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日上午巳時,在沂州金軍在安子河畔自行崩潰的同時。
距沂州直線距離近九百裏的江陰,萬裏無雲,西風唿嘯,旌旗烈烈,壯士列隊,戰艦林立,端是一片肅殺景象。
在宋朝時崇明島要小得多,所以江陰就是長江下遊最重要的節點城市,向東順流而下不過三百裏就是大海。
所謂滄海桑田,春秋之時,長江的入海口還在揚州鎮江,到了三國兩晉,隨著長江徑流挾帶泥沙不斷堆積,形成河口沙洲。沙洲並岸,兩岸逐漸縮狹,河口向東延伸,就延伸至了江陰。
之後的千年裏,潮流界亦在江陰一帶。江陰以下江麵寬闊,多汊並存。
如果按照後世寬泛的說法,從江陰開始以東,就全是長江口了。所以江陰素有江尾海頭、長江鎖鑰之稱。
也因此在江陰屯兵,既是山河地理天然而然之事,又是延續近千年的軍政傳統。
但最大的一麵上書‘浙江馬步軍副總管李’的認旗,還是表明這一百二十艘戰船與三千水軍並不是江陰本地的屯軍。
這支水軍的將主,正是曾經當過嶽飛部將,也追隨過韓世忠的‘潑李三’李寶。
此時李寶正在碼頭的一間屋舍內,與徽猷閣直學士兼平江府知府洪遵相對而坐。
洪遵身著緋色官袍,一副疲憊至極的表情,對著一身勁裝的李寶說道:“李總管,俺最後再勸一句,稍晚一些再出海,颶風剛剛刮過,海上並不平靜,再觀望一兩日可好?”
李寶身材不甚高大,卻是極其雄壯,一副糾糾武人的樣子,然而談吐卻是十分文雅:“洪相公,天下事皆是要有人去做的,今日畏風,來日懼浪,再日就會畏懼於兵戈,恐懼於上陣。許多英雄誌氣就是如此消磨的,洪相公勿要再勸了,俺李寶必定是要今日出兵的。”
雖然從李寶的諢號‘潑李三’就能看出來,這廝並不是什麽體麵人,但世事變遷,他又在嶽飛、韓世忠這種當朝名將手下廝混過,又如何學不會一些敷衍的本事。
洪遵此時也隻能望著此時依舊翻著滾滾波濤的江麵,長歎一聲:“俺可是把平江府府庫全都掏空了,李總管要知道,俺確實已經兩手空空,變不出糧草兵甲了。”
李寶哈哈一笑:“洪相公莫要說喪氣話,且祝我一戰成功,禦敵於國門之外,保衛大江,保衛臨安吧。”
說著,李寶將杯中茶水一飲而盡,拱手離去。
而洪遵也隻是癱坐在椅子上,搖頭歎氣而已。
洪遵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事實上今年的海情確實不太正常。
劉淮在沂州作戰閑暇時,也曾想過,照理說魏勝提前半個多月攻占海州,李公佐這些人又提前半個月將消息傳迴去,李寶應該提前到來才是。
但其實不然,李寶還是等到了如真正曆史上一樣的日子,也就是八月十四日才率軍出征。
原因簡單到一目了然,因為刮台風了。
雖然這次台風不大,沒有對沿海造成重大損失,隻對周邊天氣造成了影響,比如北邊沂州陰天就是這場台風導致的。
但這個年頭的海船終究抵禦不了海上巨浪,隻能在港口躲避。
從上帝視角來看,這是一個很令人無語的結果。
因為劉淮所造成的蝴蝶效應,不僅僅是魏勝的忠義軍提前出發,就連張榮張敵萬也加入了北伐,所以北伐軍在山東東路南部聲勢遠比曆史上浩大的多。
但劉淮這隻小蝴蝶又真的不能一翅膀將台風扇沒。
這就導致了一個後果,李寶依舊按照曆史上的大致時間來行事,但金國水軍已經有所警覺。
此時對未來一無所知的李寶與前來送別的江陰官員互相拜別後,乘著小舟來到旗艦上。
激勵的話語已經說過,該發的賞賜也已經發下去,所此時李寶並沒有發表什麽即興演講,而隻是將一麵白虎旗升到了桅杆之上。
白虎主殺伐,而李寶與眾將約定,隻要白虎旗升起,就要廝殺到底,包括他這個總管在內,後退者皆斬。
而遙遙望著旗艦上升起白虎旗,這些被李寶親手編練成軍的水軍將士歡唿雷動起來,紛紛加速上船。
一百二十艘戰艦,三千水軍。
這是宋國在沿海最為精銳的力量,此時隨著李寶浩浩蕩蕩的出了江陰港口,向著大海衝去。
原本計劃中,這支艦隊將在十幾天後抵達海州,在朐山與東海兩縣獲得一定休整後,直撲膠州灣,與依舊呆在海灣金軍海軍決一死戰。
但是,既然李寶按照曆史中的時間出征,曆史中發生過的事情肯定會再發生一遍。
人定勝天講得是團結起來可以戰勝自然,而不是團結起來就可以讓晴天下雨、狂風止歇。
說的明白一些就是,李寶艦隊剛剛北進抵達蘇州海域,就與第二場台風擦肩而過了。
是的,紹興三十一年八月的天氣就是這麽神鬼莫測,兩場台風竟然隻相隔幾天就刮了過來。
這一次李寶平時訓練的成果終於展現了出來,雖然海軍被吹得七零八落,但竟然一艘船都沒沉,隻不過直接被吹迴了明州,也就是後世寧波杭州灣附近。
不進反退數百裏,李寶對這種結果也是無言,隻能加速收攏船隊,爭取在十日內再次出發。
這都是後事了,就當李寶從江陰出征的同時,另一員年過六旬的宋國名將,也從鎮江府率軍渡過了長江,奔赴向宋金前線。
而此人與已經出發的李寶不同,卻是已經老態盡顯,病氣纏身,雖是已經立起大將旗鼓而行,周圍甲士林立,軍容整肅,這名大將卻連戰馬都騎不得,隻能乘坐肩輿。
可饒是此人是如此病懨懨,看起來一點也不威武雄壯,但在他的身側,劉汜、李橫、魏友、王方、賈和仲等悍將卻一點都不敢放肆,盡皆收斂傲氣,屏息聽令。
鎮江官吏百姓也幾乎全員皆出,在道邊焚香跪地禱告,香煙繚繞,竟如同煙霧。
原因無他,此人正是淮南、浙西、江南東西路製置使、鎮江府禦前諸軍都統製劉錡劉信叔。
也正是順昌之戰英雄,曾經的西軍將門,以及……舊時代的殘黨。
“劉相公,劉相公,且稍待。”
就在劉錡走下肩輿,在旁人的攙扶下走上船的時候,一名內官打扮的無須之人帶著數名騎士急速趕來。
劉錡緩緩轉身站定,輕輕咳嗦兩聲後,竟當先拱手行禮,口稱大押班。
那內官慌忙下馬,連忙上前扶住劉錡。
“相公可是折煞奴婢了!”內官尖細的聲音此時充滿了慌亂。
劉錡順勢立定:“官家可有旨意?”
內官喘了幾口氣:“沒有沒有,官家是來賜藥來了,抬上來!”
幾名騎兵將戰馬上馱著的箱子抬了過來,內官摸著箱子說道:“這些都是皇城中最為名貴的藥材,由禦醫共同配好,方子也在箱子之中,官家讓奴婢來親自給相公送來,請相公萬萬保重身體,兩淮防務與大宋社稷,就全都落在相公的肩膀上了。”
劉錡劇烈的咳嗦了幾聲,身體微微搖晃,片刻後,又握著內官的手開口詢問:“我之前托付大押班尋的藥,可尋到了?”
內官沉默片刻,終於歎了口氣,從大袖子中摸出幾個方盒:“官家說了,若相公此刻不再提這事,就讓奴婢莫要拿出來,如果相公提起此事,則讓奴婢再勸相公一次,此等虎狼之藥,確實能讓傷病之人恢複幾日,卻太傷元氣。
若相公細心調養,總會再有十年壽歲;但相公服下此藥,則輕則會隻餘一兩年陽壽,重則登時斃命。”
劉錡接過方盒,打開其中一個,見到一枚朱紅色的丹藥靜靜躺在盒中,點了點頭,並將這幾個方盒都遞給了身側親兵,囑咐他們好好保存。
做完這一切,老劉錡才向內官再次深深一禮,在內官的惶恐神情中緩慢卻又堅定的說道:“請迴報官家,劉氏為西軍將門,世受國恩,值此國家危亡,社稷傾頹之時,自當挺身而出,責無旁貸。
我劉錡雖然已是老朽,卻還有一口誌氣在胸,老臣就算是拚死,也不會讓金賊渡過長江。
請大押班迴報官家,若老臣真的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無法以生致陛下,他日天下太平時,官家在錢塘觀潮,見到潮水如聚,波濤如峰,那就是老臣來見陛下了。”
說罷,劉錡又是躬身一禮,再也不顧身後已經慌亂到極點的內官,轉身登上了渡江的鬥艦。
內官在原地呆愣片刻,終於向著遠去的鬥艦大禮下拜,而他身後的官吏百姓也都做出了同樣的動作。
這些劉錡都不知道了。
他在過了長江之後,急速進駐揚州,以揚州基地調兵遣將。
除了依舊強令讓王剛從寶應進駐到山陽外,又派部將吳超進駐淮河南岸的盱眙軍(今盱眙縣)。
宋國淮南東路的防禦體係,在劉錡的指揮下,逐漸建立了起來。
差不多同一時候。
四川的吳璘跨上了戰馬,準備迎戰。
襄樊的吳拱、成閔戴上了頭盔,整頓兵馬。
淮西的李顯忠來往視察,尋找決戰地點,他的兵馬也成為了兩淮的總預備隊。
自靖康屍山血海廝殺而出的英雄豪傑們,準備在這場人生暮年的大戰中,去燃盡心中意氣了。
距沂州直線距離近九百裏的江陰,萬裏無雲,西風唿嘯,旌旗烈烈,壯士列隊,戰艦林立,端是一片肅殺景象。
在宋朝時崇明島要小得多,所以江陰就是長江下遊最重要的節點城市,向東順流而下不過三百裏就是大海。
所謂滄海桑田,春秋之時,長江的入海口還在揚州鎮江,到了三國兩晉,隨著長江徑流挾帶泥沙不斷堆積,形成河口沙洲。沙洲並岸,兩岸逐漸縮狹,河口向東延伸,就延伸至了江陰。
之後的千年裏,潮流界亦在江陰一帶。江陰以下江麵寬闊,多汊並存。
如果按照後世寬泛的說法,從江陰開始以東,就全是長江口了。所以江陰素有江尾海頭、長江鎖鑰之稱。
也因此在江陰屯兵,既是山河地理天然而然之事,又是延續近千年的軍政傳統。
但最大的一麵上書‘浙江馬步軍副總管李’的認旗,還是表明這一百二十艘戰船與三千水軍並不是江陰本地的屯軍。
這支水軍的將主,正是曾經當過嶽飛部將,也追隨過韓世忠的‘潑李三’李寶。
此時李寶正在碼頭的一間屋舍內,與徽猷閣直學士兼平江府知府洪遵相對而坐。
洪遵身著緋色官袍,一副疲憊至極的表情,對著一身勁裝的李寶說道:“李總管,俺最後再勸一句,稍晚一些再出海,颶風剛剛刮過,海上並不平靜,再觀望一兩日可好?”
李寶身材不甚高大,卻是極其雄壯,一副糾糾武人的樣子,然而談吐卻是十分文雅:“洪相公,天下事皆是要有人去做的,今日畏風,來日懼浪,再日就會畏懼於兵戈,恐懼於上陣。許多英雄誌氣就是如此消磨的,洪相公勿要再勸了,俺李寶必定是要今日出兵的。”
雖然從李寶的諢號‘潑李三’就能看出來,這廝並不是什麽體麵人,但世事變遷,他又在嶽飛、韓世忠這種當朝名將手下廝混過,又如何學不會一些敷衍的本事。
洪遵此時也隻能望著此時依舊翻著滾滾波濤的江麵,長歎一聲:“俺可是把平江府府庫全都掏空了,李總管要知道,俺確實已經兩手空空,變不出糧草兵甲了。”
李寶哈哈一笑:“洪相公莫要說喪氣話,且祝我一戰成功,禦敵於國門之外,保衛大江,保衛臨安吧。”
說著,李寶將杯中茶水一飲而盡,拱手離去。
而洪遵也隻是癱坐在椅子上,搖頭歎氣而已。
洪遵的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事實上今年的海情確實不太正常。
劉淮在沂州作戰閑暇時,也曾想過,照理說魏勝提前半個多月攻占海州,李公佐這些人又提前半個月將消息傳迴去,李寶應該提前到來才是。
但其實不然,李寶還是等到了如真正曆史上一樣的日子,也就是八月十四日才率軍出征。
原因簡單到一目了然,因為刮台風了。
雖然這次台風不大,沒有對沿海造成重大損失,隻對周邊天氣造成了影響,比如北邊沂州陰天就是這場台風導致的。
但這個年頭的海船終究抵禦不了海上巨浪,隻能在港口躲避。
從上帝視角來看,這是一個很令人無語的結果。
因為劉淮所造成的蝴蝶效應,不僅僅是魏勝的忠義軍提前出發,就連張榮張敵萬也加入了北伐,所以北伐軍在山東東路南部聲勢遠比曆史上浩大的多。
但劉淮這隻小蝴蝶又真的不能一翅膀將台風扇沒。
這就導致了一個後果,李寶依舊按照曆史上的大致時間來行事,但金國水軍已經有所警覺。
此時對未來一無所知的李寶與前來送別的江陰官員互相拜別後,乘著小舟來到旗艦上。
激勵的話語已經說過,該發的賞賜也已經發下去,所此時李寶並沒有發表什麽即興演講,而隻是將一麵白虎旗升到了桅杆之上。
白虎主殺伐,而李寶與眾將約定,隻要白虎旗升起,就要廝殺到底,包括他這個總管在內,後退者皆斬。
而遙遙望著旗艦上升起白虎旗,這些被李寶親手編練成軍的水軍將士歡唿雷動起來,紛紛加速上船。
一百二十艘戰艦,三千水軍。
這是宋國在沿海最為精銳的力量,此時隨著李寶浩浩蕩蕩的出了江陰港口,向著大海衝去。
原本計劃中,這支艦隊將在十幾天後抵達海州,在朐山與東海兩縣獲得一定休整後,直撲膠州灣,與依舊呆在海灣金軍海軍決一死戰。
但是,既然李寶按照曆史中的時間出征,曆史中發生過的事情肯定會再發生一遍。
人定勝天講得是團結起來可以戰勝自然,而不是團結起來就可以讓晴天下雨、狂風止歇。
說的明白一些就是,李寶艦隊剛剛北進抵達蘇州海域,就與第二場台風擦肩而過了。
是的,紹興三十一年八月的天氣就是這麽神鬼莫測,兩場台風竟然隻相隔幾天就刮了過來。
這一次李寶平時訓練的成果終於展現了出來,雖然海軍被吹得七零八落,但竟然一艘船都沒沉,隻不過直接被吹迴了明州,也就是後世寧波杭州灣附近。
不進反退數百裏,李寶對這種結果也是無言,隻能加速收攏船隊,爭取在十日內再次出發。
這都是後事了,就當李寶從江陰出征的同時,另一員年過六旬的宋國名將,也從鎮江府率軍渡過了長江,奔赴向宋金前線。
而此人與已經出發的李寶不同,卻是已經老態盡顯,病氣纏身,雖是已經立起大將旗鼓而行,周圍甲士林立,軍容整肅,這名大將卻連戰馬都騎不得,隻能乘坐肩輿。
可饒是此人是如此病懨懨,看起來一點也不威武雄壯,但在他的身側,劉汜、李橫、魏友、王方、賈和仲等悍將卻一點都不敢放肆,盡皆收斂傲氣,屏息聽令。
鎮江官吏百姓也幾乎全員皆出,在道邊焚香跪地禱告,香煙繚繞,竟如同煙霧。
原因無他,此人正是淮南、浙西、江南東西路製置使、鎮江府禦前諸軍都統製劉錡劉信叔。
也正是順昌之戰英雄,曾經的西軍將門,以及……舊時代的殘黨。
“劉相公,劉相公,且稍待。”
就在劉錡走下肩輿,在旁人的攙扶下走上船的時候,一名內官打扮的無須之人帶著數名騎士急速趕來。
劉錡緩緩轉身站定,輕輕咳嗦兩聲後,竟當先拱手行禮,口稱大押班。
那內官慌忙下馬,連忙上前扶住劉錡。
“相公可是折煞奴婢了!”內官尖細的聲音此時充滿了慌亂。
劉錡順勢立定:“官家可有旨意?”
內官喘了幾口氣:“沒有沒有,官家是來賜藥來了,抬上來!”
幾名騎兵將戰馬上馱著的箱子抬了過來,內官摸著箱子說道:“這些都是皇城中最為名貴的藥材,由禦醫共同配好,方子也在箱子之中,官家讓奴婢來親自給相公送來,請相公萬萬保重身體,兩淮防務與大宋社稷,就全都落在相公的肩膀上了。”
劉錡劇烈的咳嗦了幾聲,身體微微搖晃,片刻後,又握著內官的手開口詢問:“我之前托付大押班尋的藥,可尋到了?”
內官沉默片刻,終於歎了口氣,從大袖子中摸出幾個方盒:“官家說了,若相公此刻不再提這事,就讓奴婢莫要拿出來,如果相公提起此事,則讓奴婢再勸相公一次,此等虎狼之藥,確實能讓傷病之人恢複幾日,卻太傷元氣。
若相公細心調養,總會再有十年壽歲;但相公服下此藥,則輕則會隻餘一兩年陽壽,重則登時斃命。”
劉錡接過方盒,打開其中一個,見到一枚朱紅色的丹藥靜靜躺在盒中,點了點頭,並將這幾個方盒都遞給了身側親兵,囑咐他們好好保存。
做完這一切,老劉錡才向內官再次深深一禮,在內官的惶恐神情中緩慢卻又堅定的說道:“請迴報官家,劉氏為西軍將門,世受國恩,值此國家危亡,社稷傾頹之時,自當挺身而出,責無旁貸。
我劉錡雖然已是老朽,卻還有一口誌氣在胸,老臣就算是拚死,也不會讓金賊渡過長江。
請大押班迴報官家,若老臣真的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無法以生致陛下,他日天下太平時,官家在錢塘觀潮,見到潮水如聚,波濤如峰,那就是老臣來見陛下了。”
說罷,劉錡又是躬身一禮,再也不顧身後已經慌亂到極點的內官,轉身登上了渡江的鬥艦。
內官在原地呆愣片刻,終於向著遠去的鬥艦大禮下拜,而他身後的官吏百姓也都做出了同樣的動作。
這些劉錡都不知道了。
他在過了長江之後,急速進駐揚州,以揚州基地調兵遣將。
除了依舊強令讓王剛從寶應進駐到山陽外,又派部將吳超進駐淮河南岸的盱眙軍(今盱眙縣)。
宋國淮南東路的防禦體係,在劉錡的指揮下,逐漸建立了起來。
差不多同一時候。
四川的吳璘跨上了戰馬,準備迎戰。
襄樊的吳拱、成閔戴上了頭盔,整頓兵馬。
淮西的李顯忠來往視察,尋找決戰地點,他的兵馬也成為了兩淮的總預備隊。
自靖康屍山血海廝殺而出的英雄豪傑們,準備在這場人生暮年的大戰中,去燃盡心中意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