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劉淮急迫想要攻下金國水軍駐地時,仿佛心有靈犀一般,魏勝也對沂水縣的武興軍殘部落子了。
沂水縣城外,通往沂水的水門處,原本是一處熱鬧的市場,但自大戰開啟以來,來往商隊絕跡,繁榮的貿易迅速蕭條下去,這片市場也就空無一人,在冷雨中森森然,猶如鬼蜮。
在這一天的傍晚,天色漸漸黑下來的時候,典論披著蓑衣,扶著腰帶,在城頭上開始了巡視。
其人先是看了看那枚挑在杆頭,已經發臭的人頭,不自覺的吸了吸鼻子,卻因為吸入大量的冷空氣,狠狠打了兩個噴嚏。
身後迅速有人說道:“阿典官人,是不是受涼了,要不要再披一身衣服?”
典論扶著刀搖頭說道:“沒事,隻是被朱三爺身上的味熏了一下。”
跟著他巡視城頭的五人紛紛失笑,還是剛才說話之人說道:“官人說笑了,這事也怪朱三爺,若不是這廝頂撞了都統,哪裏會遭如此惡事,還連累全家。”
被高杆挑起的人頭,自然也就是朱天壽朱三爺了。
說句實話,蒙恬鎮國早就想弄死他了,因為其人拿出的那封莫名其妙的軍情文書實在是太紮眼了。
更別說書寫這份機密文件的徒單章屍骨無存,而他率領的軍隊全軍覆沒,那麽當時的地主朱天壽嫌疑就很大了。
雖然朱天壽還可能有各種說法,但蒙恬鎮國又不是什麽推官、通判,殺人又不需要講證據。
更何況事關全軍,從來都是寧殺錯不放過的。
能讓朱天壽苟活幾日,純粹是讓他去當狗,協助金軍壓榨沂水縣百姓而已。
當沂水縣百姓終於被壓榨幹淨時,朱天壽也就沒用了。
前幾日,在一場小型飲宴中,自覺已經躲過一劫的朱天壽隻不過舉杯的時候稍稍慢了一些,就被蒙恬鎮國用銅壺當場砸死。
早有準備的武興軍軍卒一起發動,圍住了朱家大院,衝進去,殺戮搶掠一空。
典論自然也知曉這事,事實上,其人甚至就直接參與了圍殺朱天壽勢力的行動。
在武興軍敗退迴來時,典論就立馬明白,機會來了,他迅速抓住機會,在蒙恬鎮國最為虛弱的時候,以女真國族的身份,進行了毛遂自薦,說要與大軍同生共死。
典論的身份是真實的,也在遼地生活了許久,鄉音與習慣一望便知,很快就被武興軍所接納,蒙恬鎮國為了鼓舞軍心士氣,當即就任命典論為行軍謀克。
反正武興軍大敗了一場,死傷狼藉,行軍謀克這一階層傷亡甚重,空缺也很多。
而典論也不含糊,直接把汙幫的兄弟全都塞進了麾下,這是一種保護,也是對接下來戰事的準備。
現在忠義軍隻是在圍城,卻沒有攻城。
若是攻城戰正式開打,那典論就能做一些小手段,甚至可以直接將忠義軍放進來。
“你們兩個,去兩邊看著。”待走到水門左近時,典論扶刀,指著兩名部下說道:“俺要跟宋頭說兩句私密話,曉得該如何去做嗎?”
“曉得,曉得!”兩人慌忙應命,沿著城頭向兩方快步離去。
典論左右往往,見城頭的這個角落視野被遮擋,也沒人注意,當即招唿身後的宋鐵杖與張伯,從柴堆之下摸出一條粗麻繩,扔到了城下。
城牆下有一座似乎是稅吏所設的房子較為高大,此時卻已經被拆了多半,隻剩下了殘垣斷壁。
一直縮在矮牆陰影處的身影飛速跑出,隻一個助跑,踏著矮牆飛躍而起,攥住繩子之後雙臂用力,雙腿連蹬,猶如猿猱般登上城樓。
四人相見,隻是互相點頭,將繩索扔到柴堆之下,就聽到北側一聲‘將軍’。
這正是剛剛派出去放哨的軍兵給出的信號,應該是有武興軍的軍官過來了。
然而此時四人皆是站在城頭,周遭沒有遮攔,連躲都沒地方躲,宋鐵杖與張伯當即就有些慌亂。
“閉嘴,都看城外!”典論與城外來人都保持平靜,隻是嗬斥一句:“蓑帽往下壓。”
宋鐵杖與張伯二人連忙照做。
就當兩人剛剛收拾好的時候,一陣鐵甲摩擦聲混雜著腳步,就從城樓拐角處傳了過來。
三名披著蓑衣的甲士巡視城頭,其中一人典論也認識,正是蒙恬鎮國的親衛頭子,把阿禿兒。
其人胳膊似乎還沒有好利索,身姿有些歪斜,腳步卻依舊堅定。
“將軍!”典論單膝跪地,大聲說道:“末將正在巡城,請將軍軍令。”
把阿禿兒剛想打招唿,卻被典論這一套弄得有些尷尬,連忙擺手:“阿典,你莫要每次見麵都如此客氣,俺也不是什麽將軍,隻是個侍衛而已。”
典論沒有說話,隻是保持單膝跪地的姿勢,直到把阿禿兒將其拽起,方才說道:“將軍,一切可都安好?”
“安好安好。”把阿禿兒點頭,複又看向城外。
雖然現在的形勢是忠義軍攻,武興軍守。然而沂水縣城守軍卻沒有時時刻刻緊張。
忠義軍沒有大舉進攻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縣城南邊還有兩個朱家莊作為屏障,三地互為犄角,忠義軍是沒有辦法跳過南朱莊與朱水莊,直接攻打沂水縣的。
把阿禿兒巡城隻是例行巡查,也不是來針對誰。他對於典論這種依靠武興軍才翻身的底層女真人,更是無話可說。
到了這種時候,如果還不相信女真國族,還能相信誰呢?
然而把阿禿兒剛想要離開的時候,突然看到了滿臉鞭痕的城外來人,隻覺得似乎沒有在這幾日巡城的時候見過,皺眉詢問:“你是何人?喚作什麽?”
宋鐵杖遠遠聽著,一滴冷汗夾雜在了冷雨之中,從額頭流下,扶刀的右手在蓑衣下緊緊攥住了刀柄。
“迴將軍,俺叫斜卯張古。”城外來人以一口標準的遼東話迴應:“曾是朱天壽家中騎奴,在前幾日才投了軍,跟了阿典將軍。”
“騎奴?”把阿禿兒本能的有些懷疑,然而看著對麵臉上的鞭痕,複又想明白了什麽,猶豫片刻後說道:“你真的叫斜卯張古?”
斜卯張古雖然心中打鼓,麵上卻是依舊從容:“確實是斜卯張古。”
把阿禿兒仰天長歎,目視對方雙眼說道:“那俺就再給你個提點,既然你說自己是這個名字,以後就萬萬不要改口了。”
說著,把阿禿兒搖了搖頭,帶著甲士走了,留下四人麵麵相覷,不知道這是哪一出。
而走出一段距離後,其中一名金軍甲士忍不住說道:“將軍,剛剛那人不細細盤問一下嗎?”
沒等把阿禿兒迴答,另一名甲士就不耐說道:“還有什麽可盤的,這人手上滿是老繭,臂膀寬闊,雙腿羅圈,明顯就是悍勇騎兵。”
發問甲士還是有些疑問:“這廝不是說是騎奴嗎?”
把阿禿兒接口說道:“這人明顯是悍卒,哪怕在咱們軍中也能算是個勇士了,那朱三瘋了嗎不去籠絡而虐待他?”
甲士漸漸恍然,複又有些惶恐起來:“那此人是第一猛安的……”
“閉嘴。”把阿禿兒嗬斥出聲:“把事情爛在肚子裏。第一猛安幾乎都沒了,把鍋蓋揭開,他也被拔隊斬了,對誰有好處?吃了這麽多的苦頭,就讓他用另一個身份活下去吧。”
徒單章六百甲騎被埋伏損失慘重很正常,但全軍覆沒一個人都沒逃出來就不正常了。
蒙恬鎮國也百思不得其解,但前幾日絞殺朱家時才發現答案。金軍在朱家大院後院裏,發現了二十多具騎士的遺體,幾乎都是被毒殺的。
在地窖中,還找到了幾名被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的金軍騎士。
這自然是讓把阿禿兒差點沒有氣炸,彼時他還以為除了這些人,第一猛安的幸存者全都被朱天壽殺了。
但今日看到斜卯張古,把阿禿兒卻迅速反應過來,肯定還有畏懼軍法而逃脫的,甚至有投靠朱天壽的金軍騎士。
對於這些人該怎麽處置呢?
如果武興軍鼎盛的時候,無論或殺或赦都可以,但如今……唉……都這個樣子了,又何苦對自家兄弟苦苦相逼呢?
而且這斜卯張古畢竟是個好漢子,沒有一走了之,而是複又參軍迴來,與武興軍同生共死了。
看著對方那一臉鞭痕,想來也是用刑受不了才投靠朱天壽的,何不裝作糊塗呢?
想到這裏,三人同時沒了言語,隻是在細雨中的城頭上繼續巡視起來。
沂水縣城外,通往沂水的水門處,原本是一處熱鬧的市場,但自大戰開啟以來,來往商隊絕跡,繁榮的貿易迅速蕭條下去,這片市場也就空無一人,在冷雨中森森然,猶如鬼蜮。
在這一天的傍晚,天色漸漸黑下來的時候,典論披著蓑衣,扶著腰帶,在城頭上開始了巡視。
其人先是看了看那枚挑在杆頭,已經發臭的人頭,不自覺的吸了吸鼻子,卻因為吸入大量的冷空氣,狠狠打了兩個噴嚏。
身後迅速有人說道:“阿典官人,是不是受涼了,要不要再披一身衣服?”
典論扶著刀搖頭說道:“沒事,隻是被朱三爺身上的味熏了一下。”
跟著他巡視城頭的五人紛紛失笑,還是剛才說話之人說道:“官人說笑了,這事也怪朱三爺,若不是這廝頂撞了都統,哪裏會遭如此惡事,還連累全家。”
被高杆挑起的人頭,自然也就是朱天壽朱三爺了。
說句實話,蒙恬鎮國早就想弄死他了,因為其人拿出的那封莫名其妙的軍情文書實在是太紮眼了。
更別說書寫這份機密文件的徒單章屍骨無存,而他率領的軍隊全軍覆沒,那麽當時的地主朱天壽嫌疑就很大了。
雖然朱天壽還可能有各種說法,但蒙恬鎮國又不是什麽推官、通判,殺人又不需要講證據。
更何況事關全軍,從來都是寧殺錯不放過的。
能讓朱天壽苟活幾日,純粹是讓他去當狗,協助金軍壓榨沂水縣百姓而已。
當沂水縣百姓終於被壓榨幹淨時,朱天壽也就沒用了。
前幾日,在一場小型飲宴中,自覺已經躲過一劫的朱天壽隻不過舉杯的時候稍稍慢了一些,就被蒙恬鎮國用銅壺當場砸死。
早有準備的武興軍軍卒一起發動,圍住了朱家大院,衝進去,殺戮搶掠一空。
典論自然也知曉這事,事實上,其人甚至就直接參與了圍殺朱天壽勢力的行動。
在武興軍敗退迴來時,典論就立馬明白,機會來了,他迅速抓住機會,在蒙恬鎮國最為虛弱的時候,以女真國族的身份,進行了毛遂自薦,說要與大軍同生共死。
典論的身份是真實的,也在遼地生活了許久,鄉音與習慣一望便知,很快就被武興軍所接納,蒙恬鎮國為了鼓舞軍心士氣,當即就任命典論為行軍謀克。
反正武興軍大敗了一場,死傷狼藉,行軍謀克這一階層傷亡甚重,空缺也很多。
而典論也不含糊,直接把汙幫的兄弟全都塞進了麾下,這是一種保護,也是對接下來戰事的準備。
現在忠義軍隻是在圍城,卻沒有攻城。
若是攻城戰正式開打,那典論就能做一些小手段,甚至可以直接將忠義軍放進來。
“你們兩個,去兩邊看著。”待走到水門左近時,典論扶刀,指著兩名部下說道:“俺要跟宋頭說兩句私密話,曉得該如何去做嗎?”
“曉得,曉得!”兩人慌忙應命,沿著城頭向兩方快步離去。
典論左右往往,見城頭的這個角落視野被遮擋,也沒人注意,當即招唿身後的宋鐵杖與張伯,從柴堆之下摸出一條粗麻繩,扔到了城下。
城牆下有一座似乎是稅吏所設的房子較為高大,此時卻已經被拆了多半,隻剩下了殘垣斷壁。
一直縮在矮牆陰影處的身影飛速跑出,隻一個助跑,踏著矮牆飛躍而起,攥住繩子之後雙臂用力,雙腿連蹬,猶如猿猱般登上城樓。
四人相見,隻是互相點頭,將繩索扔到柴堆之下,就聽到北側一聲‘將軍’。
這正是剛剛派出去放哨的軍兵給出的信號,應該是有武興軍的軍官過來了。
然而此時四人皆是站在城頭,周遭沒有遮攔,連躲都沒地方躲,宋鐵杖與張伯當即就有些慌亂。
“閉嘴,都看城外!”典論與城外來人都保持平靜,隻是嗬斥一句:“蓑帽往下壓。”
宋鐵杖與張伯二人連忙照做。
就當兩人剛剛收拾好的時候,一陣鐵甲摩擦聲混雜著腳步,就從城樓拐角處傳了過來。
三名披著蓑衣的甲士巡視城頭,其中一人典論也認識,正是蒙恬鎮國的親衛頭子,把阿禿兒。
其人胳膊似乎還沒有好利索,身姿有些歪斜,腳步卻依舊堅定。
“將軍!”典論單膝跪地,大聲說道:“末將正在巡城,請將軍軍令。”
把阿禿兒剛想打招唿,卻被典論這一套弄得有些尷尬,連忙擺手:“阿典,你莫要每次見麵都如此客氣,俺也不是什麽將軍,隻是個侍衛而已。”
典論沒有說話,隻是保持單膝跪地的姿勢,直到把阿禿兒將其拽起,方才說道:“將軍,一切可都安好?”
“安好安好。”把阿禿兒點頭,複又看向城外。
雖然現在的形勢是忠義軍攻,武興軍守。然而沂水縣城守軍卻沒有時時刻刻緊張。
忠義軍沒有大舉進攻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縣城南邊還有兩個朱家莊作為屏障,三地互為犄角,忠義軍是沒有辦法跳過南朱莊與朱水莊,直接攻打沂水縣的。
把阿禿兒巡城隻是例行巡查,也不是來針對誰。他對於典論這種依靠武興軍才翻身的底層女真人,更是無話可說。
到了這種時候,如果還不相信女真國族,還能相信誰呢?
然而把阿禿兒剛想要離開的時候,突然看到了滿臉鞭痕的城外來人,隻覺得似乎沒有在這幾日巡城的時候見過,皺眉詢問:“你是何人?喚作什麽?”
宋鐵杖遠遠聽著,一滴冷汗夾雜在了冷雨之中,從額頭流下,扶刀的右手在蓑衣下緊緊攥住了刀柄。
“迴將軍,俺叫斜卯張古。”城外來人以一口標準的遼東話迴應:“曾是朱天壽家中騎奴,在前幾日才投了軍,跟了阿典將軍。”
“騎奴?”把阿禿兒本能的有些懷疑,然而看著對麵臉上的鞭痕,複又想明白了什麽,猶豫片刻後說道:“你真的叫斜卯張古?”
斜卯張古雖然心中打鼓,麵上卻是依舊從容:“確實是斜卯張古。”
把阿禿兒仰天長歎,目視對方雙眼說道:“那俺就再給你個提點,既然你說自己是這個名字,以後就萬萬不要改口了。”
說著,把阿禿兒搖了搖頭,帶著甲士走了,留下四人麵麵相覷,不知道這是哪一出。
而走出一段距離後,其中一名金軍甲士忍不住說道:“將軍,剛剛那人不細細盤問一下嗎?”
沒等把阿禿兒迴答,另一名甲士就不耐說道:“還有什麽可盤的,這人手上滿是老繭,臂膀寬闊,雙腿羅圈,明顯就是悍勇騎兵。”
發問甲士還是有些疑問:“這廝不是說是騎奴嗎?”
把阿禿兒接口說道:“這人明顯是悍卒,哪怕在咱們軍中也能算是個勇士了,那朱三瘋了嗎不去籠絡而虐待他?”
甲士漸漸恍然,複又有些惶恐起來:“那此人是第一猛安的……”
“閉嘴。”把阿禿兒嗬斥出聲:“把事情爛在肚子裏。第一猛安幾乎都沒了,把鍋蓋揭開,他也被拔隊斬了,對誰有好處?吃了這麽多的苦頭,就讓他用另一個身份活下去吧。”
徒單章六百甲騎被埋伏損失慘重很正常,但全軍覆沒一個人都沒逃出來就不正常了。
蒙恬鎮國也百思不得其解,但前幾日絞殺朱家時才發現答案。金軍在朱家大院後院裏,發現了二十多具騎士的遺體,幾乎都是被毒殺的。
在地窖中,還找到了幾名被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的金軍騎士。
這自然是讓把阿禿兒差點沒有氣炸,彼時他還以為除了這些人,第一猛安的幸存者全都被朱天壽殺了。
但今日看到斜卯張古,把阿禿兒卻迅速反應過來,肯定還有畏懼軍法而逃脫的,甚至有投靠朱天壽的金軍騎士。
對於這些人該怎麽處置呢?
如果武興軍鼎盛的時候,無論或殺或赦都可以,但如今……唉……都這個樣子了,又何苦對自家兄弟苦苦相逼呢?
而且這斜卯張古畢竟是個好漢子,沒有一走了之,而是複又參軍迴來,與武興軍同生共死了。
看著對方那一臉鞭痕,想來也是用刑受不了才投靠朱天壽的,何不裝作糊塗呢?
想到這裏,三人同時沒了言語,隻是在細雨中的城頭上繼續巡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