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虎、楊融以及裴十三得知李嗣業之前提及的那個康寧已來長安,便紛紛來李府探望,幾個人並沒有因為康寧的身世而輕視他,反而與其相談甚歡。
“康寧,我聽嗣業說你的彈弓玩的很好,指哪打哪,是這樣的嗎?”楊虎說道。
康寧笑了笑,隨即從屋裏取出他帶來的那張彈弓。彈弓與弓相似,都是利用竹木、牛角、弓弦的彈力發力的,隻是彈弓的弓弦中段位置會用牛皮牛筋等材料製作成一個兜狀,利於包住石塊土塊等物體。相對於弓箭,彈弓不需要箭矢,彈丸就地取材,攜帶更為方便,當然殺傷力也不如弓箭。
康寧的那張彈弓是他自個兒親手製作的,弓用的是白蠟木與牛骨等材料,並用牛筋死死的捆紮在一起,長約一尺半,便於隨身攜帶,且彈性極大,弓弦則使用的是牛筋,結實且有些彈性,他說這是他爹教他做的。
此時正值盛夏,後院大樹上的知了“吱吱呀呀”的叫個不停,甚是煩躁,康寧從地上撿起一塊土塊,指著其中一隻知了說道,“看好了,我把它打下來”,說完,瞄都不瞄一眼,“咻”的一聲,樹上的那知了便被打得稀巴爛,沒有響了。
大夥兒目瞪口呆,但楊虎還是不太服氣,“運氣吧。”
康寧笑了笑,他再撿起一塊石塊,指著另外一棵樹上的一隻知了說道,“那再打一隻。”然後往那隻知了射去,同樣“咻”的一聲,那知了也被打得稀巴爛。
“哇,你這還真神了啊,真是指哪打哪啊。”裴十三嚷嚷道:“你這功夫從哪兒學的啊,還是自個兒摸索的?”
康寧聽裴十三這麽一說,表情瞬間凝重,因為這是他已去世的爹教他的,他深吸了口氣,說道:“我們家從太宗皇帝開始,好幾代人都是軍戶,我爹曾經便是北庭都護府那邊的弓箭手,他從我三歲開始,便教我怎麽射箭,因為我們是軍戶,所以這也是一種傳承吧,到我七八歲的時候,我已經可以拉起一石的弓,不敢說百發百中,十射九中還是很有把握的,現在可以拉起三石的強弓,但因為箭矢攜帶不便,所以我才自己製了這張彈弓,我這張彈弓滿弓也要兩石力。”
小夥伴們一聽,紛紛上手去試一試那把彈弓的拉力,滿弓下確實比較吃力,當然對於楊虎和李嗣業來說,拉動彈弓並不在話下,但要射中目標那就不容易。
“康寧不隻是彈弓箭矢厲害,輕功也很厲害的哦,要不也讓他露兩手?”李嗣業誇讚道。
大夥兒一聽,便要康寧表演下,康寧也不好推辭,一聲“獻醜了”,一個助力跑,右腳踩在院牆往上蹬,右手隨手抓住一丈高的牆頭,“噌”的一聲便跳上去了並坐在牆頭,這一係列動作也就一瞬間的光景。眾人無不驚訝佩服,紛紛豎起大拇指。
這時牆外傳來了一聲音,“小兄弟,好身手啊,隻是你爬上那牆頭作甚?”
康寧望向牆外,隻見一白衣劍客模樣的人,牽著一匹大白馬,正抬頭望著他,可能他把康寧誤認為是小偷了。
康寧忙迴答道:“我正與小夥伴們玩耍呢。”
“玩耍啊,甚好,那我也來玩玩。”那白衣劍客笑著說道,他可能真的不相信康寧他們這是在玩耍,,隨後他隻一個縱躍,無需助跑,便攀上牆頭,其身手比之康寧又高出不少,康寧自認為自己已經很了不起了,但見此人如此輕鬆便躍上一丈高的牆頭,自己還真的是“獻醜了”,這會輪到他目瞪口呆了。
“李白兄,”李嗣業驚訝道:“怎麽會是你啊。”
那白衣劍客望向牆內,大笑道:“哈哈,李嗣業啊,我正要去尋你呢,這裏是你家嗎?”
李嗣業點點頭。
“沒想到居然跳上了貴府牆頭啊,哈哈哈哈。”
“李白?”裴十三和楊融也驚訝道。
“在下正是李白。”說完,他從牆上跳入院內。
“我沒猜錯的話,你就是裴十三吧?”李白指著裴十三問道,裴十三點點頭。
然後他又指著楊融和楊虎,繼續說道:“那你就是楊融,這位壯實的小兄弟便是楊虎了吧。”
“啊?你怎麽都知道我們呢?”三人異口同聲的問道。
“嗣業跟我提到你們,不過牆頭上的那位小兄弟,在下便不認識了。”李白笑道。
康寧看到有人問自己,忙迴過神來,便道:“在下康寧,李白兄的功夫,讓在下大開眼界。”
李白笑道:“不敢不敢,哈哈。”
但是更激動的人,顯然是裴十三和楊融兩人,他們早就被李白的詩歌所折服,能見到風流倜儻,瀟灑狂放的偶像本人,不興奮才怪呢。
“李白兄,我讀過你那首,‘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裴十三說道:“寫得太好了,太有氣勢了,對李邕這種人,咱們就應該像您那樣有這種銳氣。”
李白笑道:“過獎了過獎了,那時候年輕氣盛而已,哈哈。”
楊融不服氣,說道:“我更喜歡李白兄的那首《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真的是清新,美麗,像流水一樣自然,太美了。”楊融吟唱著李白的詩歌,已陶醉於詩中之景,她繼續說道:“那首《望廬山瀑布》就更絕了,‘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想象力,這比擬太震撼了。”楊融與裴十三對詩歌喜愛的側重點不一樣,楊融更偏於山水,而裴十三更傾向於內心的抱負感觸的抒發。
“不,不,不,那首《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才更有感覺,‘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裴十三吟唱道。
“哈哈哈,謝謝拜讀,謝謝拜讀。”李白客氣的說道:“不過,十三,咱們先不吟詩對歌吧,你既然也在這兒,能否帶我去拜見下你叔父啊?”
“啊?原來你是特意來找我叔父的啊,我以為你是來找我們的呢。”裴十三說道:“不過沒關係,找我叔父也行,走吧,我叔父今天剛好在府上。”
“哈哈,你這小孩子。”李白笑道:“我這段時間都會在長安,咱們隨時都可以切磋交流詩歌詞賦的。”
裴十三、楊融和康寧一聽大喜,裴十三和楊融的大喜大夥兒都懂,康寧大喜那自是他想向李白討教輕功心得。
裴府和李府都同在永寧坊,不多久一行人便到了裴府,裴旻雖然沒有見過李白,但他的名字早有耳聞,所以見到李白後也是極為高興。
“裴將軍,白此次前來,別無他求,便是希望您能在劍術上指點一番。”李白說道。
裴旻笑了笑,說道:“我聽聞你少時於戴天大匡山跟隨空靈法師學習過劍術,空靈法師我也曾經與他有一麵之緣,見過其劍術,精絕飄逸,輕靈翩躚,出神入化,是一等一的高手,隻可惜他現已圓寂,未能與之比較一番啊。”
李白答道:“裴將軍,既然如此,那就讓白代師父與您討教幾招吧。”
“甚好,哈哈哈,請,李白兄弟。”
“請,裴將軍。”
說罷,雙方便做好架勢,裴旻用的是重劍,劍刃長兩尺半,李白的劍則是輕一些的長劍,劍刃長三尺。兩人開始進招,此等實戰,裴旻更注重實用有效,此時他運用的劍法樸實無華,與其刀法一樣,勢大力沉,強勁有力,每一劍都直奔對方要害,削、劈、刺都運用的爐火純青;李白的劍法則更飄逸,劍鋒飄忽不定,頻頻準確的抵擋住了裴旻的攻擊。
三十招後,裴旻已看到了李白劍招的漏洞,因而便對著他的漏洞發起了攻勢,李白漸漸感到吃力,落入下風,再打下去他必敗無疑,這時裴旻連忙收了劍,賣了個麵子給李白,道:“李白兄弟劍術果然高超,已深得空靈法師之精髓,在下佩服佩服。”
李白當然知道自己已經敗於裴旻之手,但能三十招內在天下第一劍術麵前不落下風,他也無憾了,也不覺得丟臉,所以他很豁達的說道:“裴將軍見笑了,白,輸了就是輸了,也輸得心服口服,但白既然輸了,就希望裴將軍能夠多指點下不足之處。”
裴旻見此後生如此心胸寬闊,不在乎一時輸贏,也好,便把他劍招漏洞一一比劃著指出來,不知不覺天已快黑了,再不走坊門便要關上了。
“裴將軍,多謝您的指點,天已快黑了,白暫且告辭,不日再來請教。”
“哈哈,好說好說,裴府隨時歡迎你來。”
之後的一段時間裏,李白去拜訪了尚書左丞張說,可惜的是此時的張說已病重,並沒有接見他,但卻與張說之子張垍相識。
此後在長安的這段時間裏,李白一直寄居在終南山玉真公主別館,裴十三、楊融以及康寧時常去找他討教,李嗣業一有空也去拜訪。當然,李白暫居長安的目的,還是希望能得到那些王公大臣的重視和舉薦,但都沒有得到迴應,他因此而鬱鬱寡歡,也幸好有李嗣業、裴十三、楊融以及康寧等人作伴,打發那無聊的等待。
“韓信在淮陰,少年相欺淩。屈體若無骨,壯心有所憑。一遭龍顏君,嘯吒從此興。千金答漂母,萬古共嗟稱。而我竟何為,寒苦坐相仍。長風入短袂,兩手如懷冰。故友不相恤,新交寧見矜。摧殘檻中虎,羈絏鞲上鷹。何時騰風雲,搏擊申所能。”
“康寧,我聽嗣業說你的彈弓玩的很好,指哪打哪,是這樣的嗎?”楊虎說道。
康寧笑了笑,隨即從屋裏取出他帶來的那張彈弓。彈弓與弓相似,都是利用竹木、牛角、弓弦的彈力發力的,隻是彈弓的弓弦中段位置會用牛皮牛筋等材料製作成一個兜狀,利於包住石塊土塊等物體。相對於弓箭,彈弓不需要箭矢,彈丸就地取材,攜帶更為方便,當然殺傷力也不如弓箭。
康寧的那張彈弓是他自個兒親手製作的,弓用的是白蠟木與牛骨等材料,並用牛筋死死的捆紮在一起,長約一尺半,便於隨身攜帶,且彈性極大,弓弦則使用的是牛筋,結實且有些彈性,他說這是他爹教他做的。
此時正值盛夏,後院大樹上的知了“吱吱呀呀”的叫個不停,甚是煩躁,康寧從地上撿起一塊土塊,指著其中一隻知了說道,“看好了,我把它打下來”,說完,瞄都不瞄一眼,“咻”的一聲,樹上的那知了便被打得稀巴爛,沒有響了。
大夥兒目瞪口呆,但楊虎還是不太服氣,“運氣吧。”
康寧笑了笑,他再撿起一塊石塊,指著另外一棵樹上的一隻知了說道,“那再打一隻。”然後往那隻知了射去,同樣“咻”的一聲,那知了也被打得稀巴爛。
“哇,你這還真神了啊,真是指哪打哪啊。”裴十三嚷嚷道:“你這功夫從哪兒學的啊,還是自個兒摸索的?”
康寧聽裴十三這麽一說,表情瞬間凝重,因為這是他已去世的爹教他的,他深吸了口氣,說道:“我們家從太宗皇帝開始,好幾代人都是軍戶,我爹曾經便是北庭都護府那邊的弓箭手,他從我三歲開始,便教我怎麽射箭,因為我們是軍戶,所以這也是一種傳承吧,到我七八歲的時候,我已經可以拉起一石的弓,不敢說百發百中,十射九中還是很有把握的,現在可以拉起三石的強弓,但因為箭矢攜帶不便,所以我才自己製了這張彈弓,我這張彈弓滿弓也要兩石力。”
小夥伴們一聽,紛紛上手去試一試那把彈弓的拉力,滿弓下確實比較吃力,當然對於楊虎和李嗣業來說,拉動彈弓並不在話下,但要射中目標那就不容易。
“康寧不隻是彈弓箭矢厲害,輕功也很厲害的哦,要不也讓他露兩手?”李嗣業誇讚道。
大夥兒一聽,便要康寧表演下,康寧也不好推辭,一聲“獻醜了”,一個助力跑,右腳踩在院牆往上蹬,右手隨手抓住一丈高的牆頭,“噌”的一聲便跳上去了並坐在牆頭,這一係列動作也就一瞬間的光景。眾人無不驚訝佩服,紛紛豎起大拇指。
這時牆外傳來了一聲音,“小兄弟,好身手啊,隻是你爬上那牆頭作甚?”
康寧望向牆外,隻見一白衣劍客模樣的人,牽著一匹大白馬,正抬頭望著他,可能他把康寧誤認為是小偷了。
康寧忙迴答道:“我正與小夥伴們玩耍呢。”
“玩耍啊,甚好,那我也來玩玩。”那白衣劍客笑著說道,他可能真的不相信康寧他們這是在玩耍,,隨後他隻一個縱躍,無需助跑,便攀上牆頭,其身手比之康寧又高出不少,康寧自認為自己已經很了不起了,但見此人如此輕鬆便躍上一丈高的牆頭,自己還真的是“獻醜了”,這會輪到他目瞪口呆了。
“李白兄,”李嗣業驚訝道:“怎麽會是你啊。”
那白衣劍客望向牆內,大笑道:“哈哈,李嗣業啊,我正要去尋你呢,這裏是你家嗎?”
李嗣業點點頭。
“沒想到居然跳上了貴府牆頭啊,哈哈哈哈。”
“李白?”裴十三和楊融也驚訝道。
“在下正是李白。”說完,他從牆上跳入院內。
“我沒猜錯的話,你就是裴十三吧?”李白指著裴十三問道,裴十三點點頭。
然後他又指著楊融和楊虎,繼續說道:“那你就是楊融,這位壯實的小兄弟便是楊虎了吧。”
“啊?你怎麽都知道我們呢?”三人異口同聲的問道。
“嗣業跟我提到你們,不過牆頭上的那位小兄弟,在下便不認識了。”李白笑道。
康寧看到有人問自己,忙迴過神來,便道:“在下康寧,李白兄的功夫,讓在下大開眼界。”
李白笑道:“不敢不敢,哈哈。”
但是更激動的人,顯然是裴十三和楊融兩人,他們早就被李白的詩歌所折服,能見到風流倜儻,瀟灑狂放的偶像本人,不興奮才怪呢。
“李白兄,我讀過你那首,‘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裴十三說道:“寫得太好了,太有氣勢了,對李邕這種人,咱們就應該像您那樣有這種銳氣。”
李白笑道:“過獎了過獎了,那時候年輕氣盛而已,哈哈。”
楊融不服氣,說道:“我更喜歡李白兄的那首《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真的是清新,美麗,像流水一樣自然,太美了。”楊融吟唱著李白的詩歌,已陶醉於詩中之景,她繼續說道:“那首《望廬山瀑布》就更絕了,‘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想象力,這比擬太震撼了。”楊融與裴十三對詩歌喜愛的側重點不一樣,楊融更偏於山水,而裴十三更傾向於內心的抱負感觸的抒發。
“不,不,不,那首《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才更有感覺,‘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裴十三吟唱道。
“哈哈哈,謝謝拜讀,謝謝拜讀。”李白客氣的說道:“不過,十三,咱們先不吟詩對歌吧,你既然也在這兒,能否帶我去拜見下你叔父啊?”
“啊?原來你是特意來找我叔父的啊,我以為你是來找我們的呢。”裴十三說道:“不過沒關係,找我叔父也行,走吧,我叔父今天剛好在府上。”
“哈哈,你這小孩子。”李白笑道:“我這段時間都會在長安,咱們隨時都可以切磋交流詩歌詞賦的。”
裴十三、楊融和康寧一聽大喜,裴十三和楊融的大喜大夥兒都懂,康寧大喜那自是他想向李白討教輕功心得。
裴府和李府都同在永寧坊,不多久一行人便到了裴府,裴旻雖然沒有見過李白,但他的名字早有耳聞,所以見到李白後也是極為高興。
“裴將軍,白此次前來,別無他求,便是希望您能在劍術上指點一番。”李白說道。
裴旻笑了笑,說道:“我聽聞你少時於戴天大匡山跟隨空靈法師學習過劍術,空靈法師我也曾經與他有一麵之緣,見過其劍術,精絕飄逸,輕靈翩躚,出神入化,是一等一的高手,隻可惜他現已圓寂,未能與之比較一番啊。”
李白答道:“裴將軍,既然如此,那就讓白代師父與您討教幾招吧。”
“甚好,哈哈哈,請,李白兄弟。”
“請,裴將軍。”
說罷,雙方便做好架勢,裴旻用的是重劍,劍刃長兩尺半,李白的劍則是輕一些的長劍,劍刃長三尺。兩人開始進招,此等實戰,裴旻更注重實用有效,此時他運用的劍法樸實無華,與其刀法一樣,勢大力沉,強勁有力,每一劍都直奔對方要害,削、劈、刺都運用的爐火純青;李白的劍法則更飄逸,劍鋒飄忽不定,頻頻準確的抵擋住了裴旻的攻擊。
三十招後,裴旻已看到了李白劍招的漏洞,因而便對著他的漏洞發起了攻勢,李白漸漸感到吃力,落入下風,再打下去他必敗無疑,這時裴旻連忙收了劍,賣了個麵子給李白,道:“李白兄弟劍術果然高超,已深得空靈法師之精髓,在下佩服佩服。”
李白當然知道自己已經敗於裴旻之手,但能三十招內在天下第一劍術麵前不落下風,他也無憾了,也不覺得丟臉,所以他很豁達的說道:“裴將軍見笑了,白,輸了就是輸了,也輸得心服口服,但白既然輸了,就希望裴將軍能夠多指點下不足之處。”
裴旻見此後生如此心胸寬闊,不在乎一時輸贏,也好,便把他劍招漏洞一一比劃著指出來,不知不覺天已快黑了,再不走坊門便要關上了。
“裴將軍,多謝您的指點,天已快黑了,白暫且告辭,不日再來請教。”
“哈哈,好說好說,裴府隨時歡迎你來。”
之後的一段時間裏,李白去拜訪了尚書左丞張說,可惜的是此時的張說已病重,並沒有接見他,但卻與張說之子張垍相識。
此後在長安的這段時間裏,李白一直寄居在終南山玉真公主別館,裴十三、楊融以及康寧時常去找他討教,李嗣業一有空也去拜訪。當然,李白暫居長安的目的,還是希望能得到那些王公大臣的重視和舉薦,但都沒有得到迴應,他因此而鬱鬱寡歡,也幸好有李嗣業、裴十三、楊融以及康寧等人作伴,打發那無聊的等待。
“韓信在淮陰,少年相欺淩。屈體若無骨,壯心有所憑。一遭龍顏君,嘯吒從此興。千金答漂母,萬古共嗟稱。而我竟何為,寒苦坐相仍。長風入短袂,兩手如懷冰。故友不相恤,新交寧見矜。摧殘檻中虎,羈絏鞲上鷹。何時騰風雲,搏擊申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