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樊城已失?!襄陽危急?!”
大約同一時間,劉錡也接到了吳拱的八百裏加急,打開文書之後隻是掃了一眼,就覺得眼前天旋地轉起來。
“快……快去將葉相公請來。”劉錡心中百轉,強行平複下來了心情,並迅速做出了判斷。
接下來必須得有戰略動作了,而淮南東路無論要做什麽,都得需要葉義問這名樞密相公的首肯才可以。
很快,身處瓜州渡的葉義問就帶著他的外置軍事思考大腦陸遊趕到了大營,並且在帥帳中見到了看著輿圖皺眉的劉錡。
“這是絕密軍情,萬萬不要傳出去。”劉錡將文書遞給了葉義問。
而葉義問草草讀過一遍之後,麵色不變,隨即將其遞給了陸遊。
這倒不是說葉義問有何等宰相氣度,能夠心中有驚雷而麵若平湖,隻能說明即便襄樊在史書上出現過多次,這廝對於其重要性的理解還是有所欠缺。
在他看來,不就是丟了一座城嗎?
宋金開戰以來,宋國已經將兩淮丟了個七七八八,也沒見誰如何失態啊?
而陸遊的反應則是無比劇烈,幾乎是當場失態,頓足說道:“吳太尉也是名將,汪相公更是名臣,如何就讓樊城丟了呢?”
劉錡歎了一口氣:“剛剛我翻閱了來往軍情文書,發現岔子就出在了成潑皮身上。”
劉錡指著輿圖細細講來。
襄樊防禦體係是圍繞著漢水建立的,是兩城夾一河的規製,自有人在漢水兩岸定居以來,襄樊二城就已經出現,但是防禦係統的建設是根據時代而變化的。
舉個例子,盛唐時有必要將襄樊打造成天下堅城嗎?
沒必要的,隻有在襄樊成為前線邊境的時候,各個軍城塢堡才會拔地而起,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防禦係統。
嶽飛在第一次北伐收複襄陽之後,是將襄陽當作北伐的基地來建設,襄樊防禦係統也逐漸成型。
當然,嶽飛的目標一直都是收複失地,所以即便他親手建立襄樊的防禦體係,戰略重點也是要組建一支可靠的野戰軍,不可能將所有精力都放在建造防禦工事之上。
襄樊真正變成正麵難以攻破的帝國之壁,那得是到了孟珙的時代了。
然而即便如此,樊城的陷落也太輕易了一些。
正如同襄樊不僅僅是兩座城一般,樊城的防禦設施也不單單是孤零零的一座軍城而已,它還有兩處小城,八處寨堡在周圍拱衛,互為犄角。
除此之外,護城河與各處哨所也是一應俱全。
雖說在嶽飛遇害之後,宋金和議,宋國文恬武嬉,襄樊更是被田師中這個昏聵貪鄙之輩禍害得不輕,但山川地勢移動不了。
護城河堵塞了還可以挖,營寨塌了還可以建,不可能說田師中貪鄙,就能將一座山都貪沒了。吳拱與汪澈兩人已經主政襄樊兩三年了,該修整都修整了,尤其是襄樊,更是馬虎不得。
在成閔與吳拱事先的推算中,隻是覺得在精兵不足的情況下,襄樊會危險。
然而在廟算中,以空間換時間,金軍一點點從外圍攻城拔寨,等到能威脅到樊城襄陽的時候,怎麽著也得兩三個月之後了。
無論怎麽算,時間也算是充裕。
如果金國依舊是劉萼來統軍,那麽宋軍在麵對金國中路軍優勢兵力的時候,即便不能像曆史中那般在戰爭初期在爭奪南陽與蔡州,在外線作戰,也能謹守光化,棗陽等地,為樊城外圍屏障。
但是仆散忠義捕捉戰機的能力實在是太強了。
而更為關鍵的是,這一次成閔率軍支援兩淮並不是在僵持階段率預備隊南下,而是遴選了鄂州大軍的精銳,這其中就有在一線駐守的精兵。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在曆史上,成閔有打醬油的心態,但此時要去掏金主完顏亮的後路,就可能會麵臨金軍的決死反撲,非精兵不得用。
然而,與敵人正麵作戰時撤退和相距兩裏時轉移,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戰術動作。
而這次出岔子的,準確的說就是侍衛馬軍司中軍統製趙撙。
在真正曆史上,趙撙此時留在了襄樊,與吳拱、戚方等人合力,打過一場先勝後敗的蔡州之戰,戰力不容小覷。
而此時,趙撙率本部跟著成閔走了,棗陽軍一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空擋。
雖然吳拱火速派遣兵馬去堵缺口,卻還是被仆散忠義捉住機會,但他卻沒有做出突襲的舉動,而是派遣大軍攻打棗陽,將戚方所部圍困其中,大有攻下隨州,進攻安陸,直插漢陽之態。
這下子吳拱也坐不住了,襄樊是重鎮,安陸也是重鎮啊!
沒有辦法,吳拱也隻能繼續派遣援軍,準備與金軍在棗陽城下相持,並伺機決戰。
仆散忠義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在等待吳拱將手中精兵分薄到一定程度之時,仆散忠義派遣部將石抹卞率武毅軍看住身處光化的宋將王宣,自己則親率兩個合紮猛安,六千金國最精銳的兵馬,扔下了身後宋軍與所有輜重,一日兩夜奔行百餘裏,以不成功便成仁的姿態,抵達了樊城之下。
此時的樊城隻有千餘宋國正軍,其餘的全都是民夫丁壯之流,在仆散忠義親自率軍登城的攻勢下,瞬間大亂,被一鼓而下。
直到這個時候,與樊城互為犄角的東西二城甚至都沒反應過來,還以為有前線哪支兵馬退迴來休整。
待從這亂糟糟的一夜中迴過味來之時,樊城已失,什麽都來不及了,守將隻能將這個要命的消息告知身處漢水南岸的吳拱。
吳拱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簡直如同被五雷轟頂一般。
原來金軍猛攻棗陽,分兵光化從來都是戰略欺詐,是聲東擊西,真正的殺招在這裏!
樊城不是不能丟,但這也丟得他娘的過於快了些!
吳拱雖然火速來襄陽坐鎮,也發動了幾次反擊,但麵對金國最優秀的統帥所率領的最優秀的兵馬,吳拱屯駐在襄陽的萬餘精銳根本毫無辦法。
而且樊城被金軍占據後,在光化、均州、棗陽、信陽作戰的宋軍就徹底失去了支援,成了孤軍。
即便這些宋軍不可能被迅速吞下,但後路被占據所造成的士氣打擊肯定是無與倫比的。
若是戰事再拖上半年,棗陽可以通過安陸派遣援軍,還能維持下去,其餘幾部兵馬就真的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金軍到時候清掃完漢江以北,再自樊城渡江南攻,就算有水軍協助,吳拱自認為也絕對擋不住。
萬般無奈之下,吳拱隻能與汪澈聯名上書請罪。
這軍情文書,也就到了劉錡手上。
將事情來龍去脈講述了一遍之後,陸遊不由得連連哀歎,卻又狠狠跺腳,心中充滿了對王權的憤恨。
如果兩淮沒有糜爛到這種程度,原本的戰略態勢應該是宋國的巨大優勢才對。正因為王權這廝的怯懦逃竄之舉,才使得天下局勢亂成了這副模樣。
該殺!
另一邊的葉義問見到劉錡與陸遊失態到這種程度,心中也是變得有些慌亂,然而這名不知兵的樞密相公確實不知道為何樊城一丟後果會如此嚴重,當即就有些不知所措。
劉錡也知道,想要讓葉義問同意接下來的軍事動作,就必須得讓他知道如今事態緊急,但此時他又確實心亂如麻,隻能對著陸遊示意,讓他做解釋。
陸遊也不含糊,從腰間拿出劍來,在地上刷刷刷畫出了蜀地、襄樊、兩淮、江南的大略地形,對著葉義問解釋道:“相公請看,這是荊襄。”
“荊襄上下各有廣袤平原,北邊是南陽,南邊是江陵。但這兩者之間並不是一馬平川,而是被大洪山隔斷。在大洪山兩側,有兩條通路。東側是棗陽,安陸,就是吳拱吳太尉重兵保護之地。”
見葉義問依舊麵露迷茫,陸遊繼續解釋:“棗陽屬隨州,隨州此地春秋時為隨國。
《史記》中記載: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
史家惜筆如金,為何記載此事?就是因為楚國擊敗隨國後,進入了南陽之地,開始威脅中原腹地。”
聽到這裏,葉義問方才恍然大悟,示意陸遊繼續往下說。
陸遊隨即用劍指了指大洪山西側:“另一條通路就是漢水,控扼漢水之地,即是襄樊。
三國時關雲長圍攻襄樊連敗魏軍之所以會威震華夏,就是因為攻下襄樊,前方盡是坦途,可以直取許昌。而嶽元帥也是如此。”
葉義問若有所悟,捋著胡子說道:“也就是說,如果金賊攻下襄樊,就可以順著漢水南下,直指江陵?”
陸遊點頭,並用劍在地上一劃:“正是如此,而若是金賊在江陵站穩腳跟,則可以順流而下,直取建康,長江天險成為虛妄,江南也難保。”
見葉義問複又陷入了迷茫,陸遊隻能繼續拿曆史作例子:“晉時王濬滅吳,隋時楊素滅陳,都是如這般順流而下,勢如破竹。對於我朝來說,江陵更是丟不得,須知春秋之時,楚國在設立在江陵平原的郢都被攻陷之後,屈原絕望至極,直接投水自盡了。”
聽到這裏,葉義問終於徹底明白了過來。
而反應過來之後,這名樞密相公比劉錡與陸遊更加失態:“劉都統,如此說來,豈不是襄樊一失,大宋遂危?”
劉錡點頭:“正是如此!”
葉義問更加失態,但失態的方向卻與陸遊所設想的畏縮恐懼不同,他雖然渾身顫抖,以至於聲音都微微發顫,可語氣卻還算堅定:“那麽老夫這個樞密相公,你這個都統,難道此時不應該為了拯救國家,做一些大事嗎?”
劉錡仿佛第一次認識對方一般,上下打量起來,片刻之後方才說道:“襄樊那邊,所有人都是鞭長莫及的,隻能依靠小吳太尉了。別說咱們沒辦法飛過去,就算有辦法,朝中也絕對不會同意的。”
說著,劉錡指了指輿圖上的一處:“為今之計,想要扳迴局勢,則要拚死作戰了!”
葉義問順著劉錡的手指看去,不由得眉毛一跳。
彼處正是西采石。
完顏亮三萬大軍所在的位置。
“但這並不是淮東大軍一廂情願就能做成的事情。”劉錡繼續說道:“需要劉大郎、需要成潑才,需要虞相公與李番子的同意,而且要最快商量出一個可行計劃來,戰機很有可能就在這數日了!”
“劉都統,你先在此處整軍備戰。老夫親自去一趟采石!”葉義問終於拿出了宰執的擔當,立即起身說道,渾然不顧自己馬術不精,年老體弱。
但還沒等陸遊出言相勸,就聽得門外有人唱名,有八百裏加急文書從采石發來。
所謂響鼓哪需重錘?
劉錡與葉義問有勇有謀,虞允文與李顯忠也不是顢頇之輩,劉錡能想到的事情,他們又如何想不到呢?
大約同一時間,劉錡也接到了吳拱的八百裏加急,打開文書之後隻是掃了一眼,就覺得眼前天旋地轉起來。
“快……快去將葉相公請來。”劉錡心中百轉,強行平複下來了心情,並迅速做出了判斷。
接下來必須得有戰略動作了,而淮南東路無論要做什麽,都得需要葉義問這名樞密相公的首肯才可以。
很快,身處瓜州渡的葉義問就帶著他的外置軍事思考大腦陸遊趕到了大營,並且在帥帳中見到了看著輿圖皺眉的劉錡。
“這是絕密軍情,萬萬不要傳出去。”劉錡將文書遞給了葉義問。
而葉義問草草讀過一遍之後,麵色不變,隨即將其遞給了陸遊。
這倒不是說葉義問有何等宰相氣度,能夠心中有驚雷而麵若平湖,隻能說明即便襄樊在史書上出現過多次,這廝對於其重要性的理解還是有所欠缺。
在他看來,不就是丟了一座城嗎?
宋金開戰以來,宋國已經將兩淮丟了個七七八八,也沒見誰如何失態啊?
而陸遊的反應則是無比劇烈,幾乎是當場失態,頓足說道:“吳太尉也是名將,汪相公更是名臣,如何就讓樊城丟了呢?”
劉錡歎了一口氣:“剛剛我翻閱了來往軍情文書,發現岔子就出在了成潑皮身上。”
劉錡指著輿圖細細講來。
襄樊防禦體係是圍繞著漢水建立的,是兩城夾一河的規製,自有人在漢水兩岸定居以來,襄樊二城就已經出現,但是防禦係統的建設是根據時代而變化的。
舉個例子,盛唐時有必要將襄樊打造成天下堅城嗎?
沒必要的,隻有在襄樊成為前線邊境的時候,各個軍城塢堡才會拔地而起,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防禦係統。
嶽飛在第一次北伐收複襄陽之後,是將襄陽當作北伐的基地來建設,襄樊防禦係統也逐漸成型。
當然,嶽飛的目標一直都是收複失地,所以即便他親手建立襄樊的防禦體係,戰略重點也是要組建一支可靠的野戰軍,不可能將所有精力都放在建造防禦工事之上。
襄樊真正變成正麵難以攻破的帝國之壁,那得是到了孟珙的時代了。
然而即便如此,樊城的陷落也太輕易了一些。
正如同襄樊不僅僅是兩座城一般,樊城的防禦設施也不單單是孤零零的一座軍城而已,它還有兩處小城,八處寨堡在周圍拱衛,互為犄角。
除此之外,護城河與各處哨所也是一應俱全。
雖說在嶽飛遇害之後,宋金和議,宋國文恬武嬉,襄樊更是被田師中這個昏聵貪鄙之輩禍害得不輕,但山川地勢移動不了。
護城河堵塞了還可以挖,營寨塌了還可以建,不可能說田師中貪鄙,就能將一座山都貪沒了。吳拱與汪澈兩人已經主政襄樊兩三年了,該修整都修整了,尤其是襄樊,更是馬虎不得。
在成閔與吳拱事先的推算中,隻是覺得在精兵不足的情況下,襄樊會危險。
然而在廟算中,以空間換時間,金軍一點點從外圍攻城拔寨,等到能威脅到樊城襄陽的時候,怎麽著也得兩三個月之後了。
無論怎麽算,時間也算是充裕。
如果金國依舊是劉萼來統軍,那麽宋軍在麵對金國中路軍優勢兵力的時候,即便不能像曆史中那般在戰爭初期在爭奪南陽與蔡州,在外線作戰,也能謹守光化,棗陽等地,為樊城外圍屏障。
但是仆散忠義捕捉戰機的能力實在是太強了。
而更為關鍵的是,這一次成閔率軍支援兩淮並不是在僵持階段率預備隊南下,而是遴選了鄂州大軍的精銳,這其中就有在一線駐守的精兵。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在曆史上,成閔有打醬油的心態,但此時要去掏金主完顏亮的後路,就可能會麵臨金軍的決死反撲,非精兵不得用。
然而,與敵人正麵作戰時撤退和相距兩裏時轉移,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戰術動作。
而這次出岔子的,準確的說就是侍衛馬軍司中軍統製趙撙。
在真正曆史上,趙撙此時留在了襄樊,與吳拱、戚方等人合力,打過一場先勝後敗的蔡州之戰,戰力不容小覷。
而此時,趙撙率本部跟著成閔走了,棗陽軍一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空擋。
雖然吳拱火速派遣兵馬去堵缺口,卻還是被仆散忠義捉住機會,但他卻沒有做出突襲的舉動,而是派遣大軍攻打棗陽,將戚方所部圍困其中,大有攻下隨州,進攻安陸,直插漢陽之態。
這下子吳拱也坐不住了,襄樊是重鎮,安陸也是重鎮啊!
沒有辦法,吳拱也隻能繼續派遣援軍,準備與金軍在棗陽城下相持,並伺機決戰。
仆散忠義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在等待吳拱將手中精兵分薄到一定程度之時,仆散忠義派遣部將石抹卞率武毅軍看住身處光化的宋將王宣,自己則親率兩個合紮猛安,六千金國最精銳的兵馬,扔下了身後宋軍與所有輜重,一日兩夜奔行百餘裏,以不成功便成仁的姿態,抵達了樊城之下。
此時的樊城隻有千餘宋國正軍,其餘的全都是民夫丁壯之流,在仆散忠義親自率軍登城的攻勢下,瞬間大亂,被一鼓而下。
直到這個時候,與樊城互為犄角的東西二城甚至都沒反應過來,還以為有前線哪支兵馬退迴來休整。
待從這亂糟糟的一夜中迴過味來之時,樊城已失,什麽都來不及了,守將隻能將這個要命的消息告知身處漢水南岸的吳拱。
吳拱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簡直如同被五雷轟頂一般。
原來金軍猛攻棗陽,分兵光化從來都是戰略欺詐,是聲東擊西,真正的殺招在這裏!
樊城不是不能丟,但這也丟得他娘的過於快了些!
吳拱雖然火速來襄陽坐鎮,也發動了幾次反擊,但麵對金國最優秀的統帥所率領的最優秀的兵馬,吳拱屯駐在襄陽的萬餘精銳根本毫無辦法。
而且樊城被金軍占據後,在光化、均州、棗陽、信陽作戰的宋軍就徹底失去了支援,成了孤軍。
即便這些宋軍不可能被迅速吞下,但後路被占據所造成的士氣打擊肯定是無與倫比的。
若是戰事再拖上半年,棗陽可以通過安陸派遣援軍,還能維持下去,其餘幾部兵馬就真的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金軍到時候清掃完漢江以北,再自樊城渡江南攻,就算有水軍協助,吳拱自認為也絕對擋不住。
萬般無奈之下,吳拱隻能與汪澈聯名上書請罪。
這軍情文書,也就到了劉錡手上。
將事情來龍去脈講述了一遍之後,陸遊不由得連連哀歎,卻又狠狠跺腳,心中充滿了對王權的憤恨。
如果兩淮沒有糜爛到這種程度,原本的戰略態勢應該是宋國的巨大優勢才對。正因為王權這廝的怯懦逃竄之舉,才使得天下局勢亂成了這副模樣。
該殺!
另一邊的葉義問見到劉錡與陸遊失態到這種程度,心中也是變得有些慌亂,然而這名不知兵的樞密相公確實不知道為何樊城一丟後果會如此嚴重,當即就有些不知所措。
劉錡也知道,想要讓葉義問同意接下來的軍事動作,就必須得讓他知道如今事態緊急,但此時他又確實心亂如麻,隻能對著陸遊示意,讓他做解釋。
陸遊也不含糊,從腰間拿出劍來,在地上刷刷刷畫出了蜀地、襄樊、兩淮、江南的大略地形,對著葉義問解釋道:“相公請看,這是荊襄。”
“荊襄上下各有廣袤平原,北邊是南陽,南邊是江陵。但這兩者之間並不是一馬平川,而是被大洪山隔斷。在大洪山兩側,有兩條通路。東側是棗陽,安陸,就是吳拱吳太尉重兵保護之地。”
見葉義問依舊麵露迷茫,陸遊繼續解釋:“棗陽屬隨州,隨州此地春秋時為隨國。
《史記》中記載: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
史家惜筆如金,為何記載此事?就是因為楚國擊敗隨國後,進入了南陽之地,開始威脅中原腹地。”
聽到這裏,葉義問方才恍然大悟,示意陸遊繼續往下說。
陸遊隨即用劍指了指大洪山西側:“另一條通路就是漢水,控扼漢水之地,即是襄樊。
三國時關雲長圍攻襄樊連敗魏軍之所以會威震華夏,就是因為攻下襄樊,前方盡是坦途,可以直取許昌。而嶽元帥也是如此。”
葉義問若有所悟,捋著胡子說道:“也就是說,如果金賊攻下襄樊,就可以順著漢水南下,直指江陵?”
陸遊點頭,並用劍在地上一劃:“正是如此,而若是金賊在江陵站穩腳跟,則可以順流而下,直取建康,長江天險成為虛妄,江南也難保。”
見葉義問複又陷入了迷茫,陸遊隻能繼續拿曆史作例子:“晉時王濬滅吳,隋時楊素滅陳,都是如這般順流而下,勢如破竹。對於我朝來說,江陵更是丟不得,須知春秋之時,楚國在設立在江陵平原的郢都被攻陷之後,屈原絕望至極,直接投水自盡了。”
聽到這裏,葉義問終於徹底明白了過來。
而反應過來之後,這名樞密相公比劉錡與陸遊更加失態:“劉都統,如此說來,豈不是襄樊一失,大宋遂危?”
劉錡點頭:“正是如此!”
葉義問更加失態,但失態的方向卻與陸遊所設想的畏縮恐懼不同,他雖然渾身顫抖,以至於聲音都微微發顫,可語氣卻還算堅定:“那麽老夫這個樞密相公,你這個都統,難道此時不應該為了拯救國家,做一些大事嗎?”
劉錡仿佛第一次認識對方一般,上下打量起來,片刻之後方才說道:“襄樊那邊,所有人都是鞭長莫及的,隻能依靠小吳太尉了。別說咱們沒辦法飛過去,就算有辦法,朝中也絕對不會同意的。”
說著,劉錡指了指輿圖上的一處:“為今之計,想要扳迴局勢,則要拚死作戰了!”
葉義問順著劉錡的手指看去,不由得眉毛一跳。
彼處正是西采石。
完顏亮三萬大軍所在的位置。
“但這並不是淮東大軍一廂情願就能做成的事情。”劉錡繼續說道:“需要劉大郎、需要成潑才,需要虞相公與李番子的同意,而且要最快商量出一個可行計劃來,戰機很有可能就在這數日了!”
“劉都統,你先在此處整軍備戰。老夫親自去一趟采石!”葉義問終於拿出了宰執的擔當,立即起身說道,渾然不顧自己馬術不精,年老體弱。
但還沒等陸遊出言相勸,就聽得門外有人唱名,有八百裏加急文書從采石發來。
所謂響鼓哪需重錘?
劉錡與葉義問有勇有謀,虞允文與李顯忠也不是顢頇之輩,劉錡能想到的事情,他們又如何想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