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四野橫出,忠義軍與武興軍同時對當麵之敵發動了毫不留手的進攻。
並沒有預想中的哪一方摧枯拉朽,無論忠義軍還是武興軍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堅持,各自有各自的勇武。
當無論敵我雙方都開始奮力廝殺,拚卻性命,去博取勝利時時,戰場上的局勢卻並不一定會瞬間發生巨變,而是在僵持之餘,傷亡驟然擴大中,變得愈發混亂起來。
首先感受到這種混亂的,並不是各軍將主,也不是各路統帥,而是身處武興軍甲騎大陣側翼的把阿禿兒。
他也是第一個發現身後大營不妥之人,也是第一個發現山中第四猛安潰兵之人,更是第一個發現忠義軍發動全麵反攻之人。
沒辦法,把阿禿兒之所以在側翼,就是為了唿應全局的,所以可以遍覽戰場局勢。
但更沒辦法的是,此時甲騎大隊已經在那麵武興大旗的指引下,開始了絕命衝鋒。
把阿禿兒即便是知曉全局如何,也毫無可用手段。
“穩住!”張小乙手持一杆長槍,與右軍甲士們蝟集在一起,將長槍抵在地麵上,槍尖斜斜前指。
由三百人組成的陣型並不是十分齊整,也不算龐大,但因為即將麵臨騎兵的衝擊,所以步卒不由得互相靠攏,陣型迅速變得密集,長槍三麵林立,真的猶如一隻維持防禦姿態的刺蝟一般。
“穩住!”
“啊!!!”
“殺賊啊!!!”
“阿娘啊!!!”
右軍歇斯底裏的大叫起來,在隆隆馬蹄聲與震天喊殺聲中,唿喊著自己也不太能講明白的口號。
近千甲騎的同時縱馬奔騰,使得大地有些震顫,眼見甲騎如同天邊卷來的烏雲一般越來越近,張小乙艱難的吞咽著口水,鼻端卻聞到一絲騷味。
他斜眼看向右側,卻發現斜前方的一名隻著鐵裲襠,連頭盔都不知道去哪裏的軍卒雙腿顫抖,褲襠已經濕透。
從側臉嘴唇上的絨毛可以看清楚此人大約也就十六歲,剛剛成年。年輕人的嘴巴緊緊抿著,死死盯著前方,雖然恐懼,卻依舊緊緊握著長矛,沒有轉身逃走。
張小乙不知為何,大聲笑道:“小兄弟,挺過今日一遭,你就能成悍卒了!”
在如此紛亂的戰場上,即便是嗓門大,即便是將主出言,對方也多半是聽不到的……不,應該說對方幾乎是一定聽不到。
而張小乙也沒有在意,握緊長矛,望著前方,大吼出聲:“金賊!來啊!你東海爺爺在此!來殺俺啊!”
蒙恬鎮國自然是聽不到張小乙的喝罵。
此時的忠義軍右軍已經事實上分為前後兩部分,並且已經脫節。一部分七百餘人因為追逐潰軍,陣型散亂。另一部分陣型相對整齊,但在行軍前移的過程中,陣型卻也不是站立時那麽堅固。
隻要能擊潰那麵張字大旗下聚攏而來的三四百步卒,就可以一路殺穿忠義軍的右翼!
“殺!”
代表著蒙恬鎮國都統身份的武興大旗向前一指,近千甲騎順著旗幟的指引,將馬速提到急速。
一百步。
蒙恬鎮國雖然親率甲騎衝鋒,武興軍卻也不可能真的讓都統當排頭兵,到了既定的衝鋒位置後,百餘親衛紛紛搶上,成為了衝鋒的鋒矢。
這些弓馬嫻熟的金軍精銳彎弓搭箭,借著馬力向張字大旗猛然射出一輪箭矢後,棄弓持矛嘶吼著向前陷陣。
五十步。
“避箭!”
“啊!!!”
“狗操出來的賊人!”
密集陣型中,有十幾人中箭,張小乙的肩膀也中了一箭,卻掛在了披膊上,沒有受傷。他恨恨的將箭扯了下來,環視四周,想要看清楚傷亡幾何,目光卻是一凝。
剛剛看到的那名尿褲子的青年,額頭被重箭貫穿,此時已經仰頭氣絕,卻因為陣型密集,而無法倒地。其人致死時,手中依舊緊握著長槍。
他沒有挺過今日這一遭。
“殺啊!”
沒有時間供張小乙多想了。
武興軍當先的百餘甲騎已經挾著長矛,從正麵衝殺而來。
“啊!!!”
亂七八糟的口號喝罵此時都消失了,無論忠義軍還是武興軍,此時都用最簡單的嘶吼來宣泄著恐懼與憤怒。
最先陣亡的是作為刀尖的三名武興軍甲騎,長矛深深刺入戰馬胸口,並且從背脊刺出,插入騎士腹部,隨後抵在地上的長矛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勢能,紛紛從中折斷。
在戰馬的嘶鳴聲與戰士們的慘叫聲中,金軍連人帶馬砸進了右軍槍陣。
戰馬與騎士與甲士步卒卷在了一起,如同一輛血肉組成的推土機一般翻滾向前。
三名金軍騎士當場陣亡,僅僅造成了右軍五人陣亡,這個交換比足以讓任何將領痛徹心扉,也足以讓完顏亮砍了蒙恬鎮國的人頭。
但隨即就有越來越多的金軍甲騎蹈陣而入,當領頭的一百甲騎全部撞進來的時候,自身傷亡大約五十騎上下,造成了右軍近百傷亡。
右軍陣型搖搖欲墜。
而隨即複又是近二百騎奮不顧死的衝殺而來,終於用性命將步卒槍陣從中撕開。
張字大旗在洶湧而來的騎兵之中晃了兩下,頹然倒地。
下一刻,槍陣潰散,右軍前出的八百甲士猶如剛剛武興軍第六猛安一般,丟盔卸甲,狼狽而逃。
正在前來支援的諸將一時間愕然失聲。
無論是正在率軍猛衝的張白魚,還是目眥欲裂的李秀,又或者是正在艱難跑上一座小丘,以作整軍的王世隆、石七朗全都目露驚駭。
騎士難得,戰馬珍貴,用騎兵正麵衝擊步卒大陣是不劃算的,哪怕能一換二,一換三也足以讓騎兵指揮官肉痛。
但戰場從來都是這樣,沒有能不能,隻有應不應該。
到了必要時刻,後軍將前軍推倒在泥沼裏,踏著對方快速行軍,也不是沒有過先例。
當騎兵懷著決死的信心,以同歸於盡的姿態撞向步卒大陣時,最大的殺敵利器就從馬蹄與長矛變成了戰馬急速奔跑所積蓄的勢能。
即便是再精銳的步卒,也是有承受傷亡的極限的,在武興軍甲騎付出了百餘傷亡後,終於砸開了右軍堅硬的外殼,品嚐到了其中美味的果肉。
而那麵武興大旗卻隻是稍稍減緩,隨即就再次提速,驅逐著右軍潰卒,向著正在向前移動的後陣砸了過去。
有百人都頭反應快,大聲唿喊止步列陣,可大約有一半都頭見識緩慢,或者覺得沒有軍令,不能停止,依舊在前進。
這些立足不穩的步卒是第二波遭遇打擊的對象。
分散出來,以蒲裏衍(五十人隊)為單位發動進攻的甲騎隻是略略騷擾,就繼續一往無前向著步卒開始了衝鋒。
不到片刻之後,右軍的一千生力軍有三個百人方陣被突破,武興軍甲騎透陣而出。
忠義大軍右翼全線震動。
蒙恬鎮國此時已經穿過了武興軍與忠義軍交戰的鋒線,策馬立在一座小丘之上,環顧左右,放聲大笑:“都說這股賊人不一般,還不是被俺一擊而潰!今日就將這些忠義賊全都攆進沂水作王八!以慰我軍死難將士在天之靈!”
周圍親衛紛紛鼓噪歡唿。
雖然這場仗武興軍打得異常艱難慘烈,但無論多麽難看,蒙恬鎮國終於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會,從忠義大軍的陣型中打開了缺口。
然而話聲還沒有落,蒙恬鎮國眼角餘光處就猛然發現,西邊一麵白魚符旗透過滾滾煙塵,引著數百甲騎急速殺來。
這支明顯屬於忠義軍的甲騎並沒有多餘的動作,而是直接狠狠砸向武興軍甲騎後腰。
而另一側,東邊也有近兩百打著李字大旗的甲騎顯露,而這些甲騎甚至沒有在意周圍少數金軍甲騎是騷擾,隻是忍受著零碎傷亡,直指蒙恬鎮國的武興大旗。
“真的是好狗膽!”
蒙恬鎮國大怒出聲。
並沒有預想中的哪一方摧枯拉朽,無論忠義軍還是武興軍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堅持,各自有各自的勇武。
當無論敵我雙方都開始奮力廝殺,拚卻性命,去博取勝利時時,戰場上的局勢卻並不一定會瞬間發生巨變,而是在僵持之餘,傷亡驟然擴大中,變得愈發混亂起來。
首先感受到這種混亂的,並不是各軍將主,也不是各路統帥,而是身處武興軍甲騎大陣側翼的把阿禿兒。
他也是第一個發現身後大營不妥之人,也是第一個發現山中第四猛安潰兵之人,更是第一個發現忠義軍發動全麵反攻之人。
沒辦法,把阿禿兒之所以在側翼,就是為了唿應全局的,所以可以遍覽戰場局勢。
但更沒辦法的是,此時甲騎大隊已經在那麵武興大旗的指引下,開始了絕命衝鋒。
把阿禿兒即便是知曉全局如何,也毫無可用手段。
“穩住!”張小乙手持一杆長槍,與右軍甲士們蝟集在一起,將長槍抵在地麵上,槍尖斜斜前指。
由三百人組成的陣型並不是十分齊整,也不算龐大,但因為即將麵臨騎兵的衝擊,所以步卒不由得互相靠攏,陣型迅速變得密集,長槍三麵林立,真的猶如一隻維持防禦姿態的刺蝟一般。
“穩住!”
“啊!!!”
“殺賊啊!!!”
“阿娘啊!!!”
右軍歇斯底裏的大叫起來,在隆隆馬蹄聲與震天喊殺聲中,唿喊著自己也不太能講明白的口號。
近千甲騎的同時縱馬奔騰,使得大地有些震顫,眼見甲騎如同天邊卷來的烏雲一般越來越近,張小乙艱難的吞咽著口水,鼻端卻聞到一絲騷味。
他斜眼看向右側,卻發現斜前方的一名隻著鐵裲襠,連頭盔都不知道去哪裏的軍卒雙腿顫抖,褲襠已經濕透。
從側臉嘴唇上的絨毛可以看清楚此人大約也就十六歲,剛剛成年。年輕人的嘴巴緊緊抿著,死死盯著前方,雖然恐懼,卻依舊緊緊握著長矛,沒有轉身逃走。
張小乙不知為何,大聲笑道:“小兄弟,挺過今日一遭,你就能成悍卒了!”
在如此紛亂的戰場上,即便是嗓門大,即便是將主出言,對方也多半是聽不到的……不,應該說對方幾乎是一定聽不到。
而張小乙也沒有在意,握緊長矛,望著前方,大吼出聲:“金賊!來啊!你東海爺爺在此!來殺俺啊!”
蒙恬鎮國自然是聽不到張小乙的喝罵。
此時的忠義軍右軍已經事實上分為前後兩部分,並且已經脫節。一部分七百餘人因為追逐潰軍,陣型散亂。另一部分陣型相對整齊,但在行軍前移的過程中,陣型卻也不是站立時那麽堅固。
隻要能擊潰那麵張字大旗下聚攏而來的三四百步卒,就可以一路殺穿忠義軍的右翼!
“殺!”
代表著蒙恬鎮國都統身份的武興大旗向前一指,近千甲騎順著旗幟的指引,將馬速提到急速。
一百步。
蒙恬鎮國雖然親率甲騎衝鋒,武興軍卻也不可能真的讓都統當排頭兵,到了既定的衝鋒位置後,百餘親衛紛紛搶上,成為了衝鋒的鋒矢。
這些弓馬嫻熟的金軍精銳彎弓搭箭,借著馬力向張字大旗猛然射出一輪箭矢後,棄弓持矛嘶吼著向前陷陣。
五十步。
“避箭!”
“啊!!!”
“狗操出來的賊人!”
密集陣型中,有十幾人中箭,張小乙的肩膀也中了一箭,卻掛在了披膊上,沒有受傷。他恨恨的將箭扯了下來,環視四周,想要看清楚傷亡幾何,目光卻是一凝。
剛剛看到的那名尿褲子的青年,額頭被重箭貫穿,此時已經仰頭氣絕,卻因為陣型密集,而無法倒地。其人致死時,手中依舊緊握著長槍。
他沒有挺過今日這一遭。
“殺啊!”
沒有時間供張小乙多想了。
武興軍當先的百餘甲騎已經挾著長矛,從正麵衝殺而來。
“啊!!!”
亂七八糟的口號喝罵此時都消失了,無論忠義軍還是武興軍,此時都用最簡單的嘶吼來宣泄著恐懼與憤怒。
最先陣亡的是作為刀尖的三名武興軍甲騎,長矛深深刺入戰馬胸口,並且從背脊刺出,插入騎士腹部,隨後抵在地上的長矛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勢能,紛紛從中折斷。
在戰馬的嘶鳴聲與戰士們的慘叫聲中,金軍連人帶馬砸進了右軍槍陣。
戰馬與騎士與甲士步卒卷在了一起,如同一輛血肉組成的推土機一般翻滾向前。
三名金軍騎士當場陣亡,僅僅造成了右軍五人陣亡,這個交換比足以讓任何將領痛徹心扉,也足以讓完顏亮砍了蒙恬鎮國的人頭。
但隨即就有越來越多的金軍甲騎蹈陣而入,當領頭的一百甲騎全部撞進來的時候,自身傷亡大約五十騎上下,造成了右軍近百傷亡。
右軍陣型搖搖欲墜。
而隨即複又是近二百騎奮不顧死的衝殺而來,終於用性命將步卒槍陣從中撕開。
張字大旗在洶湧而來的騎兵之中晃了兩下,頹然倒地。
下一刻,槍陣潰散,右軍前出的八百甲士猶如剛剛武興軍第六猛安一般,丟盔卸甲,狼狽而逃。
正在前來支援的諸將一時間愕然失聲。
無論是正在率軍猛衝的張白魚,還是目眥欲裂的李秀,又或者是正在艱難跑上一座小丘,以作整軍的王世隆、石七朗全都目露驚駭。
騎士難得,戰馬珍貴,用騎兵正麵衝擊步卒大陣是不劃算的,哪怕能一換二,一換三也足以讓騎兵指揮官肉痛。
但戰場從來都是這樣,沒有能不能,隻有應不應該。
到了必要時刻,後軍將前軍推倒在泥沼裏,踏著對方快速行軍,也不是沒有過先例。
當騎兵懷著決死的信心,以同歸於盡的姿態撞向步卒大陣時,最大的殺敵利器就從馬蹄與長矛變成了戰馬急速奔跑所積蓄的勢能。
即便是再精銳的步卒,也是有承受傷亡的極限的,在武興軍甲騎付出了百餘傷亡後,終於砸開了右軍堅硬的外殼,品嚐到了其中美味的果肉。
而那麵武興大旗卻隻是稍稍減緩,隨即就再次提速,驅逐著右軍潰卒,向著正在向前移動的後陣砸了過去。
有百人都頭反應快,大聲唿喊止步列陣,可大約有一半都頭見識緩慢,或者覺得沒有軍令,不能停止,依舊在前進。
這些立足不穩的步卒是第二波遭遇打擊的對象。
分散出來,以蒲裏衍(五十人隊)為單位發動進攻的甲騎隻是略略騷擾,就繼續一往無前向著步卒開始了衝鋒。
不到片刻之後,右軍的一千生力軍有三個百人方陣被突破,武興軍甲騎透陣而出。
忠義大軍右翼全線震動。
蒙恬鎮國此時已經穿過了武興軍與忠義軍交戰的鋒線,策馬立在一座小丘之上,環顧左右,放聲大笑:“都說這股賊人不一般,還不是被俺一擊而潰!今日就將這些忠義賊全都攆進沂水作王八!以慰我軍死難將士在天之靈!”
周圍親衛紛紛鼓噪歡唿。
雖然這場仗武興軍打得異常艱難慘烈,但無論多麽難看,蒙恬鎮國終於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會,從忠義大軍的陣型中打開了缺口。
然而話聲還沒有落,蒙恬鎮國眼角餘光處就猛然發現,西邊一麵白魚符旗透過滾滾煙塵,引著數百甲騎急速殺來。
這支明顯屬於忠義軍的甲騎並沒有多餘的動作,而是直接狠狠砸向武興軍甲騎後腰。
而另一側,東邊也有近兩百打著李字大旗的甲騎顯露,而這些甲騎甚至沒有在意周圍少數金軍甲騎是騷擾,隻是忍受著零碎傷亡,直指蒙恬鎮國的武興大旗。
“真的是好狗膽!”
蒙恬鎮國大怒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