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君小心!”
朱天壽也見到了黑衣武者的動作,他大吼一聲,奮力拖拽起劉淮來。
兩人雙手依舊緊握,事發突然,即便以劉淮的力量,也被朱天壽拖得一趔趄。
“納命!”
黑衣武者端起撅張弩,剛剛大喊出聲,就被射翻在地。
兩支箭矢一支貫穿了他的腦門,一支射進了他的胸口。
而撅張弩上的弩矢在他仰麵而倒的時候才激射而出,向著斜上方的天空飛去。
劉淮帶來的侍衛中有三人擅用連珠箭,此時兩人弓弦依舊顫動,剩下一人鐵胎弓半滿,用淩厲的目光掃視朱天壽帶來的人手。
剩下的四名甲騎紛紛下馬持盾,快步向前,用鋼盾與身體將劉淮與朱天壽護在中間。
朱天壽此時也站定了身體,不顧雙手依舊被持握,猶如被燒紅的鐵鉗夾住一般,連忙四麵環顧,發現隻是退了半步之後,不禁有些駭然。
他朱三郎也是沂水上遊的一號人物,卻沒有想到,在劉淮猝不及防的時候,激發全身力量拖拽,竟然隻是拉動了半步。
力量相距如此之大,若是在戰場相遇豈不是一個照麵就是身死的下場?
“放下兵刃!放下兵刃!都出來!站在能看到的地方。”
見劉淮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己,全無一絲剛剛命懸一線的樣子,朱天壽心中愈發冰涼的同時,連忙給伴當們下令。
幾個黑衣武者在甲士騎士的逼視下,根本不敢反抗,紛紛解下兵器從村落中走了出來。
然而劉淮卻依舊一副玩味的表情,依舊握著朱天壽的手。
朱天壽見狀卻是直接喪氣:“俺知道此時此刻,俺說什麽都無用了,要殺要剮,悉聽尊便。但俺還是要說,俺真沒有傷大郎君的意思。”
劉淮哈哈大笑,終於放開了朱天壽的雙手:“朱三郎,區區小事而已,我又如何能因此不信你呢?且迴去吧,我不會棄你們的,這兩日忠義軍就會定決心,就算不進攻沂水縣城,也會將爾等漢民撤到身後,絕不會讓爾等遭到兵禍。”
說罷,劉淮對著親衛頭子招了招手:“管七郎,來。”
管崇彥冷著一張臉,手中依舊握著弓箭,驅馬上前。
“到時候我會讓他將具體計劃通知於你,朱三郎,你記住,隻有這張臉去找你時,才會是正經軍機。”
劉淮複又安慰了朱天壽幾句,約定時間地點後,劉淮也不再多停留,翻身上了馬。
朱天壽長舒了一口氣,卻見劉大郎在馬上迴頭,指著不遠處最高的石頭山問道:“朱三郎,你既是本地人,自然知曉周邊風物,我且問你,這座石山喚作什麽?”
朱天壽隻覺得今日心情猶如過山車,聽到劉淮隻問此事,當即又是輕鬆失笑:“這座石山以前喚作鷹狼崮,前宋時期,有個喚作孟良的好官,將一夥盜匪圍困於此,盜匪借著地勢險要作抵擋,官兵衝了數次都充不上去,也隻能將盜匪們圍起來。
後來不過幾日,盜匪就全降了,原來這座石山上無樹無草無水,盜匪試著打井,隻挖了一丈就挖到石頭堆裏了。無奈,他們隻能投降。
自此莒州安定,百姓為了紀念這喚作孟良的好官,這裏就叫孟良崮了。”
劉淮靜靜聽完,又呆愣迴頭望了一眼那石頭山,嘶的一聲倒抽涼氣,心中暗下決定。
絕對他娘的不能在這種石頭山上屯兵!
如此想著,劉淮在馬上一拱手,與朱天壽告別。
而朱天壽則是長躬行禮,直到劉淮等人消失在視野中時才立定身體,擰眉迴頭:“胡二這廝安得是什麽心?俺確實是讓你們帶兵刃以防不測,但如何就敢襲擊劉大郎君?俺下令了嗎?”
領頭的黑衣武者渾身哆嗦了一下:“三爺,俺們也不曉得胡二今日抽了什麽風?莫不是他被女真人收買了?”
朱天壽一耳光將那黑衣武者抽翻在地:“淨他媽的扯淡,那些人都披著甲,乃公就一身布衣,想殺他?俺一定死在他前麵!
給俺查!誰吃了熊心豹子膽敢來教唆俺的親信?還是說這胡二吃了熊心豹子膽,敢他娘的反水?!”
且不說朱天壽滿心疑惑的同時,暴跳如雷。
另一邊,驅馬迴軍的劉淮也是心頭充滿疑問。
這些疑問歸根結底可以總結成一點。
那就是:這朱天壽可信嗎?
這事真的不好說。
因為劉淮並不認識這廝,平日裏也隻聽說過這人貪財貪權,這還是何伯求提及的。
結合朱天壽與何伯求處於沂水上下遊的關係,兩人又都是作河上生意黑白通吃的大豪,所以何伯求這話究竟有幾分可信度,也不太好說。
而且貪錢貪權算什麽大毛病?
他是個豪強,又不是名垂千古的清官。
然而就算朱天壽是真心投靠忠義軍,這些訊息難道就是真的嗎?
不會是那沂水知縣又是個大大的金國忠臣,設計暗算了朱天壽,並且想通過朱天壽,把忠義軍引入某個埋伏圈吧?
劉淮有些糾結的關鍵在於,朱天壽所說的計劃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如果能攻下沂水縣,就真的能大略控製住沂水與沭河之間這廣泛區域。
而劉淮之前放棄攻打沂水縣城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他沒有把握在這幾日內,就能攻下城池。
而且,由此地再往前五十裏路,都是西邊蒙山與東麵丘陵夾著一條沂水,地形實在是太差了,忠義軍想要走這條路,差不多又是之前天平軍過蒙山的處境。
哪怕劉淮要比耿京等人懂得地勢軍略,哪怕忠義軍要比天平軍謹慎齊整得多,在這種地形中,也很有可能遭遇到突襲與遲滯。
若是頓挫於城下,再被金軍正軍逮到,那樂子就大了。
可如今有朱天壽這種豪強作內應,在城池可以迅速拿下的前提下,沂水縣城就可以打一打了。
但劉淮還是覺得有些不對勁。
“尤其是今日那一箭,是不是朱天壽的授意?可他想要伏殺自己,為什麽不多帶些人,多帶弓弩呢?
他就真的有這麽大把握,能用一張蹶張弩,一支弩矢就殺了我?
地點是朱天壽定的,他總有些時間作準備,為何不弄幾十人,幾十張弩一齊攢射?難道是害怕被自己所警覺?這算什麽理由?
而若不是朱天壽授意,又是誰要殺自己呢?”
“那支箭……那支弩箭……”
仔細迴憶時,劉淮猛然勒馬迴頭,驚得跟隨在身後的侍衛同時勒緊馬韁繩,唏律律的戰馬嘶鳴聲響成一片。
劉淮終於迴憶起來那瞬間用餘光看到的事情。
那支弩箭並不是射向自己,那聲‘納命’的唿喊聲也不是衝著自己喊得。
而是衝著朱天壽去的。
想到這裏,劉淮眯起了眼睛。
當時朱天壽拉了他一把,看似是幫助他躲避弩箭,但誰知道朱天壽是不是想要把劉淮拉到弩箭指著的位置上?
不過還是不對,這種配合方式,也太難了點吧。
這跟馬氏三角殺此等花活有什麽區別?
關鍵是,當時是劉淮握著朱天壽雙手,而不是相反。
朱天壽可能真的隻是看到弩箭射來,而想要逃脫而已。
“統製郎君?”管崇彥打馬向前,卻見劉淮表情陰晴不定,連忙詢問:“這是出了何事?”
劉淮收攏心情,搖了搖頭:“無妨,迴軍營後從長計議。”
一行人迴到了軍營,卻發現張白魚早就在營寨門口等待。
見到劉淮抵達後,張白魚上前牽住馬韁繩,伸手製止了周圍人靠近,絲毫不顧劉淮依舊沒有下馬,就有些焦急地低聲說道:“剛剛有個傷勢嚴重的女真人騎馬闖營,他自稱斜卯張古,說了一大堆模模糊糊的話,說完就昏迷了,其中隻有一句是能聽清楚的。”
“萬不可相信朱天壽!”
朱天壽也見到了黑衣武者的動作,他大吼一聲,奮力拖拽起劉淮來。
兩人雙手依舊緊握,事發突然,即便以劉淮的力量,也被朱天壽拖得一趔趄。
“納命!”
黑衣武者端起撅張弩,剛剛大喊出聲,就被射翻在地。
兩支箭矢一支貫穿了他的腦門,一支射進了他的胸口。
而撅張弩上的弩矢在他仰麵而倒的時候才激射而出,向著斜上方的天空飛去。
劉淮帶來的侍衛中有三人擅用連珠箭,此時兩人弓弦依舊顫動,剩下一人鐵胎弓半滿,用淩厲的目光掃視朱天壽帶來的人手。
剩下的四名甲騎紛紛下馬持盾,快步向前,用鋼盾與身體將劉淮與朱天壽護在中間。
朱天壽此時也站定了身體,不顧雙手依舊被持握,猶如被燒紅的鐵鉗夾住一般,連忙四麵環顧,發現隻是退了半步之後,不禁有些駭然。
他朱三郎也是沂水上遊的一號人物,卻沒有想到,在劉淮猝不及防的時候,激發全身力量拖拽,竟然隻是拉動了半步。
力量相距如此之大,若是在戰場相遇豈不是一個照麵就是身死的下場?
“放下兵刃!放下兵刃!都出來!站在能看到的地方。”
見劉淮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己,全無一絲剛剛命懸一線的樣子,朱天壽心中愈發冰涼的同時,連忙給伴當們下令。
幾個黑衣武者在甲士騎士的逼視下,根本不敢反抗,紛紛解下兵器從村落中走了出來。
然而劉淮卻依舊一副玩味的表情,依舊握著朱天壽的手。
朱天壽見狀卻是直接喪氣:“俺知道此時此刻,俺說什麽都無用了,要殺要剮,悉聽尊便。但俺還是要說,俺真沒有傷大郎君的意思。”
劉淮哈哈大笑,終於放開了朱天壽的雙手:“朱三郎,區區小事而已,我又如何能因此不信你呢?且迴去吧,我不會棄你們的,這兩日忠義軍就會定決心,就算不進攻沂水縣城,也會將爾等漢民撤到身後,絕不會讓爾等遭到兵禍。”
說罷,劉淮對著親衛頭子招了招手:“管七郎,來。”
管崇彥冷著一張臉,手中依舊握著弓箭,驅馬上前。
“到時候我會讓他將具體計劃通知於你,朱三郎,你記住,隻有這張臉去找你時,才會是正經軍機。”
劉淮複又安慰了朱天壽幾句,約定時間地點後,劉淮也不再多停留,翻身上了馬。
朱天壽長舒了一口氣,卻見劉大郎在馬上迴頭,指著不遠處最高的石頭山問道:“朱三郎,你既是本地人,自然知曉周邊風物,我且問你,這座石山喚作什麽?”
朱天壽隻覺得今日心情猶如過山車,聽到劉淮隻問此事,當即又是輕鬆失笑:“這座石山以前喚作鷹狼崮,前宋時期,有個喚作孟良的好官,將一夥盜匪圍困於此,盜匪借著地勢險要作抵擋,官兵衝了數次都充不上去,也隻能將盜匪們圍起來。
後來不過幾日,盜匪就全降了,原來這座石山上無樹無草無水,盜匪試著打井,隻挖了一丈就挖到石頭堆裏了。無奈,他們隻能投降。
自此莒州安定,百姓為了紀念這喚作孟良的好官,這裏就叫孟良崮了。”
劉淮靜靜聽完,又呆愣迴頭望了一眼那石頭山,嘶的一聲倒抽涼氣,心中暗下決定。
絕對他娘的不能在這種石頭山上屯兵!
如此想著,劉淮在馬上一拱手,與朱天壽告別。
而朱天壽則是長躬行禮,直到劉淮等人消失在視野中時才立定身體,擰眉迴頭:“胡二這廝安得是什麽心?俺確實是讓你們帶兵刃以防不測,但如何就敢襲擊劉大郎君?俺下令了嗎?”
領頭的黑衣武者渾身哆嗦了一下:“三爺,俺們也不曉得胡二今日抽了什麽風?莫不是他被女真人收買了?”
朱天壽一耳光將那黑衣武者抽翻在地:“淨他媽的扯淡,那些人都披著甲,乃公就一身布衣,想殺他?俺一定死在他前麵!
給俺查!誰吃了熊心豹子膽敢來教唆俺的親信?還是說這胡二吃了熊心豹子膽,敢他娘的反水?!”
且不說朱天壽滿心疑惑的同時,暴跳如雷。
另一邊,驅馬迴軍的劉淮也是心頭充滿疑問。
這些疑問歸根結底可以總結成一點。
那就是:這朱天壽可信嗎?
這事真的不好說。
因為劉淮並不認識這廝,平日裏也隻聽說過這人貪財貪權,這還是何伯求提及的。
結合朱天壽與何伯求處於沂水上下遊的關係,兩人又都是作河上生意黑白通吃的大豪,所以何伯求這話究竟有幾分可信度,也不太好說。
而且貪錢貪權算什麽大毛病?
他是個豪強,又不是名垂千古的清官。
然而就算朱天壽是真心投靠忠義軍,這些訊息難道就是真的嗎?
不會是那沂水知縣又是個大大的金國忠臣,設計暗算了朱天壽,並且想通過朱天壽,把忠義軍引入某個埋伏圈吧?
劉淮有些糾結的關鍵在於,朱天壽所說的計劃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如果能攻下沂水縣,就真的能大略控製住沂水與沭河之間這廣泛區域。
而劉淮之前放棄攻打沂水縣城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他沒有把握在這幾日內,就能攻下城池。
而且,由此地再往前五十裏路,都是西邊蒙山與東麵丘陵夾著一條沂水,地形實在是太差了,忠義軍想要走這條路,差不多又是之前天平軍過蒙山的處境。
哪怕劉淮要比耿京等人懂得地勢軍略,哪怕忠義軍要比天平軍謹慎齊整得多,在這種地形中,也很有可能遭遇到突襲與遲滯。
若是頓挫於城下,再被金軍正軍逮到,那樂子就大了。
可如今有朱天壽這種豪強作內應,在城池可以迅速拿下的前提下,沂水縣城就可以打一打了。
但劉淮還是覺得有些不對勁。
“尤其是今日那一箭,是不是朱天壽的授意?可他想要伏殺自己,為什麽不多帶些人,多帶弓弩呢?
他就真的有這麽大把握,能用一張蹶張弩,一支弩矢就殺了我?
地點是朱天壽定的,他總有些時間作準備,為何不弄幾十人,幾十張弩一齊攢射?難道是害怕被自己所警覺?這算什麽理由?
而若不是朱天壽授意,又是誰要殺自己呢?”
“那支箭……那支弩箭……”
仔細迴憶時,劉淮猛然勒馬迴頭,驚得跟隨在身後的侍衛同時勒緊馬韁繩,唏律律的戰馬嘶鳴聲響成一片。
劉淮終於迴憶起來那瞬間用餘光看到的事情。
那支弩箭並不是射向自己,那聲‘納命’的唿喊聲也不是衝著自己喊得。
而是衝著朱天壽去的。
想到這裏,劉淮眯起了眼睛。
當時朱天壽拉了他一把,看似是幫助他躲避弩箭,但誰知道朱天壽是不是想要把劉淮拉到弩箭指著的位置上?
不過還是不對,這種配合方式,也太難了點吧。
這跟馬氏三角殺此等花活有什麽區別?
關鍵是,當時是劉淮握著朱天壽雙手,而不是相反。
朱天壽可能真的隻是看到弩箭射來,而想要逃脫而已。
“統製郎君?”管崇彥打馬向前,卻見劉淮表情陰晴不定,連忙詢問:“這是出了何事?”
劉淮收攏心情,搖了搖頭:“無妨,迴軍營後從長計議。”
一行人迴到了軍營,卻發現張白魚早就在營寨門口等待。
見到劉淮抵達後,張白魚上前牽住馬韁繩,伸手製止了周圍人靠近,絲毫不顧劉淮依舊沒有下馬,就有些焦急地低聲說道:“剛剛有個傷勢嚴重的女真人騎馬闖營,他自稱斜卯張古,說了一大堆模模糊糊的話,說完就昏迷了,其中隻有一句是能聽清楚的。”
“萬不可相信朱天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