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業告別了康寧等人,踏著晨曦,往廣陵方向走去,這樣又走了三五日,終於進入了廣陵地界。這座坐落於山陽瀆旁的城市,因為與通濟渠的連通,江淮之地的糧食貨物可以通過漕運直達東都洛陽,再經廣通渠直達長安,為此廣陵的漕運水路極為發達,城市也極為繁榮富裕,比之長安、洛陽更不承多讓。李嗣業家的“誠信米麥行”的一些大米,也是出自於江淮之地,並通過這條漕運水路,運至長安的。
李嗣業的興趣顯然不在於繁華街市,他邊走邊問路,他的目的地便是五叔提到的蜀岡下羅城附近的大明寺。
不多時,李嗣業便來到了大明寺附近,大明寺坐落於保障湖畔,這保障湖原是廣陵羅城的一段護城河,其水來自於引蜀岡山澗以及山陽瀆,清澈無比。這江南之地與長安風景大為不同,廣陵的美更秀氣水靈,而這保障湖的風景又別具一格,湖畔的楓葉和銀杏宛如火焰和黃金,給人一種濃烈的溫暖感覺,湖麵又如同一幅流動的畫卷,黃葉飄舞,碧水漣漪,令人流連忘返。也隻有如此美景,才能吸引五叔駐足並安定下來。
可這保障湖如此之大,要如何才能找到五叔呢?李嗣業明白,這麽多年下來,五叔李五一直都沒有問家裏要盤纏,卻還能維持遠行,那隻有兩種可能,一是賣字求金,五叔的行書淨得王羲之之法,筆法精妙,線條優美,當年在高陵求字之人一度戶限為穿,不過五叔視虛名為糞土,時常躲著他們,所以後來求字之人也識趣的不再打擾;二是教書,這廣陵城文化氣息濃厚,遍地都是私塾,不愁無人聘用。
李嗣業沿著保障湖畔一個私塾一個私塾的尋找著,當落日即將隱入西山之時,在第七個私塾前的湖畔下,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那人一身白衣,站在湖畔上欣賞著這落日下的美景。
“五叔!”
那人似乎沒有聽到,依然望著湖麵上嬉戲的水鳥,李嗣業加大了嗓門,喊道:“
五叔!”
那人終於聽到了,他轉過頭來,看到一個騎著馬兒的大小夥正望著他,他一開始還覺得奇怪,怎麽在此還有人叫他“五叔”呢?而且聲音還那麽熟悉,當他確認那是李嗣業後,他大喜,向李嗣業走過來。
“哈哈,怎麽會是你啊,嗣業。”
李嗣業趕緊下馬,也向五叔奔來,“五叔,終於找到你了。”
多年不見,親情的溫暖在此時就顯得更彌足珍貴,尤其是李嗣業千裏迢迢來廣陵尋找他,李五更為感動,抱著那個已經比他還高一些的侄兒偷偷的摸著眼淚,也就不在意旁人怎麽看了。
“五叔,你這幾年可好啊?爹和其他幾位叔叔都很擔心你,所以才讓我過來尋你的。”
此時的李五與在高陵老家時大不一樣了,現在的他,雖然瘦了一些,但精神麵貌煥然一新,更為灑脫放鬆,目光也更有神,也許心中無羈絆,便是如此。
“哈哈,這些年,我過得極好,是這一輩子最為灑脫的時光,可以縱情於山水,無憂無慮,哈哈。”五叔邊說,邊拉著李嗣業走到湖畔,欣賞那美麗的湖光山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你看著落日下的美景,與王勃王子安詩中的是否一樣?太美了,哈哈。”
李嗣業望著李五,他也為五叔而感到高興,五叔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原來李五從高陵老家出來後,水路一路向東,在東都洛陽生活了一個月後,便繼續東往,又在山陽縣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又去往這條南北漕運最南端的餘杭住了一年左右,那邊的湖光山色也一樣秀麗無比,之後便又迴到廣陵,在廣陵的保障湖畔他已經住了一年左右的時間了,在這裏他也結交了極多的文人墨客。
“嗣業,多年不見,你已經長得那麽高了啊,哈哈,不錯,是個大小夥了,這次你遠道而來,走咱先迴去,你歇息下,明日帶你去見個人。”
“見誰啊?”
“你見了就知道了,他也是個劍道高手,不過他的詩詞才是天下一絕,不在王子安之下。”
“劍道高手?有我師父裴旻厲害嗎?”李嗣業才不關心詩詞如何呢,他關心的還是劍道。
“那我不知道,應該各有千秋,或許裴旻要厲害些,畢竟他是在戰場上磨煉過的,不過那人的劍術也極為飄逸,與他豪爽的性格極為貼切。”李五不免誇讚道,李嗣業明白,他五叔不會輕易去誇一個人的,除非那個人確實極為優秀,也罷,那就等明天再看吧,現在也確實累了。
第二日一大早,李嗣業便被五叔叫醒,“嗣業,起來了,趕緊吃點東西,帶你去一個好地方。”
“這麽早啊。”李嗣業睡眼朦朧,他揉揉眼睛,跟著五叔出去了。
不多久,他們便到了五叔說的那地方——大明寺。
“五叔,你帶我去什麽寺廟啊,你是知道的,我連鬼神都不信,還信那僧佛?”李嗣業烊烊道。
“哈哈,不是帶你去拜佛的。這大明寺始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故叫大明寺,至今已快300年了,是廣陵第一名勝之地,文人墨客來遊廣陵,這大明寺是必去的地方,當然也是衝著寺內棲靈塔而來的,所以大明寺也叫棲靈寺。”李五邊指著遠處那高聳入雲的九層佛塔邊笑著說道。棲靈塔,是隋文帝仁壽元年於大明寺內建的,塔高九層,塔內供奉佛骨,謂之佛祖即在此處,本焚僧大覺遺靈之言,故稱“棲靈塔”。
他們進了大明寺,便徑直朝棲靈塔而去,此時塔上第九層的閣道上已有幾個人,在塔下便已能聽到他們在那高談闊論,好不灑脫。
這塔氣勢雄偉,高近30丈,雄踞蜀岡,廣陵之美景盡收眼底,尤其是清晨下那保障湖麵東升的太陽,更為美麗,李嗣業頗為感慨,難怪五叔會拉他來這兒。
不一會,他們便爬上了這塔的第九層閣道。
“李白兄,高適兄,孟浩然兄,你們這麽早就來了啊。”李五一上來,便向塔上之人打招唿。塔上那三人,有兩人約30歲模樣,與五叔年齡差不多大小,另一位則年長一些,約40歲左右,看五叔打招唿目光移動之處,那一身白衣,淨麵大眼,風度翩翩的想必就是李白了,而那著一身青衣,體型健碩的便是高適了,那年長一些的,且留著稀鬆胡須的則是孟浩然了。
那三人也看到了李五上來,紛紛迴禮,道:“李五兄,來來來,快過來,不能錯過這日出之美景啊。”站在這塔上最高處望去,秋天的湖麵,霧氣彌漫,在東升陽光的照耀下,更顯得光怪陸離。
“李白兄,此情此景,你不即興發揮,作詩一首?”高適笑道。
“哈哈,此刻無酒,沒有靈感。”李白大笑道。
“你這酒瘋子,大清早就想著喝酒了啊。”孟浩然故作嫌棄狀,笑道:“給你,我這葫蘆裏有會稽山下釀的上等美酒。”說著便把酒葫蘆扔給李白。
李白也不客氣,接過酒葫蘆,拔開酒塞,濃鬱的酒香噴湧而出,李白猛的灌了一大口:“好酒,哈哈。”
隨後他略思索片刻,便說道:“那我就獻醜,著一首《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他再飲了一口,“寶塔淩蒼蒼,登攀覽四荒。”
眾人一聽,輕聲附和,“寶塔淩蒼蒼,登攀覽四荒”果然大氣磅礴,也體現了此時李白心中的豪情壯誌。
隨後,他繼續吟道:
“頂高元氣合,標出海雲長。
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
水搖金刹影,日動火珠光。
鳥拂瓊簾度,霞連繡栱張。
目隨征路斷,心逐去帆揚。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黃。
玉毫如可見,於此照迷方。”
說完,李白又飲了一口美酒,眾人沉默品味片刻,之後便不約而同的豎起大拇指。孟浩然說道,“李白之作,果然大氣磅礴,此作明快,把這湖光山色描繪的一覽無餘,而且也能讀出你此時心中懷著極大的抱負,是否?”
李白笑了笑,點點頭,他望向遠方再飲了一口酒,自己已快三十了,依然一事無成,心中抱負難於施展,他心想,“張悅雅好詩文,執掌文壇三十年,現又複任尚書左丞,加封開府儀同三司,何不去長安去找他?興許可以引薦給神武皇帝。”
這時,李白也注意到了李嗣業,忙問道:“李五兄,此人便是你提到的你那侄兒——李嗣業?”
李嗣業忙揖手迴答道:“在下便是李嗣業。”
“小小年紀,卻有如此身型,果然雄壯無比,哈哈。”李白誇耀道:“聽你五叔說,你是裴旻門下高徒?”
李嗣業笑了笑,答道:“跟了師父幾年,隻學了點皮毛,不敢稱‘高徒’,還怕在外麵會敗了師父的名聲。”
“哈哈,小小年紀,便已如此謙虛,前途不可限量啊。”李白歎道:“我意欲過段時間前往長安,還想與裴旻將軍交流下劍道,望他能指點幾番呢。”
李嗣業一聽,大喜,如果李白會去長安,那五叔也會跟著迴去了吧,再就是楊融和裴十三也極好詩詞歌賦,他們見了李白定會高興無比,“那感情好啊,隻不過此時師父還在河西與吐蕃交戰,也不知道啥時候迴來。”
“快了,我得知河西和安西,大唐已屢次擊敗吐蕃和突騎施,勝利在望,不日裴將軍將凱旋而歸了。”高適迴答道。
“那太好了,我也好幾年沒有見到師父了。”李嗣業興奮的道:“五叔,要不,您也隨我們一起迴去?”
李五擺擺手,說道:“嗣業,你是知道我的,我跟你們不一樣,我喜好隱於山水之間,不想再迴長安了。”
李白歎道:“你也是滿腹經綸,可惜了啊。”
李五答道:“人各有誌吧,李白兄,你不是說劍南道蜀郡山水景致雄壯,與這江南秀氣之美又不一樣,我打算等你們都走後,沿江而上,去往你啟程的地方。”
“哈哈,咱們這是相向而馳啊,也好,每個人的抱負不一樣,都沒有錯,那我李白代表故鄉蜀郡歡迎你了。”
李五既然心意已決,李嗣業也不好再勸說了,隻叮囑他要時刻與家人保持聯係,李五望著自己的侄兒,他點點頭。
李嗣業的興趣顯然不在於繁華街市,他邊走邊問路,他的目的地便是五叔提到的蜀岡下羅城附近的大明寺。
不多時,李嗣業便來到了大明寺附近,大明寺坐落於保障湖畔,這保障湖原是廣陵羅城的一段護城河,其水來自於引蜀岡山澗以及山陽瀆,清澈無比。這江南之地與長安風景大為不同,廣陵的美更秀氣水靈,而這保障湖的風景又別具一格,湖畔的楓葉和銀杏宛如火焰和黃金,給人一種濃烈的溫暖感覺,湖麵又如同一幅流動的畫卷,黃葉飄舞,碧水漣漪,令人流連忘返。也隻有如此美景,才能吸引五叔駐足並安定下來。
可這保障湖如此之大,要如何才能找到五叔呢?李嗣業明白,這麽多年下來,五叔李五一直都沒有問家裏要盤纏,卻還能維持遠行,那隻有兩種可能,一是賣字求金,五叔的行書淨得王羲之之法,筆法精妙,線條優美,當年在高陵求字之人一度戶限為穿,不過五叔視虛名為糞土,時常躲著他們,所以後來求字之人也識趣的不再打擾;二是教書,這廣陵城文化氣息濃厚,遍地都是私塾,不愁無人聘用。
李嗣業沿著保障湖畔一個私塾一個私塾的尋找著,當落日即將隱入西山之時,在第七個私塾前的湖畔下,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那人一身白衣,站在湖畔上欣賞著這落日下的美景。
“五叔!”
那人似乎沒有聽到,依然望著湖麵上嬉戲的水鳥,李嗣業加大了嗓門,喊道:“
五叔!”
那人終於聽到了,他轉過頭來,看到一個騎著馬兒的大小夥正望著他,他一開始還覺得奇怪,怎麽在此還有人叫他“五叔”呢?而且聲音還那麽熟悉,當他確認那是李嗣業後,他大喜,向李嗣業走過來。
“哈哈,怎麽會是你啊,嗣業。”
李嗣業趕緊下馬,也向五叔奔來,“五叔,終於找到你了。”
多年不見,親情的溫暖在此時就顯得更彌足珍貴,尤其是李嗣業千裏迢迢來廣陵尋找他,李五更為感動,抱著那個已經比他還高一些的侄兒偷偷的摸著眼淚,也就不在意旁人怎麽看了。
“五叔,你這幾年可好啊?爹和其他幾位叔叔都很擔心你,所以才讓我過來尋你的。”
此時的李五與在高陵老家時大不一樣了,現在的他,雖然瘦了一些,但精神麵貌煥然一新,更為灑脫放鬆,目光也更有神,也許心中無羈絆,便是如此。
“哈哈,這些年,我過得極好,是這一輩子最為灑脫的時光,可以縱情於山水,無憂無慮,哈哈。”五叔邊說,邊拉著李嗣業走到湖畔,欣賞那美麗的湖光山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你看著落日下的美景,與王勃王子安詩中的是否一樣?太美了,哈哈。”
李嗣業望著李五,他也為五叔而感到高興,五叔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原來李五從高陵老家出來後,水路一路向東,在東都洛陽生活了一個月後,便繼續東往,又在山陽縣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又去往這條南北漕運最南端的餘杭住了一年左右,那邊的湖光山色也一樣秀麗無比,之後便又迴到廣陵,在廣陵的保障湖畔他已經住了一年左右的時間了,在這裏他也結交了極多的文人墨客。
“嗣業,多年不見,你已經長得那麽高了啊,哈哈,不錯,是個大小夥了,這次你遠道而來,走咱先迴去,你歇息下,明日帶你去見個人。”
“見誰啊?”
“你見了就知道了,他也是個劍道高手,不過他的詩詞才是天下一絕,不在王子安之下。”
“劍道高手?有我師父裴旻厲害嗎?”李嗣業才不關心詩詞如何呢,他關心的還是劍道。
“那我不知道,應該各有千秋,或許裴旻要厲害些,畢竟他是在戰場上磨煉過的,不過那人的劍術也極為飄逸,與他豪爽的性格極為貼切。”李五不免誇讚道,李嗣業明白,他五叔不會輕易去誇一個人的,除非那個人確實極為優秀,也罷,那就等明天再看吧,現在也確實累了。
第二日一大早,李嗣業便被五叔叫醒,“嗣業,起來了,趕緊吃點東西,帶你去一個好地方。”
“這麽早啊。”李嗣業睡眼朦朧,他揉揉眼睛,跟著五叔出去了。
不多久,他們便到了五叔說的那地方——大明寺。
“五叔,你帶我去什麽寺廟啊,你是知道的,我連鬼神都不信,還信那僧佛?”李嗣業烊烊道。
“哈哈,不是帶你去拜佛的。這大明寺始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故叫大明寺,至今已快300年了,是廣陵第一名勝之地,文人墨客來遊廣陵,這大明寺是必去的地方,當然也是衝著寺內棲靈塔而來的,所以大明寺也叫棲靈寺。”李五邊指著遠處那高聳入雲的九層佛塔邊笑著說道。棲靈塔,是隋文帝仁壽元年於大明寺內建的,塔高九層,塔內供奉佛骨,謂之佛祖即在此處,本焚僧大覺遺靈之言,故稱“棲靈塔”。
他們進了大明寺,便徑直朝棲靈塔而去,此時塔上第九層的閣道上已有幾個人,在塔下便已能聽到他們在那高談闊論,好不灑脫。
這塔氣勢雄偉,高近30丈,雄踞蜀岡,廣陵之美景盡收眼底,尤其是清晨下那保障湖麵東升的太陽,更為美麗,李嗣業頗為感慨,難怪五叔會拉他來這兒。
不一會,他們便爬上了這塔的第九層閣道。
“李白兄,高適兄,孟浩然兄,你們這麽早就來了啊。”李五一上來,便向塔上之人打招唿。塔上那三人,有兩人約30歲模樣,與五叔年齡差不多大小,另一位則年長一些,約40歲左右,看五叔打招唿目光移動之處,那一身白衣,淨麵大眼,風度翩翩的想必就是李白了,而那著一身青衣,體型健碩的便是高適了,那年長一些的,且留著稀鬆胡須的則是孟浩然了。
那三人也看到了李五上來,紛紛迴禮,道:“李五兄,來來來,快過來,不能錯過這日出之美景啊。”站在這塔上最高處望去,秋天的湖麵,霧氣彌漫,在東升陽光的照耀下,更顯得光怪陸離。
“李白兄,此情此景,你不即興發揮,作詩一首?”高適笑道。
“哈哈,此刻無酒,沒有靈感。”李白大笑道。
“你這酒瘋子,大清早就想著喝酒了啊。”孟浩然故作嫌棄狀,笑道:“給你,我這葫蘆裏有會稽山下釀的上等美酒。”說著便把酒葫蘆扔給李白。
李白也不客氣,接過酒葫蘆,拔開酒塞,濃鬱的酒香噴湧而出,李白猛的灌了一大口:“好酒,哈哈。”
隨後他略思索片刻,便說道:“那我就獻醜,著一首《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他再飲了一口,“寶塔淩蒼蒼,登攀覽四荒。”
眾人一聽,輕聲附和,“寶塔淩蒼蒼,登攀覽四荒”果然大氣磅礴,也體現了此時李白心中的豪情壯誌。
隨後,他繼續吟道:
“頂高元氣合,標出海雲長。
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
水搖金刹影,日動火珠光。
鳥拂瓊簾度,霞連繡栱張。
目隨征路斷,心逐去帆揚。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黃。
玉毫如可見,於此照迷方。”
說完,李白又飲了一口美酒,眾人沉默品味片刻,之後便不約而同的豎起大拇指。孟浩然說道,“李白之作,果然大氣磅礴,此作明快,把這湖光山色描繪的一覽無餘,而且也能讀出你此時心中懷著極大的抱負,是否?”
李白笑了笑,點點頭,他望向遠方再飲了一口酒,自己已快三十了,依然一事無成,心中抱負難於施展,他心想,“張悅雅好詩文,執掌文壇三十年,現又複任尚書左丞,加封開府儀同三司,何不去長安去找他?興許可以引薦給神武皇帝。”
這時,李白也注意到了李嗣業,忙問道:“李五兄,此人便是你提到的你那侄兒——李嗣業?”
李嗣業忙揖手迴答道:“在下便是李嗣業。”
“小小年紀,卻有如此身型,果然雄壯無比,哈哈。”李白誇耀道:“聽你五叔說,你是裴旻門下高徒?”
李嗣業笑了笑,答道:“跟了師父幾年,隻學了點皮毛,不敢稱‘高徒’,還怕在外麵會敗了師父的名聲。”
“哈哈,小小年紀,便已如此謙虛,前途不可限量啊。”李白歎道:“我意欲過段時間前往長安,還想與裴旻將軍交流下劍道,望他能指點幾番呢。”
李嗣業一聽,大喜,如果李白會去長安,那五叔也會跟著迴去了吧,再就是楊融和裴十三也極好詩詞歌賦,他們見了李白定會高興無比,“那感情好啊,隻不過此時師父還在河西與吐蕃交戰,也不知道啥時候迴來。”
“快了,我得知河西和安西,大唐已屢次擊敗吐蕃和突騎施,勝利在望,不日裴將軍將凱旋而歸了。”高適迴答道。
“那太好了,我也好幾年沒有見到師父了。”李嗣業興奮的道:“五叔,要不,您也隨我們一起迴去?”
李五擺擺手,說道:“嗣業,你是知道我的,我跟你們不一樣,我喜好隱於山水之間,不想再迴長安了。”
李白歎道:“你也是滿腹經綸,可惜了啊。”
李五答道:“人各有誌吧,李白兄,你不是說劍南道蜀郡山水景致雄壯,與這江南秀氣之美又不一樣,我打算等你們都走後,沿江而上,去往你啟程的地方。”
“哈哈,咱們這是相向而馳啊,也好,每個人的抱負不一樣,都沒有錯,那我李白代表故鄉蜀郡歡迎你了。”
李五既然心意已決,李嗣業也不好再勸說了,隻叮囑他要時刻與家人保持聯係,李五望著自己的侄兒,他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