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唿延南仙純屬是想多了。
忠義軍暫時可沒有吸納他進入體係的意思。
下一刻,劉淮就對他說道:“唿延總管在我忠義軍中盤桓的幾日,大概也看到我軍如何治理地方,進行獎懲的了吧。如果我說會一視同仁,立功者賞,犯錯者罰,你們這兩千多武成軍山東良家子,願不願意隨我軍一起打迴老家去?”
唿延南仙隻覺得心髒怦怦直跳,剛才的稍許不快與愁苦已經拋到爪哇國去了。
這可太願意了。
因為山東良家子們近幾年落魄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土地被猛安謀克戶們強占,次要原因則是家中父母兄弟被女真人欺辱。
現在這個條件幾乎一次性將武成軍最大的兩個訴求滿足了,如何不開心?
唿延南仙起身拱手說道:“願為都統效力,正式出兵北上之時,我就會將軍中名冊雙手奉上。”
這也是唿延南仙的正式表態了。
劉淮則是一擺手說道:“別忙,還有一個要求,唿衍總管要抽調得力人手,派遣到南下。這些人需要統領在陳家島俘虜的漢兒水手,同樣需要與已經南下的武成軍作交通。”
唿延南仙瞬間明白了劉淮的意思。
武成軍與水軍中的漢兒水手關係很深,所以若是派遣幾十有威望之人,就能很快將數千漢兒水手收為己用。
雖然那二百多艘艦船能運送七千正軍,卻畢竟不是蒸汽船,必須要有水手操船的。
至於聯絡南下的武成軍,那就更加理所當然了,到時候很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徐文威望再重,攔得住臨陣倒戈,難道還攔著住出工不出力,全軍迴老家嗎?
唿延南仙重重點頭,隨即拱手:“願聽從調遣。”
劉淮繼續點出一人:“辛五郎。”
辛棄疾起身拱手:“在!”
“你們三人南下,這是耿大頭領開的條件,忠義軍不能不認。”劉淮沉吟片刻,方才說道。
天平軍也需要宋國戰場上露臉,也需要積累政治資本,所以辛棄疾等人必然是要南下的。
“但是,南下要麵對的是完顏亮所率的七萬正軍,對於我軍來說,無論如何戰力都比不上的,因此機動性要重要太多。”劉淮正色說道:“所以,辛五郎,你需要將你們三千兵馬優中取優,精簡到兩千。”
辛棄疾與身側的賈瑞、李鐵槍簡短的說了幾句,複又低頭沉吟片刻,終於拱手說道:“遵令!兩日之內,末將足以精選出兩千兵馬。”
劉淮點頭,繼續出言:“張統製,張四郎。”
張青與張白魚同時起立拱手。
“東平軍隻能南下三千兵馬。”劉淮的語氣此時已經變得十分嚴肅,而且沒有絲毫客氣的意思:“這既是東平軍船隻數量所限,也是因為東平軍遭遇了一場大敗,被金國水軍殺傷許多,已經無力。”
張青雖然知曉劉淮所說的是事實,卻依舊很難接受,當即說道:“張大頭領不會棄兩淮於不顧的。”
劉淮搖頭:“鬥爭要講策略,東平軍現在隻是剛不到一萬人。與三千精兵相比,多上六千多較弱兵馬,在數萬人的大戰中,拖累要比助力大得多。我剛剛說了,在這種大戰中,機動性的重要性要遠強於數量。”
張青低頭想了片刻,雖然還是有些不服氣,卻也曉得劉淮所說的有道理。
東平軍船隊就能運轉三千軍士,剩下的兵馬難道要跨越黃泛區嗎?就算人能走,輜重該如何是好?
張白魚拱手說道:“統製郎君,那我們需要做什麽?”
劉淮說道:“我需要你們二人幫助我去說服張伯,讓他將留在山東兵馬的指揮權交於我父,統一指揮。”
饒是早就知道劉淮實話實說的習慣,但與會人員還是被震得不輕。
所謂唯名與器,不可與人。
軍權這種東西,交出去的時候簡單,拿迴來的時候就艱難了。
可在下一刻,所有人都明白過來,這的確是最好的做法。
張榮是要南下的,無論如何都是要南下的。
那麽,在無法帶走全部兵馬的情況下,不還是得委任大將分兵嗎?
說得陰暗一點,難道分兵大將就真的不會有些想法?不會有些自立的心思?
說得再陰暗一點,難道在張榮走後,這些留守兵馬真的能撐過忠義軍的兼並?就算忠義軍不主動,難道還能攔住普通軍士成夥的投奔嗎?張榮在的時候也沒撐住啊!張青與張白魚就在眼前呢!
與其雙方鬧得沒有麵皮,還不如現在就將兵馬委托與忠義軍,補充忠義軍兵力,讓他們在兵馬空虛的山東有所作為。
但如此一來,也隻能是相信魏勝與劉淮的操守了,好消息是,這兩人一直行光明正大的路子,許多豪傑也是因為他們行事坦蕩而追隨,斷不會為了貪圖這點兵馬而失人心。
想到這裏,張青與張白魚也隻能艱難點頭,以示自己會幫忙說服張榮。
劉淮長舒一口氣,轉身對魏勝拱手說道:“父親,忠義軍同樣不能全員南下,必須有一部留在山東經營,一來是穩固南下兵馬士氣,二來是為了掀翻金國在山東的統治,三來可以威脅金軍後路,這三者缺一不可。”
魏勝撫須說道:“那大郎與老夫分兵,一人南下兩淮,一人維持山東?”
劉淮正色說道:“正是。”
魏勝繼續詢問:“那麽大郎以為,究竟是誰留守山東,誰南下兩淮?”
“自然是父親留守山東,而我南下兩淮。”劉淮聲音洪亮。
陸遊如同虛脫一般癱坐在了椅子上,心中百味雜陳。
到聽到這句話之前,他都不知道忠義軍究竟會不會出兵兩淮,究竟會不會南下救宋。
人都是有私心的,也是有野心的,即便是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如果劉淮真的鐵了心,在宋金大戰的時候擴大地盤,那陸遊也沒有別的辦法,隻能一人一馬迴大宋與金國決死了。
現在劉淮既然表態,並且拿出一套上下都能接受的方案來,應該能推動忠義軍出兵了。
忠義軍暫時可沒有吸納他進入體係的意思。
下一刻,劉淮就對他說道:“唿延總管在我忠義軍中盤桓的幾日,大概也看到我軍如何治理地方,進行獎懲的了吧。如果我說會一視同仁,立功者賞,犯錯者罰,你們這兩千多武成軍山東良家子,願不願意隨我軍一起打迴老家去?”
唿延南仙隻覺得心髒怦怦直跳,剛才的稍許不快與愁苦已經拋到爪哇國去了。
這可太願意了。
因為山東良家子們近幾年落魄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土地被猛安謀克戶們強占,次要原因則是家中父母兄弟被女真人欺辱。
現在這個條件幾乎一次性將武成軍最大的兩個訴求滿足了,如何不開心?
唿延南仙起身拱手說道:“願為都統效力,正式出兵北上之時,我就會將軍中名冊雙手奉上。”
這也是唿延南仙的正式表態了。
劉淮則是一擺手說道:“別忙,還有一個要求,唿衍總管要抽調得力人手,派遣到南下。這些人需要統領在陳家島俘虜的漢兒水手,同樣需要與已經南下的武成軍作交通。”
唿延南仙瞬間明白了劉淮的意思。
武成軍與水軍中的漢兒水手關係很深,所以若是派遣幾十有威望之人,就能很快將數千漢兒水手收為己用。
雖然那二百多艘艦船能運送七千正軍,卻畢竟不是蒸汽船,必須要有水手操船的。
至於聯絡南下的武成軍,那就更加理所當然了,到時候很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徐文威望再重,攔得住臨陣倒戈,難道還攔著住出工不出力,全軍迴老家嗎?
唿延南仙重重點頭,隨即拱手:“願聽從調遣。”
劉淮繼續點出一人:“辛五郎。”
辛棄疾起身拱手:“在!”
“你們三人南下,這是耿大頭領開的條件,忠義軍不能不認。”劉淮沉吟片刻,方才說道。
天平軍也需要宋國戰場上露臉,也需要積累政治資本,所以辛棄疾等人必然是要南下的。
“但是,南下要麵對的是完顏亮所率的七萬正軍,對於我軍來說,無論如何戰力都比不上的,因此機動性要重要太多。”劉淮正色說道:“所以,辛五郎,你需要將你們三千兵馬優中取優,精簡到兩千。”
辛棄疾與身側的賈瑞、李鐵槍簡短的說了幾句,複又低頭沉吟片刻,終於拱手說道:“遵令!兩日之內,末將足以精選出兩千兵馬。”
劉淮點頭,繼續出言:“張統製,張四郎。”
張青與張白魚同時起立拱手。
“東平軍隻能南下三千兵馬。”劉淮的語氣此時已經變得十分嚴肅,而且沒有絲毫客氣的意思:“這既是東平軍船隻數量所限,也是因為東平軍遭遇了一場大敗,被金國水軍殺傷許多,已經無力。”
張青雖然知曉劉淮所說的是事實,卻依舊很難接受,當即說道:“張大頭領不會棄兩淮於不顧的。”
劉淮搖頭:“鬥爭要講策略,東平軍現在隻是剛不到一萬人。與三千精兵相比,多上六千多較弱兵馬,在數萬人的大戰中,拖累要比助力大得多。我剛剛說了,在這種大戰中,機動性的重要性要遠強於數量。”
張青低頭想了片刻,雖然還是有些不服氣,卻也曉得劉淮所說的有道理。
東平軍船隊就能運轉三千軍士,剩下的兵馬難道要跨越黃泛區嗎?就算人能走,輜重該如何是好?
張白魚拱手說道:“統製郎君,那我們需要做什麽?”
劉淮說道:“我需要你們二人幫助我去說服張伯,讓他將留在山東兵馬的指揮權交於我父,統一指揮。”
饒是早就知道劉淮實話實說的習慣,但與會人員還是被震得不輕。
所謂唯名與器,不可與人。
軍權這種東西,交出去的時候簡單,拿迴來的時候就艱難了。
可在下一刻,所有人都明白過來,這的確是最好的做法。
張榮是要南下的,無論如何都是要南下的。
那麽,在無法帶走全部兵馬的情況下,不還是得委任大將分兵嗎?
說得陰暗一點,難道分兵大將就真的不會有些想法?不會有些自立的心思?
說得再陰暗一點,難道在張榮走後,這些留守兵馬真的能撐過忠義軍的兼並?就算忠義軍不主動,難道還能攔住普通軍士成夥的投奔嗎?張榮在的時候也沒撐住啊!張青與張白魚就在眼前呢!
與其雙方鬧得沒有麵皮,還不如現在就將兵馬委托與忠義軍,補充忠義軍兵力,讓他們在兵馬空虛的山東有所作為。
但如此一來,也隻能是相信魏勝與劉淮的操守了,好消息是,這兩人一直行光明正大的路子,許多豪傑也是因為他們行事坦蕩而追隨,斷不會為了貪圖這點兵馬而失人心。
想到這裏,張青與張白魚也隻能艱難點頭,以示自己會幫忙說服張榮。
劉淮長舒一口氣,轉身對魏勝拱手說道:“父親,忠義軍同樣不能全員南下,必須有一部留在山東經營,一來是穩固南下兵馬士氣,二來是為了掀翻金國在山東的統治,三來可以威脅金軍後路,這三者缺一不可。”
魏勝撫須說道:“那大郎與老夫分兵,一人南下兩淮,一人維持山東?”
劉淮正色說道:“正是。”
魏勝繼續詢問:“那麽大郎以為,究竟是誰留守山東,誰南下兩淮?”
“自然是父親留守山東,而我南下兩淮。”劉淮聲音洪亮。
陸遊如同虛脫一般癱坐在了椅子上,心中百味雜陳。
到聽到這句話之前,他都不知道忠義軍究竟會不會出兵兩淮,究竟會不會南下救宋。
人都是有私心的,也是有野心的,即便是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如果劉淮真的鐵了心,在宋金大戰的時候擴大地盤,那陸遊也沒有別的辦法,隻能一人一馬迴大宋與金國決死了。
現在劉淮既然表態,並且拿出一套上下都能接受的方案來,應該能推動忠義軍出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