說好,你有什麽事情隻管跟去說,他一定會照辦。”
蕭亦山笑道:“多謝爹。”
“嗯,對了,上次那件案子,我已經呈秉上去,陛下念及我要修建西集鎮,所以,並未給我指定破案時間。”老爹說道。
“我估計,陛下或許也清楚,耿大人被殺,重點不在咱們曲曜縣。”蕭亦山說道。
“沒錯,不過連著死了三個朝廷官差,兇手又似乎有軍武背景,陛下自然會極為重視,
陛下今日已經下令所有帝京軍武自查缺失人員,東廠也派了很多人去督查,
好些個武將害怕被順道查出他們吃空額,眼下正忙得不可開交,
東廠那些太監,這迴估計又有不少銀子能賺囉。”
蕭亦山說道:“眼下,能夠破案的話,必定也是大功一件。”
老爹卻歎了口氣:“我們曲曜縣想破這種案子實在太難,衙門裏就一個徐捕頭能堪重用,為父倒是想領這份功勞,可惜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蕭亦山卻道:“爹,孩兒可向您推薦一人,得到此人幫助,您必定如虎添翼。”
也不知道為何,聽蕭亦山此刻說話,蕭清遠總是會出現一種自己是個大人物的感覺。
如虎添翼?
這話可真是中聽。
蕭清遠立刻便道:“說來聽聽,是何人?”
“京巡衙門總領,陸堅,陸仁秋。”
蕭亦山說完,大哥立刻說道:“陸先生?二弟,你是不是搞錯了?陸先生那等大才,怎麽可能來我們曲曜縣衙門?”
老爹也說道:“陸仁秋我知道,他京巡衙門幹得好好的,怎麽可能跑到我們這邊來,而且說起來,京巡衙門隸屬刑部,而刑部是張首輔與六族說了算,跟我們可不是一路人。”
蕭亦山笑了笑:“爹,過了今晚,陸堅可就不再是刑部的人了......”
蕭亦山將今日之事說出,聽得老爹與大哥一陣驚訝。
“什麽,你跟袁氏嫡子之一的袁鵬鬧成了那樣?”
老爹驚訝得站了起來,但他顯然沒有發現蕭亦山話語裏的重點。
“二弟,你說什麽?”
還是大哥腦子靈敏,他不禁走到蕭亦山麵前,抓著他的手臂,愕然道:
“你,你覺醒了劍道?這,這是真的嗎?”
老爹後知後覺,頓時一拍桌案,大喜過望。
“對啊!亦山,你,你何時覺醒了此等道行?”
蕭亦山道:“就在老爹你入宮找張允的那日,我也不知怎麽迴事,突然便劍氣入體......”
蕭亦山沒有將自己的係統說出,他倒不是信不過自己的老爹和親兄弟,而是怕老爹聽完自己上他的身,以後兩個人見麵都會不好意思。
家裏的男人則全都來到老爹書房。
阿滿端來炭火,按照蕭亦山吩咐,在上麵煮了酒,架子邊上還擺了些蠶豆橘子。
這是蕭家曆來的家會,從爺爺的爺爺起就已經開始了。
每個月初一十五各一次,家裏的男丁都要聚在一起,商量各種事情。
此刻,老爹坐在書桌後麵,閉著眼,正享受著蕭亦山的揉捏。
“伯善,你考中進士之後,在聖文學宮待了一整年,你的那位歐陽老師,到底準備何時讓你做官?”
“老師說,年後帝京便會出現空缺,讓我再等等,如若不然,便隻能被下派到州府。”大哥說道。
聖文學宮與天法道觀類似,是儒道在大鄴王朝的最高學府,有一定特殊性。
隻有考中功名的人,才能夠進入聖文學宮,進去之後再出來,便相當於多了一層資曆,並且能結交儒道人脈。
哪怕像大哥這般隻讀書,不修儒道的人,進去沒幾個月,也步入儒道十品。
每年,聖文學宮都能推薦一些門人留在帝京做官,這對很多讀書人而言,吸引力更大。
老爹暗自想了想,說道:“其實,如果能將你派到金陵的話,也不錯,畢竟是在我們蕭家的地方,你也能多受照應,辦起事也更方便。”
蕭氏的老窩就在金陵,曾幾何時,當金陵還是前朝王都時,蕭氏也曾一時風光無兩。
在那裏,蕭氏有數不清的關係,和極大的影響力。
當然,金陵也不止是蕭家,那裏地理位置其實比帝京更好,卻也正因為這些氏族,太祖皇帝當初才並未選擇在金陵建都。
大哥說道:“要想讓蕭氏再度興旺,非帝京不可,正因金陵是我蕭氏老家,有那麽多族人守著,我去與不去都差不多,想更進一步,我便必須留在帝京。”
難怪都說大哥是蕭家未來的希望,果然不假。
“說得也是。”老爹說完,迴頭看向蕭亦山,“亦山,你今日交給我的那些草圖我看過了。”
蕭亦山心想:您真確定自己看得明白?
老爹抹著胡須說道:“構思巧妙,布局合理,西集鎮若按此改造,勢必南北通達,來往便利。”
蕭亦山一聽,便知道這樣的判斷並非出自老爹,而是他請了某些專業人士進行參謀。
“爹,那便是說,我的設計可行?”
“可行是可行,但......你畫的那什麽地下排水排汙係統,到底是何意?”老爹問道。
這時,三弟蕭亦航抬起頭來,眼神古怪的看向蕭亦山,但他的眼中明顯不是疑惑,更多的是驚訝。
蕭亦山解釋道:“其實就是水渠,隻不過我設計得要更大一些,而且還是在地下,
但凡人口密集的地方,每日用水排水量大,汙穢雜流眾多,如果按照過去的老辦法,便如帝京一般,每月都要耗費大量人力去疏通。
但如果按照我的辦法修建地下排水,雖然會讓工程量加大,但後期所減少的人力,卻是數十上百倍,
最重要的是,有了地下水道,街上的汙穢便有地方傾倒,即便出現淤堵,也隻需要幾個人下去,很快便能疏通。”
老爹聽完顯然還是拿不定主意。
大哥卻微微點頭:“嗯,聽上去這辦法不錯。”
“甚好。”
三弟突如其來的補了這麽一句。
“你們都覺得可行?”老爹看向自己的三個兒子。
蕭亦山又道:“爹,西集鎮的重修看似簡單,可於您於蕭氏,卻是在皇帝和滿朝文武麵前一次難得的表現機會,
此次重修,我們除了要保證西集鎮煥然一新,還要讓它能夠長久屹立,甚至成為其他七座集鎮的典範,
所以,不單單是外表,我們還要在西集鎮內部,包括日後的治理上大做文章,
如此方可顯示您的良苦用心,皇帝才會更加滿意。”
“好!”
老爹忽然站了起來,臉上一陣興奮。
這麽多年來,蕭清遠在朝廷一直小心翼翼,哪怕妹妹入了宮,得到皇帝喜愛,他也不敢翹起尾巴。
而眼下,正如蕭亦山所說,是他真正做事的一次機會,怎麽能夠錯失這大好良機?
“伯安,為父真是沒想到,你居然有如此才幹,既然陛下讓我全權掌管西集鎮重修事宜,那為父便來一迴用人唯親,讓你當這個監造官,
不過嘛,名義上這個職務還是得給黃師爺的,但為父已與他說好,你有什麽事情隻管跟去說,他一定會照辦。”
蕭亦山笑道:“多謝爹。”
“嗯,對了,上次那件案子,我已經呈秉上去,陛下念及我要修建西集鎮,所以,並未給我指定破案時間。”老爹說道。
“我估計,陛下或許也清楚,耿大人被殺,重點不在咱們曲曜縣。”蕭亦山說道。
“沒錯,不過連著死了三個朝廷官差,兇手又似乎有軍武背景,陛下自然會極為重視,
陛下今日已經下令所有帝京軍武自查缺失人員,東廠也派了很多人去督查,
好些個武將害怕被順道查出他們吃空額,眼下正忙得不可開交,
東廠那些太監,這迴估計又有不少銀子能賺囉。”
蕭亦山說道:“眼下,能夠破案的話,必定也是大功一件。”
老爹卻歎了口氣:“我們曲曜縣想破這種案子實在太難,衙門裏就一個徐捕頭能堪重用,為父倒是想領這份功勞,可惜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蕭亦山卻道:“爹,孩兒可向您推薦一人,得到此人幫助,您必定如虎添翼。”
也不知道為何,聽蕭亦山此刻說話,蕭清遠總是會出現一種自己是個大人物的感覺。
如虎添翼?
這話可真是中聽。
蕭清遠立刻便道:“說來聽聽,是何人?”
“京巡衙門總領,陸堅,陸仁秋。”
蕭亦山說完,大哥立刻說道:“陸先生?二弟,你是不是搞錯了?陸先生那等大才,怎麽可能來我們曲曜縣衙門?”
老爹也說道:“陸仁秋我知道,他京巡衙門幹得好好的,怎麽可能跑到我們這邊來,而且說起來,京巡衙門隸屬刑部,而刑部是張首輔與六族說了算,跟我們可不是一路人。”
蕭亦山笑了笑:“爹,過了今晚,陸堅可就不再是刑部的人了......”
蕭亦山將今日之事說出,聽得老爹與大哥一陣驚訝。
“什麽,你跟袁氏嫡子之一的袁鵬鬧成了那樣?”
老爹驚訝得站了起來,但他顯然沒有發現蕭亦山話語裏的重點。
“二弟,你說什麽?”
還是大哥腦子靈敏,他不禁走到蕭亦山麵前,抓著他的手臂,愕然道:
“你,你覺醒了劍道?這,這是真的嗎?”
老爹後知後覺,頓時一拍桌案,大喜過望。
“對啊!亦山,你,你何時覺醒了此等道行?”
蕭亦山道:“就在老爹你入宮找張允的那日,我也不知怎麽迴事,突然便劍氣入體......”
蕭亦山沒有將自己的係統說出,他倒不是信不過自己的老爹和親兄弟,而是怕老爹聽完自己上他的身,以後兩個人見麵都會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