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一個忠誠的吏部侍郎
大慶:皇子的截胡人生 作者:自然之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時之間,慶國三皇子李承淵成了京都眾目睽睽的對象,人們紛紛湧向醉仙居與妙音坊,隻為了窺見他的一鱗半爪。
可惜的是,找了半月有餘,李承淵連個影子都沒出現。
那些人不死心,還想找司理理打聽李承淵的下落,殊不知,司理理也已經謝絕一切賓客。
於是,李承淵的去向成為一個無人能解的謎團,但他在京都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絲毫未損。
畢竟他可是皇子,神秘一些也在情理之中。
這反而使他在文人雅士間的聲望更上一層。
甚至有人說,慶國的太子為何不是李承淵?......
“殿下為什麽不是太子?這話是誰說的?真是膽大包天!”
禮郡王府後院書房裏,老黃正匯報街談巷議的傳言,桑文一聽就驚唿起來。
書桌後的李承淵正在埋頭苦練書法。
聽到這句話後,他的神情依舊淡然如初,並未抬頭,隻是隨口應道:“在京都,除了父皇以外,誰能有這樣的膽量議論皇位傳承之事?”由於老黃修為高強,能確保周圍沒有陛下安排的暗探,所以李承淵說話無所顧忌。
“是父皇讓人這麽說的?”桑文吐了吐舌頭,噤若寒蟬。
“這又是為何呢?”一邊忙於謄寫的青鳥疑惑地問道。
她和桑文一樣都是李承淵身邊的貼身侍女,主要負責照拂他的日常生活起居。
“還能是什麽原因?無非是想把我推入奪嫡之爭中。”話罷,李承淵寫完最後一字,反複核對一遍無誤之後才放下毛筆,伸展四肢。
“讓我成為磨刀石罷了。”
隨後,桑文急忙接過墨跡未幹的紙張,小心翼翼吹幹,再由青鳥將字跡認真抄錄一份妥善保存。
李承淵起身來到窗邊,盤腿坐下。
如今深秋已至,天氣漸涼。
“老黃,最近府上有不少人登門拜訪吧?”李承淵一麵飲茶一麵詢問道。
“非常多!每天都有數不清的文人學子前來,都被我擋住了。
您得拿定主意,如此下去終非長久之計啊!”劍九黃迴應說。
“確實是該做決定了!”
李承淵也深感困擾。
他終於明白當年李承澤的無奈了——在封建時代,皇帝即神隻一般的存在。
你想逃都無法脫身!
原本李承淵想再低調一段時間,本以為一闋詞作、一個未經炒作的新字體不至於掀起太大波瀾。
可他忽略了宣傳的力量——有時候傳播的重要性遠勝作品本身。
事實上,他知道得很,不管作品如何,隻要有足夠的宣傳手段,即使平凡之作也能包裝得金碧輝煌。
更何況李承淵的詞書俱佳?
隻要慶帝稍稍扶持一下,李承淵便立刻震動全京都!普通人名滿京都是幸事一樁,可對於皇子而言卻意味著被卷入無數利益糾紛。
李承淵已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需要迅速做出決定。
一種可能是破釜沉舟、自毀名聲——這意味著斷絕繼承權的同時也可能觸怒皇帝,後果難以預料。
要麽他敞開大門,積極招收門生故吏,按慶帝的意思,成為太子的對手和試金石。
如此一來,他會逐步陷入和李承澤相似的局麵,一但開始,便難以迴頭,前途生死亦難預測。
除此之外,慶帝不會再給其他選擇的機會!他的才華一經顯露,想繼續安享皇子之位已成奢望,更不用說慶帝絕不會同意他當皇子的想法。
而李承淵本身也有爭奪皇位的心思,既為皇子,斷然不肯輕易拱手讓出皇位。
他之前的婉拒是因為期待範閑入京後再做決斷,不過從現狀來看,慶帝顯然不願再多給他時間,打算全麵掌控李承淵之後再對付範閑。
因此,李承淵不得不立即敞開門戶麵對困難。
但若是他太過引人注目,甚至能與太子、李承澤相抗衡,李承淵可以斷定,慶帝一定不會讓範閑進京,也不會讓他掌管內庫。
否則,一旦李承淵與範閑了解到彼此的身份,並聯手掌握監察院和內庫,慶帝還能否高枕無憂?
所以,李承淵需要設計一個既能介入局麵,又能適當降低自己鋒芒的方法,為範閑進城鋪平道路。
這顯然是個難題。
此時,李承淵端茶沉思。
許久後,他突然看向劍九黃:“老黃,我被禁足有多久了?”
“殿下,今天正好是第十五天。”
“這個時間很合適。”他轉頭對桑文道,“桑文,把我這段時間寫的材料整理好,明早我要覲見父皇。”
“好的,殿下。”
第二天,天還未亮,李承淵已經起身,桑文一直陪伴著他。
其實李承淵知道青鳥對他的心意,作為貼身侍女別無選擇外,他也堪稱完人,容貌不凡、性格溫和,加上出眾的才華和仁義品德。
青鳥想對他不動心很難。
但他尚未行動隻是因為在忙於抄書和考慮青鳥身體未恢複。
待到時過境遷,李承淵自是不會冷落了這份情誼。
李承淵醒,桑文隨即伺候他穿朝服,梳洗打扮。
那華麗的紅底蟒紋長袍使他盡顯威嚴。
早餐簡單吃了些米粥、小菜後,李承淵便帶著王府侍衛前赴皇宮。
出行通常都乘車,由劍九黃駕車。
路上,李承淵召出係統查看自己的個人信息:
【宿主:李承淵
年齡:18
身份:三皇子
體質:百毒不侵,百病不侵
修為:五品武者
武技:《青龍訣》(遊龍第三變)、龍爪手、遊龍身法、青龍拳、降龍掌、震龍刀
物品:迴元丹*5
勢力:妙音坊
隨從:劍九黃、青鳥】
與最初覺醒時相比,如今的李承淵已經頗有收獲。
最大的收獲莫過於截胡司理理的兩次經曆,首次得到兩種特殊體質,次則獲得青鳥、兩瓶丹藥和重要信息。
李承淵服下龍虎丹後的第二日,《青龍訣》順利突破至遊龍第三變,達到了五品修為。
此地武功高下不僅取決於境界,也看武技。
目前他練習了部分基礎武技——龍爪手和遊龍身法。
雖然進展較慢,李承淵並不急於一時,畢竟這種事重在修煉天賦。
至於迴元丹,雖尚未經使用,但李承淵已有分配初步計劃。
例如第一顆便是要留給吏部某人的兒子。
根據情報所載,那是關於戶部左侍郎趙文成的事跡資料,或許有大用途。
趙文成已過知天命之年,從政三十餘年。
在這漫長的歲月裏,他為朝廷忠心耿耿,贏得了官場內外的高度讚譽。
連慶帝也常常讚揚趙文成,認為其為人正直、敬業盡責,從不貪圖私利、執法公正。
正因為他的正直與剛強,趙文成既不附和太子,也不趨炎於二皇子;同樣,因為他不願阿諛奉承,他也不會成為慶帝的心腹之人。
總體而言,他屬於讓慶帝深感安心的清正朝臣。
趙文成不僅品德高尚,能力同樣突出,在二十多年的為官生涯中未曾犯下任何過錯。
因此,趙文成在官場中的形象是極為正麵的,即使不屬於孤立無援者,也絕不是一個拉幫結派的人物。
但人非聖賢,趙文成也有自己的弱點——那就是他的兒子趙雲廷。
趙文成僅有此子,三年前趙雲廷意外跌斷了腿而終生殘疾。
趙文成就這樣唯一血脈相連的孩子疼愛至極。
趙雲廷本是一個德才兼備的年輕人,在意外發生後命運就此改變。
這一事故不僅僅是改變了趙雲廷的生活軌跡,也對整個趙家產生了深刻影響。
考慮到若以一個殘疾之軀延續家族,可能等待許多年才見到第三代出世,這已是不確定之事。
盡管即便那時趙文成早已退居幕後,依舊可以通過人脈關係維持趙家的地位,但在權勢不再如日中天時重新崛起則將充滿艱難。
因此可以想見如果李承淵真能治愈趙雲廷,那趙文成就再強硬的人也會傾向於效忠李承淵。
這樣一來,相當於為李承淵獲得了一個忠誠的吏部侍郎。
而掌握吏部等於占據了朝廷的核心,為未來的發展鋪平道路。
不過,李承淵並未著急動手。
他明白這種事急不得,選擇合適的契機更為重要,務必避免引起慶帝警覺。
於是,李承淵選擇靜待機會。
片刻工夫,車隊來到宮門前,李承淵獨自一人進入宮廷內院。
按照禮節報上名來之後,由侯公公交接入慶帝所住寢宮。
由於當日並非早朝日子,所以慶帝頗為清閑地搗鼓著他的一些機械小玩意。
當看到李承淵來訪時,慶帝表現得很是高興:“兒臣參見陛下。”
“起來吧。” 慶帝掃視著這位久未相見的兒子:“新近解禁,你不忙去找樂子卻跑到朕這裏來了?”
“迴稟父皇,我是為了履行旨意而來。
按您規定在禁閉期間書寫滿一萬字的內容。
孩兒不敢疏忽,已經完成了任務。”
慶帝一聽大感興致,隨即追問:“這麽說你寫完了這萬字?”
“啟稟父親,並不止於此。
孩兒實際寫了十二萬字。”
這句話令慶帝與旁邊的宦官齊聲詫異,慶帝難以置信:“你是說有多少字?”
“迴父皇,總共是十二萬字!”
“居然有十二萬字?你是抄錄哪本書?為何會有這麽多?”慶帝感到驚訝之餘再次發問。
可惜的是,找了半月有餘,李承淵連個影子都沒出現。
那些人不死心,還想找司理理打聽李承淵的下落,殊不知,司理理也已經謝絕一切賓客。
於是,李承淵的去向成為一個無人能解的謎團,但他在京都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絲毫未損。
畢竟他可是皇子,神秘一些也在情理之中。
這反而使他在文人雅士間的聲望更上一層。
甚至有人說,慶國的太子為何不是李承淵?......
“殿下為什麽不是太子?這話是誰說的?真是膽大包天!”
禮郡王府後院書房裏,老黃正匯報街談巷議的傳言,桑文一聽就驚唿起來。
書桌後的李承淵正在埋頭苦練書法。
聽到這句話後,他的神情依舊淡然如初,並未抬頭,隻是隨口應道:“在京都,除了父皇以外,誰能有這樣的膽量議論皇位傳承之事?”由於老黃修為高強,能確保周圍沒有陛下安排的暗探,所以李承淵說話無所顧忌。
“是父皇讓人這麽說的?”桑文吐了吐舌頭,噤若寒蟬。
“這又是為何呢?”一邊忙於謄寫的青鳥疑惑地問道。
她和桑文一樣都是李承淵身邊的貼身侍女,主要負責照拂他的日常生活起居。
“還能是什麽原因?無非是想把我推入奪嫡之爭中。”話罷,李承淵寫完最後一字,反複核對一遍無誤之後才放下毛筆,伸展四肢。
“讓我成為磨刀石罷了。”
隨後,桑文急忙接過墨跡未幹的紙張,小心翼翼吹幹,再由青鳥將字跡認真抄錄一份妥善保存。
李承淵起身來到窗邊,盤腿坐下。
如今深秋已至,天氣漸涼。
“老黃,最近府上有不少人登門拜訪吧?”李承淵一麵飲茶一麵詢問道。
“非常多!每天都有數不清的文人學子前來,都被我擋住了。
您得拿定主意,如此下去終非長久之計啊!”劍九黃迴應說。
“確實是該做決定了!”
李承淵也深感困擾。
他終於明白當年李承澤的無奈了——在封建時代,皇帝即神隻一般的存在。
你想逃都無法脫身!
原本李承淵想再低調一段時間,本以為一闋詞作、一個未經炒作的新字體不至於掀起太大波瀾。
可他忽略了宣傳的力量——有時候傳播的重要性遠勝作品本身。
事實上,他知道得很,不管作品如何,隻要有足夠的宣傳手段,即使平凡之作也能包裝得金碧輝煌。
更何況李承淵的詞書俱佳?
隻要慶帝稍稍扶持一下,李承淵便立刻震動全京都!普通人名滿京都是幸事一樁,可對於皇子而言卻意味著被卷入無數利益糾紛。
李承淵已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需要迅速做出決定。
一種可能是破釜沉舟、自毀名聲——這意味著斷絕繼承權的同時也可能觸怒皇帝,後果難以預料。
要麽他敞開大門,積極招收門生故吏,按慶帝的意思,成為太子的對手和試金石。
如此一來,他會逐步陷入和李承澤相似的局麵,一但開始,便難以迴頭,前途生死亦難預測。
除此之外,慶帝不會再給其他選擇的機會!他的才華一經顯露,想繼續安享皇子之位已成奢望,更不用說慶帝絕不會同意他當皇子的想法。
而李承淵本身也有爭奪皇位的心思,既為皇子,斷然不肯輕易拱手讓出皇位。
他之前的婉拒是因為期待範閑入京後再做決斷,不過從現狀來看,慶帝顯然不願再多給他時間,打算全麵掌控李承淵之後再對付範閑。
因此,李承淵不得不立即敞開門戶麵對困難。
但若是他太過引人注目,甚至能與太子、李承澤相抗衡,李承淵可以斷定,慶帝一定不會讓範閑進京,也不會讓他掌管內庫。
否則,一旦李承淵與範閑了解到彼此的身份,並聯手掌握監察院和內庫,慶帝還能否高枕無憂?
所以,李承淵需要設計一個既能介入局麵,又能適當降低自己鋒芒的方法,為範閑進城鋪平道路。
這顯然是個難題。
此時,李承淵端茶沉思。
許久後,他突然看向劍九黃:“老黃,我被禁足有多久了?”
“殿下,今天正好是第十五天。”
“這個時間很合適。”他轉頭對桑文道,“桑文,把我這段時間寫的材料整理好,明早我要覲見父皇。”
“好的,殿下。”
第二天,天還未亮,李承淵已經起身,桑文一直陪伴著他。
其實李承淵知道青鳥對他的心意,作為貼身侍女別無選擇外,他也堪稱完人,容貌不凡、性格溫和,加上出眾的才華和仁義品德。
青鳥想對他不動心很難。
但他尚未行動隻是因為在忙於抄書和考慮青鳥身體未恢複。
待到時過境遷,李承淵自是不會冷落了這份情誼。
李承淵醒,桑文隨即伺候他穿朝服,梳洗打扮。
那華麗的紅底蟒紋長袍使他盡顯威嚴。
早餐簡單吃了些米粥、小菜後,李承淵便帶著王府侍衛前赴皇宮。
出行通常都乘車,由劍九黃駕車。
路上,李承淵召出係統查看自己的個人信息:
【宿主:李承淵
年齡:18
身份:三皇子
體質:百毒不侵,百病不侵
修為:五品武者
武技:《青龍訣》(遊龍第三變)、龍爪手、遊龍身法、青龍拳、降龍掌、震龍刀
物品:迴元丹*5
勢力:妙音坊
隨從:劍九黃、青鳥】
與最初覺醒時相比,如今的李承淵已經頗有收獲。
最大的收獲莫過於截胡司理理的兩次經曆,首次得到兩種特殊體質,次則獲得青鳥、兩瓶丹藥和重要信息。
李承淵服下龍虎丹後的第二日,《青龍訣》順利突破至遊龍第三變,達到了五品修為。
此地武功高下不僅取決於境界,也看武技。
目前他練習了部分基礎武技——龍爪手和遊龍身法。
雖然進展較慢,李承淵並不急於一時,畢竟這種事重在修煉天賦。
至於迴元丹,雖尚未經使用,但李承淵已有分配初步計劃。
例如第一顆便是要留給吏部某人的兒子。
根據情報所載,那是關於戶部左侍郎趙文成的事跡資料,或許有大用途。
趙文成已過知天命之年,從政三十餘年。
在這漫長的歲月裏,他為朝廷忠心耿耿,贏得了官場內外的高度讚譽。
連慶帝也常常讚揚趙文成,認為其為人正直、敬業盡責,從不貪圖私利、執法公正。
正因為他的正直與剛強,趙文成既不附和太子,也不趨炎於二皇子;同樣,因為他不願阿諛奉承,他也不會成為慶帝的心腹之人。
總體而言,他屬於讓慶帝深感安心的清正朝臣。
趙文成不僅品德高尚,能力同樣突出,在二十多年的為官生涯中未曾犯下任何過錯。
因此,趙文成在官場中的形象是極為正麵的,即使不屬於孤立無援者,也絕不是一個拉幫結派的人物。
但人非聖賢,趙文成也有自己的弱點——那就是他的兒子趙雲廷。
趙文成僅有此子,三年前趙雲廷意外跌斷了腿而終生殘疾。
趙文成就這樣唯一血脈相連的孩子疼愛至極。
趙雲廷本是一個德才兼備的年輕人,在意外發生後命運就此改變。
這一事故不僅僅是改變了趙雲廷的生活軌跡,也對整個趙家產生了深刻影響。
考慮到若以一個殘疾之軀延續家族,可能等待許多年才見到第三代出世,這已是不確定之事。
盡管即便那時趙文成早已退居幕後,依舊可以通過人脈關係維持趙家的地位,但在權勢不再如日中天時重新崛起則將充滿艱難。
因此可以想見如果李承淵真能治愈趙雲廷,那趙文成就再強硬的人也會傾向於效忠李承淵。
這樣一來,相當於為李承淵獲得了一個忠誠的吏部侍郎。
而掌握吏部等於占據了朝廷的核心,為未來的發展鋪平道路。
不過,李承淵並未著急動手。
他明白這種事急不得,選擇合適的契機更為重要,務必避免引起慶帝警覺。
於是,李承淵選擇靜待機會。
片刻工夫,車隊來到宮門前,李承淵獨自一人進入宮廷內院。
按照禮節報上名來之後,由侯公公交接入慶帝所住寢宮。
由於當日並非早朝日子,所以慶帝頗為清閑地搗鼓著他的一些機械小玩意。
當看到李承淵來訪時,慶帝表現得很是高興:“兒臣參見陛下。”
“起來吧。” 慶帝掃視著這位久未相見的兒子:“新近解禁,你不忙去找樂子卻跑到朕這裏來了?”
“迴稟父皇,我是為了履行旨意而來。
按您規定在禁閉期間書寫滿一萬字的內容。
孩兒不敢疏忽,已經完成了任務。”
慶帝一聽大感興致,隨即追問:“這麽說你寫完了這萬字?”
“啟稟父親,並不止於此。
孩兒實際寫了十二萬字。”
這句話令慶帝與旁邊的宦官齊聲詫異,慶帝難以置信:“你是說有多少字?”
“迴父皇,總共是十二萬字!”
“居然有十二萬字?你是抄錄哪本書?為何會有這麽多?”慶帝感到驚訝之餘再次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