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提升官員俸祿
大明:開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 作者:半夏的微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人愁就有人喜。
相較於憂愁的方孝儒、黃子澄、齊泰三人,藍玉、常茂、鐵弦三人明顯就很喜悅。
他們不知道朱允熥是怎麽辦到的,但這並不重要。
之前,他們非常擔心朱允熥會與朱元璋發生衝突。
畢竟之前在雲清殿的時候,有過前車之鑒。
朱允熥向朱元璋展示出了強勢的一麵。
當時那種情況,如果朱元璋不退步的話,他們真的不敢想象最終會演變成什麽樣的結果。
結果沒想到,朱允熥竟然得到了朱元璋的授意監國。
無論這個授意是怎麽得來的,都說明朱元璋的態度在轉變。
而且,還是監國。
有了第一步的退步,接下來的退步還遠嗎?
怕是要不了多久,朱允熥便會被冊封為大明皇太孫。
到時候,他們這些人也都將跟著朱允熥受益。
“諸位都起來吧。”
朱允熥擺擺手,初步感受到了皇權的高高在上。
當然,這也就是在大明洪武,接下來還有一個大明永樂。
過了這兩個時期之後,大明的皇權便會一步步的淪陷,直到後麵皇權徹底成為臣子的附庸。
聽話了,那就是皇帝。
不聽話了,直接弄死。
很難想象,在曆史上,明明有著追趕盛唐榮耀的大明,竟然一步步淪落到了如此地步。
這一切最大的緣由便是朱元璋。
朱元璋規定了現在是什麽職業,以後便是什麽職業。
打個比方,你現在種地的話,那後代就一直種地,做農民,你如果是郎中的話,那麽你的後代也會是郎中。
當然,這一點對做官並不適用。
但不通用歸不通用,如果你是朝堂大官的後代,那從小受到的培養必然不同,而且官場的人脈也會讓子孫後代能夠一直沿用。
這就造成了官員的後代,往往也可以入朝為官。
這樣的結果,便是皇權一步步的淪陷。
僵硬的製度,短時間內,可能沒什麽問題,但時間久了,總會出現巨大的隱患。
大明是嫡長子繼承製。
誰也不能保證每一代皇帝都是英明的君主,而官員無疑都是最優秀的,無論他們是忠臣還是奸臣,首先能夠進入到奉天殿這種大明權力中心,自身的優秀無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一群能力優秀的人,包圍著一個能力平庸的皇帝,再加上本就有缺陷的製度,結果已經注定了。
“是,殿下。”
群臣站起身,不管心中是何心思,此刻都乖乖的站著。
“殿下,南方水患,已有數萬百姓受災。”
“殿下,北方北元虎視眈眈,經常襲擾邊關百姓。”
“殿下,沿海有倭寇流竄,對沿海百姓造成了嚴重的困擾。”
“......”
一個個官員站出來,出聲說道。
朱允熥麵色平靜,看著一個個站出來的官員,心中一陣輕笑:“皇爺爺,這就是你的手段嗎?”
搖了搖頭,他擺擺手讓站出來的朝臣退下。
這些事情都是陳年舊病,現在冒出來隻是朱元璋想要讓他知道做皇位不是那麽容易的,需要考慮很多的事情。
朱允熥對於這些並不在意,做皇帝,不用事事親為。
他與朱元璋不同,做不到大小政務全權處理,那樣的話,做皇位確實是很不容易,與坐牢無異。
做皇帝是為了享受,以及掌控莫大的巨大的權力。
醉臥美人膝,醒掌殺人權,這才是他所追求的。
讓他每日處理政務,忙得焦頭爛額,那不是他所求。
當然,對於朱元璋這種勞模皇帝,他內心也是由衷的感到敬佩,但有一說一,他做不到。
不過,話又說迴來,朱元璋這種堪稱勞模式的勤奮,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造成大明製度缺陷的源頭。
皇帝掌控了所有的權力,但沒有權力的話官員如何行事?
所有的大事小事,最終都要朱元璋的批示,如此一來,對於朱元璋個人而言,時間久了會心煩意燥,對於大明而言,辦事效率會大大降低。
不過,對於朱元璋會這樣,也能夠理解,畢竟原本的朱元璋隻是一個放牛娃,童年更是有多年的乞討經驗。
這樣的人,你和他說什麽大局觀,他根本不了解。
也正是朱元璋的這種思想,他才會建立鳳陽高牆,也才會重開曆史倒車,啟用被廢棄的分封製。
一個從乞丐,一路硬生生殺出皇位,創建了大明江山的人,你當真覺得不懂分封製的危害嗎?也不知道鳳陽高強意味著什麽嗎?
不,朱元璋都懂,但是他還是去做了。
因為在朱元璋的心中,他覺得自己家人才是最可靠的。
“嗯?事情怎麽和陛下說的不一樣?”
提出問題的官員紛紛退下,心中有些發懵。
按照朱元璋的設想。
當他們提出問題之後,朱允熥會詢問他們,並且他們還會引導著朱允熥往這方麵聊,讓朱允熥去解決這些事情。
這些都是大明的頑疾,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解決。
所以,一旦朱允熥想去解決這些事情,無疑會忙的焦頭爛額,急得不行。
但沒想到,朱允熥聽完之後,直接擺擺手讓他們退下了,如此舉動,讓他們有些懵了。
不是,問題他們都提出來了,朱允熥這個監國皇孫怎麽一點反應都沒有?
這可是大事,怎麽絲毫不關心?
不過,一群人都沒有多說什麽。
現在的局麵有些渾濁,他們看不清,若是因為這點小事與朱允熥發生衝突,不值當的,搞不好還會為他們帶來禍事。
反正等下如實向朱元璋去匯報就好了,沒必要在這裏與朱允熥起衝突。
朱允熥對著一旁的馬三寶擺擺手。
馬三寶眼神怪異,得到了朱允熥的授意後,深吸一口氣說道:“殿下有旨,即日起,提升大明官員三倍俸祿。”
說完,轉身退迴朱允熥身旁。
“殿下?”
王景弘呆了,扭頭看向朱允熥:“三倍俸祿,殿下這是瘋了嗎?”
作為陪伴在朱元璋身邊的老人,他對朱元璋的性格無比了解,三倍俸祿,這不是要了朱元璋的老命嗎?
相較於憂愁的方孝儒、黃子澄、齊泰三人,藍玉、常茂、鐵弦三人明顯就很喜悅。
他們不知道朱允熥是怎麽辦到的,但這並不重要。
之前,他們非常擔心朱允熥會與朱元璋發生衝突。
畢竟之前在雲清殿的時候,有過前車之鑒。
朱允熥向朱元璋展示出了強勢的一麵。
當時那種情況,如果朱元璋不退步的話,他們真的不敢想象最終會演變成什麽樣的結果。
結果沒想到,朱允熥竟然得到了朱元璋的授意監國。
無論這個授意是怎麽得來的,都說明朱元璋的態度在轉變。
而且,還是監國。
有了第一步的退步,接下來的退步還遠嗎?
怕是要不了多久,朱允熥便會被冊封為大明皇太孫。
到時候,他們這些人也都將跟著朱允熥受益。
“諸位都起來吧。”
朱允熥擺擺手,初步感受到了皇權的高高在上。
當然,這也就是在大明洪武,接下來還有一個大明永樂。
過了這兩個時期之後,大明的皇權便會一步步的淪陷,直到後麵皇權徹底成為臣子的附庸。
聽話了,那就是皇帝。
不聽話了,直接弄死。
很難想象,在曆史上,明明有著追趕盛唐榮耀的大明,竟然一步步淪落到了如此地步。
這一切最大的緣由便是朱元璋。
朱元璋規定了現在是什麽職業,以後便是什麽職業。
打個比方,你現在種地的話,那後代就一直種地,做農民,你如果是郎中的話,那麽你的後代也會是郎中。
當然,這一點對做官並不適用。
但不通用歸不通用,如果你是朝堂大官的後代,那從小受到的培養必然不同,而且官場的人脈也會讓子孫後代能夠一直沿用。
這就造成了官員的後代,往往也可以入朝為官。
這樣的結果,便是皇權一步步的淪陷。
僵硬的製度,短時間內,可能沒什麽問題,但時間久了,總會出現巨大的隱患。
大明是嫡長子繼承製。
誰也不能保證每一代皇帝都是英明的君主,而官員無疑都是最優秀的,無論他們是忠臣還是奸臣,首先能夠進入到奉天殿這種大明權力中心,自身的優秀無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一群能力優秀的人,包圍著一個能力平庸的皇帝,再加上本就有缺陷的製度,結果已經注定了。
“是,殿下。”
群臣站起身,不管心中是何心思,此刻都乖乖的站著。
“殿下,南方水患,已有數萬百姓受災。”
“殿下,北方北元虎視眈眈,經常襲擾邊關百姓。”
“殿下,沿海有倭寇流竄,對沿海百姓造成了嚴重的困擾。”
“......”
一個個官員站出來,出聲說道。
朱允熥麵色平靜,看著一個個站出來的官員,心中一陣輕笑:“皇爺爺,這就是你的手段嗎?”
搖了搖頭,他擺擺手讓站出來的朝臣退下。
這些事情都是陳年舊病,現在冒出來隻是朱元璋想要讓他知道做皇位不是那麽容易的,需要考慮很多的事情。
朱允熥對於這些並不在意,做皇帝,不用事事親為。
他與朱元璋不同,做不到大小政務全權處理,那樣的話,做皇位確實是很不容易,與坐牢無異。
做皇帝是為了享受,以及掌控莫大的巨大的權力。
醉臥美人膝,醒掌殺人權,這才是他所追求的。
讓他每日處理政務,忙得焦頭爛額,那不是他所求。
當然,對於朱元璋這種勞模皇帝,他內心也是由衷的感到敬佩,但有一說一,他做不到。
不過,話又說迴來,朱元璋這種堪稱勞模式的勤奮,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造成大明製度缺陷的源頭。
皇帝掌控了所有的權力,但沒有權力的話官員如何行事?
所有的大事小事,最終都要朱元璋的批示,如此一來,對於朱元璋個人而言,時間久了會心煩意燥,對於大明而言,辦事效率會大大降低。
不過,對於朱元璋會這樣,也能夠理解,畢竟原本的朱元璋隻是一個放牛娃,童年更是有多年的乞討經驗。
這樣的人,你和他說什麽大局觀,他根本不了解。
也正是朱元璋的這種思想,他才會建立鳳陽高牆,也才會重開曆史倒車,啟用被廢棄的分封製。
一個從乞丐,一路硬生生殺出皇位,創建了大明江山的人,你當真覺得不懂分封製的危害嗎?也不知道鳳陽高強意味著什麽嗎?
不,朱元璋都懂,但是他還是去做了。
因為在朱元璋的心中,他覺得自己家人才是最可靠的。
“嗯?事情怎麽和陛下說的不一樣?”
提出問題的官員紛紛退下,心中有些發懵。
按照朱元璋的設想。
當他們提出問題之後,朱允熥會詢問他們,並且他們還會引導著朱允熥往這方麵聊,讓朱允熥去解決這些事情。
這些都是大明的頑疾,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解決。
所以,一旦朱允熥想去解決這些事情,無疑會忙的焦頭爛額,急得不行。
但沒想到,朱允熥聽完之後,直接擺擺手讓他們退下了,如此舉動,讓他們有些懵了。
不是,問題他們都提出來了,朱允熥這個監國皇孫怎麽一點反應都沒有?
這可是大事,怎麽絲毫不關心?
不過,一群人都沒有多說什麽。
現在的局麵有些渾濁,他們看不清,若是因為這點小事與朱允熥發生衝突,不值當的,搞不好還會為他們帶來禍事。
反正等下如實向朱元璋去匯報就好了,沒必要在這裏與朱允熥起衝突。
朱允熥對著一旁的馬三寶擺擺手。
馬三寶眼神怪異,得到了朱允熥的授意後,深吸一口氣說道:“殿下有旨,即日起,提升大明官員三倍俸祿。”
說完,轉身退迴朱允熥身旁。
“殿下?”
王景弘呆了,扭頭看向朱允熥:“三倍俸祿,殿下這是瘋了嗎?”
作為陪伴在朱元璋身邊的老人,他對朱元璋的性格無比了解,三倍俸祿,這不是要了朱元璋的老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