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李林由已死,李嗣業說道:“王成大哥、康寧,把你們射出去的箭矢都撿迴來吧”,然後又對楊虎說道:“楊虎,咱們對那些被弓箭和橫刀殺死的夥計,用陌刀再狠狠的補上一刀吧。”
“這是作甚?還怕他們沒有死透嗎?這也有點兒不太尊重死者吧。”楊虎不解的問道。
“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啊,既然之前咱們裝神弄鬼殺了王士他們,那李林由一夥人咱們也可以偽裝成是非常規武器殺死他們的模樣,陌刀在京兆府附近還是比較少使用的,他們即便知道是陌刀所為,也會把注意力放在河西或安西,但那邊的陌刀兵也屈指可數。”
“哈哈,你這人,心思還很縝密的哈。”楊虎笑道。
但針對李林由,他們卻沒有補刀,他是自刎而死的,會自刎而死的人那是已經放棄了對生還的希望了,這是一種絕望的死。
處理完畢後,李嗣業一行人把身上的帶血的外衣都脫了,然後一把火焚燒掉,這些都做完後,大夥兒在王成的帶領下,從另外的下山路口下山。
王成的殺父之仇已經報了,他告別大夥兒,然後迴家取了些東西便往河西去了,李嗣業他們也沒有迴老家李家莊和楊家村,而是直接返迴長安,因為還有一個人要殺,那便是李林申。
三日後的一個傍晚,長安城懷遠坊李林申府上。懷遠坊在長安城西市南邊,李林申和李林由倆兄弟剛來長安之時,為了方便照顧西市的生意,便把家安在了這兒。
“林由是怎麽沒的?”李林甫聽聞消息後,從皇城出來便直接趕往李林申的府上,他望著躺在地上的李林由的屍體,一副心疼悲傷的樣子,問道。
“他的一隻臂膀被利器砍了,但他的致命傷在脖子上,看那傷口走向,是自刎死的。”李林申見到自己兄弟屍體時,早已悲痛不已,此時也隻是故作鎮定的向李林甫解釋事情經過。
“誰幹的,其他人有活著的嗎?”李林甫問道。
“沒有,都死了,而且都死得很慘烈,要麽頭顱斷了,要麽身體被劈成兩半...”李林申迴答道:“高陵縣縣丞見王幹和王士多日沒有迴來,然後帶人上山去找到的,先是在一山穀中發現了林由他們,然後再往上走,在上麵的山坳中發現了王幹和王士他們的屍體。”
“從傷口上看,王幹的致命傷是王士捅的那一刀,而從王士死亡的表情看,他卻是被嚇死的,其他幾個衙役的死狀,也與林由和那20個夥計一樣,都非常慘烈。”
“林申,有問過那縣丞嗎?誰幹的,到底誰幹的?”李林甫激動的吼道,其實這激動是心情舒暢而激動,而不是因為手下人之死而悲痛的激動。
李林甫在聽到王幹和王士死了後,心立馬放了下來,李林申和李林由雖然是他的族弟,但也隻是他仕途當中的一顆棋子,裴光庭已經舉薦他換任吏部侍郎了,申由商行對他來說已經是弊大於利,因為裏麵藏著他太多的秘密了,李林由死了,他並沒有多少悲痛,反而高興都來不及,但麵對李林申,他有必須表現出極為關心,極為悲傷的樣子,這就是人性吧。
“縣丞也不知道,跟隨王士上山尋找王幹的一個衙役,倒活著...”
“那他怎麽說?”李林甫雙手抓住李林申的兩邊的臂膀,瞪著眼睛,問道。
“那衙役瘋了,他隻會說幾個字‘厲鬼、黑白無常、索命來了...’,再問便發瘋的大哭或大笑。”李林申答道:“山坳和山穀各留有燃燒衣物之類的灰燼外,再也沒發現有其他人留下的痕跡。”
“灰燼?會不會是兇手留下的?”
“屍體此等慘烈之狀,又找不到其他證據,以及那瘋了的衙役的描述,縣丞隻能認定是厲鬼所為。”
李林甫罵道:“荒唐,這世上哪有什麽厲鬼啊。”
“兄長,我也不相信,可這到底是誰幹的啊,林由死得太慘了,兄長,咱們得替他報仇啊。”李林申再也忍不住了,一看到他兄弟那淒慘的樣子,又悲痛起來。
“林申,仇當然要報了,但首先是要保全了自己,我不信是厲鬼所為,應該是這些年來咱們殺的那些人中的什麽親屬所為?”李林甫分析道:“既然他們也是想報仇,我猜測,他們下一個目標便是你了啊,林申。”
“我?來吧,我還怕他們不來呢,來了就好為林由報仇了。”
“嗯,但他們在暗處,咱們在明處,林申,你府上要加強保衛,要不要我把安祥叫來,隱藏在你府上,好暗中保護你。”李林甫說道。
“兄長,不用了,我府上有足夠多的夥計了,安祥還是留在你身邊吧,你的安全比我更重要,即便我死了,咱李家隻要有您在,就不會倒下。”從某種意義上說,李林申和李林由還是要比李林甫更為仗義,李林甫更多的是一種狡黠的精明,他沒有所謂的親情和友情,全都是他仕途上升的棋子。
“那好,林由也不在了,申由商行的店鋪,你安排人慢慢盤出去,然後多請些人,暗中保護自己,等那幫人出現後並替林由報了仇,便可放鬆下了。”李林甫答道。
“是,兄長。”
前麵李林甫和李林由話中提到了安祥這個人,那咱們這裏來介紹下安祥。安祥是栗特人,與李嗣業身邊的小夥伴康寧一樣,都是栗特人,隻不過是康寧的祖上是太宗皇帝時來到大唐的,康寧的母親和祖母都是中原人,經過幾代人的血緣融合,康寧在長相上與正兒八經的栗特人已經有了些區別。
但安祥不一樣,他父母在他幼兒時帶他來大唐的,並定居於鳳翔府,他是百分之一百的栗特人,身高雖然不到六尺,但卻長得精壯結實,高鼻深目,亞麻色的卷發以及濃密的胡須,隻不過現在的他為了防止被人認出來,一直都以僧人的形象被養於李林甫府中後宅的禪房裏,極少出來見人,隻是暗中保護李林甫的安全。
為何怕被人認出來呢?原來這安祥,名字雖然帶著“祥”字,但卻是一個十足的無惡不作的惡棍,開元十五年,安祥在鳳翔府挾持了一家戚姓富商的公子,要對方不得報官,並拿一千兩黃金贖人,那家富商照辦了,他嫌少,要追加一千兩黃金,那富商救子心切,把鳳翔府所有的店鋪都低價賣了,又湊齊了一千兩黃金,但安祥拿到黃金後,並沒有釋放那戚家公子,反而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把那戚家一十三口人都給殺了。
可這並不是他第一次作案,之前的幾起案子雖然沒有滅門,但人質都被他撕票了,鳳翔府的富商和貴族人人自危,逼著府尹加派人手破案,終於在他計劃再犯事的時候,把他給抓獲了,但也犧牲了好幾個衙役,最後安祥被判斬立絕。
那一年李林甫剛好有公差出使鳳翔府,得知該情況後,便用另外一個栗特人替換下了安祥接受極刑。至於為何要如此做呢?原來這安祥雖然無惡不赦,但與其他的大惡人相比,卻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那便是對他母親極為孝順,對有恩於他的人也極盡能力的要去報恩,即便犧牲了性命也一樣,可以說是一個性格雙麵的人。他把搶奪得來的金銀,基本都給了那些小時候有恩於他的人。
安祥的父親在來大唐後不久,便因疾病死了,他母親艱難的把他撫養長大,而周邊的百姓也時不時的給予他母子倆於幫助。在安祥七歲的時候,打東邊來了一個喇嘛,這喇嘛見小安祥骨骼驚奇,聰明伶俐,而且還能吃苦耐勞,便打算留了下來,教授小安祥武藝。
這喇嘛在藏刀刀法方麵造詣頗深,如果說裴旻的劍術是大唐第一,那這喇嘛的刀法在吐蕃也是無人能及的,他此行來大唐便是想去會一會青年時的裴旻,當然還是敗下陣來,然後那喇嘛離開了長安,在路過鳳翔時遇到了小安祥。
那時的藏刀吸取了唐刀的工藝,刀身也是長直的,單麵開鋒,刀尖呈半弧形,刀背有隆起的脊線,刀身無血槽,其實與大唐橫刀相差並不是很大。就這樣過了五六年,安祥基本學會了那喇嘛所有的本事。喇嘛在幾年之中,武藝也得到了精進,然後又去挑戰裴旻,可裴旻正值青壯年,武藝已達登峰造極之步,那喇嘛再次敗下陣來,可那喇嘛時年已過五十,他覺得自己隻會越來越老,今後再也沒有可能戰勝裴旻了,因而離開了鳳翔府,往西迴吐蕃去了。
那喇嘛隻是在武藝方麵教授了安祥,在德和為人處世方麵卻與大唐格格不入,再結合安祥幼年的經曆,也就造成了他那雙麵性格。
李林甫救他,便是看重了他那雙麵性格和高深莫測的刀法,至於是不是十惡不赦,他不管,他要用的便是安祥的能力,所以為了遮人耳目,他讓安祥剃頭剃須,也學他師父喇嘛那樣,做一個番僧,養在李林甫後宅的禪房裏,其實此時的安祥也就二十八九的樣子。
這幾年,在李林甫的約束下,安祥倒沒有再出去犯事,他留在李林甫府上,李林甫也覺得安全了幾分,因為安祥雖然十惡不赦,但對有恩於他的人,他都會竭盡全力的報恩,尤其是李林甫這種救命之恩,那便是以性命報恩也不為過。對於李林甫來說,養了那麽多年,也許該用到他的時候了。
李林甫吩咐了李林申幾句後,便走了,他迴到平康坊自己的府中,一進門便朝後宅的禪房走去。安祥迎他進來,“恩公,看你的表情,今日為何如此焦慮?”
李林甫把李林由之事以及淒慘之狀一一向安祥詳細訴說,然後問道:“以你的經驗,你認為這世上有鬼神嗎?”
“貧僧這兩三年來一直在研習佛法,也許是道行還是不夠深,未能參透其中的奧秘,所以依然不相信這世上真的有鬼神。”安祥說道。
也許有時候這些佛法並不能真正的洗滌一個人的罪惡,他們從心裏對所做的壞事並沒有多少的負罪感,這安祥便是這麽一個人,打坐了那麽多年,依然沒有對自己所殺的那些人表示懺悔。
“哦,你都不相信了,那可能真就不存在了。”李林甫說道,其實他也不信,若真有鬼神,那他做了那麽多壞事早該得到報應了,但沒有,反而仕途越做越順,他這種想法與之前李林由的想法,如出一轍。
“那你認為那是什麽兵器所為?”李林甫繼續問道。
“陌刀,極有可能是陌刀。”安祥說道:“我曾經去過河西,見過那邊的陌刀兵使用過陌刀迎戰吐蕃人的騎兵,一刀下去,不要說是人,連馬兒都能劈成兩半。”
“陌刀?”李林甫想了想,“我怎麽沒想到是陌刀呢,可是京兆府是內地,幾乎沒有人會用陌刀,因為它實在是太重了,用它的話基本是在戰場上用來對付騎兵的,單獨拎出來對付人,他們完全可以不與它硬碰硬,而是跑開,讓使用者耗盡力氣。”
“恩公說得極是,但我也隻能想到是陌刀,因為隻有陌刀才能有這麽大的威力。”
“好了,我明白了,這事先這樣吧,不管是人還是鬼,今後府中你要多留意下,我有種感覺,有人想害我。”李林甫雖然說“先這樣吧”,但“陌刀”這東西,此時正式植入了他的腦海之中。
“恩公放心,有我在,恩公在府上便可安枕無憂。”
“好,有勞你了。”說完,李林甫便要出去,臨近禪房門口,李林甫停住腳步,他略有所思,然後轉過頭來說道,“對了,安祥,我在確認一件事,但現在還不敢肯定,若事兒確認無誤後,還需要你替我去處理下。”
“恩公隻管吩咐便是,貧僧赴湯蹈火也會替恩公把事辦妥的。”
“嗯,那事可能會比較棘手,辦完之後你就不能再留在長安了,甚至可能丟掉性命。”
“恩公,我這條命都是你救的,大不了再還迴給您。”
“好,你既然這麽說了,我便可放心,到時候事情確定了再與你細說,你也放心,隻要我還在,你的母親我一樣會吩咐人奉養直至她百年之後。”
“謝恩公。”安祥一聽,感激涕零,並向李林甫深深的鞠躬。
“這是作甚?還怕他們沒有死透嗎?這也有點兒不太尊重死者吧。”楊虎不解的問道。
“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啊,既然之前咱們裝神弄鬼殺了王士他們,那李林由一夥人咱們也可以偽裝成是非常規武器殺死他們的模樣,陌刀在京兆府附近還是比較少使用的,他們即便知道是陌刀所為,也會把注意力放在河西或安西,但那邊的陌刀兵也屈指可數。”
“哈哈,你這人,心思還很縝密的哈。”楊虎笑道。
但針對李林由,他們卻沒有補刀,他是自刎而死的,會自刎而死的人那是已經放棄了對生還的希望了,這是一種絕望的死。
處理完畢後,李嗣業一行人把身上的帶血的外衣都脫了,然後一把火焚燒掉,這些都做完後,大夥兒在王成的帶領下,從另外的下山路口下山。
王成的殺父之仇已經報了,他告別大夥兒,然後迴家取了些東西便往河西去了,李嗣業他們也沒有迴老家李家莊和楊家村,而是直接返迴長安,因為還有一個人要殺,那便是李林申。
三日後的一個傍晚,長安城懷遠坊李林申府上。懷遠坊在長安城西市南邊,李林申和李林由倆兄弟剛來長安之時,為了方便照顧西市的生意,便把家安在了這兒。
“林由是怎麽沒的?”李林甫聽聞消息後,從皇城出來便直接趕往李林申的府上,他望著躺在地上的李林由的屍體,一副心疼悲傷的樣子,問道。
“他的一隻臂膀被利器砍了,但他的致命傷在脖子上,看那傷口走向,是自刎死的。”李林申見到自己兄弟屍體時,早已悲痛不已,此時也隻是故作鎮定的向李林甫解釋事情經過。
“誰幹的,其他人有活著的嗎?”李林甫問道。
“沒有,都死了,而且都死得很慘烈,要麽頭顱斷了,要麽身體被劈成兩半...”李林申迴答道:“高陵縣縣丞見王幹和王士多日沒有迴來,然後帶人上山去找到的,先是在一山穀中發現了林由他們,然後再往上走,在上麵的山坳中發現了王幹和王士他們的屍體。”
“從傷口上看,王幹的致命傷是王士捅的那一刀,而從王士死亡的表情看,他卻是被嚇死的,其他幾個衙役的死狀,也與林由和那20個夥計一樣,都非常慘烈。”
“林申,有問過那縣丞嗎?誰幹的,到底誰幹的?”李林甫激動的吼道,其實這激動是心情舒暢而激動,而不是因為手下人之死而悲痛的激動。
李林甫在聽到王幹和王士死了後,心立馬放了下來,李林申和李林由雖然是他的族弟,但也隻是他仕途當中的一顆棋子,裴光庭已經舉薦他換任吏部侍郎了,申由商行對他來說已經是弊大於利,因為裏麵藏著他太多的秘密了,李林由死了,他並沒有多少悲痛,反而高興都來不及,但麵對李林申,他有必須表現出極為關心,極為悲傷的樣子,這就是人性吧。
“縣丞也不知道,跟隨王士上山尋找王幹的一個衙役,倒活著...”
“那他怎麽說?”李林甫雙手抓住李林申的兩邊的臂膀,瞪著眼睛,問道。
“那衙役瘋了,他隻會說幾個字‘厲鬼、黑白無常、索命來了...’,再問便發瘋的大哭或大笑。”李林申答道:“山坳和山穀各留有燃燒衣物之類的灰燼外,再也沒發現有其他人留下的痕跡。”
“灰燼?會不會是兇手留下的?”
“屍體此等慘烈之狀,又找不到其他證據,以及那瘋了的衙役的描述,縣丞隻能認定是厲鬼所為。”
李林甫罵道:“荒唐,這世上哪有什麽厲鬼啊。”
“兄長,我也不相信,可這到底是誰幹的啊,林由死得太慘了,兄長,咱們得替他報仇啊。”李林申再也忍不住了,一看到他兄弟那淒慘的樣子,又悲痛起來。
“林申,仇當然要報了,但首先是要保全了自己,我不信是厲鬼所為,應該是這些年來咱們殺的那些人中的什麽親屬所為?”李林甫分析道:“既然他們也是想報仇,我猜測,他們下一個目標便是你了啊,林申。”
“我?來吧,我還怕他們不來呢,來了就好為林由報仇了。”
“嗯,但他們在暗處,咱們在明處,林申,你府上要加強保衛,要不要我把安祥叫來,隱藏在你府上,好暗中保護你。”李林甫說道。
“兄長,不用了,我府上有足夠多的夥計了,安祥還是留在你身邊吧,你的安全比我更重要,即便我死了,咱李家隻要有您在,就不會倒下。”從某種意義上說,李林申和李林由還是要比李林甫更為仗義,李林甫更多的是一種狡黠的精明,他沒有所謂的親情和友情,全都是他仕途上升的棋子。
“那好,林由也不在了,申由商行的店鋪,你安排人慢慢盤出去,然後多請些人,暗中保護自己,等那幫人出現後並替林由報了仇,便可放鬆下了。”李林甫答道。
“是,兄長。”
前麵李林甫和李林由話中提到了安祥這個人,那咱們這裏來介紹下安祥。安祥是栗特人,與李嗣業身邊的小夥伴康寧一樣,都是栗特人,隻不過是康寧的祖上是太宗皇帝時來到大唐的,康寧的母親和祖母都是中原人,經過幾代人的血緣融合,康寧在長相上與正兒八經的栗特人已經有了些區別。
但安祥不一樣,他父母在他幼兒時帶他來大唐的,並定居於鳳翔府,他是百分之一百的栗特人,身高雖然不到六尺,但卻長得精壯結實,高鼻深目,亞麻色的卷發以及濃密的胡須,隻不過現在的他為了防止被人認出來,一直都以僧人的形象被養於李林甫府中後宅的禪房裏,極少出來見人,隻是暗中保護李林甫的安全。
為何怕被人認出來呢?原來這安祥,名字雖然帶著“祥”字,但卻是一個十足的無惡不作的惡棍,開元十五年,安祥在鳳翔府挾持了一家戚姓富商的公子,要對方不得報官,並拿一千兩黃金贖人,那家富商照辦了,他嫌少,要追加一千兩黃金,那富商救子心切,把鳳翔府所有的店鋪都低價賣了,又湊齊了一千兩黃金,但安祥拿到黃金後,並沒有釋放那戚家公子,反而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把那戚家一十三口人都給殺了。
可這並不是他第一次作案,之前的幾起案子雖然沒有滅門,但人質都被他撕票了,鳳翔府的富商和貴族人人自危,逼著府尹加派人手破案,終於在他計劃再犯事的時候,把他給抓獲了,但也犧牲了好幾個衙役,最後安祥被判斬立絕。
那一年李林甫剛好有公差出使鳳翔府,得知該情況後,便用另外一個栗特人替換下了安祥接受極刑。至於為何要如此做呢?原來這安祥雖然無惡不赦,但與其他的大惡人相比,卻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那便是對他母親極為孝順,對有恩於他的人也極盡能力的要去報恩,即便犧牲了性命也一樣,可以說是一個性格雙麵的人。他把搶奪得來的金銀,基本都給了那些小時候有恩於他的人。
安祥的父親在來大唐後不久,便因疾病死了,他母親艱難的把他撫養長大,而周邊的百姓也時不時的給予他母子倆於幫助。在安祥七歲的時候,打東邊來了一個喇嘛,這喇嘛見小安祥骨骼驚奇,聰明伶俐,而且還能吃苦耐勞,便打算留了下來,教授小安祥武藝。
這喇嘛在藏刀刀法方麵造詣頗深,如果說裴旻的劍術是大唐第一,那這喇嘛的刀法在吐蕃也是無人能及的,他此行來大唐便是想去會一會青年時的裴旻,當然還是敗下陣來,然後那喇嘛離開了長安,在路過鳳翔時遇到了小安祥。
那時的藏刀吸取了唐刀的工藝,刀身也是長直的,單麵開鋒,刀尖呈半弧形,刀背有隆起的脊線,刀身無血槽,其實與大唐橫刀相差並不是很大。就這樣過了五六年,安祥基本學會了那喇嘛所有的本事。喇嘛在幾年之中,武藝也得到了精進,然後又去挑戰裴旻,可裴旻正值青壯年,武藝已達登峰造極之步,那喇嘛再次敗下陣來,可那喇嘛時年已過五十,他覺得自己隻會越來越老,今後再也沒有可能戰勝裴旻了,因而離開了鳳翔府,往西迴吐蕃去了。
那喇嘛隻是在武藝方麵教授了安祥,在德和為人處世方麵卻與大唐格格不入,再結合安祥幼年的經曆,也就造成了他那雙麵性格。
李林甫救他,便是看重了他那雙麵性格和高深莫測的刀法,至於是不是十惡不赦,他不管,他要用的便是安祥的能力,所以為了遮人耳目,他讓安祥剃頭剃須,也學他師父喇嘛那樣,做一個番僧,養在李林甫後宅的禪房裏,其實此時的安祥也就二十八九的樣子。
這幾年,在李林甫的約束下,安祥倒沒有再出去犯事,他留在李林甫府上,李林甫也覺得安全了幾分,因為安祥雖然十惡不赦,但對有恩於他的人,他都會竭盡全力的報恩,尤其是李林甫這種救命之恩,那便是以性命報恩也不為過。對於李林甫來說,養了那麽多年,也許該用到他的時候了。
李林甫吩咐了李林申幾句後,便走了,他迴到平康坊自己的府中,一進門便朝後宅的禪房走去。安祥迎他進來,“恩公,看你的表情,今日為何如此焦慮?”
李林甫把李林由之事以及淒慘之狀一一向安祥詳細訴說,然後問道:“以你的經驗,你認為這世上有鬼神嗎?”
“貧僧這兩三年來一直在研習佛法,也許是道行還是不夠深,未能參透其中的奧秘,所以依然不相信這世上真的有鬼神。”安祥說道。
也許有時候這些佛法並不能真正的洗滌一個人的罪惡,他們從心裏對所做的壞事並沒有多少的負罪感,這安祥便是這麽一個人,打坐了那麽多年,依然沒有對自己所殺的那些人表示懺悔。
“哦,你都不相信了,那可能真就不存在了。”李林甫說道,其實他也不信,若真有鬼神,那他做了那麽多壞事早該得到報應了,但沒有,反而仕途越做越順,他這種想法與之前李林由的想法,如出一轍。
“那你認為那是什麽兵器所為?”李林甫繼續問道。
“陌刀,極有可能是陌刀。”安祥說道:“我曾經去過河西,見過那邊的陌刀兵使用過陌刀迎戰吐蕃人的騎兵,一刀下去,不要說是人,連馬兒都能劈成兩半。”
“陌刀?”李林甫想了想,“我怎麽沒想到是陌刀呢,可是京兆府是內地,幾乎沒有人會用陌刀,因為它實在是太重了,用它的話基本是在戰場上用來對付騎兵的,單獨拎出來對付人,他們完全可以不與它硬碰硬,而是跑開,讓使用者耗盡力氣。”
“恩公說得極是,但我也隻能想到是陌刀,因為隻有陌刀才能有這麽大的威力。”
“好了,我明白了,這事先這樣吧,不管是人還是鬼,今後府中你要多留意下,我有種感覺,有人想害我。”李林甫雖然說“先這樣吧”,但“陌刀”這東西,此時正式植入了他的腦海之中。
“恩公放心,有我在,恩公在府上便可安枕無憂。”
“好,有勞你了。”說完,李林甫便要出去,臨近禪房門口,李林甫停住腳步,他略有所思,然後轉過頭來說道,“對了,安祥,我在確認一件事,但現在還不敢肯定,若事兒確認無誤後,還需要你替我去處理下。”
“恩公隻管吩咐便是,貧僧赴湯蹈火也會替恩公把事辦妥的。”
“嗯,那事可能會比較棘手,辦完之後你就不能再留在長安了,甚至可能丟掉性命。”
“恩公,我這條命都是你救的,大不了再還迴給您。”
“好,你既然這麽說了,我便可放心,到時候事情確定了再與你細說,你也放心,隻要我還在,你的母親我一樣會吩咐人奉養直至她百年之後。”
“謝恩公。”安祥一聽,感激涕零,並向李林甫深深的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