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幛正中,坐在馬紮上的徐宗偃如同被審判的罪人一般,盯著四麵八方射來的視線,站起身來,四方拱手,也沒有廢話,就直接開始了敘述。
“九月底,完顏亮率四萬大軍渡過淮河,攻下了鍾離與壽春,淮西守將王權畏敵不敢前,隻是在和州觀望。
十月初六,王權才在朝廷的催促下,壯著膽子抵達廬州,但剛剛探查清楚金軍已經全軍渡河,王權就率軍逃跑,有統製官時俊等將官留守廬州以北迎敵,卻被一戰而沒。
十月初八,完顏亮率兩萬兵馬南下,攻打合肥,直秘閣、廬州知州、淮西安撫司龔濤棄城而逃,淮西重鎮合肥被一鼓而下,守將楊春浴血廝殺,終究不敵,退到巢湖自保。
同日,金國大將蕭琦率兩萬兵馬,輕取清流關,攻打滁州。右朝奉大夫、滁州知州陸廉棄城而逃。滁州全陷。
淮南副轉運使楊抗,在滁州召集民兵抵抗,給民兵發放兵甲,又建立烽火台,並在其下堆積幹草糧食。
但楊抗卻是棄軍而逃,民兵一哄而散,軍資糧草全都歸了金軍,原本已經力竭的蕭琦所部,複又有了進取之力,將兵鋒指向了揚州。
十月初十,王權率軍逃到昭關,金軍追至,雙方在尉子橋激戰,破敵軍統製官姚興等人率軍奮勇作戰,然而王權卻是隻顧逃竄,任由姚興戰死於軍陣之中,淮西敢戰之兵全部喪盡。
十月十二日,劉大使(劉錡為製置使)得知淮西戰果,率軍南撤,退保江南。
十月十三日,楚州城破,楚州知州藍師稷……”
說到這裏,徐宗偃語調終於有了一絲變化:“楚州知州藍師稷殉國,楚州通判徐宗偃棄軍而逃……”
到了最後,徐宗偃終於忍耐不住,眼淚撲簌落下,泣不成聲。
此時的山東諸將,不管是早就知道的還是才聽說的,無論是心向宋國還是鄙夷宋國的,無論是早有猜測的還是沒有心裏準備的,聽罷俱是無語至極。
這特麽的都是什麽跟什麽啊。
合著宋國的淮西就是一個充滿氣的豬尿浮,看著挺龐大嚇人,但隻要用一根竹簽輕輕一戳,就會崩的一聲爆開。
如果兩淮都是這副德行,那麽金國布置兵力最為雄厚的荊襄又是什麽情況?
宋國是不是要完蛋了?
嗡嗡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聲響了起來。
陸遊望著已經泣不成聲的徐宗偃,心中五味俱雜。
他其實早就已經從對方口中聽了這個消息,此時複又聽了一遍,依舊覺得心神動蕩,難以言語。
陸遊複又將目光投向了魏勝。
這名老將卻是麵容猶如鐵鑄,令人看不出悲喜來,當然,同樣也看不出內心的焦急來。
魏勝現在的確想說,不要再議了,全軍南下,與金賊拚了。
但他也知道,如果他這麽說了,忠義大軍一萬多人,能有五千人願意與他南下就算多的了。
而且這五千人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戰鬥力的。
普通士卒的家鄉在山東,大部分的基層軍官也是從山東提拔的,他們的所言所行時時刻刻影響著他們的長官。
而反過來說,這些中層軍官也會在基層士卒中有許多威望。隻要能說服一個中層軍官,他們很有可能就會帶動數百人一起奮起。
戰爭這種東西,對於主觀能動性的要求太高了。
在主觀能動性如果具象化表達,那就是士氣了。
士氣高的軍隊,十幾個人就敢追著幾百人打。
就比如何伯求這廝,隻要他徹底表態要南下兩淮參戰,那麽沂州許多人也都會隨之覺得,既然何三爺這麽有見識的人都覺得應該做,那麽說明這事絕對沒錯。
這就是長久建立的威望。
但是何伯求願意嗎?
當日大會盟的時候,這廝差點要去直接拔刀宰了李寶。
想到這裏,魏勝將目光從低頭不語的何伯求身上挪開,複又看向了自家的義子,卻發現劉淮已然皺著眉頭,向徐宗偃開口詢問:“徐通判,事已至此,我也不廢話了。金軍在兩淮劫掠了嗎?屠城了嗎?”
圍幛中猛然靜了下來。
徐宗偃擦了擦眼睛,抬起頭來,望著這幾個月之前還是後生小輩,幾個月之後卻已經顯出些大將威儀的忠義軍前軍統製,片刻之後方才艱難點頭:“我所知道的,合肥有大規模劫掠與征簽,至於更遠的,隻聽說濠州成了人間地獄。”
劉淮皺眉沉吟。
如今局勢的發展,其實已經與曆史有了極大差距。
在原本曆史中,完顏亮為了收攏兩淮人心,竟然有搶一文而殺一人的軍法,但那是他在有大軍在身後駐紮,後路無虞才有的做法,並不是完顏亮本性仁慈。
事實上,在曆史中,完顏亮之所以遇刺,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他為了穩固軍心,將合紮猛安也派到了泰州劫掠,從而被完顏元宜等人找到了機會。
現在兩淮隻有七萬金國正軍,兵力其實並不算雄厚,甚至占據兩淮都有些困難,如果宋軍真的能一鼓作氣,說不得真的就借助兩淮水網,將金軍包了餃子。
最不濟,隔著淮河與金軍對峙還是能做到的。
造成如今這一副爛攤子局麵,真不知道是該說宋軍發揮失常,還是說宋軍發揮穩定。
完顏亮也應該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完全沒有約束軍紀的意思,大規模征簽劫掠,鼓舞自家兵馬士氣的同時,還可以削弱兩淮的實力。
就在劉淮深思的時候,也有軍官忍耐不住開始向徐宗偃發難。
王雄矣皺眉問道:“徐通判,你到我忠義軍中,究竟是想要個什麽結果呢?”
這是明知故問了。
徐宗偃拱手說道:“我來忠義軍來尋魏都統,請他南下去救大宋。”
王雄矣裝著糊塗說道:“哈,那簡單,天平軍的耿大頭領已經決心要攻打兗州與東平府,我忠義軍再去攻打邳州徐州,足以截斷泗水通道,屆時金軍的輜重就會被截斷,如何?”
這也是除了直接出兵兩淮,讚同最多的一個方案了。
這個方案之前讚同的人甚眾,因為這個方案確實是好。
此時金軍主力盡在兩淮,邳州與徐州兵力空虛,偏偏又是輜重集中轉運之地,隻要拿下,就又能大大發一筆橫財。
尤其徐州可是易守難攻至極,占下就可以不走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
但隨著宋國在兩淮現大眼,支持這種戰略的人越來越少了。
因為有許多人擔心宋國撐不到忠義軍截斷黃河通道的時候了。
果然,徐宗偃艱難搖頭:“兩淮艱難,還望將軍能看在兩淮百姓的份上,速速發兵來救。”
王雄矣此時也已經站了起來:“徐通判,你一個文士,能跑這麽遠來求援,又如同話本中的諸葛丞相般舌戰群儒,我還是有些敬佩的,所以,這些話也不是針對徐通判。
但還有個問題,我的兒郎們一定會問我,我卻無法迴答,還請徐通判解惑。”
“將軍請講。”
王雄矣攤著手,誠懇說道:“淮南百姓視我們山東漢兒為仇寇,而宋國對我們又素無恩德,我們為什麽要為宋國拚命呢?”
徐宗偃臉色蒼白:“若是失了兩淮,則山東……”
王雄矣擺手直接打斷了對方:“這個理由,統製郎君也與我們說過,而許多支持南下作戰的袍澤也在強調,但說實話,許多兒郎們鬥大的字不識一籮筐,又如何能知道什麽天下戰略呢?
在山東,即便是忠義軍敗了,也能在山林中躲避,也能在家鄉周旋。可去了兩淮,就是要麽勝要麽死的局麵了。”
說著,王雄矣還向魏勝拱了拱手,以示自己無意冒犯。
魏勝不在意的擺手。
而徐宗偃卻是徹底難以言語。
而王雄矣見狀,也不再糾纏,卻是問起了另一個問題:“說起來,兩個月之前,我們忠義軍還有東平軍、天平軍聯名向宋國朝廷上了一個奏疏,應該就是通過楚州藍知州之手上書的,兩個月了,可有什麽眉目了嗎?”
“並無迴音。”身為楚州的二號人物,這種事情是沒辦法瞞過徐宗偃的,他這時候也沒辦法欺騙山東諸將,一時間隻能搖頭以對。
王雄矣反而笑了:“請問徐通判,那宋國朝廷為何不給我們迴信呢?”
“還能如何?”聽了許久的何伯求直接不耐,指了指張小乙與李秀說道:“去年時,徐通判都能將東海義軍歸附的消息壓迴去,今日哪個相公看不過眼,直接將那奏疏扔進臭水渠,又有什麽可奇怪的呢?”
見這幾日就已經結出仇怨的何伯求出言,陸遊也終於忍耐不住:“何三,若是沒完沒了的翻舊賬,這個軍議也就進行不下去了。”
何伯求翻著眼皮,冷冷出言:“要我看,不妨將這舊賬翻到底,倒要看看是誰對不起誰。”
見雙方複又要開始爭論這幾日已經說了許多遍的車軲轆話,魏勝此時也終於敲了敲身前案幾出言:“時間緊迫,軍議期間,就事論事,勿要說甚往日恩怨。”
場中局麵複又一靜,但與以往不同,這次明顯有幾人是麵露怒色的。
即便是以魏勝的威望,也很難一言壓服山東漢兒數十年的怒火與悲憤。
“九月底,完顏亮率四萬大軍渡過淮河,攻下了鍾離與壽春,淮西守將王權畏敵不敢前,隻是在和州觀望。
十月初六,王權才在朝廷的催促下,壯著膽子抵達廬州,但剛剛探查清楚金軍已經全軍渡河,王權就率軍逃跑,有統製官時俊等將官留守廬州以北迎敵,卻被一戰而沒。
十月初八,完顏亮率兩萬兵馬南下,攻打合肥,直秘閣、廬州知州、淮西安撫司龔濤棄城而逃,淮西重鎮合肥被一鼓而下,守將楊春浴血廝殺,終究不敵,退到巢湖自保。
同日,金國大將蕭琦率兩萬兵馬,輕取清流關,攻打滁州。右朝奉大夫、滁州知州陸廉棄城而逃。滁州全陷。
淮南副轉運使楊抗,在滁州召集民兵抵抗,給民兵發放兵甲,又建立烽火台,並在其下堆積幹草糧食。
但楊抗卻是棄軍而逃,民兵一哄而散,軍資糧草全都歸了金軍,原本已經力竭的蕭琦所部,複又有了進取之力,將兵鋒指向了揚州。
十月初十,王權率軍逃到昭關,金軍追至,雙方在尉子橋激戰,破敵軍統製官姚興等人率軍奮勇作戰,然而王權卻是隻顧逃竄,任由姚興戰死於軍陣之中,淮西敢戰之兵全部喪盡。
十月十二日,劉大使(劉錡為製置使)得知淮西戰果,率軍南撤,退保江南。
十月十三日,楚州城破,楚州知州藍師稷……”
說到這裏,徐宗偃語調終於有了一絲變化:“楚州知州藍師稷殉國,楚州通判徐宗偃棄軍而逃……”
到了最後,徐宗偃終於忍耐不住,眼淚撲簌落下,泣不成聲。
此時的山東諸將,不管是早就知道的還是才聽說的,無論是心向宋國還是鄙夷宋國的,無論是早有猜測的還是沒有心裏準備的,聽罷俱是無語至極。
這特麽的都是什麽跟什麽啊。
合著宋國的淮西就是一個充滿氣的豬尿浮,看著挺龐大嚇人,但隻要用一根竹簽輕輕一戳,就會崩的一聲爆開。
如果兩淮都是這副德行,那麽金國布置兵力最為雄厚的荊襄又是什麽情況?
宋國是不是要完蛋了?
嗡嗡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聲響了起來。
陸遊望著已經泣不成聲的徐宗偃,心中五味俱雜。
他其實早就已經從對方口中聽了這個消息,此時複又聽了一遍,依舊覺得心神動蕩,難以言語。
陸遊複又將目光投向了魏勝。
這名老將卻是麵容猶如鐵鑄,令人看不出悲喜來,當然,同樣也看不出內心的焦急來。
魏勝現在的確想說,不要再議了,全軍南下,與金賊拚了。
但他也知道,如果他這麽說了,忠義大軍一萬多人,能有五千人願意與他南下就算多的了。
而且這五千人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戰鬥力的。
普通士卒的家鄉在山東,大部分的基層軍官也是從山東提拔的,他們的所言所行時時刻刻影響著他們的長官。
而反過來說,這些中層軍官也會在基層士卒中有許多威望。隻要能說服一個中層軍官,他們很有可能就會帶動數百人一起奮起。
戰爭這種東西,對於主觀能動性的要求太高了。
在主觀能動性如果具象化表達,那就是士氣了。
士氣高的軍隊,十幾個人就敢追著幾百人打。
就比如何伯求這廝,隻要他徹底表態要南下兩淮參戰,那麽沂州許多人也都會隨之覺得,既然何三爺這麽有見識的人都覺得應該做,那麽說明這事絕對沒錯。
這就是長久建立的威望。
但是何伯求願意嗎?
當日大會盟的時候,這廝差點要去直接拔刀宰了李寶。
想到這裏,魏勝將目光從低頭不語的何伯求身上挪開,複又看向了自家的義子,卻發現劉淮已然皺著眉頭,向徐宗偃開口詢問:“徐通判,事已至此,我也不廢話了。金軍在兩淮劫掠了嗎?屠城了嗎?”
圍幛中猛然靜了下來。
徐宗偃擦了擦眼睛,抬起頭來,望著這幾個月之前還是後生小輩,幾個月之後卻已經顯出些大將威儀的忠義軍前軍統製,片刻之後方才艱難點頭:“我所知道的,合肥有大規模劫掠與征簽,至於更遠的,隻聽說濠州成了人間地獄。”
劉淮皺眉沉吟。
如今局勢的發展,其實已經與曆史有了極大差距。
在原本曆史中,完顏亮為了收攏兩淮人心,竟然有搶一文而殺一人的軍法,但那是他在有大軍在身後駐紮,後路無虞才有的做法,並不是完顏亮本性仁慈。
事實上,在曆史中,完顏亮之所以遇刺,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他為了穩固軍心,將合紮猛安也派到了泰州劫掠,從而被完顏元宜等人找到了機會。
現在兩淮隻有七萬金國正軍,兵力其實並不算雄厚,甚至占據兩淮都有些困難,如果宋軍真的能一鼓作氣,說不得真的就借助兩淮水網,將金軍包了餃子。
最不濟,隔著淮河與金軍對峙還是能做到的。
造成如今這一副爛攤子局麵,真不知道是該說宋軍發揮失常,還是說宋軍發揮穩定。
完顏亮也應該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完全沒有約束軍紀的意思,大規模征簽劫掠,鼓舞自家兵馬士氣的同時,還可以削弱兩淮的實力。
就在劉淮深思的時候,也有軍官忍耐不住開始向徐宗偃發難。
王雄矣皺眉問道:“徐通判,你到我忠義軍中,究竟是想要個什麽結果呢?”
這是明知故問了。
徐宗偃拱手說道:“我來忠義軍來尋魏都統,請他南下去救大宋。”
王雄矣裝著糊塗說道:“哈,那簡單,天平軍的耿大頭領已經決心要攻打兗州與東平府,我忠義軍再去攻打邳州徐州,足以截斷泗水通道,屆時金軍的輜重就會被截斷,如何?”
這也是除了直接出兵兩淮,讚同最多的一個方案了。
這個方案之前讚同的人甚眾,因為這個方案確實是好。
此時金軍主力盡在兩淮,邳州與徐州兵力空虛,偏偏又是輜重集中轉運之地,隻要拿下,就又能大大發一筆橫財。
尤其徐州可是易守難攻至極,占下就可以不走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
但隨著宋國在兩淮現大眼,支持這種戰略的人越來越少了。
因為有許多人擔心宋國撐不到忠義軍截斷黃河通道的時候了。
果然,徐宗偃艱難搖頭:“兩淮艱難,還望將軍能看在兩淮百姓的份上,速速發兵來救。”
王雄矣此時也已經站了起來:“徐通判,你一個文士,能跑這麽遠來求援,又如同話本中的諸葛丞相般舌戰群儒,我還是有些敬佩的,所以,這些話也不是針對徐通判。
但還有個問題,我的兒郎們一定會問我,我卻無法迴答,還請徐通判解惑。”
“將軍請講。”
王雄矣攤著手,誠懇說道:“淮南百姓視我們山東漢兒為仇寇,而宋國對我們又素無恩德,我們為什麽要為宋國拚命呢?”
徐宗偃臉色蒼白:“若是失了兩淮,則山東……”
王雄矣擺手直接打斷了對方:“這個理由,統製郎君也與我們說過,而許多支持南下作戰的袍澤也在強調,但說實話,許多兒郎們鬥大的字不識一籮筐,又如何能知道什麽天下戰略呢?
在山東,即便是忠義軍敗了,也能在山林中躲避,也能在家鄉周旋。可去了兩淮,就是要麽勝要麽死的局麵了。”
說著,王雄矣還向魏勝拱了拱手,以示自己無意冒犯。
魏勝不在意的擺手。
而徐宗偃卻是徹底難以言語。
而王雄矣見狀,也不再糾纏,卻是問起了另一個問題:“說起來,兩個月之前,我們忠義軍還有東平軍、天平軍聯名向宋國朝廷上了一個奏疏,應該就是通過楚州藍知州之手上書的,兩個月了,可有什麽眉目了嗎?”
“並無迴音。”身為楚州的二號人物,這種事情是沒辦法瞞過徐宗偃的,他這時候也沒辦法欺騙山東諸將,一時間隻能搖頭以對。
王雄矣反而笑了:“請問徐通判,那宋國朝廷為何不給我們迴信呢?”
“還能如何?”聽了許久的何伯求直接不耐,指了指張小乙與李秀說道:“去年時,徐通判都能將東海義軍歸附的消息壓迴去,今日哪個相公看不過眼,直接將那奏疏扔進臭水渠,又有什麽可奇怪的呢?”
見這幾日就已經結出仇怨的何伯求出言,陸遊也終於忍耐不住:“何三,若是沒完沒了的翻舊賬,這個軍議也就進行不下去了。”
何伯求翻著眼皮,冷冷出言:“要我看,不妨將這舊賬翻到底,倒要看看是誰對不起誰。”
見雙方複又要開始爭論這幾日已經說了許多遍的車軲轆話,魏勝此時也終於敲了敲身前案幾出言:“時間緊迫,軍議期間,就事論事,勿要說甚往日恩怨。”
場中局麵複又一靜,但與以往不同,這次明顯有幾人是麵露怒色的。
即便是以魏勝的威望,也很難一言壓服山東漢兒數十年的怒火與悲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