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啟程渝州
武俠召喚:大閆九千歲 作者:烏鴉掀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果然,第二日朝會上,內閣七位宰相中竟有四人告病不出,樞密院的五大將軍更是隻有一人前來。
平日裏張口道德仁義、閉口仁義道德的袞袞諸公,此刻卻紛紛推諉避責,無人願意站出來承擔重任。
眾皇子中,也隻有太子和三皇子姬天麟兩人到場。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仿佛一場無形的風暴正在醞釀。
閆帝閉關,太子監國,本應是朝廷運轉如常的時刻,然而現實卻是如此不堪。
這便是閆帝奪位造成的隱患。
當日那驚心動魄、血雨腥風的場麵至今仍曆曆在目,讓人膽戰心驚。
而如今,那些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們,盡管表麵上迫於無奈隻得捏著鼻子認可了新皇登基這一事實,但實際上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內心深處卻是多有不忿。
隻見朝堂上,眾人麵麵相覷,誰也不願意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
畢竟這種事對任何人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當然避之不及,生怕惹上麻煩。
承政禦史馮耀見狀,氣得鼻子都歪了。
指著那些推諉責任的官員大罵:“平日裏你們口口聲聲為國為民,如今國難當頭,卻一個個縮頭烏龜,真是豈有此理!”
若不是他的地位不足,早就主動請纓了。
大閆一朝的朝廷中樞由三府八司組成。
三府分別為內閣,樞密院和禦史台。
內閣共有七位宰相,乃是文官係統的核心,負責國家的內政事務,確保政策的製定與執行。
樞密院則由五大將軍執掌,負責全國軍事事務,包括軍隊的調動、防禦、戰略規劃等,直接對皇帝負責。
這兩個部門都是中央最高權力機構,分別負責政務決策和軍事指揮,彼此相互製衡,確保國家的穩定與安全。
而禦史台最為特殊,他們負責監察百官,彈劾違法亂紀的官員,確保朝廷的廉潔與公正。
獨立於其他部門,直接對皇帝負責,擁有獨立的監察權。
整個禦史台權力極大,卻深得曆代帝王信任。
其中原因便是所有禦史都必須修行儒家顯學中極為特殊的一脈法門。
浩然正氣。
正所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修行浩然正氣者,必須光明磊落,剛正不阿,否則必遭反噬。
因此,禦史台的諸公們皆是德才兼備之人。
在“德”的方麵,他們具有清正剛直、嫉惡如仇的品質。
在“才”的方麵,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
禦史監察的事項涉及行政、司法、經濟、軍事、文化等眾多領域,涉及麵十分廣泛。
這就要求禦史必須博學多識、明於禮法。
在武道一途,修煉浩然正氣的禦史一旦突破敕令天地的境界之後,實力便會暴漲到堪稱大宗師第一人,言出法隨,天下無敵。
此時便會被封為正一品禦史大夫。
毫不客氣的說,禦史大夫就是整個大閆王朝的守護者。
可惜,自從上一代禦史大夫席卷萬裏,以天地之勢斬殺北狄國師,一人滅一教之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而一眾禦史再也沒有人突破敕令天地的大宗師境界。
禦史大夫再往下便是是禦史中丞和左都禦史,都是正三品,需要宗師境界的實力才可擔任。
而整個禦史台連宗師境界,也無人突破。
至此,禦史台沒有一個能撐起場麵的人,許多人明裏暗裏的打壓,這才逐漸沒落下來。
再往下便是左右承政禦史,左右僉督禦史。
馮耀雖然擔任禦史多年,德高望重,但武學境界沒達到,因此一直都是從四品承政禦史。
這個品階根本不足以服眾。
就在這緊要關頭,三皇子姬天麟站了出來。
左踏一步,神色堅定,目光如炬,朗聲說道:“父皇閉關,國事艱難,本宮願前往渝州七郡賑災,解百姓於水火之中。”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誰也沒想到三皇子竟會在此刻挺身而出。
太子微微皺眉:“三弟,現在可不是胡鬧的時候。”
“大哥,小弟沒有胡鬧,渝州七郡賑災總得有人主持,拖得越久,危害越大,還請大哥擬旨。”姬天麟再次拱手。
太子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而其他大臣則紛紛露出驚訝、疑惑,甚至冷笑的表情。
不少人心底暗道姬天麟愚蠢。
渝州七郡災情複雜,民變四起,稍有不慎便會引火燒身。
他們心中暗自盤算,等著看姬天麟的好戲,看他如何在這次賑災中栽跟頭。
然而,姬天麟卻毫不在意眾人的目光。他心中清楚,母親讓他接下賑災一事,必然已經安排妥當。
太子端坐於龍椅左側的太師椅上,目光如炬,掃視群臣,緩緩開口:“諸位,不如此事就交給三皇子?可有意見?”
此話一出,殿內一片寂靜。
片刻之後,眾臣紛紛躬身,齊聲道:“臣等附議!”
聲音洪亮,迴蕩在殿中。
太子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滿意之色,隨即大手一揮,朗聲道:“好,來人,擬旨。”
侍立在側的太監總管立即上前,展開黃絹,提筆蘸墨,靜候太子口諭。
太子沉吟片刻,聲音莊重而威嚴。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渝州者朝之上州,內治生民,無能輕覷,尤為重焉。今渝州大災,為帝者當牧養子民,故著三皇子姬天麟代天巡狩,加欽差大臣,兼渝州大總管,查察吏治,主持賑災事宜,賜便宜行事之權,所至之處如朕躬親。欽此。”
太監總管筆走龍蛇,迅速將聖旨謄寫完畢,雙手捧起,恭敬地呈給太子。
太子接過聖旨,目光再次掃過群臣,沉聲道:“三皇子姬天麟,即刻啟程,務必妥善處理渝州災情。”
姬天麟上前一步,躬身行禮,神色堅定:“臣領旨,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皇恩。”
這時,承政禦史馮耀一步踏出,朝堂之上,他的身影雖略顯佝僂,卻步伐堅定。
拱手一禮,朗聲道:“太子殿下,請準許老臣隨欽差前往,為七郡百姓出一份力!”
太子聞言,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為難之色。
他看向馮耀,語氣溫和卻帶著關切:“馮公,您年歲已高,渝州天寒地凍,路途艱險,您的身子骨如何受得了啊?”
馮耀聞言,哈哈大笑,聲音洪亮,迴蕩在殿中。
他挺直腰板,目光炯炯,豪邁地說道:“哈哈哈,太子殿下切莫小看老臣!老臣雖年邁,卻也是習武之人,自幼練就一身筋骨。”
“別說區區寒凍,就算是策馬揚鞭,日夜兼程,也不在話下!還請殿下成全。”
太子見馮耀態度堅決,言辭懇切,心中雖有不忍,卻也知他性情剛烈,難以勸阻。
沉吟片刻,太子終於點頭道:“既然馮公執意如此,本宮便準了。隻是此行艱險,馮公務必保重身體,若有不適,切莫勉強。”
馮耀聞言,臉上露出欣喜之色,躬身一禮:“多謝太子殿下成全!老臣定當竭盡全力。”
朝會結束後,姬天麟立即著手準備前往渝州的事宜。
朝廷自有一套機構應對大災,早在災情抵達京都之際,賑災物資、欽差衛隊等相關事宜便已經開始籌備。
戶部調撥糧草,樞密院抽調精銳,鎮武司安排高手,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與此同時,西華宮內,安貴妃端坐於殿中,神色沉靜,目光深邃。
她輕輕揮了揮手,對身旁的洛子商和秋糯吩咐道:“你們二人,即刻出城,在城外等候三皇子。此次賑災,務必全力配合,不可有絲毫懈怠。”
洛子商躬身應道:“娘娘放心,臣明白。”
秋糯則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娘娘放心,三皇子此行定會順風順水的。”
安貴妃點了點頭,語氣淡然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此次賑災,關係重大,不僅關乎百姓,更關乎朝局。你們務必謹慎行事,不可出任何差錯。”
洛子商和秋糯齊聲應道:“是,娘娘!”
隨著安貴妃的安排,洛子商和秋糯悄然出城,在城外一處隱秘之地等候姬天麟的到來。
秋糯出現,意味著安貴妃掌控的勢力將全權配合。
而洛子商也趁機將嶽不群召喚出來。
他的任務隻有一個——殺。
平日裏張口道德仁義、閉口仁義道德的袞袞諸公,此刻卻紛紛推諉避責,無人願意站出來承擔重任。
眾皇子中,也隻有太子和三皇子姬天麟兩人到場。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仿佛一場無形的風暴正在醞釀。
閆帝閉關,太子監國,本應是朝廷運轉如常的時刻,然而現實卻是如此不堪。
這便是閆帝奪位造成的隱患。
當日那驚心動魄、血雨腥風的場麵至今仍曆曆在目,讓人膽戰心驚。
而如今,那些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們,盡管表麵上迫於無奈隻得捏著鼻子認可了新皇登基這一事實,但實際上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內心深處卻是多有不忿。
隻見朝堂上,眾人麵麵相覷,誰也不願意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
畢竟這種事對任何人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當然避之不及,生怕惹上麻煩。
承政禦史馮耀見狀,氣得鼻子都歪了。
指著那些推諉責任的官員大罵:“平日裏你們口口聲聲為國為民,如今國難當頭,卻一個個縮頭烏龜,真是豈有此理!”
若不是他的地位不足,早就主動請纓了。
大閆一朝的朝廷中樞由三府八司組成。
三府分別為內閣,樞密院和禦史台。
內閣共有七位宰相,乃是文官係統的核心,負責國家的內政事務,確保政策的製定與執行。
樞密院則由五大將軍執掌,負責全國軍事事務,包括軍隊的調動、防禦、戰略規劃等,直接對皇帝負責。
這兩個部門都是中央最高權力機構,分別負責政務決策和軍事指揮,彼此相互製衡,確保國家的穩定與安全。
而禦史台最為特殊,他們負責監察百官,彈劾違法亂紀的官員,確保朝廷的廉潔與公正。
獨立於其他部門,直接對皇帝負責,擁有獨立的監察權。
整個禦史台權力極大,卻深得曆代帝王信任。
其中原因便是所有禦史都必須修行儒家顯學中極為特殊的一脈法門。
浩然正氣。
正所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修行浩然正氣者,必須光明磊落,剛正不阿,否則必遭反噬。
因此,禦史台的諸公們皆是德才兼備之人。
在“德”的方麵,他們具有清正剛直、嫉惡如仇的品質。
在“才”的方麵,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
禦史監察的事項涉及行政、司法、經濟、軍事、文化等眾多領域,涉及麵十分廣泛。
這就要求禦史必須博學多識、明於禮法。
在武道一途,修煉浩然正氣的禦史一旦突破敕令天地的境界之後,實力便會暴漲到堪稱大宗師第一人,言出法隨,天下無敵。
此時便會被封為正一品禦史大夫。
毫不客氣的說,禦史大夫就是整個大閆王朝的守護者。
可惜,自從上一代禦史大夫席卷萬裏,以天地之勢斬殺北狄國師,一人滅一教之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而一眾禦史再也沒有人突破敕令天地的大宗師境界。
禦史大夫再往下便是是禦史中丞和左都禦史,都是正三品,需要宗師境界的實力才可擔任。
而整個禦史台連宗師境界,也無人突破。
至此,禦史台沒有一個能撐起場麵的人,許多人明裏暗裏的打壓,這才逐漸沒落下來。
再往下便是左右承政禦史,左右僉督禦史。
馮耀雖然擔任禦史多年,德高望重,但武學境界沒達到,因此一直都是從四品承政禦史。
這個品階根本不足以服眾。
就在這緊要關頭,三皇子姬天麟站了出來。
左踏一步,神色堅定,目光如炬,朗聲說道:“父皇閉關,國事艱難,本宮願前往渝州七郡賑災,解百姓於水火之中。”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誰也沒想到三皇子竟會在此刻挺身而出。
太子微微皺眉:“三弟,現在可不是胡鬧的時候。”
“大哥,小弟沒有胡鬧,渝州七郡賑災總得有人主持,拖得越久,危害越大,還請大哥擬旨。”姬天麟再次拱手。
太子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而其他大臣則紛紛露出驚訝、疑惑,甚至冷笑的表情。
不少人心底暗道姬天麟愚蠢。
渝州七郡災情複雜,民變四起,稍有不慎便會引火燒身。
他們心中暗自盤算,等著看姬天麟的好戲,看他如何在這次賑災中栽跟頭。
然而,姬天麟卻毫不在意眾人的目光。他心中清楚,母親讓他接下賑災一事,必然已經安排妥當。
太子端坐於龍椅左側的太師椅上,目光如炬,掃視群臣,緩緩開口:“諸位,不如此事就交給三皇子?可有意見?”
此話一出,殿內一片寂靜。
片刻之後,眾臣紛紛躬身,齊聲道:“臣等附議!”
聲音洪亮,迴蕩在殿中。
太子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滿意之色,隨即大手一揮,朗聲道:“好,來人,擬旨。”
侍立在側的太監總管立即上前,展開黃絹,提筆蘸墨,靜候太子口諭。
太子沉吟片刻,聲音莊重而威嚴。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渝州者朝之上州,內治生民,無能輕覷,尤為重焉。今渝州大災,為帝者當牧養子民,故著三皇子姬天麟代天巡狩,加欽差大臣,兼渝州大總管,查察吏治,主持賑災事宜,賜便宜行事之權,所至之處如朕躬親。欽此。”
太監總管筆走龍蛇,迅速將聖旨謄寫完畢,雙手捧起,恭敬地呈給太子。
太子接過聖旨,目光再次掃過群臣,沉聲道:“三皇子姬天麟,即刻啟程,務必妥善處理渝州災情。”
姬天麟上前一步,躬身行禮,神色堅定:“臣領旨,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皇恩。”
這時,承政禦史馮耀一步踏出,朝堂之上,他的身影雖略顯佝僂,卻步伐堅定。
拱手一禮,朗聲道:“太子殿下,請準許老臣隨欽差前往,為七郡百姓出一份力!”
太子聞言,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為難之色。
他看向馮耀,語氣溫和卻帶著關切:“馮公,您年歲已高,渝州天寒地凍,路途艱險,您的身子骨如何受得了啊?”
馮耀聞言,哈哈大笑,聲音洪亮,迴蕩在殿中。
他挺直腰板,目光炯炯,豪邁地說道:“哈哈哈,太子殿下切莫小看老臣!老臣雖年邁,卻也是習武之人,自幼練就一身筋骨。”
“別說區區寒凍,就算是策馬揚鞭,日夜兼程,也不在話下!還請殿下成全。”
太子見馮耀態度堅決,言辭懇切,心中雖有不忍,卻也知他性情剛烈,難以勸阻。
沉吟片刻,太子終於點頭道:“既然馮公執意如此,本宮便準了。隻是此行艱險,馮公務必保重身體,若有不適,切莫勉強。”
馮耀聞言,臉上露出欣喜之色,躬身一禮:“多謝太子殿下成全!老臣定當竭盡全力。”
朝會結束後,姬天麟立即著手準備前往渝州的事宜。
朝廷自有一套機構應對大災,早在災情抵達京都之際,賑災物資、欽差衛隊等相關事宜便已經開始籌備。
戶部調撥糧草,樞密院抽調精銳,鎮武司安排高手,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與此同時,西華宮內,安貴妃端坐於殿中,神色沉靜,目光深邃。
她輕輕揮了揮手,對身旁的洛子商和秋糯吩咐道:“你們二人,即刻出城,在城外等候三皇子。此次賑災,務必全力配合,不可有絲毫懈怠。”
洛子商躬身應道:“娘娘放心,臣明白。”
秋糯則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娘娘放心,三皇子此行定會順風順水的。”
安貴妃點了點頭,語氣淡然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此次賑災,關係重大,不僅關乎百姓,更關乎朝局。你們務必謹慎行事,不可出任何差錯。”
洛子商和秋糯齊聲應道:“是,娘娘!”
隨著安貴妃的安排,洛子商和秋糯悄然出城,在城外一處隱秘之地等候姬天麟的到來。
秋糯出現,意味著安貴妃掌控的勢力將全權配合。
而洛子商也趁機將嶽不群召喚出來。
他的任務隻有一個——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