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啥意思?
陸知忠夫妻對視一眼,不懂陸中政話中的含義,可還是應了下來。權當帶孩子看看熱鬧,長長見識。
一家三口辭別劉老三,剛到在家門口,便見陸知信正在領著陸二丫在外麵耍。
“爹娘!大鍋!你們迴來!”小丫頭邁著小短腿如一陣風般跑了過來,蹦跳著去拍陸清河。
“好小子,挺過來就行!”陸知信也是激動的快步走過來,摸著把大侄子的腦袋。
“三叔,謝謝你!”經過這次的事件,陸清河對這位三叔的印象大為改觀。
李秀芬去灶房燒飯,陸清河則坐在床上和二丫玩起了翻花繩。
兩兄弟閑聊幾句,陸知信便在挽留聲中迴了老宅。
他不想再給大哥家增加負擔。
天色漸暗時,幾碗麩麵糊糊端上桌,搭配老宅帶迴黑窩頭以及難得吃上的鹹菜,一家四口倒也吃的其樂融融。
......
“什麽?給救迴來了?大夫還沒收診金?”
老宅的飯桌上,一盤炒雞蛋放在正中央格外顯眼,可除了陸知信和兩個孩童,其他人明顯食欲不佳。
聽完三兒子的話,張氏麵色一誇,瞪了二兒媳婦賈氏一眼:“這下我這做娘的怕是要裏外不當人了。”
張氏雖不喜魯鈍忠厚的大兒子,但畢竟是自己的骨肉。
“娘……誰知道……”賈氏張張嘴,最終還是沒能說下去。
誰會想到病成那模樣,竟都能從鬼門關拉迴來,還遇到不收診金的郎中。
這大概就是那小子福大命大吧!
老爺子陸遠升的臉色難看,放下筷子兩手插進袖筒久久不語。
大兒子忠厚老實,是三個兒子中最能幹的,現在出了這檔子事,不被記恨就怪了。
見氣氛瞬間沉悶下來,老二陸知義趕緊勸慰:“如今年景不好,娘您也是為咱家考慮。大哥心裏有氣過段時間也就消了,他要敢過來鬧,兒子第一個不答應。”
聽到丈夫如此說,賈氏連忙附和:“是啊,爹娘!你們還有濤哥兒這個文曲星呢。”
經過陸知義兩夫妻勸慰,二老臉色好了許多。
陸知信聞言偷偷撇嘴,他二哥這一家嘴皮子功夫厲害。
“老二媳婦,家裏不是剛下了幾個雞蛋嗎?迴頭你給老大送去。”
沉默良久的老爺子開了口,賈氏盡管心中不願但應了下來。
“來的時候還聽大哥說遇到了中政叔……”
隨後,陸知信又將村裏選幾個孩子送去蒙學的事和盤托出。
“哎呦,這可是好事啊!要是濤哥兒能免去一半的束修,咱家的日子也能過的輕快些,再攢幾年也夠給你三弟娶媳婦了。”
張氏第一個笑了出來,自從給兩個兒子娶了媳婦,這些年一直沒能攢下多少銀錢。
本來給三兒子娶媳婦的銀錢都挪去給小孫子蒙學,她就夠發愁了。
賈氏聞言趕緊插嘴:“濤哥兒是文曲星下凡,肯定能被朱老先生看中。”
陸老爺子緊鎖的眉頭也難得舒展,滿眼希冀的望著隻顧幹飯的乖孫兒。
次日,賈氏大清早便奉命提著五個雞蛋敲響了院門。
陸知忠一早下了地,開門的是李秀芬。
她板著一張臉,自然是一副不歡迎的模樣。
畢竟眼前這位弟妹,可是差點要他兒子命的“仇人”。
“大嫂,這不是聽說三斤病好了,給你們送些雞蛋來……”賈氏訕笑往院中瞅了幾眼。
可李秀芬單手把著門,沒半分請她進來的意思。
她瞥了眼竹籃的幾個雞蛋,心中不覺更加有氣。
合著她家兒子的命就值這幾個雞蛋?
她正打算將賈氏趕走,不想身後一道影子竄了出來,搶先一步接過賈氏手中的竹籃。
“謝謝二嬸!我的病已經好了。”
陸清河之所以如此客氣,純屬是看在雞蛋的麵子上。
經過鬼門關走這一遭,他算是明白了古代醫療條件這麽差,體質太弱說不定哪天就丟了小命。
什麽麵子裏子,哪有這幾個雞蛋來得實在。
“哎......”
本來賈氏見李秀芬沒開門的意思,已經準備提著雞蛋迴去了。
這被陸清河拿了去,不由下意識伸出了手。
來的時候她就想好了,要是陸知忠夫妻敢甩臉子,她就提著雞蛋迴去好好告上一狀。
“還有事嗎?二嬸?”陸清河自然看出了她眼中的不舍,故作懵懂的問道。
至於李秀芬,見兒子接了雞蛋,拒絕的話有咽了下去。
“沒.....沒.....事了,就是這籃子得給我騰出來,這不是打算再去薅些野菜。”要迴雞蛋的話,賈氏自然說不出口,隻得托詞其他。
陸清河應了一聲,拐著籃子進灶房將五個雞蛋小心放在瓷碗裏,這才將竹籃送還了迴去。
“大嫂,那我就先迴去了!”賈氏接過竹籃,見李秀芬仍舊是生人勿進的樣子,也隻能訕笑著自顧自離去。
待賈氏走遠,陸清河才悠悠開口:“娘,要是二嬸再送東西過來,你隻管收著。咱們氣歸氣,沒必要跟東西過不去……”
他話沒說完,便見李秀芬正擰眉盯著自己,不由緊了緊屁股。
但李秀芬卻是搖頭苦笑,戳了兒子一指頭:“你倒是想得開,真不知道你這小腦瓜裏都裝的什麽?”
陸清河見狀吐了吐舌頭,一溜煙跑進了堂屋。
隻留下李秀芬站在門口,長歎一口氣,呢喃道:“他倒是聰慧,可惜......生錯了人家!”
日子在平淡中飛快流逝,轉眼便又過去半月。
這段日子要說變化最大的就是陸知忠。
往常他忙完自家地裏的活,便會去幫老宅幹活。
可自從這次迴來後,他便再沒去過老宅的田地。
若是有零工,他便跟著人家去鎮上幹活。若是沒則和村上的男丁結伴上山碰運氣。
這也直接導致往常出聲不出力的老二陸知義,成了老宅的主要勞動力。
至於老三陸知信,那就是個磨洋工的。
他雖然嘴上不吱聲,心裏卻跟明鏡似的。
爹娘攢的那點銀錢,他二哥一家可盯著緊著呢!
給他娶媳婦?
下輩子吧!
除此之外,朱老先生要來村裏挑學生事,早已傳的人盡皆知。
許多薄有家底的人家,那都是摩拳擦掌,畢竟那可是能免去一半的束修大好事。
“大哥,朱老先生到村口了。”
陸知忠夫妻對視一眼,不懂陸中政話中的含義,可還是應了下來。權當帶孩子看看熱鬧,長長見識。
一家三口辭別劉老三,剛到在家門口,便見陸知信正在領著陸二丫在外麵耍。
“爹娘!大鍋!你們迴來!”小丫頭邁著小短腿如一陣風般跑了過來,蹦跳著去拍陸清河。
“好小子,挺過來就行!”陸知信也是激動的快步走過來,摸著把大侄子的腦袋。
“三叔,謝謝你!”經過這次的事件,陸清河對這位三叔的印象大為改觀。
李秀芬去灶房燒飯,陸清河則坐在床上和二丫玩起了翻花繩。
兩兄弟閑聊幾句,陸知信便在挽留聲中迴了老宅。
他不想再給大哥家增加負擔。
天色漸暗時,幾碗麩麵糊糊端上桌,搭配老宅帶迴黑窩頭以及難得吃上的鹹菜,一家四口倒也吃的其樂融融。
......
“什麽?給救迴來了?大夫還沒收診金?”
老宅的飯桌上,一盤炒雞蛋放在正中央格外顯眼,可除了陸知信和兩個孩童,其他人明顯食欲不佳。
聽完三兒子的話,張氏麵色一誇,瞪了二兒媳婦賈氏一眼:“這下我這做娘的怕是要裏外不當人了。”
張氏雖不喜魯鈍忠厚的大兒子,但畢竟是自己的骨肉。
“娘……誰知道……”賈氏張張嘴,最終還是沒能說下去。
誰會想到病成那模樣,竟都能從鬼門關拉迴來,還遇到不收診金的郎中。
這大概就是那小子福大命大吧!
老爺子陸遠升的臉色難看,放下筷子兩手插進袖筒久久不語。
大兒子忠厚老實,是三個兒子中最能幹的,現在出了這檔子事,不被記恨就怪了。
見氣氛瞬間沉悶下來,老二陸知義趕緊勸慰:“如今年景不好,娘您也是為咱家考慮。大哥心裏有氣過段時間也就消了,他要敢過來鬧,兒子第一個不答應。”
聽到丈夫如此說,賈氏連忙附和:“是啊,爹娘!你們還有濤哥兒這個文曲星呢。”
經過陸知義兩夫妻勸慰,二老臉色好了許多。
陸知信聞言偷偷撇嘴,他二哥這一家嘴皮子功夫厲害。
“老二媳婦,家裏不是剛下了幾個雞蛋嗎?迴頭你給老大送去。”
沉默良久的老爺子開了口,賈氏盡管心中不願但應了下來。
“來的時候還聽大哥說遇到了中政叔……”
隨後,陸知信又將村裏選幾個孩子送去蒙學的事和盤托出。
“哎呦,這可是好事啊!要是濤哥兒能免去一半的束修,咱家的日子也能過的輕快些,再攢幾年也夠給你三弟娶媳婦了。”
張氏第一個笑了出來,自從給兩個兒子娶了媳婦,這些年一直沒能攢下多少銀錢。
本來給三兒子娶媳婦的銀錢都挪去給小孫子蒙學,她就夠發愁了。
賈氏聞言趕緊插嘴:“濤哥兒是文曲星下凡,肯定能被朱老先生看中。”
陸老爺子緊鎖的眉頭也難得舒展,滿眼希冀的望著隻顧幹飯的乖孫兒。
次日,賈氏大清早便奉命提著五個雞蛋敲響了院門。
陸知忠一早下了地,開門的是李秀芬。
她板著一張臉,自然是一副不歡迎的模樣。
畢竟眼前這位弟妹,可是差點要他兒子命的“仇人”。
“大嫂,這不是聽說三斤病好了,給你們送些雞蛋來……”賈氏訕笑往院中瞅了幾眼。
可李秀芬單手把著門,沒半分請她進來的意思。
她瞥了眼竹籃的幾個雞蛋,心中不覺更加有氣。
合著她家兒子的命就值這幾個雞蛋?
她正打算將賈氏趕走,不想身後一道影子竄了出來,搶先一步接過賈氏手中的竹籃。
“謝謝二嬸!我的病已經好了。”
陸清河之所以如此客氣,純屬是看在雞蛋的麵子上。
經過鬼門關走這一遭,他算是明白了古代醫療條件這麽差,體質太弱說不定哪天就丟了小命。
什麽麵子裏子,哪有這幾個雞蛋來得實在。
“哎......”
本來賈氏見李秀芬沒開門的意思,已經準備提著雞蛋迴去了。
這被陸清河拿了去,不由下意識伸出了手。
來的時候她就想好了,要是陸知忠夫妻敢甩臉子,她就提著雞蛋迴去好好告上一狀。
“還有事嗎?二嬸?”陸清河自然看出了她眼中的不舍,故作懵懂的問道。
至於李秀芬,見兒子接了雞蛋,拒絕的話有咽了下去。
“沒.....沒.....事了,就是這籃子得給我騰出來,這不是打算再去薅些野菜。”要迴雞蛋的話,賈氏自然說不出口,隻得托詞其他。
陸清河應了一聲,拐著籃子進灶房將五個雞蛋小心放在瓷碗裏,這才將竹籃送還了迴去。
“大嫂,那我就先迴去了!”賈氏接過竹籃,見李秀芬仍舊是生人勿進的樣子,也隻能訕笑著自顧自離去。
待賈氏走遠,陸清河才悠悠開口:“娘,要是二嬸再送東西過來,你隻管收著。咱們氣歸氣,沒必要跟東西過不去……”
他話沒說完,便見李秀芬正擰眉盯著自己,不由緊了緊屁股。
但李秀芬卻是搖頭苦笑,戳了兒子一指頭:“你倒是想得開,真不知道你這小腦瓜裏都裝的什麽?”
陸清河見狀吐了吐舌頭,一溜煙跑進了堂屋。
隻留下李秀芬站在門口,長歎一口氣,呢喃道:“他倒是聰慧,可惜......生錯了人家!”
日子在平淡中飛快流逝,轉眼便又過去半月。
這段日子要說變化最大的就是陸知忠。
往常他忙完自家地裏的活,便會去幫老宅幹活。
可自從這次迴來後,他便再沒去過老宅的田地。
若是有零工,他便跟著人家去鎮上幹活。若是沒則和村上的男丁結伴上山碰運氣。
這也直接導致往常出聲不出力的老二陸知義,成了老宅的主要勞動力。
至於老三陸知信,那就是個磨洋工的。
他雖然嘴上不吱聲,心裏卻跟明鏡似的。
爹娘攢的那點銀錢,他二哥一家可盯著緊著呢!
給他娶媳婦?
下輩子吧!
除此之外,朱老先生要來村裏挑學生事,早已傳的人盡皆知。
許多薄有家底的人家,那都是摩拳擦掌,畢竟那可是能免去一半的束修大好事。
“大哥,朱老先生到村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