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鳳昌郡災情
武俠召喚:大閆九千歲 作者:烏鴉掀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渝州下轄八郡之地,分別為清河、漁陽、新寧、諾水、恆豐、宕渠、鳳昌、鹽泉。
這八郡地理相連,卻各有特色。
清河郡位於渝州南部,地勢平坦,水係發達,是渝州城的所在地。
雪災來臨時,州府所在的清河郡反應迅速,采取了有效的防災措施,避免了災情擴大。
因此,清河郡雖也遭受了雪災的衝擊,但損失相對較小,百姓生活基本穩定。
然而,其餘七郡卻未能幸免於難。
鳳昌郡的官道上,寒風凜冽,雪花紛飛。
欽差衛隊策馬疾馳,馬蹄踏過厚厚的積雪,濺起一片片雪霧。
“殿下,前麵就是鳳昌城了。”陸離歌策馬上前,低聲提醒道。
姬天麟點點頭,抬眼望去。
洛子商也順著幾人的視線望向不遠處。
隻見在一片雪白之中,高聳著一座城牆,城門大開。
門外搭建著一排排的簡易木房,整齊劃一地排列在官道兩側。
待隊伍靠近,眾人發現這些木房雖然簡陋,但屋頂上覆蓋著厚厚的茅草。
顯然是為了抵禦風寒。
此時正是午時,木房上方飄起了嫋嫋炊煙,空氣中彌漫著麥飯的香氣。
仿佛這裏並非災民聚集之地,而是一處安寧的村落。
姬天麟騎在馬上,目光掃過這些木房,心中略感欣慰。
“看來鳳昌郡的賑災工作做得不錯,百姓們至少有了安身之處。”
馮曜聞言微微一笑。
鳳昌郡的情況他也是略知一二的。
“殿下有所不知,這鳳昌郡守費曲可謂是清廉正直、勤政愛民。”
“自他上任以來,郡中風清氣正,百姓安居樂業,實乃難得的好官。”
“哦?竟有此事?”
“不錯,禦史台的考績之中,這鳳昌郡守費曲上任兩年以來,管內戶口每年都會增長一成,管內墾殖田土每年增加兩成。”
“如此說來,這費曲倒是個難得的能臣。”
“不錯,按照慣例,明年開春之後,禦史台便會啟奏陛下擢升費曲,加官一級。”
姬天麟點了點頭,在如今這個世道,能有這樣的好官,當真是大閆之幸。
“既然如此,那就一塊兒去看看!”
姬天麟背著手,招唿幾人一聲,率先下馬。
幾人相視一笑,隨即翻身下馬,帶著幾名侍衛朝著木屋群走去。
不多時,一群人便走到了流民聚集的木屋群。
這些木屋雖然簡陋,大小不一,但在災荒年間,每一間都至少能容納二三十人居住。
然而,當洛子商跟隨姬天麟踏入其中一間木屋時,卻感到一種異樣的違和感。
才走進木屋,洛子商就感到迎麵撲來了一股暖意。
他快速掃視著屋內的場景。
木屋正中央燃燒的煤塊散發出溫暖的熱氣,鍋中的麥飯香氣四溢。
一家六口人正圍坐在一起,捧著碗大口吃著熱騰騰的麥飯。
見此情形,洛子商不由得眉頭一皺。
隻有六口人?
這不符合常理啊!
災荒年間,流民眾多,一間木屋本該擠滿了人,為何這裏卻隻有區區六口人?
還有這大碗的麥飯,更顯幾分詭異!
大災之年,糧食本就稀缺,即便是勤政愛民的好官,也不見得能拿出如此之多的糧食救濟百姓。
如果這鍋裏煮的是能照見人影的稀粥,他反倒不覺得稀奇。
畢竟,前世看過那麽多電視劇。
災荒之時,朝廷發放的糧食往往隻是讓人勉強吊著命罷了。
即便是往粥裏摻沙子,以防止有人冒領,也是正常的。
可現在......
這鍋中的麥飯卻顯得如此豐盛,對於尋常百姓來說甚至可以說是奢侈。
洛子商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他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他人的。
隨即,他的目光又落在帳篷中的幾人身上,細細打量起來。
帳篷內光線昏暗,但依然能清晰地看到他們的衣著和神態。
幾人全都身穿打著補丁的粗布衣衫,布料早已洗得發白,袖口和褲腳處磨損得尤為嚴重,顯然是穿了多年。
年長的老者和老婦皮膚黝黑,臉上布滿了深深的皺紋,手掌粗糙,生滿了厚厚的老繭。
指節粗大,一看就是常年勞作所致。
兩個孩童蜷縮在煤爐旁,身形瘦小,麵黃肌瘦,臉頰凹陷。
他們的眼神有些呆滯,這種狀態,顯然是長期營養不良導致的。
洛子商的目光在幾人身上來迴掃視,心中已然有了判斷。
這些人,無論是從衣著、外貌,還是神態舉止來看,都是地地道道的貧苦百姓。
木屋中人見幾人身披錦袍,衣料華貴,舉手投足間透著不凡的氣度,神色間不由得流露出幾分畏懼。
他們縮了縮身子,低著頭,不敢與來人對視。
仿佛生怕自己的粗鄙冒犯了這些貴人。
姬天麟見狀,語氣溫和地問道:“老人家,你們為何在這裏啊?”
他的聲音輕柔,帶著一絲關切。
仿佛春風拂麵,瞬間緩解了屋內的緊張氣氛。
那位年長的老者抬起頭,顫巍巍地站起身。
雙手在衣襟上擦了擦,似乎想要行禮,卻又不知該如何動作,隻得局促地站在原地。
“迴……迴貴人的話,小老兒一家是二十裏之外的李家村農戶,前些日子天降大雪,房子都被壓垮了,實在活不下去,隻好逃到這裏。”
“原來如此,那這木屋、煤塊和糧食都是從何而來呢?”
“公子有所不知,這木屋是官府搭建的,煤塊和糧食也都是郡守大人和城裏的幾位大善人共同籌集的,我們這才勉強活下來。”
姬天麟聽完,眼中閃過一絲憐憫。
這時,洛子商緩步走到鍋邊,伸手捏起幾粒麥飯,細細端詳。
麥粒飽滿,色澤金黃,顯然是上等的好糧。
他轉頭看向那一家六口,語氣平淡卻帶著一絲試探:“這麥飯,是郡衙每日發放的嗎?”
老者聞言,臉上閃過一絲慌亂,支支吾吾地答道:“是……是的,貴人。郡守大人心善,每日都會派人送來糧食,讓我們這些災民不至於餓肚子。”
“所有人都能領到這樣的麥飯?”
老者低下頭,不敢與他對視,聲音愈發微弱:“這……小老兒不知。我們一家剛來不久……”
洛子商沒有再追問。
眾人走出木屋,又接連詢問了幾戶人家,得到的迴答幾乎如出一轍。
百姓們紛紛稱讚郡守大人的仁慈和城裏幾位大善人的善舉,言辭間滿是感激之情。
這一切,無不彰顯著鳳昌郡賑災工作的卓有成效。
姬天麟、馮曜等人見此情形,心情大好,臉上皆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如此大災之年,竟能將賑災之事安排得如此妥當,實屬難得。
馮曜捋了捋胡須,笑著對姬天麟說道:“殿下,看來這鳳昌郡守費曲果然名不虛傳。”
姬天麟點了點頭,目光中帶著讚許。
然而,站在一旁的洛子商卻眉頭緊鎖,目光中透著疑慮。
他再次敏銳地察覺到一個疑點。
這些百姓雖然確實是災民,但他們的身份卻出奇地單一。
全都是耕民,或者說貧民。
竟然連一個佃戶都沒有。
這不對勁!
洛子商心中暗道。
大閆作為封建王朝,立國已有幾百年,土地兼並的問題早已根深蒂固。
不用細想也能猜到,鳳昌郡的土地大多集中在少數地主手中,佃戶的數量遠比自耕農多得多。
這些佃戶,世代依附於地主,靠租種土地為生。
一旦遇到災荒,往往是最先陷入絕境的群體。
若是郡守府和各大地主家族真的捐錢捐糧,安置災民,那麽帳篷中理應有大量的佃戶才對。
畢竟,他們是災荒中最脆弱的一環,也是最需要救濟的對象。
然而,眼前的情況卻截然相反。
木屋中的百姓,大多是耕農。
而那些本該隨處可見的佃戶,卻仿佛憑空消失了一般,不見蹤影。
這八郡地理相連,卻各有特色。
清河郡位於渝州南部,地勢平坦,水係發達,是渝州城的所在地。
雪災來臨時,州府所在的清河郡反應迅速,采取了有效的防災措施,避免了災情擴大。
因此,清河郡雖也遭受了雪災的衝擊,但損失相對較小,百姓生活基本穩定。
然而,其餘七郡卻未能幸免於難。
鳳昌郡的官道上,寒風凜冽,雪花紛飛。
欽差衛隊策馬疾馳,馬蹄踏過厚厚的積雪,濺起一片片雪霧。
“殿下,前麵就是鳳昌城了。”陸離歌策馬上前,低聲提醒道。
姬天麟點點頭,抬眼望去。
洛子商也順著幾人的視線望向不遠處。
隻見在一片雪白之中,高聳著一座城牆,城門大開。
門外搭建著一排排的簡易木房,整齊劃一地排列在官道兩側。
待隊伍靠近,眾人發現這些木房雖然簡陋,但屋頂上覆蓋著厚厚的茅草。
顯然是為了抵禦風寒。
此時正是午時,木房上方飄起了嫋嫋炊煙,空氣中彌漫著麥飯的香氣。
仿佛這裏並非災民聚集之地,而是一處安寧的村落。
姬天麟騎在馬上,目光掃過這些木房,心中略感欣慰。
“看來鳳昌郡的賑災工作做得不錯,百姓們至少有了安身之處。”
馮曜聞言微微一笑。
鳳昌郡的情況他也是略知一二的。
“殿下有所不知,這鳳昌郡守費曲可謂是清廉正直、勤政愛民。”
“自他上任以來,郡中風清氣正,百姓安居樂業,實乃難得的好官。”
“哦?竟有此事?”
“不錯,禦史台的考績之中,這鳳昌郡守費曲上任兩年以來,管內戶口每年都會增長一成,管內墾殖田土每年增加兩成。”
“如此說來,這費曲倒是個難得的能臣。”
“不錯,按照慣例,明年開春之後,禦史台便會啟奏陛下擢升費曲,加官一級。”
姬天麟點了點頭,在如今這個世道,能有這樣的好官,當真是大閆之幸。
“既然如此,那就一塊兒去看看!”
姬天麟背著手,招唿幾人一聲,率先下馬。
幾人相視一笑,隨即翻身下馬,帶著幾名侍衛朝著木屋群走去。
不多時,一群人便走到了流民聚集的木屋群。
這些木屋雖然簡陋,大小不一,但在災荒年間,每一間都至少能容納二三十人居住。
然而,當洛子商跟隨姬天麟踏入其中一間木屋時,卻感到一種異樣的違和感。
才走進木屋,洛子商就感到迎麵撲來了一股暖意。
他快速掃視著屋內的場景。
木屋正中央燃燒的煤塊散發出溫暖的熱氣,鍋中的麥飯香氣四溢。
一家六口人正圍坐在一起,捧著碗大口吃著熱騰騰的麥飯。
見此情形,洛子商不由得眉頭一皺。
隻有六口人?
這不符合常理啊!
災荒年間,流民眾多,一間木屋本該擠滿了人,為何這裏卻隻有區區六口人?
還有這大碗的麥飯,更顯幾分詭異!
大災之年,糧食本就稀缺,即便是勤政愛民的好官,也不見得能拿出如此之多的糧食救濟百姓。
如果這鍋裏煮的是能照見人影的稀粥,他反倒不覺得稀奇。
畢竟,前世看過那麽多電視劇。
災荒之時,朝廷發放的糧食往往隻是讓人勉強吊著命罷了。
即便是往粥裏摻沙子,以防止有人冒領,也是正常的。
可現在......
這鍋中的麥飯卻顯得如此豐盛,對於尋常百姓來說甚至可以說是奢侈。
洛子商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他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他人的。
隨即,他的目光又落在帳篷中的幾人身上,細細打量起來。
帳篷內光線昏暗,但依然能清晰地看到他們的衣著和神態。
幾人全都身穿打著補丁的粗布衣衫,布料早已洗得發白,袖口和褲腳處磨損得尤為嚴重,顯然是穿了多年。
年長的老者和老婦皮膚黝黑,臉上布滿了深深的皺紋,手掌粗糙,生滿了厚厚的老繭。
指節粗大,一看就是常年勞作所致。
兩個孩童蜷縮在煤爐旁,身形瘦小,麵黃肌瘦,臉頰凹陷。
他們的眼神有些呆滯,這種狀態,顯然是長期營養不良導致的。
洛子商的目光在幾人身上來迴掃視,心中已然有了判斷。
這些人,無論是從衣著、外貌,還是神態舉止來看,都是地地道道的貧苦百姓。
木屋中人見幾人身披錦袍,衣料華貴,舉手投足間透著不凡的氣度,神色間不由得流露出幾分畏懼。
他們縮了縮身子,低著頭,不敢與來人對視。
仿佛生怕自己的粗鄙冒犯了這些貴人。
姬天麟見狀,語氣溫和地問道:“老人家,你們為何在這裏啊?”
他的聲音輕柔,帶著一絲關切。
仿佛春風拂麵,瞬間緩解了屋內的緊張氣氛。
那位年長的老者抬起頭,顫巍巍地站起身。
雙手在衣襟上擦了擦,似乎想要行禮,卻又不知該如何動作,隻得局促地站在原地。
“迴……迴貴人的話,小老兒一家是二十裏之外的李家村農戶,前些日子天降大雪,房子都被壓垮了,實在活不下去,隻好逃到這裏。”
“原來如此,那這木屋、煤塊和糧食都是從何而來呢?”
“公子有所不知,這木屋是官府搭建的,煤塊和糧食也都是郡守大人和城裏的幾位大善人共同籌集的,我們這才勉強活下來。”
姬天麟聽完,眼中閃過一絲憐憫。
這時,洛子商緩步走到鍋邊,伸手捏起幾粒麥飯,細細端詳。
麥粒飽滿,色澤金黃,顯然是上等的好糧。
他轉頭看向那一家六口,語氣平淡卻帶著一絲試探:“這麥飯,是郡衙每日發放的嗎?”
老者聞言,臉上閃過一絲慌亂,支支吾吾地答道:“是……是的,貴人。郡守大人心善,每日都會派人送來糧食,讓我們這些災民不至於餓肚子。”
“所有人都能領到這樣的麥飯?”
老者低下頭,不敢與他對視,聲音愈發微弱:“這……小老兒不知。我們一家剛來不久……”
洛子商沒有再追問。
眾人走出木屋,又接連詢問了幾戶人家,得到的迴答幾乎如出一轍。
百姓們紛紛稱讚郡守大人的仁慈和城裏幾位大善人的善舉,言辭間滿是感激之情。
這一切,無不彰顯著鳳昌郡賑災工作的卓有成效。
姬天麟、馮曜等人見此情形,心情大好,臉上皆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如此大災之年,竟能將賑災之事安排得如此妥當,實屬難得。
馮曜捋了捋胡須,笑著對姬天麟說道:“殿下,看來這鳳昌郡守費曲果然名不虛傳。”
姬天麟點了點頭,目光中帶著讚許。
然而,站在一旁的洛子商卻眉頭緊鎖,目光中透著疑慮。
他再次敏銳地察覺到一個疑點。
這些百姓雖然確實是災民,但他們的身份卻出奇地單一。
全都是耕民,或者說貧民。
竟然連一個佃戶都沒有。
這不對勁!
洛子商心中暗道。
大閆作為封建王朝,立國已有幾百年,土地兼並的問題早已根深蒂固。
不用細想也能猜到,鳳昌郡的土地大多集中在少數地主手中,佃戶的數量遠比自耕農多得多。
這些佃戶,世代依附於地主,靠租種土地為生。
一旦遇到災荒,往往是最先陷入絕境的群體。
若是郡守府和各大地主家族真的捐錢捐糧,安置災民,那麽帳篷中理應有大量的佃戶才對。
畢竟,他們是災荒中最脆弱的一環,也是最需要救濟的對象。
然而,眼前的情況卻截然相反。
木屋中的百姓,大多是耕農。
而那些本該隨處可見的佃戶,卻仿佛憑空消失了一般,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