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領旨
大慶:皇子的截胡人生 作者:自然之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們東越也太膽大妄為了!哼!
不過沈大人您不必著急,我想陛下應該不會答應這一條的!”
沈修沒有說話。
他總感覺事情沒這麽簡單。
“陛下!”
皇宮內殿。
王公公急聲唿喚,小碎步快速走到聖人身前,遞上一封密信。
聖人看完密信後,隨意燒毀,沉默不語。許久之後,突然轉身開口道:“王公公!”
“臣在!”
“立即命令鑒查院釋放人質!”
“陛下……”
“另外,通知鴻臚寺,朕打下的江山,一分寸都不允許喪失!其他條件還可以商量!那個陳文傑,必須活著迴來!至於兩國文會,讓他們先去商議吧。
然後傳召張啟睿進宮!”
“老奴遵旨!”
王公公迴應一聲,即刻轉身離去。
半個時辰後,張啟睿匆匆趕至宮殿。“臣叩見陛下!”
聖人開門見山,直接問道:“事情都聽說了吧?”
張啟睿點頭迴答:“聽說了!”
聖人注視著張啟睿,嚴肅地問道:“你對此有何看法?”
張啟睿果斷拱手,大聲迴稟道:“迴陛下,臣願意前往東越擔任使節!”
聖人眼神微動,低聲反問道:“你知道這代表著什麽嗎?”
“臣知道!”
張啟睿鄭重迴答道:“東越此舉旨在打壓我國文化聲望。
此次兩國戰爭,軍事層麵他們已是完敗。
此刻的他們急需恢複國威,重拾民心。但在軍事領域,他們已經無力挽迴局麵。”
若武力手段無法奏效,那就唯有借助文化的影響力。恰逢前年仲夏之時,我朝新秀應運而生,為大靖文壇掙得不少光彩。當前正值東燕文人對這位後起之秀充滿期待並欲與之較量的時刻。
於是東燕依從輿論唿聲,籌辦了一場雙國之間的文化盛事。在這種異域文化交流場合,他們必然會匯聚全國精銳向我發起挑戰。到時候或許會演變成我單獨對抗一國之力的局麵。
一旦我落敗,那麽大靖好不容易積累的文化崛起氛圍便會遭到打壓,東燕則趁機恢複國家聲譽,穩定民心。
反之倘若我取得勝利,東燕必定設法削弱我國實力,極有可能在我返迴祖國的途中對我進行無底線的襲擊。
總而言之,此去不論是勝負都是艱難險阻。這些深思熟慮的話語讓靖帝既驚愕又感到欣慰。
不過緊接著靖帝困惑地詢問:“既然明知道前方艱險重重,你為何還要前往?”
應然鄭重拱手迴稟:“陛下,臣已得知東燕所提的交涉條款。
其共有四項提案,其中兩項與戰局有關。
依臣愚見,不論言景瑜的生死或自身榮辱皆屬個體考量,絕不能淩駕於國家利益之上。
邊關那片土地是將士們浴血奮戰得來的,斷不可輕易歸還,更非用以交換的籌碼!
至於釋放俘虜和戰爭賠償,亦決不能拿言景瑜作為協商條件。這一點臣仍持相同態度。
那些戰果由前線官兵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換得,因此絕對不應因個人利害而選擇退讓屈服。”
如此做必然會對軍中鬥誌及軍隊士氣產生負麵影響。
當然言景瑜的情況也必須著手處理,畢竟他身為我大靖功勳之人,我們務必維護功勳的歸屬心與忠誠感。
隻是目前東燕使團處於上風局麵,僅憑釋放蕭恩一人想必很難平息局勢。幹脆在人員替換名單裏再加上我吧!
陛下可以借臣出訪東燕的機會同對方商談爭取更多的國家權益!
另外,這次兩國文藝匯通盡管暗藏危機,但同時也為我大靖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長期以來,我朝文人在東燕強勢壓迫下倍感窒息亟待翻身再起的契機。
現時軍事戰場上已經獲勝,
而在文化競爭領域也不能示弱。
既然對方求戰之心切,那麽臣願主動迎戰!
隻要能夠促進我大靖文化藝術揚眉吐氣,即使此行不能凱旋歸來,臣也甘拜下風。”
“滿口胡言!”
?靖帝先前聽著神情十分感動,聽聞最後一句臉色驟變。
隨後握緊應然的肩頭極其嚴肅地囑托道:“應然,你要謹記,你乃朕親子,未經朕允許可不敢輕言赴死!
無論如何,務必要活著迴到朕身邊!”
應然聽罷稍退一步躬身行禮道:“兒臣遵旨!”
靖帝凝視著應然,內心波瀾洶湧難以平息。
片刻後,揮手示意:“朕意已決,你可以下去了!”
“遵命,兒臣告退!”
應然話音落下轉身離去,看著他的背影逐漸消失,許久良久,靖帝都未言語。
老實說今日之應然的表現令他內心震撼不小。
長久以來,他一直覺得自己對幾位皇子的狀況把握十足。無論是儲君也好,還是其他皇子也都遊刃有餘精通權謀博弈與幕後操控之道。
可是一旦麵對需要挺身而出勇挑重擔的關鍵時刻,他們都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至關重要的是,這兩人心裏裝的隻有自己,全無國家和大局觀念。一旦麵臨需要付出或犧牲的情況,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自身安危。
至於周明遠,陳帝原以為他與 crown prince 在本質上沒有什麽分別。頂多是周明遠性情隨和些,比那兩位更多了幾分書生氣質。然而今日的周明遠卻讓陳帝感到極為震撼。
就剛剛他的那番義正辭嚴的講話,就算讓 crown prince 和周翰照著念詞說,也斷不會有那樣的真摯情感。然而周明遠卻是說得鏗鏘有力,滿懷熱忱,令人信服。
陳帝明白無誤地感受到,周明遠確實是心甘情願要前往北方執行任務,而非做表麵文章。
也因此,才更令陳帝深有感觸:在國家麵臨危機時,才能彰顯男兒本色!
作為皇子,周明遠無疑表現得無可挑剔。
當然,依陳帝的觀點,周明遠這樣的性格更適合做一位皇子,並不適合作為 crown prince。相較於 crown prince ,他的身上少了點果敢決絕。
畢竟為了幾個被俘者以及戰爭賠償問題,居然甘願冒個人風險,若是讓他來做 crown prince ,這顯然是極不理智的行為。
但若僅是從一個皇子的角度來看,周明遠確實沒有任何問題。
看著周明遠遠去的方向,陳帝忽然心中升起某種念頭:或許讓他一輩子做個王爺也未嚐不是件好事。
隻要他在,慶國的文壇就有希望煥然一新!
但倘若隻打算把他當成悠閑的王爺來培養,似乎現在的教導進度顯得過於激進了……
隻是此刻若想遏製對周明遠的栽培已然不易,並且找不到合適的借口……
陳帝陷入了矛盾而深遠的思索之中……
禦書房中,鄭公公代表陳帝宣讀了聖意。
大概意思就是,朝廷無論如何都要將林曉雲從北方迎迴來。當此消息傳至林父耳中,頓時激動難抑。
一方麵,他深感陛下對自己的兒子如此器重感激不已;另一方麵,他個人卻又強烈反對將某個重要人物遣送迴北。
要知道當初獲取那位可說是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也許曾以另一個人的雙腿換迴其性命。
無奈皇命如山倒,無論他如何提出異議均無人理會。他本欲再去找負責的大人細談一番,未曾想那人此刻臉色比他還難看!顯然這位大人的心情十分低落。
他萬沒想到此次北齊方麵所提的不是文化交流這麽簡單的要求,而是所謂的文學競技大賽!
其中意義之差,他是了然於胸的。
如果是普通的文化互訪的話,皇子所遇的風險不過三成左右。
而這場所謂的文壇對抗賽,則幾乎把這種危險性推高到了七成,甚至高達九成的程度!簡直可以斷言隻要皇子去了,便必定身處各種兇險境地之中,無論比賽的結果如何都是這樣。
這般處境跟先前設想的策略完全偏離了初衷。
更讓此人憂愁的是——即使局勢這般危急,皇子依然堅決表示願意前往。
早在之前,齊國秘密遞來的信函皇子應該是已經看過內容。
所以他早就清楚所謂兩國間的文字較量的真相了。
並且明知內情仍堅持命令傳達此訊,這已然表明了他的決絕之心。
凡是有能力之人皆剛愎自用,他自己也是如此,如今遇見另一個類似的個體,那就是皇子殿下無疑。由此判定此事無論如何規勸都阻止不了的。
隻能期望皇子的確已籌備完備所有應對方案吧!
";什麽?陛下竟批準讓三皇子出使北方?";禮部的王主管聽到後聲音都變了。
“不該這樣啊!這如何能夠呢?”
對此,李公公麵色凝重地看著王大人說道:“大人莫非要違背聖旨不成?”
“啊?不是不是!”
李安之被嚇了一跳,趕忙跪下,大聲說:“臣李安之領旨!”
王公公的神色這才好轉。
他走近幾步,對李安之小聲叮囑:“李大人,這次談判千萬別分心,陛下很重視這件事!”
“明白明白!”
李安之趕緊答道:“公公放心,下官必定遵照聖意辦理。”
“你懂得就好。”
王公公輕輕點頭,隨後帶人離去。
等王公公一走,李安之一屁股坐在地上。
不過沈大人您不必著急,我想陛下應該不會答應這一條的!”
沈修沒有說話。
他總感覺事情沒這麽簡單。
“陛下!”
皇宮內殿。
王公公急聲唿喚,小碎步快速走到聖人身前,遞上一封密信。
聖人看完密信後,隨意燒毀,沉默不語。許久之後,突然轉身開口道:“王公公!”
“臣在!”
“立即命令鑒查院釋放人質!”
“陛下……”
“另外,通知鴻臚寺,朕打下的江山,一分寸都不允許喪失!其他條件還可以商量!那個陳文傑,必須活著迴來!至於兩國文會,讓他們先去商議吧。
然後傳召張啟睿進宮!”
“老奴遵旨!”
王公公迴應一聲,即刻轉身離去。
半個時辰後,張啟睿匆匆趕至宮殿。“臣叩見陛下!”
聖人開門見山,直接問道:“事情都聽說了吧?”
張啟睿點頭迴答:“聽說了!”
聖人注視著張啟睿,嚴肅地問道:“你對此有何看法?”
張啟睿果斷拱手,大聲迴稟道:“迴陛下,臣願意前往東越擔任使節!”
聖人眼神微動,低聲反問道:“你知道這代表著什麽嗎?”
“臣知道!”
張啟睿鄭重迴答道:“東越此舉旨在打壓我國文化聲望。
此次兩國戰爭,軍事層麵他們已是完敗。
此刻的他們急需恢複國威,重拾民心。但在軍事領域,他們已經無力挽迴局麵。”
若武力手段無法奏效,那就唯有借助文化的影響力。恰逢前年仲夏之時,我朝新秀應運而生,為大靖文壇掙得不少光彩。當前正值東燕文人對這位後起之秀充滿期待並欲與之較量的時刻。
於是東燕依從輿論唿聲,籌辦了一場雙國之間的文化盛事。在這種異域文化交流場合,他們必然會匯聚全國精銳向我發起挑戰。到時候或許會演變成我單獨對抗一國之力的局麵。
一旦我落敗,那麽大靖好不容易積累的文化崛起氛圍便會遭到打壓,東燕則趁機恢複國家聲譽,穩定民心。
反之倘若我取得勝利,東燕必定設法削弱我國實力,極有可能在我返迴祖國的途中對我進行無底線的襲擊。
總而言之,此去不論是勝負都是艱難險阻。這些深思熟慮的話語讓靖帝既驚愕又感到欣慰。
不過緊接著靖帝困惑地詢問:“既然明知道前方艱險重重,你為何還要前往?”
應然鄭重拱手迴稟:“陛下,臣已得知東燕所提的交涉條款。
其共有四項提案,其中兩項與戰局有關。
依臣愚見,不論言景瑜的生死或自身榮辱皆屬個體考量,絕不能淩駕於國家利益之上。
邊關那片土地是將士們浴血奮戰得來的,斷不可輕易歸還,更非用以交換的籌碼!
至於釋放俘虜和戰爭賠償,亦決不能拿言景瑜作為協商條件。這一點臣仍持相同態度。
那些戰果由前線官兵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換得,因此絕對不應因個人利害而選擇退讓屈服。”
如此做必然會對軍中鬥誌及軍隊士氣產生負麵影響。
當然言景瑜的情況也必須著手處理,畢竟他身為我大靖功勳之人,我們務必維護功勳的歸屬心與忠誠感。
隻是目前東燕使團處於上風局麵,僅憑釋放蕭恩一人想必很難平息局勢。幹脆在人員替換名單裏再加上我吧!
陛下可以借臣出訪東燕的機會同對方商談爭取更多的國家權益!
另外,這次兩國文藝匯通盡管暗藏危機,但同時也為我大靖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長期以來,我朝文人在東燕強勢壓迫下倍感窒息亟待翻身再起的契機。
現時軍事戰場上已經獲勝,
而在文化競爭領域也不能示弱。
既然對方求戰之心切,那麽臣願主動迎戰!
隻要能夠促進我大靖文化藝術揚眉吐氣,即使此行不能凱旋歸來,臣也甘拜下風。”
“滿口胡言!”
?靖帝先前聽著神情十分感動,聽聞最後一句臉色驟變。
隨後握緊應然的肩頭極其嚴肅地囑托道:“應然,你要謹記,你乃朕親子,未經朕允許可不敢輕言赴死!
無論如何,務必要活著迴到朕身邊!”
應然聽罷稍退一步躬身行禮道:“兒臣遵旨!”
靖帝凝視著應然,內心波瀾洶湧難以平息。
片刻後,揮手示意:“朕意已決,你可以下去了!”
“遵命,兒臣告退!”
應然話音落下轉身離去,看著他的背影逐漸消失,許久良久,靖帝都未言語。
老實說今日之應然的表現令他內心震撼不小。
長久以來,他一直覺得自己對幾位皇子的狀況把握十足。無論是儲君也好,還是其他皇子也都遊刃有餘精通權謀博弈與幕後操控之道。
可是一旦麵對需要挺身而出勇挑重擔的關鍵時刻,他們都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至關重要的是,這兩人心裏裝的隻有自己,全無國家和大局觀念。一旦麵臨需要付出或犧牲的情況,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自身安危。
至於周明遠,陳帝原以為他與 crown prince 在本質上沒有什麽分別。頂多是周明遠性情隨和些,比那兩位更多了幾分書生氣質。然而今日的周明遠卻讓陳帝感到極為震撼。
就剛剛他的那番義正辭嚴的講話,就算讓 crown prince 和周翰照著念詞說,也斷不會有那樣的真摯情感。然而周明遠卻是說得鏗鏘有力,滿懷熱忱,令人信服。
陳帝明白無誤地感受到,周明遠確實是心甘情願要前往北方執行任務,而非做表麵文章。
也因此,才更令陳帝深有感觸:在國家麵臨危機時,才能彰顯男兒本色!
作為皇子,周明遠無疑表現得無可挑剔。
當然,依陳帝的觀點,周明遠這樣的性格更適合做一位皇子,並不適合作為 crown prince。相較於 crown prince ,他的身上少了點果敢決絕。
畢竟為了幾個被俘者以及戰爭賠償問題,居然甘願冒個人風險,若是讓他來做 crown prince ,這顯然是極不理智的行為。
但若僅是從一個皇子的角度來看,周明遠確實沒有任何問題。
看著周明遠遠去的方向,陳帝忽然心中升起某種念頭:或許讓他一輩子做個王爺也未嚐不是件好事。
隻要他在,慶國的文壇就有希望煥然一新!
但倘若隻打算把他當成悠閑的王爺來培養,似乎現在的教導進度顯得過於激進了……
隻是此刻若想遏製對周明遠的栽培已然不易,並且找不到合適的借口……
陳帝陷入了矛盾而深遠的思索之中……
禦書房中,鄭公公代表陳帝宣讀了聖意。
大概意思就是,朝廷無論如何都要將林曉雲從北方迎迴來。當此消息傳至林父耳中,頓時激動難抑。
一方麵,他深感陛下對自己的兒子如此器重感激不已;另一方麵,他個人卻又強烈反對將某個重要人物遣送迴北。
要知道當初獲取那位可說是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也許曾以另一個人的雙腿換迴其性命。
無奈皇命如山倒,無論他如何提出異議均無人理會。他本欲再去找負責的大人細談一番,未曾想那人此刻臉色比他還難看!顯然這位大人的心情十分低落。
他萬沒想到此次北齊方麵所提的不是文化交流這麽簡單的要求,而是所謂的文學競技大賽!
其中意義之差,他是了然於胸的。
如果是普通的文化互訪的話,皇子所遇的風險不過三成左右。
而這場所謂的文壇對抗賽,則幾乎把這種危險性推高到了七成,甚至高達九成的程度!簡直可以斷言隻要皇子去了,便必定身處各種兇險境地之中,無論比賽的結果如何都是這樣。
這般處境跟先前設想的策略完全偏離了初衷。
更讓此人憂愁的是——即使局勢這般危急,皇子依然堅決表示願意前往。
早在之前,齊國秘密遞來的信函皇子應該是已經看過內容。
所以他早就清楚所謂兩國間的文字較量的真相了。
並且明知內情仍堅持命令傳達此訊,這已然表明了他的決絕之心。
凡是有能力之人皆剛愎自用,他自己也是如此,如今遇見另一個類似的個體,那就是皇子殿下無疑。由此判定此事無論如何規勸都阻止不了的。
隻能期望皇子的確已籌備完備所有應對方案吧!
";什麽?陛下竟批準讓三皇子出使北方?";禮部的王主管聽到後聲音都變了。
“不該這樣啊!這如何能夠呢?”
對此,李公公麵色凝重地看著王大人說道:“大人莫非要違背聖旨不成?”
“啊?不是不是!”
李安之被嚇了一跳,趕忙跪下,大聲說:“臣李安之領旨!”
王公公的神色這才好轉。
他走近幾步,對李安之小聲叮囑:“李大人,這次談判千萬別分心,陛下很重視這件事!”
“明白明白!”
李安之趕緊答道:“公公放心,下官必定遵照聖意辦理。”
“你懂得就好。”
王公公輕輕點頭,隨後帶人離去。
等王公公一走,李安之一屁股坐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