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小池鎮,陸知信第一時間去見陸清河,將劉掌櫃的話以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三叔,你真想好要入商籍了?”
聽到自家三叔主動提出想入商籍,陸清河多少還是有些意外的。
盡管之前已經猜到有這一日,可似乎來得有些早。
在大慶朝入了商籍便可獲得無期限的“路引”,對於經商來說十分方便。
可弊端也少,商人子女自出生隻可入商籍,男不可入仕,女不準嫁官。
若是想脫離商籍,輕則“傷筋動骨”,重則“千金散盡”。
“想好了,咱家有你和濤哥兒讀書就夠了,我隻負責掙錢。順帶啊,也去想去瞧瞧那不夜城。”
陸知信神采奕奕,仰望天穹:“在此之前呢,還要麻煩你臭小子抽空教教三叔識字和算學。”
陸清河點頭應承下來,對於普通人來說經商的確是通往致富最快的道路。
隨後,叔侄倆開始計算這次的盈利以及各自該分的銀錢。
除去豬油和皂角以及其他材料的成本,淨利潤為十五兩三錢。
兩人商量一番後,決定按十五兩來分。
落日歸巢,土坯房的農家小院一家齊聚。
“三弟,你還真是做生意的料,這才一日就給賣完了。”
堂屋裏,陸知忠夫妻滿臉不可置信的望著自家三弟。
對於他能找到一份新的營生也是頗為高興。
陸知信看了一眼陸清河,從懷中摸出三兩銀子放在桌上。
陸知忠夫妻微微一愣,沒想到竟然賣了這麽多銀錢。
可想起先前用掉那麽些豬油,連忙安慰道:“頭迴做買賣,賣完就行。”
陸知信笑笑沒說話,將三兩銀子又往兩人那邊推了推。
陸知忠和李秀芬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裏看出疑惑。
陸清河默默的看著自家三叔表演,與陸二丫玩著翻花繩。
“大哥,大嫂!這是屬於你們的那份銀錢。”
陸知信的聲音不大,但屋子裏瞬間安靜了。
好半晌,陸知忠才迴過味。
“幹啥?就分這麽多銀錢?”
李秀芬再次看了眼推到麵前的銀錢,幹笑問道:“三弟,你不是開玩笑吧?”
陸知信臉上的笑容逐漸燦爛:“大哥,大嫂!先前不是說分二成給你們嗎?這就是了。”
聞言,夫妻倆徹底懵了。
這買賣就掙這麽多銀錢?
接下來便是一番推讓,好在陸知信最終說服了兩人。
至於老宅那邊,幾人商量後決定暫時瞞著,畢竟買賣才剛開始起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
時光荏苒,
陸知信經商的事逐漸步入正軌。
而陸清河的學業,也逐漸的變得繁重。
在完成學文階段後,正式進入“明義”階段,開始學習四書五經。
因此,朱老先生的授課不再拘泥於學堂,常常會帶他們在外麵研學。
或在溪邊聽那涓涓細流,或在田埂瞧那麥穗金黃,又或在樹下講那枝繁葉茂。
遇上過晴空萬裏,撞見過大雨傾盆,也邂逅過霜雪紛飛。
先生的脊背越發佝僂,跟在他身後的少年卻越發的高大。曾經一起來蒙學六人,如今隻剩下兩人。
落日照在寧靜的小院中,朱老先生須發皆白,穿著一件灰布長衫,目光灼灼看向立在身前的兩名學生。
“咳咳,論語有雲君子不器,你們可知是何意?”
左邊少年身材微胖,一襲藍色長衫,眉宇間生有股書卷氣。
右邊少年眉清目秀,身穿青色長衫,清亮眸光中透露出一絲與年紀不符的穩重。
藍衫少年微微拱手:“先生,學生以為,‘君子不器’便是君子不應如器物一般僅具單一用途。君子當多才多藝,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精,如此方能稱其為君子。
便如那仲永,幼時便能賦詩,若能繼續深造,通百家之學,便是符合‘君子不器’之典範。”
聽罷,朱老先生又看向正在沉思的青衫少年,悠悠開口:“清河,你來說何為君子不器?”
陸清河微微拱手,從容說道:“迴先生,‘君子不器’,乃指君子不應局限於某一專長或某一領域,不應被世俗的功利所束縛。君子心懷天下,具廣博之學識、高遠之誌向、通達之智慧。
器物有其固定用途,如碗盛飯、壺盛水,而君子能因時、因地、因人而變,靈活處世。
於治國,能通民生、曉律法、明教化;於修身,能將仁義禮智信融會貫通,不偏廢其一。簡而言之,便是以智力應對萬變。此乃學生認為的‘君子不器’。”
朱老先生微微點頭:“詩經有雲‘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此句以桃花起興,你且說說這起興之法,於整首詩而言有何作用?”
“迴先生,起興之法,不僅為詩歌增添了美感與意境,更能自然地引出下文。它如同引子一般,先以美好的桃花之景引人的注意,再順勢將情感與主題娓娓道來......”
小院中問答之聲不絕於耳,不知過了多久才逐漸停下。
“咳咳,你們能有這般思考與見解,為師心中甚喜。”朱老先生神色複雜的看向教導八年的兩人。
恍惚間,仿佛又迴到陸家祖祠挑選學生的那日,以至於失神許久,方將目光看向藍衫少年。
“陸殊,你與為師年輕時頗為相似,雖刻苦好學,但卻不知變通,莫要死讀書到為師這般年紀才幡然醒悟。”
“學生銘記先生教誨!”藍衫少年陸殊躬身致禮。
朱老先生點點頭,目光又轉向陸清河,沉思許久才說道:“希望為師有生之年能看到你金榜題名。”
聞言,陸清河微微一愣,忙拱手施禮:“學生定不負先生教誨。”
“嗯!很好!都很好!”朱老先生從懷中摸出兩封信,分別交給了兩人。
“從明日起,你們便不用再來學堂了。”
陸清河與陸殊對視一眼,眼中神色複雜。
“拿著這兩封信,去縣裏找一位名叫顧明朗的廩生。你們可以向他請教學問,縣試時也可請他做保。”
說罷,朱老先生轉身向屋內走去。
砰!
伴隨著一聲悶響,陸清河兩人同時跪在地上。
“承蒙先生悉心教導八年,望先生日後多多保重身體。”
朱老先生腳下一滯,卻沒有迴身,許久才顫抖著身子進了屋。
“去吧!外麵的世界廣闊得很。”
“三叔,你真想好要入商籍了?”
聽到自家三叔主動提出想入商籍,陸清河多少還是有些意外的。
盡管之前已經猜到有這一日,可似乎來得有些早。
在大慶朝入了商籍便可獲得無期限的“路引”,對於經商來說十分方便。
可弊端也少,商人子女自出生隻可入商籍,男不可入仕,女不準嫁官。
若是想脫離商籍,輕則“傷筋動骨”,重則“千金散盡”。
“想好了,咱家有你和濤哥兒讀書就夠了,我隻負責掙錢。順帶啊,也去想去瞧瞧那不夜城。”
陸知信神采奕奕,仰望天穹:“在此之前呢,還要麻煩你臭小子抽空教教三叔識字和算學。”
陸清河點頭應承下來,對於普通人來說經商的確是通往致富最快的道路。
隨後,叔侄倆開始計算這次的盈利以及各自該分的銀錢。
除去豬油和皂角以及其他材料的成本,淨利潤為十五兩三錢。
兩人商量一番後,決定按十五兩來分。
落日歸巢,土坯房的農家小院一家齊聚。
“三弟,你還真是做生意的料,這才一日就給賣完了。”
堂屋裏,陸知忠夫妻滿臉不可置信的望著自家三弟。
對於他能找到一份新的營生也是頗為高興。
陸知信看了一眼陸清河,從懷中摸出三兩銀子放在桌上。
陸知忠夫妻微微一愣,沒想到竟然賣了這麽多銀錢。
可想起先前用掉那麽些豬油,連忙安慰道:“頭迴做買賣,賣完就行。”
陸知信笑笑沒說話,將三兩銀子又往兩人那邊推了推。
陸知忠和李秀芬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裏看出疑惑。
陸清河默默的看著自家三叔表演,與陸二丫玩著翻花繩。
“大哥,大嫂!這是屬於你們的那份銀錢。”
陸知信的聲音不大,但屋子裏瞬間安靜了。
好半晌,陸知忠才迴過味。
“幹啥?就分這麽多銀錢?”
李秀芬再次看了眼推到麵前的銀錢,幹笑問道:“三弟,你不是開玩笑吧?”
陸知信臉上的笑容逐漸燦爛:“大哥,大嫂!先前不是說分二成給你們嗎?這就是了。”
聞言,夫妻倆徹底懵了。
這買賣就掙這麽多銀錢?
接下來便是一番推讓,好在陸知信最終說服了兩人。
至於老宅那邊,幾人商量後決定暫時瞞著,畢竟買賣才剛開始起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
時光荏苒,
陸知信經商的事逐漸步入正軌。
而陸清河的學業,也逐漸的變得繁重。
在完成學文階段後,正式進入“明義”階段,開始學習四書五經。
因此,朱老先生的授課不再拘泥於學堂,常常會帶他們在外麵研學。
或在溪邊聽那涓涓細流,或在田埂瞧那麥穗金黃,又或在樹下講那枝繁葉茂。
遇上過晴空萬裏,撞見過大雨傾盆,也邂逅過霜雪紛飛。
先生的脊背越發佝僂,跟在他身後的少年卻越發的高大。曾經一起來蒙學六人,如今隻剩下兩人。
落日照在寧靜的小院中,朱老先生須發皆白,穿著一件灰布長衫,目光灼灼看向立在身前的兩名學生。
“咳咳,論語有雲君子不器,你們可知是何意?”
左邊少年身材微胖,一襲藍色長衫,眉宇間生有股書卷氣。
右邊少年眉清目秀,身穿青色長衫,清亮眸光中透露出一絲與年紀不符的穩重。
藍衫少年微微拱手:“先生,學生以為,‘君子不器’便是君子不應如器物一般僅具單一用途。君子當多才多藝,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精,如此方能稱其為君子。
便如那仲永,幼時便能賦詩,若能繼續深造,通百家之學,便是符合‘君子不器’之典範。”
聽罷,朱老先生又看向正在沉思的青衫少年,悠悠開口:“清河,你來說何為君子不器?”
陸清河微微拱手,從容說道:“迴先生,‘君子不器’,乃指君子不應局限於某一專長或某一領域,不應被世俗的功利所束縛。君子心懷天下,具廣博之學識、高遠之誌向、通達之智慧。
器物有其固定用途,如碗盛飯、壺盛水,而君子能因時、因地、因人而變,靈活處世。
於治國,能通民生、曉律法、明教化;於修身,能將仁義禮智信融會貫通,不偏廢其一。簡而言之,便是以智力應對萬變。此乃學生認為的‘君子不器’。”
朱老先生微微點頭:“詩經有雲‘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此句以桃花起興,你且說說這起興之法,於整首詩而言有何作用?”
“迴先生,起興之法,不僅為詩歌增添了美感與意境,更能自然地引出下文。它如同引子一般,先以美好的桃花之景引人的注意,再順勢將情感與主題娓娓道來......”
小院中問答之聲不絕於耳,不知過了多久才逐漸停下。
“咳咳,你們能有這般思考與見解,為師心中甚喜。”朱老先生神色複雜的看向教導八年的兩人。
恍惚間,仿佛又迴到陸家祖祠挑選學生的那日,以至於失神許久,方將目光看向藍衫少年。
“陸殊,你與為師年輕時頗為相似,雖刻苦好學,但卻不知變通,莫要死讀書到為師這般年紀才幡然醒悟。”
“學生銘記先生教誨!”藍衫少年陸殊躬身致禮。
朱老先生點點頭,目光又轉向陸清河,沉思許久才說道:“希望為師有生之年能看到你金榜題名。”
聞言,陸清河微微一愣,忙拱手施禮:“學生定不負先生教誨。”
“嗯!很好!都很好!”朱老先生從懷中摸出兩封信,分別交給了兩人。
“從明日起,你們便不用再來學堂了。”
陸清河與陸殊對視一眼,眼中神色複雜。
“拿著這兩封信,去縣裏找一位名叫顧明朗的廩生。你們可以向他請教學問,縣試時也可請他做保。”
說罷,朱老先生轉身向屋內走去。
砰!
伴隨著一聲悶響,陸清河兩人同時跪在地上。
“承蒙先生悉心教導八年,望先生日後多多保重身體。”
朱老先生腳下一滯,卻沒有迴身,許久才顫抖著身子進了屋。
“去吧!外麵的世界廣闊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