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殺大野豬之後,李嗣業算是在李家莊附近一帶出了名了,每天一天亮自然有一眾小孩子圍著他不願意散開,尤其是楊虎三兄弟以及他自己的兩個弟弟,嗣盛與嗣長。
李嗣業不勝其煩,於是每天起得特早,然後跑到五叔原來的那個小宅子裏,把自己關在裏麵,研習著五叔留給他的《衛公兵法》,而小宅子後麵還有一個小院子,五叔平時便會在那練劍,此時便是李嗣業練刀的地方了。
在斬殺大野豬時,這個實踐告訴李嗣業,像大野豬這類有著“厚甲”的移動物體,橫刀在沒有馬的奔跑助力下,其力道是很難破了厚甲的防護的。而要破甲,力道極為重要,馬槊或長矛在奔跑時,力道集中於矛尖一點,所以能瞬間破甲,就如李嗣業從高處跳下來用橫刀刺破大野豬脊椎類似,但大唐民間禁用此類武器,那隻有加重橫刀重量,重量大了爆發力也大,但同時也會降低靈活性。
不過李嗣業沒考慮那麽多,他在家裏找了根重鐵棍,長約六尺,重約十來斤,便在五叔的小宅子院裏揮舞以練習臂力。
就這麽過了兩三個月,這一天李嗣業和往常一樣,待在五叔的小宅子裏練習刀法,不多久便聽到村口一連串的鞭炮聲。平時小孩子玩個爆竹,或者誰家有個紅白喜事放幾個爆竹也實屬正常,但今兒這鞭炮卻放了半個時辰,要知道此時燃放爆竹的習俗並不久,爆竹還是比較難得且不便宜的。
李嗣業這等定力,也不免好奇的要前去查看。原來是楊虎的二叔楊廉又升官了,而且還是入京為官,此次便是順路迴家祭祖。
按理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這楊廉在外縣做官,為官清廉,公正不阿,“廉”字便是他給自己取的名,以便時刻告知自己要廉潔奉公。
他除了給他大哥在老家置辦了一些田產以及這幾年帶著他侄兒楊虎在身邊管教外,並未拉扯過更多的老家之人,甚至極少返鄉,就是怕顧著親情而受人之托辦不合律法之事,當然即便他啥也不做,有他這尊佛在那,楊家村也實屬受了附近官府不少的恩惠,這就是所謂的不看僧麵看佛麵。
楊廉多年未迴鄉,大哥楊大高興,燃放了半個時辰的鞭炮,但他還是忍不住叨嘮數落起他大哥來:“大哥,你是知道我不愛張揚,不喜鋪張浪費的,你看你這....哎!”
楊大笑著說道:“你多年未迴家,這次要到長安去做官了,離家近,咱高興,也得讓去世的父親在下麵也高興高興。”
楊廉因為為官清正,被李林甫舉薦調入長安擔任監察禦史一職,這監察禦史雖然隻是八品京官,品級低,但卻可以麵對麵的與皇帝對話,並監察百官,也就是說實際能享受五品以上的權力待遇,當然楊廉並不在乎權力,他在乎的是怎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隨楊廉一起迴鄉的還有他10歲的女兒——楊融,這也是他唯一的子嗣。當年楊廉之妻生楊融時,因為產後大出血,沒能救過來。楊廉與發妻感情深厚,同時也怕後媽虐待楊融,所以一直未續弦,父女倆便是相依為命。幾年不見,這楊融現已長得亭亭玉立,氣質高雅。
“嗣業,你也在這啊。”李嗣業尋聲望去,原來是三叔在叫他。
“你爹來信了,讓你迴長安去。”三叔指了指楊廉:“過兩天楊二哥也要去長安赴職,你與他們結伴而往,路上也能有個伴。”
“是的,三叔。”李嗣業很驚訝的問道:“我爹怎麽就想到要我迴去呢?”
“前些日子,你五叔的留信,我寄給他和老四了,興許是他也有所觸動吧。”三叔一說到五叔,心裏便有些自責感,說話的語氣都柔和許多,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
幾日後,李嗣業與楊廉一家人便啟程往長安去了,楊虎照樣跟隨於他二叔身邊。
“李嗣業,我大哥說你斬殺了一頭大野豬,這是真的嗎?怎麽殺的?”楊融問道,原來女孩子也對這類事情極為好奇,好奇一個11歲的少年是怎麽斬殺那頭四五百斤的大野豬的。
李嗣業不好意思的說道:“完全是運氣好,誤打誤撞就刺進了大野豬的身體,要不然我就慘了,這頭豬皮糙肉厚,砍不動它。”
楊融誇讚道:“原來你真的斬殺了大野豬啊,太厲害了。”
楊虎有點不服氣,說道:“我是沒來得及,要不然就輪不到他了。”
“大哥,別人不了解你,我還不了解嗎?別吹了,你要是看到這麽一頭大野豬朝你衝來,你能跑多快就跑多快,哪敢上去拚命啊!”楊融輕蔑道。
“你,就你話多...”楊虎憤憤的道。
“哈哈,楊虎,你還真是跑多快就跑多快。”楊廉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二叔,你也來笑話我啊。”
“好了,不說這個了。”楊廉轉而問李嗣業:“嗣業啊,我聽聞你的誌向是當兵為將,然後便不太願意讀書了,是這樣嗎?”
李嗣業不好意思的迴答道:“有是有這麽迴事,但也有很認真的讀書啦。”
“哈哈,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楊廉說道:“其實讀書科考,也是有機會出去當大將軍的。”
楊廉停頓了下,他現在的心裏很複雜,複雜的原因便是他馬上要說的那個人其實也很複雜,他說道:“原中書令張說便是賢良方正科考應詔策論第一,此後他一直履職於軍中,開元十年還擔任過朔方節度大使,開元十一年再次入京被神武皇帝拜為中書令,現咱們大唐的募兵製便是他主導推行的,隻是...哎...”
至於中書令前麵加個“原”字,那是因為現在的張說已被禦史中丞兼戶部侍郎的宇文融、禦史大夫崔隱甫、禦史中丞李林甫聯名上書彈劾其勾引術士占星、徇私舞弊、結黨營私和收受賄賂等違法事情,被神武皇帝李隆基下旨審訊。
但李隆基隻是想擼掉張說尚書令一職,並不想真的處罰他,所以依然讓他擔任尚書右丞。可宇文融和崔隱甫他們辛辛苦苦大半年,怎麽可能就會到此善罷甘休了呢?所以楊廉此時被禦史中丞李林甫舉薦調入長安擔任監察禦史一職,便是要其協助繼續彈劾張說。
張說也確實是很有才能,同時又有功於大唐,但他同樣有許多的問題,比如上麵說的那些,又比如去年神武皇帝李隆基泰山封禪,張說有個女婿叫鄭鎰的,隻是個九品官員,張說把他加到了李隆基泰山封禪的封賞名單中,因而直接晉升到了五品官職,後來嶽父被稱為“泰山”也是來自於此。
張說這人不似楊廉那麽簡單,楊廉是那種簡單到隻剩下嫉惡如仇,而不會去思考宇文融、崔隱甫、李林甫彈劾張說,更多的還是為了權力爭鬥,當然還有李隆基的權力平衡之術。
“楊二叔,您為何歎氣?”李嗣業問道。
“沒,沒啥。”這種事情,楊廉覺得沒有必要跟小孩子說太多,因而他轉移了個話題:“嗣業,你二叔當年與我感情甚好,即便父輩比來比去,但我倆從小一起長大,無話不說,可以說比彼此之間的親兄弟還要親。”
“我聽我爹說過的,楊二叔。”李嗣業應道。
“你二叔被殺,我難過了很久,也一直在暗暗探查,但依然沒有眉目,那些劫匪就像憑空消失了一般。”楊廉自責道。
“謝謝楊二叔一直掛念在心上,我們也一直在留意我二嬸說的額頭右側有黑痣的人,京兆太大了,人來人往,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碰到,也或許那些劫匪本就不是京兆府之人。”李嗣業說道。
“那麽多糧食悄無聲息的就消失了,必定消失在京兆,那些人即便不是京兆府之人也與京兆府有關。”楊廉補充道:“當然,額頭右側有黑痣的人,這世上也不少,沒有充分的證據,咱們也不能武斷的認為他就是兇手,明白嗎?”即將成為監察禦史的楊廉,對於這類事還是比較謹慎的。
李嗣業覺得楊廉說得也有道理,便迴答道:“明白了,楊二叔,您放心的,我們不會隨隨便便冤枉任何一個好人的。”
楊廉望著李嗣業,點點頭。
李嗣業不勝其煩,於是每天起得特早,然後跑到五叔原來的那個小宅子裏,把自己關在裏麵,研習著五叔留給他的《衛公兵法》,而小宅子後麵還有一個小院子,五叔平時便會在那練劍,此時便是李嗣業練刀的地方了。
在斬殺大野豬時,這個實踐告訴李嗣業,像大野豬這類有著“厚甲”的移動物體,橫刀在沒有馬的奔跑助力下,其力道是很難破了厚甲的防護的。而要破甲,力道極為重要,馬槊或長矛在奔跑時,力道集中於矛尖一點,所以能瞬間破甲,就如李嗣業從高處跳下來用橫刀刺破大野豬脊椎類似,但大唐民間禁用此類武器,那隻有加重橫刀重量,重量大了爆發力也大,但同時也會降低靈活性。
不過李嗣業沒考慮那麽多,他在家裏找了根重鐵棍,長約六尺,重約十來斤,便在五叔的小宅子院裏揮舞以練習臂力。
就這麽過了兩三個月,這一天李嗣業和往常一樣,待在五叔的小宅子裏練習刀法,不多久便聽到村口一連串的鞭炮聲。平時小孩子玩個爆竹,或者誰家有個紅白喜事放幾個爆竹也實屬正常,但今兒這鞭炮卻放了半個時辰,要知道此時燃放爆竹的習俗並不久,爆竹還是比較難得且不便宜的。
李嗣業這等定力,也不免好奇的要前去查看。原來是楊虎的二叔楊廉又升官了,而且還是入京為官,此次便是順路迴家祭祖。
按理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這楊廉在外縣做官,為官清廉,公正不阿,“廉”字便是他給自己取的名,以便時刻告知自己要廉潔奉公。
他除了給他大哥在老家置辦了一些田產以及這幾年帶著他侄兒楊虎在身邊管教外,並未拉扯過更多的老家之人,甚至極少返鄉,就是怕顧著親情而受人之托辦不合律法之事,當然即便他啥也不做,有他這尊佛在那,楊家村也實屬受了附近官府不少的恩惠,這就是所謂的不看僧麵看佛麵。
楊廉多年未迴鄉,大哥楊大高興,燃放了半個時辰的鞭炮,但他還是忍不住叨嘮數落起他大哥來:“大哥,你是知道我不愛張揚,不喜鋪張浪費的,你看你這....哎!”
楊大笑著說道:“你多年未迴家,這次要到長安去做官了,離家近,咱高興,也得讓去世的父親在下麵也高興高興。”
楊廉因為為官清正,被李林甫舉薦調入長安擔任監察禦史一職,這監察禦史雖然隻是八品京官,品級低,但卻可以麵對麵的與皇帝對話,並監察百官,也就是說實際能享受五品以上的權力待遇,當然楊廉並不在乎權力,他在乎的是怎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隨楊廉一起迴鄉的還有他10歲的女兒——楊融,這也是他唯一的子嗣。當年楊廉之妻生楊融時,因為產後大出血,沒能救過來。楊廉與發妻感情深厚,同時也怕後媽虐待楊融,所以一直未續弦,父女倆便是相依為命。幾年不見,這楊融現已長得亭亭玉立,氣質高雅。
“嗣業,你也在這啊。”李嗣業尋聲望去,原來是三叔在叫他。
“你爹來信了,讓你迴長安去。”三叔指了指楊廉:“過兩天楊二哥也要去長安赴職,你與他們結伴而往,路上也能有個伴。”
“是的,三叔。”李嗣業很驚訝的問道:“我爹怎麽就想到要我迴去呢?”
“前些日子,你五叔的留信,我寄給他和老四了,興許是他也有所觸動吧。”三叔一說到五叔,心裏便有些自責感,說話的語氣都柔和許多,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
幾日後,李嗣業與楊廉一家人便啟程往長安去了,楊虎照樣跟隨於他二叔身邊。
“李嗣業,我大哥說你斬殺了一頭大野豬,這是真的嗎?怎麽殺的?”楊融問道,原來女孩子也對這類事情極為好奇,好奇一個11歲的少年是怎麽斬殺那頭四五百斤的大野豬的。
李嗣業不好意思的說道:“完全是運氣好,誤打誤撞就刺進了大野豬的身體,要不然我就慘了,這頭豬皮糙肉厚,砍不動它。”
楊融誇讚道:“原來你真的斬殺了大野豬啊,太厲害了。”
楊虎有點不服氣,說道:“我是沒來得及,要不然就輪不到他了。”
“大哥,別人不了解你,我還不了解嗎?別吹了,你要是看到這麽一頭大野豬朝你衝來,你能跑多快就跑多快,哪敢上去拚命啊!”楊融輕蔑道。
“你,就你話多...”楊虎憤憤的道。
“哈哈,楊虎,你還真是跑多快就跑多快。”楊廉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二叔,你也來笑話我啊。”
“好了,不說這個了。”楊廉轉而問李嗣業:“嗣業啊,我聽聞你的誌向是當兵為將,然後便不太願意讀書了,是這樣嗎?”
李嗣業不好意思的迴答道:“有是有這麽迴事,但也有很認真的讀書啦。”
“哈哈,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楊廉說道:“其實讀書科考,也是有機會出去當大將軍的。”
楊廉停頓了下,他現在的心裏很複雜,複雜的原因便是他馬上要說的那個人其實也很複雜,他說道:“原中書令張說便是賢良方正科考應詔策論第一,此後他一直履職於軍中,開元十年還擔任過朔方節度大使,開元十一年再次入京被神武皇帝拜為中書令,現咱們大唐的募兵製便是他主導推行的,隻是...哎...”
至於中書令前麵加個“原”字,那是因為現在的張說已被禦史中丞兼戶部侍郎的宇文融、禦史大夫崔隱甫、禦史中丞李林甫聯名上書彈劾其勾引術士占星、徇私舞弊、結黨營私和收受賄賂等違法事情,被神武皇帝李隆基下旨審訊。
但李隆基隻是想擼掉張說尚書令一職,並不想真的處罰他,所以依然讓他擔任尚書右丞。可宇文融和崔隱甫他們辛辛苦苦大半年,怎麽可能就會到此善罷甘休了呢?所以楊廉此時被禦史中丞李林甫舉薦調入長安擔任監察禦史一職,便是要其協助繼續彈劾張說。
張說也確實是很有才能,同時又有功於大唐,但他同樣有許多的問題,比如上麵說的那些,又比如去年神武皇帝李隆基泰山封禪,張說有個女婿叫鄭鎰的,隻是個九品官員,張說把他加到了李隆基泰山封禪的封賞名單中,因而直接晉升到了五品官職,後來嶽父被稱為“泰山”也是來自於此。
張說這人不似楊廉那麽簡單,楊廉是那種簡單到隻剩下嫉惡如仇,而不會去思考宇文融、崔隱甫、李林甫彈劾張說,更多的還是為了權力爭鬥,當然還有李隆基的權力平衡之術。
“楊二叔,您為何歎氣?”李嗣業問道。
“沒,沒啥。”這種事情,楊廉覺得沒有必要跟小孩子說太多,因而他轉移了個話題:“嗣業,你二叔當年與我感情甚好,即便父輩比來比去,但我倆從小一起長大,無話不說,可以說比彼此之間的親兄弟還要親。”
“我聽我爹說過的,楊二叔。”李嗣業應道。
“你二叔被殺,我難過了很久,也一直在暗暗探查,但依然沒有眉目,那些劫匪就像憑空消失了一般。”楊廉自責道。
“謝謝楊二叔一直掛念在心上,我們也一直在留意我二嬸說的額頭右側有黑痣的人,京兆太大了,人來人往,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碰到,也或許那些劫匪本就不是京兆府之人。”李嗣業說道。
“那麽多糧食悄無聲息的就消失了,必定消失在京兆,那些人即便不是京兆府之人也與京兆府有關。”楊廉補充道:“當然,額頭右側有黑痣的人,這世上也不少,沒有充分的證據,咱們也不能武斷的認為他就是兇手,明白嗎?”即將成為監察禦史的楊廉,對於這類事還是比較謹慎的。
李嗣業覺得楊廉說得也有道理,便迴答道:“明白了,楊二叔,您放心的,我們不會隨隨便便冤枉任何一個好人的。”
楊廉望著李嗣業,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