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騎玩命狂奔與大軍行進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最起碼原本寶貴的人力畜力在這時候不會被在意,甚至被肆意拋灑。
徒單永年出身自女真大族徒單氏,如同這般的關外大族,什麽都可能缺,卻絕對不可能缺少戰士與戰馬。
到了第二日,也就是十二月十二日中午之時,天空之中烏雲如鉛,寒風陣陣,徒單永年抵達了金軍的大營,遙遙望見的是一片混亂的景象。
如果說西采石大營三萬大軍有完顏亮坐鎮,還能勠力同心的話,那麽揚州大營這三萬大軍就有些麵和心不和了。
當然,這種麵和心不和相對於宋軍那種互相拆台,背後捅刀子的模式來說純屬是小巫見大巫,可卻依舊存在。
別的不說,這三支大軍的總管,分別是神威軍總管蕭琦、武安軍總管高景山、武捷軍總管郭安國。
三個人一個是契丹人,一個是渤海人,一個是漢人,再加上徒單貞這個女真人頂頭上司,那真可謂是一鍋大雜燴。
除此之外,三名大將也是各有各的性格。
蕭琦的能耐最大,地位也是最高的,甚至如果徒單貞沒有左監軍的名頭,雙方的地位是差不多的。
在真正曆史上,蕭琦是與完顏亮分兵攻略淮西之地的大將。
高景山也不用說,他是跟隨完顏阿骨打反遼的大將,是渤海人之中的骨幹,出將入相,屬於老資格中的老資格。
而郭安國雖然是小字輩,而且名聲不顯,但他的父親就是活躍在靖康年間,曾經擊敗過完顏闍母,叛遼又叛宋的幽燕資曆大將,郭藥師!
郭藥師的經曆自不用多說,在投降金國之後,又被完顏宗望一陣折騰,到最後死得窩窩囊囊。而作為他的兒子,郭安國之所以能起複,甚至當上一軍總管,純粹是靠完顏亮的提拔,對完顏亮自然是感恩戴德,所以此人是完顏亮心腹中的心腹。
而且他麾下的武捷軍也不是普通大軍,在合紮猛安沒有整飭出來之前,武捷軍甚至長期充作完顏亮的中軍。
武捷軍副總管蒲察世傑更是完顏亮的親衛出身,必要時是可以獨立自主的做出一些決定的。
有這幾重身份存在,要想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完全聽從徒單貞指揮,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也因此,這三支大軍紮營位置也有很多講究。
為了能封鎖揚州州治江都縣,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揚州城,三支大軍中最起碼得有一支在揚州城與宋軍瓜洲渡大營中間紮營,以阻斷劉錡可能派遣而來的援軍。
但是三方誰都不服誰的情況下,徒單貞也隻能和稀泥,讓三支大軍分別處於揚州城東北西三麵,沿著運河紮營,互相成為掎角之勢。
這個架勢與其說是在攻打揚州城,還不如說是在自保。
事實上也是如此,揚州城並不是什麽堅固城池,李橫所部淮東宋軍隻有八千人,雖然在宋軍序列中算是精銳,但與武捷軍這種血戰過許多場的軍隊比起來就差了許多了。
然而李橫依舊能在揚州城堅守,足以見得這三支大軍並沒有用死力氣了。
可就算是這樣,徒單永年覺得金軍大營也不能亂成這個樣子吧?
被劉錡親率大軍突襲了?
懷著重重疑問,徒單永年第一時間並沒有去找徒單貞,而是直接進入了揚州最西側的武捷軍大營。
郭安國與蒲察世傑都不敢怠慢,聽說右監軍帶著旨意親身抵達後,立即出來迎接。
這個選擇很簡單,因為徒單永年是帶著完顏亮旨意來的,無論如何,都應該先找完顏亮的心腹通一通氣才是正理。
三人見麵,隻是寒暄幾句之後,徒單永年顧不得滿身塵土,滿臉疲憊,直接對郭安國問出了心中的疑問:“為何大營之中如此混亂?”
郭安國苦笑搖頭不語,還是蒲察世傑立即迴答了這個問題:“是因為武成軍剛剛來了,現在已經沿著運河向北而去了。”
徒單永年皺眉:“武成軍?徐文的武成軍?他們是反了嗎?竟然敢惹出這麽大的亂子?”
蒲察世傑有些憤憤,同時也是有些無奈:“我們也是在前兩日知道武成軍戰敗的消息,他們想要與我軍合軍一處,左監軍雖然沒有迴應,但潰軍自然不會等待許久的,武成軍就在今日抵達了我軍大營。
然而我原本還想讓他們與我武捷軍並營,然而徐文那廝不知道是吃錯什麽藥了,竟然鐵了心的繼續向北。
我自然是管不到武成軍的,也不想與他們撕扯,就讓他們離開了。誰知道這些漢兒軍竟然一邊行軍,一邊大聲說迴家鄉之類的言語,饒得我軍也不安寧,當真的豈有此理。
他們哪裏有一絲一毫打了敗仗的樣子,照我說,武成軍就是嘩變逃竄了!”
徒單永年沒有聽蒲察世傑的牢騷之言,迅速抓住了重點:“武捷軍都已經不穩當了嗎?”
郭安國再次歎氣:“並不是不穩當了,而是看到武成軍能撤軍離去,自己卻不成,有些怨言罷了,此時都已經鎮壓下去,各個猛安也在整軍,並無大礙。”
徒單永年點頭,若有所思。
郭安國拱手:“不知右監軍至此,陛下有何旨意?”
徒單永年皺眉:“前日夜間軍議,已經決定撤軍,淮東三萬大軍撤到山陽,難道軍使沒有來傳訊?”
郭安國大驚:“左監軍沒有軍令下達,我等不知。”
徒單永年果斷將武成軍的事情拋之腦後:“你們二人繼續穩住武捷軍,老夫先去找左監軍。”
蒲察世傑咬牙說道:“不成,我隨右監軍一起去,如此重大軍情,左監軍瞞著行軍猛安也就罷了,如何能瞞著我們這些總管?莫不是要棄了武捷軍嗎?”
徒單永年剛剛點頭,就見一名軍使驅馬而來:“總管,俺家猛安讓俺來告知,揚州城中有異動,似乎有兵馬來攻,總管且早做準備。”
郭安國的臉色變得極為難看,隨後對著徒單永年說道:“右監軍,你快些去找左監軍吧,我這裏營寨堅固,兵精糧足,宋人即便有十萬兵馬也難以撼動,但其餘兩軍就說不定了!”
徒單永年一時間隻能連連點頭。
徒單永年出身自女真大族徒單氏,如同這般的關外大族,什麽都可能缺,卻絕對不可能缺少戰士與戰馬。
到了第二日,也就是十二月十二日中午之時,天空之中烏雲如鉛,寒風陣陣,徒單永年抵達了金軍的大營,遙遙望見的是一片混亂的景象。
如果說西采石大營三萬大軍有完顏亮坐鎮,還能勠力同心的話,那麽揚州大營這三萬大軍就有些麵和心不和了。
當然,這種麵和心不和相對於宋軍那種互相拆台,背後捅刀子的模式來說純屬是小巫見大巫,可卻依舊存在。
別的不說,這三支大軍的總管,分別是神威軍總管蕭琦、武安軍總管高景山、武捷軍總管郭安國。
三個人一個是契丹人,一個是渤海人,一個是漢人,再加上徒單貞這個女真人頂頭上司,那真可謂是一鍋大雜燴。
除此之外,三名大將也是各有各的性格。
蕭琦的能耐最大,地位也是最高的,甚至如果徒單貞沒有左監軍的名頭,雙方的地位是差不多的。
在真正曆史上,蕭琦是與完顏亮分兵攻略淮西之地的大將。
高景山也不用說,他是跟隨完顏阿骨打反遼的大將,是渤海人之中的骨幹,出將入相,屬於老資格中的老資格。
而郭安國雖然是小字輩,而且名聲不顯,但他的父親就是活躍在靖康年間,曾經擊敗過完顏闍母,叛遼又叛宋的幽燕資曆大將,郭藥師!
郭藥師的經曆自不用多說,在投降金國之後,又被完顏宗望一陣折騰,到最後死得窩窩囊囊。而作為他的兒子,郭安國之所以能起複,甚至當上一軍總管,純粹是靠完顏亮的提拔,對完顏亮自然是感恩戴德,所以此人是完顏亮心腹中的心腹。
而且他麾下的武捷軍也不是普通大軍,在合紮猛安沒有整飭出來之前,武捷軍甚至長期充作完顏亮的中軍。
武捷軍副總管蒲察世傑更是完顏亮的親衛出身,必要時是可以獨立自主的做出一些決定的。
有這幾重身份存在,要想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完全聽從徒單貞指揮,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也因此,這三支大軍紮營位置也有很多講究。
為了能封鎖揚州州治江都縣,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揚州城,三支大軍中最起碼得有一支在揚州城與宋軍瓜洲渡大營中間紮營,以阻斷劉錡可能派遣而來的援軍。
但是三方誰都不服誰的情況下,徒單貞也隻能和稀泥,讓三支大軍分別處於揚州城東北西三麵,沿著運河紮營,互相成為掎角之勢。
這個架勢與其說是在攻打揚州城,還不如說是在自保。
事實上也是如此,揚州城並不是什麽堅固城池,李橫所部淮東宋軍隻有八千人,雖然在宋軍序列中算是精銳,但與武捷軍這種血戰過許多場的軍隊比起來就差了許多了。
然而李橫依舊能在揚州城堅守,足以見得這三支大軍並沒有用死力氣了。
可就算是這樣,徒單永年覺得金軍大營也不能亂成這個樣子吧?
被劉錡親率大軍突襲了?
懷著重重疑問,徒單永年第一時間並沒有去找徒單貞,而是直接進入了揚州最西側的武捷軍大營。
郭安國與蒲察世傑都不敢怠慢,聽說右監軍帶著旨意親身抵達後,立即出來迎接。
這個選擇很簡單,因為徒單永年是帶著完顏亮旨意來的,無論如何,都應該先找完顏亮的心腹通一通氣才是正理。
三人見麵,隻是寒暄幾句之後,徒單永年顧不得滿身塵土,滿臉疲憊,直接對郭安國問出了心中的疑問:“為何大營之中如此混亂?”
郭安國苦笑搖頭不語,還是蒲察世傑立即迴答了這個問題:“是因為武成軍剛剛來了,現在已經沿著運河向北而去了。”
徒單永年皺眉:“武成軍?徐文的武成軍?他們是反了嗎?竟然敢惹出這麽大的亂子?”
蒲察世傑有些憤憤,同時也是有些無奈:“我們也是在前兩日知道武成軍戰敗的消息,他們想要與我軍合軍一處,左監軍雖然沒有迴應,但潰軍自然不會等待許久的,武成軍就在今日抵達了我軍大營。
然而我原本還想讓他們與我武捷軍並營,然而徐文那廝不知道是吃錯什麽藥了,竟然鐵了心的繼續向北。
我自然是管不到武成軍的,也不想與他們撕扯,就讓他們離開了。誰知道這些漢兒軍竟然一邊行軍,一邊大聲說迴家鄉之類的言語,饒得我軍也不安寧,當真的豈有此理。
他們哪裏有一絲一毫打了敗仗的樣子,照我說,武成軍就是嘩變逃竄了!”
徒單永年沒有聽蒲察世傑的牢騷之言,迅速抓住了重點:“武捷軍都已經不穩當了嗎?”
郭安國再次歎氣:“並不是不穩當了,而是看到武成軍能撤軍離去,自己卻不成,有些怨言罷了,此時都已經鎮壓下去,各個猛安也在整軍,並無大礙。”
徒單永年點頭,若有所思。
郭安國拱手:“不知右監軍至此,陛下有何旨意?”
徒單永年皺眉:“前日夜間軍議,已經決定撤軍,淮東三萬大軍撤到山陽,難道軍使沒有來傳訊?”
郭安國大驚:“左監軍沒有軍令下達,我等不知。”
徒單永年果斷將武成軍的事情拋之腦後:“你們二人繼續穩住武捷軍,老夫先去找左監軍。”
蒲察世傑咬牙說道:“不成,我隨右監軍一起去,如此重大軍情,左監軍瞞著行軍猛安也就罷了,如何能瞞著我們這些總管?莫不是要棄了武捷軍嗎?”
徒單永年剛剛點頭,就見一名軍使驅馬而來:“總管,俺家猛安讓俺來告知,揚州城中有異動,似乎有兵馬來攻,總管且早做準備。”
郭安國的臉色變得極為難看,隨後對著徒單永年說道:“右監軍,你快些去找左監軍吧,我這裏營寨堅固,兵精糧足,宋人即便有十萬兵馬也難以撼動,但其餘兩軍就說不定了!”
徒單永年一時間隻能連連點頭。