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軍水軍先不用管。營寨中還留了些許正軍與許多簽軍民夫,不說能挫敵,堅守片刻還是能做到的。”
蒙恬鎮國環視戰場,心中默默盤算。
“武興軍一共四個半猛安,現在應該已經有了許多傷亡。當中完顏宏濟的第三猛安傷亡最重,不隻是行軍猛安被陣斬,其中許多突陣的好手也被圍殺,陣型險些崩潰。
但此時得益於第五猛安蒲察光的支援,倒也維持住了局麵。”
“左翼迴特彌勒與那張字大旗依舊糾纏不清,雙方互有殺傷,但剛剛第六猛安還能壓著對方打,此時賊軍又有援軍前來,似乎要落入下風了。”
“右翼卓陀安與魚姓賊軍打得都很克製,也許與那地形有關。戰場以西過於靠近沂水,河灘泥濘難行,別說騎兵難以迂迴,就連步軍列陣都會鬆鬆垮垮。”
“手頭可用的兵馬,算上第一猛安四個謀克,加上兩個親衛謀克,總共六百精銳甲騎。隻有一擲的機會,要擲在哪裏?”
蒙恬鎮國臉色陰沉,心中飛速盤算。
至於撤軍?
別開玩笑了!戰事如此焦灼是無法撤軍的,如果迴頭就會立馬變成大潰敗。
忠義軍又不是力竭了,又沒有被打疼,而且還保留了相當規模的生力馬軍,追擊能力根本不缺。
此時,忠義軍左翼,辛棄疾已經率四百天平軍馬軍與魚元匯合,總計一千四百人馬。
中線,魏勝親率大軍與劉淮匯合,共計兩千八百步,六百甲騎。
右翼,右軍全員殺至,共計一千八百步卒,二百甲騎。
兵馬匯聚之後,忠義軍開始了全線反攻。
“父親。”劉淮將戟刀戳到地上,對著魏勝拱手:“事情要成了!”
魏勝雖然同樣微笑,卻還是說道:“大郎勿要鬆懈,如果老夫所料不錯,金軍還有些精銳甲騎,就等咱們露出破綻了。”
劉淮笑著點頭:“金賊確實打著這主意,可父親指揮大軍怎麽可能有破綻?”
魏勝搖頭:“不是老夫指揮,是大郎你指揮。”
劉淮跨上戰馬,愕然看向自家父親。
“這一次,老夫隻當一個圖章,大郎你可以任意驅使忠義軍全軍,也讓兒郎們見識一下你這飛虎子的手段。大郎,老夫已經老了,這天下事,終究還是你們年輕人去做。”
魏勝捋著胡須,微笑出言。
劉淮一時間感動莫名。
權力與威望還不一樣,權力是很難分享的,有一人權力大盛,則代表著另一人的權力受損。
而此時魏勝所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權力為鋪墊,向著劉淮過渡。
即便之前魏勝已經表現了許多次在權力上的大度了,但在此時,依舊顯得過於讓權了。
說的難聽一些,劉淮此次如果能打得漂亮一些,他扯旗造反的時候,最起碼能拉走忠義軍一多半的兵馬。
劉淮沒有拒絕,低頭拱手:“遵令!”
說罷,他驅馬立在‘忠義’大旗之下,下達了第一條命令:“傳令,令中軍王雄矣,龐如歸,尉遲明月,周行烈四將率本部一千五百步卒,對當麵金賊發動進攻!羅慎言、魏昌、雷奔三部,各自整頓兵馬,稍作歇息。”
“喏!”軍使精神一震,接過令牌,拍馬離去。
“傳令給右翼右軍張小乙、李秀,告訴他們,右軍一共兩千兵馬,對麵的迴特彌勒隻有一個猛安,而且這幾日已經在前軍營寨下頓挫,被我率軍蹉踏數次,戰意戰力已喪,此時就是個虛胖子。
因此,命令右軍發動堅決的進攻,以擊潰麵前金軍,來吸引金賊甲騎的反擊,並且在支援抵達之前,維持全軍陣型。
明白告訴張小乙,這條軍令就是讓右軍露出破綻,就是右軍去承受較大傷亡,但這是為了全軍得勝!望他盡心盡力,我斷不負他。”
軍使額頭生汗,將命令重複一遍後,不顧周圍人側目,拍馬而去。
劉淮複又指向一將:“張白魚!”
“喏!”張白魚在馬上拱手以對。
“你麾下聚集五百甲騎,偃旗息鼓,牽馬而行,隱藏在步卒大陣之後。
右軍主動進攻會與中軍脫節,現在令你等時機成熟時,沿著中軍與右軍的縫隙,率所有甲騎殺出去。記住,那麵武興大旗不動,你也不許動。”
“喏!”張白魚當即翻身下馬,隨後牽著馬,領著心腹軍官在中軍與右軍之間列陣。
“傳令給中軍副統製魚元,讓他在左翼繼續維持戰線。”
想了想之後,劉淮擺手:“不,傳令給天平軍辛棄疾,就說,古之名將都是可以創造奇跡之人,但張遼破烏桓之前,關公斬顏良之前,霍去病率八百騎兵縱橫漠北之前,周瑜憑江東火燒赤壁之前,都是聲名不顯的裨將小將,難道是因為他們那時候本領差許多嗎?隻是因為時運不濟罷了。
所謂,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變化龍,而在我看來,他辛棄疾就是可以創造奇跡的名將。因此,天平軍可以自行其是,我讓中軍副統製魚元盡量配合。”
軍使大略重複一遍之後,也拍馬而去。
魏勝見劉淮沒有別的軍令,終於詫異說道:“大郎,你就如此看好那辛五郎嗎?”
劉淮點頭,也不顧周圍依舊有親衛環侍:“我在天平軍中廝混過幾日,發現天平軍中雖然豪傑眾多,李鐵槍、耶律興哥、耿京都是一時之選,但真正能名垂青史的大英雄大豪傑,唯辛棄疾一人而已。”
魏勝先是點頭,複又笑著對劉淮說道:“那你認為,咱們忠義軍中,誰是如那辛棄疾般的大豪傑。”
劉淮拱了拱手,笑著說道:“當然隻有父親了。”
這下子不隻是魏勝失笑,就連周遭原本有些緊張的幕僚與軍兵都麵露微笑。
所謂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是將領的必修課,此時魏勝與劉淮並不是簡簡單單在說笑而已,也在用自己的鎮定感染著周圍人,穩定著士氣。
見氣氛稍稍放鬆,魏勝繼續笑道:“大郎如今說話怎麽如此好聽了?莫非遇見哪家小娘子,開了竅了不成?”
此言一出,饒是在廝殺遍地的戰場上,也有人笑出了聲。
忠義軍其實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言,那就是劉淮其實是魏勝的婿養子,具體是誰傳出來的無人知曉,反正說得有模有樣,而且魏勝並沒有給劉淮改姓,似乎也在證明這一點。
按照這種關係,魏勝說這話就不是父親調侃兒子了,分明是嶽丈在教訓女婿。
劉淮也是失笑,卻是搖了搖頭:“父親說笑了,我也不是誇耀父親,而是說……”
說著,劉大郎目光環視戰場:“如果沒有父親,我就算能活下來,也隻會過自己的安生日子,忠義軍絕大多數人也會隨波逐流,活得好的去享榮華富貴,活得差的去當安安餓殍。
但是,如果父親沒有我們,想必也會拉出一批人馬,克服萬難,奮死北伐,以拯北地萬民。”
“我曾聽過一人評判南渡諸將,對其餘將領皆有褒貶,唯獨將嶽飛嶽鵬舉列為首位,世人疑問。那人卻說:世人逐利,唯彼赴義,故列英雄第一。父親為人,與那嶽鵬舉無異,難道稱不上大英雄大豪傑嗎?”
不顧其餘人皆已呆住,魏勝笑著搖頭:“大郎,你的言語過於誇張了。所謂義勝利者為治世,利克義者為亂世。如今我等要平定亂世,忠義軍上下皆奮力效命,豈不是因為已經‘義勝利’了嗎?而將義擺在首位的忠義軍將士,如何不能被稱為大英雄呢?”
一向口齒伶俐的劉大郎,聽聞此言也隻能啞然失笑,一時間連連點頭而已。
蒙恬鎮國環視戰場,心中默默盤算。
“武興軍一共四個半猛安,現在應該已經有了許多傷亡。當中完顏宏濟的第三猛安傷亡最重,不隻是行軍猛安被陣斬,其中許多突陣的好手也被圍殺,陣型險些崩潰。
但此時得益於第五猛安蒲察光的支援,倒也維持住了局麵。”
“左翼迴特彌勒與那張字大旗依舊糾纏不清,雙方互有殺傷,但剛剛第六猛安還能壓著對方打,此時賊軍又有援軍前來,似乎要落入下風了。”
“右翼卓陀安與魚姓賊軍打得都很克製,也許與那地形有關。戰場以西過於靠近沂水,河灘泥濘難行,別說騎兵難以迂迴,就連步軍列陣都會鬆鬆垮垮。”
“手頭可用的兵馬,算上第一猛安四個謀克,加上兩個親衛謀克,總共六百精銳甲騎。隻有一擲的機會,要擲在哪裏?”
蒙恬鎮國臉色陰沉,心中飛速盤算。
至於撤軍?
別開玩笑了!戰事如此焦灼是無法撤軍的,如果迴頭就會立馬變成大潰敗。
忠義軍又不是力竭了,又沒有被打疼,而且還保留了相當規模的生力馬軍,追擊能力根本不缺。
此時,忠義軍左翼,辛棄疾已經率四百天平軍馬軍與魚元匯合,總計一千四百人馬。
中線,魏勝親率大軍與劉淮匯合,共計兩千八百步,六百甲騎。
右翼,右軍全員殺至,共計一千八百步卒,二百甲騎。
兵馬匯聚之後,忠義軍開始了全線反攻。
“父親。”劉淮將戟刀戳到地上,對著魏勝拱手:“事情要成了!”
魏勝雖然同樣微笑,卻還是說道:“大郎勿要鬆懈,如果老夫所料不錯,金軍還有些精銳甲騎,就等咱們露出破綻了。”
劉淮笑著點頭:“金賊確實打著這主意,可父親指揮大軍怎麽可能有破綻?”
魏勝搖頭:“不是老夫指揮,是大郎你指揮。”
劉淮跨上戰馬,愕然看向自家父親。
“這一次,老夫隻當一個圖章,大郎你可以任意驅使忠義軍全軍,也讓兒郎們見識一下你這飛虎子的手段。大郎,老夫已經老了,這天下事,終究還是你們年輕人去做。”
魏勝捋著胡須,微笑出言。
劉淮一時間感動莫名。
權力與威望還不一樣,權力是很難分享的,有一人權力大盛,則代表著另一人的權力受損。
而此時魏勝所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權力為鋪墊,向著劉淮過渡。
即便之前魏勝已經表現了許多次在權力上的大度了,但在此時,依舊顯得過於讓權了。
說的難聽一些,劉淮此次如果能打得漂亮一些,他扯旗造反的時候,最起碼能拉走忠義軍一多半的兵馬。
劉淮沒有拒絕,低頭拱手:“遵令!”
說罷,他驅馬立在‘忠義’大旗之下,下達了第一條命令:“傳令,令中軍王雄矣,龐如歸,尉遲明月,周行烈四將率本部一千五百步卒,對當麵金賊發動進攻!羅慎言、魏昌、雷奔三部,各自整頓兵馬,稍作歇息。”
“喏!”軍使精神一震,接過令牌,拍馬離去。
“傳令給右翼右軍張小乙、李秀,告訴他們,右軍一共兩千兵馬,對麵的迴特彌勒隻有一個猛安,而且這幾日已經在前軍營寨下頓挫,被我率軍蹉踏數次,戰意戰力已喪,此時就是個虛胖子。
因此,命令右軍發動堅決的進攻,以擊潰麵前金軍,來吸引金賊甲騎的反擊,並且在支援抵達之前,維持全軍陣型。
明白告訴張小乙,這條軍令就是讓右軍露出破綻,就是右軍去承受較大傷亡,但這是為了全軍得勝!望他盡心盡力,我斷不負他。”
軍使額頭生汗,將命令重複一遍後,不顧周圍人側目,拍馬而去。
劉淮複又指向一將:“張白魚!”
“喏!”張白魚在馬上拱手以對。
“你麾下聚集五百甲騎,偃旗息鼓,牽馬而行,隱藏在步卒大陣之後。
右軍主動進攻會與中軍脫節,現在令你等時機成熟時,沿著中軍與右軍的縫隙,率所有甲騎殺出去。記住,那麵武興大旗不動,你也不許動。”
“喏!”張白魚當即翻身下馬,隨後牽著馬,領著心腹軍官在中軍與右軍之間列陣。
“傳令給中軍副統製魚元,讓他在左翼繼續維持戰線。”
想了想之後,劉淮擺手:“不,傳令給天平軍辛棄疾,就說,古之名將都是可以創造奇跡之人,但張遼破烏桓之前,關公斬顏良之前,霍去病率八百騎兵縱橫漠北之前,周瑜憑江東火燒赤壁之前,都是聲名不顯的裨將小將,難道是因為他們那時候本領差許多嗎?隻是因為時運不濟罷了。
所謂,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變化龍,而在我看來,他辛棄疾就是可以創造奇跡的名將。因此,天平軍可以自行其是,我讓中軍副統製魚元盡量配合。”
軍使大略重複一遍之後,也拍馬而去。
魏勝見劉淮沒有別的軍令,終於詫異說道:“大郎,你就如此看好那辛五郎嗎?”
劉淮點頭,也不顧周圍依舊有親衛環侍:“我在天平軍中廝混過幾日,發現天平軍中雖然豪傑眾多,李鐵槍、耶律興哥、耿京都是一時之選,但真正能名垂青史的大英雄大豪傑,唯辛棄疾一人而已。”
魏勝先是點頭,複又笑著對劉淮說道:“那你認為,咱們忠義軍中,誰是如那辛棄疾般的大豪傑。”
劉淮拱了拱手,笑著說道:“當然隻有父親了。”
這下子不隻是魏勝失笑,就連周遭原本有些緊張的幕僚與軍兵都麵露微笑。
所謂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是將領的必修課,此時魏勝與劉淮並不是簡簡單單在說笑而已,也在用自己的鎮定感染著周圍人,穩定著士氣。
見氣氛稍稍放鬆,魏勝繼續笑道:“大郎如今說話怎麽如此好聽了?莫非遇見哪家小娘子,開了竅了不成?”
此言一出,饒是在廝殺遍地的戰場上,也有人笑出了聲。
忠義軍其實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言,那就是劉淮其實是魏勝的婿養子,具體是誰傳出來的無人知曉,反正說得有模有樣,而且魏勝並沒有給劉淮改姓,似乎也在證明這一點。
按照這種關係,魏勝說這話就不是父親調侃兒子了,分明是嶽丈在教訓女婿。
劉淮也是失笑,卻是搖了搖頭:“父親說笑了,我也不是誇耀父親,而是說……”
說著,劉大郎目光環視戰場:“如果沒有父親,我就算能活下來,也隻會過自己的安生日子,忠義軍絕大多數人也會隨波逐流,活得好的去享榮華富貴,活得差的去當安安餓殍。
但是,如果父親沒有我們,想必也會拉出一批人馬,克服萬難,奮死北伐,以拯北地萬民。”
“我曾聽過一人評判南渡諸將,對其餘將領皆有褒貶,唯獨將嶽飛嶽鵬舉列為首位,世人疑問。那人卻說:世人逐利,唯彼赴義,故列英雄第一。父親為人,與那嶽鵬舉無異,難道稱不上大英雄大豪傑嗎?”
不顧其餘人皆已呆住,魏勝笑著搖頭:“大郎,你的言語過於誇張了。所謂義勝利者為治世,利克義者為亂世。如今我等要平定亂世,忠義軍上下皆奮力效命,豈不是因為已經‘義勝利’了嗎?而將義擺在首位的忠義軍將士,如何不能被稱為大英雄呢?”
一向口齒伶俐的劉大郎,聽聞此言也隻能啞然失笑,一時間連連點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