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論趕著騾車,拉著老娘領著一群流民一般的百姓,急急慌慌的沿著官道趕了五十裏路,到了夜間的時候,才算是走出了這片丘陵地帶。
然而看到了麵前由木欄、壕溝、鹿角組成的龐大軍營的時候,就算是典論也陷入了巨大的惶恐與絕望中。
世道太亂了,兵匪都是不分的,與軍兵打交道,稍不留神是真的會被吃幹抹淨,死無全屍的。
不過還好的是,很快軍營之中就有軍士出營,一邊引導逃難的百姓繞過軍營向南而去,一邊還有近百甲士甲騎維持秩序。
“誰是典論?”
有甲騎在這數百百姓中來迴尋找。
“俺……俺就是典論!”
“統製郎君有令,協助陳文本安置好百姓後,去中軍營地見他。”
“喏!”
一旁的陳文本拱手以對,順帶用胳膊肘捅了捅典論。
典論反應了過來,慌忙點頭:“得令。”
待到繞過軍營後,天色就已經全黑了,然而在沂水之旁,還有一片全新的營地,雖然隻是圍了木欄而已,卻也是一片安身之所了。
進入之後,早就有一名文士打扮之人站在一輛大車上指揮,讓逃難的百姓以家庭為單位,分散開來,十幾口大鍋已經被架起,豆子與小米混合煮在一起,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音。
聞著飯食的香味,這些逃難了五十多裏的百姓算是徹底安心,疲憊感湧了上來,使他們幹脆癱在了原地。
“一家一個木牌,今天在這歇息,明天會有人來接你們到南邊去,到時候你們會分到田地!就可以安生過日子了!”有人拿著一筐木牌一邊走,一邊大聲說道:“拿好這個牌,等會兒領飯的時候,要拿著這木牌來,曉得嗎?”
典論接過木牌,發現上麵隻有三行。
第一行是籍貫沂水縣。
第二行隻有戶主兩個字,緊接著是空白。
第三行是家口,緊接著又是空白。
似乎還沒有填完。
很快,典論就知曉了這空白是幹什麽的了。
哪怕是再疲累,人終歸還是得吃飯,在那喚作王世傑的文士指揮下,百姓以家庭為單位,在十幾口大鍋前捧著各自的碗排開了長隊。
其中自然有爭執與小規模混亂,典論也知曉這是他該幹活的時候,連忙憑借劉淮給予的權威與今天一路上積攢的威望,將混亂平息了下來。
終於等到典論打飯時,大鍋旁的甲士伸手拿過他的木牌,在毛筆上吐了兩口唾沫:“你是戶主?叫什麽?家裏幾口人?”
“俺叫典論,家裏就俺老娘跟俺兩人。”
甲士在木牌上飛快寫了幾個字,放在口邊吹了吹,讓上麵的墨跡變幹:“等下拿著木牌,上麵的字別模糊了。老陸,給他兩大勺飯。”
夥夫打扮的矮胖漢子舀了兩大勺稠的,倒進典論的碗裏:“好嘞,吃去吧。”
典論先是接過木牌,見上麵寫著,戶主典論,家口兩人後,來不及多想,連忙端著兩碗飯去找自家娘親。
老嫗坐在那輛騾子拉的大車上,眯著眼睛望著典論來的方向。
長久以來的辛苦勞作與營養不良毀壞了她的視力,夜間尤甚,使得典論走到近處,她才認出兒子的身形。
“我兒迴來了。”
“阿娘餓了吧,快些吃飯吧。”
說著,典論將一大碗濃粥塞進老嫗手中,他自己則是捧著另一碗,迫不及待的大口吃起來。
今日折騰了一天,所有人都已經疲累了,一時間營地中隻剩下吸溜飯食之聲。
老嫗隻是吃了幾口,見兒子飛快將碗中飯食吃了個底掉,又往典論碗中倒了半碗。
典論剛想拒絕,老嫗卻說道:“快些吃,吃完之後,為娘有事要跟你說。”
典論有些疑惑,卻又不敢將碗中飯食吃完,生怕老娘繼續分給自己,隻能一邊緩緩吃著飯,一邊問道:“阿娘,有什麽大事嗎?”
老嫗卻是問道:“阿論,你之後有什麽打算嗎?”
典論連忙將木牌拿了出來,振奮說道:“阿娘,這是忠義軍的官人發的,說是要給咱們分地,這個就是憑證。到時候俺來種地,再討個婆娘,建個大瓦房,為阿娘養老。”
老嫗歎了口氣:“阿論,你把粥喝完。”
典論連忙照做,並用清水涮了涮碗,一飲而盡。
老嫗複又言道:“跪下。”
典論有些惶恐的跪倒在地:“請阿娘訓斥。”
老嫗用拐杖在典論後背打了一下:“這一下,是因為劉官人給你前途,你卻不知道珍惜,而要輕言放棄。這就是不忠!”
嗬斥的聲音極大,周遭數人都扭過頭來看。
老嫗依舊不停,再次用拐杖打向典論後背:“第二下,這騾子是你從汙幫借的,無論是誰借給你的,都存了天大幹係,而你竟然想要棄了他們,一走了之。這就是不義!”
“第三下,你答應你大良嬸,說要迴縣城去找你大良叔,如今卻又因為俺這老婆子食言而肥,簡直是可笑。這就是不信!”
“你犯了這麽多錯,竟然還沒有察覺,這些年俺教你的,你全都跟著大糞一起漚了嗎?”
清爽的秋風中,典論大汗淋漓,他想起揮舞長刀在百姓最前方開路的劉淮,想起將騾子讓給自己的汙幫張伯,最後又想起曾經在山崖上采來草藥為老娘治病的大良叔,頓時覺得自己竟然負了所有人,一時間訥訥難以言語。
“孩兒知錯了。”
典論重重叩首。
在左近巡邏的陳文本此時已經徹底聽呆了。
老嫗卻不管別人反應,複又歎氣:“而你若成了這不忠不義不信之人,俺這老婆子就算活著又能如何呢?難道百年之後,就有臉到下麵去見你的父兄嗎?”
典論重重叩首:“阿娘教訓的是,孩兒現在就去找劉官人,為他去效死,去救汙幫兄弟們,去救大良叔。”
說著,典論將木牌遞給老嫗,複又對著一旁已經淚流滿麵的婦人叩首:“大良嬸,俺娘就拜托你了!俺一定會把大良叔帶迴來!”
那婦人有心想勸一勸典論惜身,卻又因為丈夫身陷險境而擔憂異常,同時卻又不知道在這麽紛亂的世道,自己一個帶著兩個娃子的婦道人家如何能照顧好老嫗,心亂如麻之餘,一時間也隻能淚流不止,胡亂點頭。
“阿論且去,但有俺們一口吃食,斷不會餓著老夫人。”
有人出言給大良嬸解圍,典論複又向那幾人長躬作揖。
“快走吧,莫要讓劉官人好等。”老嫗擺了擺手說道。
典論重重點頭,隨即狠下心來,招唿上陳文本,轉身便走。
直到兒子身影已經消失了片刻之後,老嫗幹涸的雙眼終於忍不住流下淚來,雙手合十,喃喃說道:“阿論,你可一定要平安啊……佛祖,保佑我兒平安……”
無論祝福還是祈禱,都混合著夜風與篝火火星,一起消散在了秋日夜空中。
耶,三天打過了廣智!
我簡直是遊戲天才
然而看到了麵前由木欄、壕溝、鹿角組成的龐大軍營的時候,就算是典論也陷入了巨大的惶恐與絕望中。
世道太亂了,兵匪都是不分的,與軍兵打交道,稍不留神是真的會被吃幹抹淨,死無全屍的。
不過還好的是,很快軍營之中就有軍士出營,一邊引導逃難的百姓繞過軍營向南而去,一邊還有近百甲士甲騎維持秩序。
“誰是典論?”
有甲騎在這數百百姓中來迴尋找。
“俺……俺就是典論!”
“統製郎君有令,協助陳文本安置好百姓後,去中軍營地見他。”
“喏!”
一旁的陳文本拱手以對,順帶用胳膊肘捅了捅典論。
典論反應了過來,慌忙點頭:“得令。”
待到繞過軍營後,天色就已經全黑了,然而在沂水之旁,還有一片全新的營地,雖然隻是圍了木欄而已,卻也是一片安身之所了。
進入之後,早就有一名文士打扮之人站在一輛大車上指揮,讓逃難的百姓以家庭為單位,分散開來,十幾口大鍋已經被架起,豆子與小米混合煮在一起,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音。
聞著飯食的香味,這些逃難了五十多裏的百姓算是徹底安心,疲憊感湧了上來,使他們幹脆癱在了原地。
“一家一個木牌,今天在這歇息,明天會有人來接你們到南邊去,到時候你們會分到田地!就可以安生過日子了!”有人拿著一筐木牌一邊走,一邊大聲說道:“拿好這個牌,等會兒領飯的時候,要拿著這木牌來,曉得嗎?”
典論接過木牌,發現上麵隻有三行。
第一行是籍貫沂水縣。
第二行隻有戶主兩個字,緊接著是空白。
第三行是家口,緊接著又是空白。
似乎還沒有填完。
很快,典論就知曉了這空白是幹什麽的了。
哪怕是再疲累,人終歸還是得吃飯,在那喚作王世傑的文士指揮下,百姓以家庭為單位,在十幾口大鍋前捧著各自的碗排開了長隊。
其中自然有爭執與小規模混亂,典論也知曉這是他該幹活的時候,連忙憑借劉淮給予的權威與今天一路上積攢的威望,將混亂平息了下來。
終於等到典論打飯時,大鍋旁的甲士伸手拿過他的木牌,在毛筆上吐了兩口唾沫:“你是戶主?叫什麽?家裏幾口人?”
“俺叫典論,家裏就俺老娘跟俺兩人。”
甲士在木牌上飛快寫了幾個字,放在口邊吹了吹,讓上麵的墨跡變幹:“等下拿著木牌,上麵的字別模糊了。老陸,給他兩大勺飯。”
夥夫打扮的矮胖漢子舀了兩大勺稠的,倒進典論的碗裏:“好嘞,吃去吧。”
典論先是接過木牌,見上麵寫著,戶主典論,家口兩人後,來不及多想,連忙端著兩碗飯去找自家娘親。
老嫗坐在那輛騾子拉的大車上,眯著眼睛望著典論來的方向。
長久以來的辛苦勞作與營養不良毀壞了她的視力,夜間尤甚,使得典論走到近處,她才認出兒子的身形。
“我兒迴來了。”
“阿娘餓了吧,快些吃飯吧。”
說著,典論將一大碗濃粥塞進老嫗手中,他自己則是捧著另一碗,迫不及待的大口吃起來。
今日折騰了一天,所有人都已經疲累了,一時間營地中隻剩下吸溜飯食之聲。
老嫗隻是吃了幾口,見兒子飛快將碗中飯食吃了個底掉,又往典論碗中倒了半碗。
典論剛想拒絕,老嫗卻說道:“快些吃,吃完之後,為娘有事要跟你說。”
典論有些疑惑,卻又不敢將碗中飯食吃完,生怕老娘繼續分給自己,隻能一邊緩緩吃著飯,一邊問道:“阿娘,有什麽大事嗎?”
老嫗卻是問道:“阿論,你之後有什麽打算嗎?”
典論連忙將木牌拿了出來,振奮說道:“阿娘,這是忠義軍的官人發的,說是要給咱們分地,這個就是憑證。到時候俺來種地,再討個婆娘,建個大瓦房,為阿娘養老。”
老嫗歎了口氣:“阿論,你把粥喝完。”
典論連忙照做,並用清水涮了涮碗,一飲而盡。
老嫗複又言道:“跪下。”
典論有些惶恐的跪倒在地:“請阿娘訓斥。”
老嫗用拐杖在典論後背打了一下:“這一下,是因為劉官人給你前途,你卻不知道珍惜,而要輕言放棄。這就是不忠!”
嗬斥的聲音極大,周遭數人都扭過頭來看。
老嫗依舊不停,再次用拐杖打向典論後背:“第二下,這騾子是你從汙幫借的,無論是誰借給你的,都存了天大幹係,而你竟然想要棄了他們,一走了之。這就是不義!”
“第三下,你答應你大良嬸,說要迴縣城去找你大良叔,如今卻又因為俺這老婆子食言而肥,簡直是可笑。這就是不信!”
“你犯了這麽多錯,竟然還沒有察覺,這些年俺教你的,你全都跟著大糞一起漚了嗎?”
清爽的秋風中,典論大汗淋漓,他想起揮舞長刀在百姓最前方開路的劉淮,想起將騾子讓給自己的汙幫張伯,最後又想起曾經在山崖上采來草藥為老娘治病的大良叔,頓時覺得自己竟然負了所有人,一時間訥訥難以言語。
“孩兒知錯了。”
典論重重叩首。
在左近巡邏的陳文本此時已經徹底聽呆了。
老嫗卻不管別人反應,複又歎氣:“而你若成了這不忠不義不信之人,俺這老婆子就算活著又能如何呢?難道百年之後,就有臉到下麵去見你的父兄嗎?”
典論重重叩首:“阿娘教訓的是,孩兒現在就去找劉官人,為他去效死,去救汙幫兄弟們,去救大良叔。”
說著,典論將木牌遞給老嫗,複又對著一旁已經淚流滿麵的婦人叩首:“大良嬸,俺娘就拜托你了!俺一定會把大良叔帶迴來!”
那婦人有心想勸一勸典論惜身,卻又因為丈夫身陷險境而擔憂異常,同時卻又不知道在這麽紛亂的世道,自己一個帶著兩個娃子的婦道人家如何能照顧好老嫗,心亂如麻之餘,一時間也隻能淚流不止,胡亂點頭。
“阿論且去,但有俺們一口吃食,斷不會餓著老夫人。”
有人出言給大良嬸解圍,典論複又向那幾人長躬作揖。
“快走吧,莫要讓劉官人好等。”老嫗擺了擺手說道。
典論重重點頭,隨即狠下心來,招唿上陳文本,轉身便走。
直到兒子身影已經消失了片刻之後,老嫗幹涸的雙眼終於忍不住流下淚來,雙手合十,喃喃說道:“阿論,你可一定要平安啊……佛祖,保佑我兒平安……”
無論祝福還是祈禱,都混合著夜風與篝火火星,一起消散在了秋日夜空中。
耶,三天打過了廣智!
我簡直是遊戲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